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素质教育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中自主探索、思考,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这是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对学生的未来负责,对我国乃至世界的未来发展负责。让每一个学生都动起来,教师也应该做好教学设计,从而逐渐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自我学习;鼓励;课堂设计;主动权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054
当今,我们正处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新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新的知识迅猛发展,新的信息与日俱增。要想使我们已掌握的知识满足时代要求,使我们的认知结构适应新的变化,我们就必须不断地更新自我知识储备,优化认知结构。因为世界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所以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永无止境的。
为此,时代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培养每位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汲取知识和对老化了的知识及时更新换代的能力。笔者在本文中试图从高中物理教学方面谈几点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意见,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供广大同仁研究讨论。
一、目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存在的障碍
当前,对于普通学校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当是在物理学习中遇到的较大问题,他们表现为学生课堂上急于抄笔记,回家后急于完成作业,解题时又急于对答案。学生很少从作业和练习中总结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规,最后造成正确答案是写在作业本上了,但正确的思路却没找到,反而是把错误思路给掩盖了,在以后的学习中一错再错。
还有另外一种表现是这些学生的日常作业都书写比较整齐,而且很少有误。但是,一旦考试,这些学生就会“六神无主”,原本会做的题目也因为考场上紧张而出现失误。因此,他们的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在学习上便形成了恶性循环。最后,这样的学生总觉得高中物理难学,总摆脱不了被动学习的境地。笔者认为这种不良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形成,大多是由于学生长期依赖教师、套公式、套例题的造成的。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首先从改革教法入手。
二、“班门弄斧”是克服学法障碍的好办法
教师要鼓励学生“班门弄斧”。因为这是帮助学生克服学法障碍的好办法。我们教学的宗旨是:在能力培养方面,让每位学生都获得成功。首先,我们教师应该具有相信每位学生都能成功的意识,要认识到学生敢于在教师面前“班门弄斧”是难得的好事。只有这样,学生的真实想法才能表现出来,学习误区也才能显露出来。也只有这样,教师也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对一些较为简单的选择题,按常规做出选择、填写出选项符号就行了。但有的任课教师却将其复杂化,做了不必要的延伸,没有简单处理。但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却没有予以拓展,更未对类似的例题作进一步的练习。事实上,教师不应只教会学生解一道题了事,而是要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解析,要求学生做到“根据在前,结论在后”,要鼓励学生在教师面前勇于当教师。
这样,从学生的思维活动中,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学习漏洞,更重要的是可以找到学生在学法上存在的问题,以便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点拨、疏导和教育。
“班门弄斧”的实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应该体现出这一特点来,要让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点呢?笔者认为其成功的关键点是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最佳匹配。其中,搞好课堂教学设计是实现最佳匹配的保证。
三、搞好课堂教学设计是能力培养的前提
自我学习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它包括了观察、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自学不仅仅是一般地独立阅读和课内、课外看书,而是课前设计好的、一系列的、有序启动各种环节的实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施的主体是学生。这样的学习过程重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它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设问质疑;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检测和小结。
1. 设问质疑,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为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每节课都要把授课顺序、课堂结构等写在教学材料上。从表面上看,这有点像程序教学。实质上,它有更多的灵活性。其中,操作上有“分”有“合”,时间上可长可短,运行上有序也可交替。总之,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要有不同的训练要求,避免出现“一刀切”的现象。
在物理教学中,以上内容不需教师讲述,也不需学生抄笔记,而且对于一般学生都能独立填好教学材料上要求填写的内容。基础好的、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把实验结果和实验总结写在投影片上,然后放在投影仪上向全班同学展示。剩余的时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这部分的相关练习题。
这样的教学设计,每一步都依据科学的逻辑推理,每一步都能紧扣教学目标,在上课之始就会使每位学生都能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是在主动地思考问题,而不再是单一的听众。这样也可避免学生的死记硬背。
2. 边解决问题边学习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学到新的知识,还可以将旧有的知识进一步的巩固、内化。
内化是自己吸收外界知识的过程,是把外界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让其融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内化的外因又总是寓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在本文提倡的教学设计中,由于提出问题的顺序符合学习的同化和顺应的逻辑关系,所以这样的教学内容能够顺利进行。因此,学生的心理结构也得以改变和更新,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也进行了优化,能力的孕育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不断的落实。
3. 课后检测和总结
教师通过挂图、模型、实验、练习题等形式,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模糊认识和存在的误区,让学生进行口答、笔答或到黑板上画图等。教师可从中获得及时反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另外,学生独立完成的课后或是实验总结都是学生在内化知识过程中的结晶。
