标准化病人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_kai51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90例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观察组45例接受标准化病人培訓,对照组45例实行传统教学方式教学,实验结束后,比较分析两组学生的临床能力评估得分。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能力评估得分相对于对照组较高,P<0.05。结论: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标准化病人可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通过优化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内容以及安排合理的培训时间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标准化病人 内科护理学 教学 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5-0222-02
  标准化病人主要是系统化培训从事非医疗技术工作以及没有医学知识的慢性病人或健康人,使其将病人的临床特征准确表现出来,在充当病人角色的同时还需充当指导者以及评估者的角色,并将受试者的表现进行客观记录。护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内科护理学,在教学过程中加强临床实践可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操作能力、综合人文素养、护患沟通能力以及临床思维能力,可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1]。当前由于护患关系的紧张以及护理专业的不断扩招,实习护生的数量不断增加,由于其缺乏相关的临床经验,所以越来越多的患者不愿接受实习护生的相关护理操作,主要是护生的临床教学资源匮乏所导致,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引入全新的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实习护生的临床护理经验[2]。本次研究主要对标准化病人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90例学生随机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每组45例,所有学生均为女性,其中观察组年龄区间17~21岁,平均年龄(18.5±1.5)岁。对照组年龄区间16~20岁,平均年龄(17.5±1.5)岁。对两组学生的上述研究资料进行比较发现差异不明显(P>0.05),表明研究资料可比性较好。
  1.2方法
  1.2.1对照组实行传统教学方式教学,具体方法如下: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分析相关病例以及展示相关典型病理的书面资料,然后对学生进行分组,让其以小组的形式展开讨论并撰写报告,然后提交病例报告,教师对学生的报告进行评分,评分的最终结果即为学生实践课的最终得分。
  1.2.2观察组予以标准化病人培训,具体方法如下:
  1.2.1标准化病人选用
  按照我校的实际情况选取数名护理专业二年级以上的学生作为标准化病人的培养对象,所选学生必须具备较强的表演能力以及表达能力,且性格较为外向,然后安排具有丰富诊断学以及内科学教学经验的教师对学生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可从心理感受、走路姿势、面部表情、身体动作、病史症状自述以及疼痛程度等方面进行[3]。
  1.2.2具体教学方法
  首先学生自主分为9组,每组10人,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基础对其进行适当调整。在进行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需要向学生发放根据教学内容模拟设计的病例,然后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围绕模拟病例展开讨论,并对病例的整体护理程序进行设计,小组成员通过组内分工的形式为标准化病人展开整体护理,并做好课堂演示的准备工作。在课堂实践中随机抽取一组学生对标准化病人进行护理,小组成员根据预先分工相互合作并完成护理,其他学生在观摩的过程中需要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记录,待演示结束后各小组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以及评价,教师根据讨论内容进行总结并给出合理的建议[4]。
  1.3评价指标
  比较分析两组学生的临床能力评估得分。临床能力评估得分的参照为客观结构化考试模式,主要包括临床处置能力、沟通能力以及健康教育能力,各项指标均分为10分,评分越高表示学生能力越高。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对数据的分析以及整理均采用软件SPSS17.0进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临床能力评估得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临床能力评估得分相对于对照组较高,P<0.05。详见表1:
  3.讨论
  标准化病人是指经过专业化训练的、可将病人的临床症状以及真实情况进行反映的健康人,可将其用于临床评估、临床技能教学以及职业态度的培养等方面。当前,护理学在教学的过程中均以临床医院见习的方式进行教学,但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主要由于部分院校的学生较多,教学资源不足,加之患者拒绝实习护生的情况越来越明显,导致实习护生不能尽快参与真正的实践中,无法有效提升护生的专业技能。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临床能力评估得分相对于对照组较高,P<0.05。原因分析为:①标准化病人均为真人,在教学课堂中所扮演的为患有某种疾病的患者,学生通过对标准化病人进行问诊以及制定护理计划可完成见习,该种模式可让每位学生接触到“患者”,教师还可利用统一指标评价学生,可有效提高护生见习评价的公平性。通过让医学知识扎实的学生扮演标准化病人可让他们真切的感受到患者的病情以及症状,有助于更好地掌握相关疾病的临床症状以及生命体征,而且教学所需时间较短,效率较高[5]。②标准化病人教学模式的实行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断提高其学习成绩,还可培养学生良好的护患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临床综合能力以及健康教育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可避免学生出现紧张以及恐惧的情绪,可有效提高培训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还可向教师及时反馈自己发现的问题,使得教学方案不断优化,所存在的问题也能得到最及时的解决,进而不断提高护生的护理技能以及服务意识[6]。
  综上所述,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标准化病人可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可通过优化标准化病人的培训内容以及安排合理的培训时间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梦玉,周英,朱亚丽,等.学生标准化病人与高仿真模拟人相结合在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可行性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118-119.
  [2]柴囡楠,赵莉.学生标准化病人在健康评估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4,12(4):291-293.
  [3]董婷.护生标准化病人在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卫生职业教育,2017,35(18):122-124.
  [4]童虎,吴迪. 标准化病人在助产专业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 卫生职业教育,2015,33(01):72-74.
  [5]缪捷.标准化病人培训及在《内科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7,4(32):6317-6319.
  [6]邓璐璐,刘少鹏.学生标准化病人在内科护理学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07):3-5.
其他文献
培育水稻新质源雄性不育系是保证杂交水稻高产、稳产和避免因细胞质单一引起的遗传脆弱性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分别具有野生稻、籼稻和粳稻细胞质的无花药不育材料M01、M02、M03 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