课后的总结除了每节课后的整理笔记、完成作业外,还要进行章节的单元总结,要经常通过对比、鉴别,弄清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以及变化发展过程,并及时归纳总结以形成知识体系,以便可以使知识前后贯通,纵横联系,并从物理量间的因果联系和发展变化中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总之,这样的教学设计将绝大部分的课堂内容和教学时间都紧紧围绕学生,把支配权交给了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把握教学材料上。在教学设计的实施中,教师只是起着监控和调度的作用。当然,教师还要做到保证师生双向反馈的沟通顺畅,并要以较强的应变能力准备好处理突发性的问题。
(作者单位:湖北省红安县占店中学 438407)
关键词:自我学习;鼓励;课堂设计;主动权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5-0054
当今,我们正处于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新的科学技术层出不穷,新的知识迅猛发展,新的信息与日俱增。要想使我们已掌握的知识满足时代要求,使我们的认知结构适应新的变化,我们就必须不断地更新自我知识储备,优化认知结构。因为世界处于不断的变化和发展之中,所以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也是永无止境的。
为此,时代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注重培养每位学生的自我学习、自我汲取知识和对老化了的知识及时更新换代的能力。笔者在本文中试图从高中物理教学方面谈几点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意见,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以供广大同仁研究讨论。
一、目前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存在的障碍
当前,对于普通学校的学生,学习方法不当是在物理学习中遇到的较大问题,他们表现为学生课堂上急于抄笔记,回家后急于完成作业,解题时又急于对答案。学生很少从作业和练习中总结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规,最后造成正确答案是写在作业本上了,但正确的思路却没找到,反而是把错误思路给掩盖了,在以后的学习中一错再错。
还有另外一种表现是这些学生的日常作业都书写比较整齐,而且很少有误。但是,一旦考试,这些学生就会“六神无主”,原本会做的题目也因为考场上紧张而出现失误。因此,他们的考试成绩总是不理想。长此以往,这些学生在学习上便形成了恶性循环。最后,这样的学生总觉得高中物理难学,总摆脱不了被动学习的境地。笔者认为这种不良的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的形成,大多是由于学生长期依赖教师、套公式、套例题的造成的。要想彻底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必须首先从改革教法入手。
二、“班门弄斧”是克服学法障碍的好办法
教师要鼓励学生“班门弄斧”。因为这是帮助学生克服学法障碍的好办法。我们教学的宗旨是:在能力培养方面,让每位学生都获得成功。首先,我们教师应该具有相信每位学生都能成功的意识,要认识到学生敢于在教师面前“班门弄斧”是难得的好事。只有这样,学生的真实想法才能表现出来,学习误区也才能显露出来。也只有这样,教师也才能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例如对一些较为简单的选择题,按常规做出选择、填写出选项符号就行了。但有的任课教师却将其复杂化,做了不必要的延伸,没有简单处理。但对于较为复杂的问题,却没有予以拓展,更未对类似的例题作进一步的练习。事实上,教师不应只教会学生解一道题了事,而是要鼓励学生对问题进行解析,要求学生做到“根据在前,结论在后”,要鼓励学生在教师面前勇于当教师。
这样,从学生的思维活动中,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和学习漏洞,更重要的是可以找到学生在学法上存在的问题,以便对他们进行有的放矢的点拨、疏导和教育。
“班门弄斧”的实质,是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更应该体现出这一特点来,要让学生成为名副其实的主体。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点呢?笔者认为其成功的关键点是要把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到最佳匹配。其中,搞好课堂教学设计是实现最佳匹配的保证。
三、搞好课堂教学设计是能力培养的前提
自我学习能力是一项综合能力。它包括了观察、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自学不仅仅是一般地独立阅读和课内、课外看书,而是课前设计好的、一系列的、有序启动各种环节的实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实施的主体是学生。这样的学习过程重在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它主要由以下几个环节构成:设问质疑;在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习;检测和小结。
1. 设问质疑,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为了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教师每节课都要把授课顺序、课堂结构等写在教学材料上。从表面上看,这有点像程序教学。实质上,它有更多的灵活性。其中,操作上有“分”有“合”,时间上可长可短,运行上有序也可交替。总之,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教师要有不同的训练要求,避免出现“一刀切”的现象。
在物理教学中,以上内容不需教师讲述,也不需学生抄笔记,而且对于一般学生都能独立填好教学材料上要求填写的内容。基础好的、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把实验结果和实验总结写在投影片上,然后放在投影仪上向全班同学展示。剩余的时间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这部分的相关练习题。
这样的教学设计,每一步都依据科学的逻辑推理,每一步都能紧扣教学目标,在上课之始就会使每位学生都能做到全身心的投入。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是在主动地思考问题,而不再是单一的听众。这样也可避免学生的死记硬背。
2. 边解决问题边学习
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能学到新的知识,还可以将旧有的知识进一步的巩固、内化。
内化是自己吸收外界知识的过程,是把外界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让其融入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成为自己的知识体系。内化的外因又总是寓于问题的解决过程之中。在本文提倡的教学设计中,由于提出问题的顺序符合学习的同化和顺应的逻辑关系,所以这样的教学内容能够顺利进行。因此,学生的心理结构也得以改变和更新,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也进行了优化,能力的孕育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也得到了不断的落实。
3. 课后检测和总结
教师通过挂图、模型、实验、练习题等形式,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模糊认识和存在的误区,让学生进行口答、笔答或到黑板上画图等。教师可从中获得及时反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另外,学生独立完成的课后或是实验总结都是学生在内化知识过程中的结晶。
课后的总结除了每节课后的整理笔记、完成作业外,还要进行章节的单元总结,要经常通过对比、鉴别,弄清事物的本质、内在联系以及变化发展过程,并及时归纳总结以形成知识体系,以便可以使知识前后贯通,纵横联系,并从物理量间的因果联系和发展变化中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总之,这样的教学设计将绝大部分的课堂内容和教学时间都紧紧围绕学生,把支配权交给了学生。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把握教学材料上。在教学设计的实施中,教师只是起着监控和调度的作用。当然,教师还要做到保证师生双向反馈的沟通顺畅,并要以较强的应变能力准备好处理突发性的问题。
(作者单位:湖北省红安县占店中学 438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