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对策研究

来源 :读天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hq0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地理作为初中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其教学模式的创新往往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新课改背景下,对如何创新地理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形成自主高效的地理学习方式,是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关键和核心。
  关键词:初中地理教学;教学效果;提高策略
  新课改背景下,中考试题越来越关注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分析能力,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地理学科价值认知的考察。这两点决定了在教学创新阶段教师必须要在锻炼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培养其正确的地理学习观。这就是新课程理念下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主体思路。
  那么,如何才能创新地理教学模式,从而让学生的思考和实践学习更加顺畅呢?本文现以初中地理教材为例,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 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地理教学现状
  (一)教学理念的滞后性
  在初中阶段的地理教学中,很多的教师往往都会受到应试思想的限制,在教学过程中基本上都是偏重于机械训练和题型教学,这使得整体的教学就完全忽略了学生核心素养以及学习兴趣的培养,学生在整体的学习中基本上都是以提高分数为根本的学习目标,对于地理的学习完全提不起兴趣,更谈不上学以致用。
  (二)不注重地理与生活的联系性
  就目前初中地理的教学状况分析,教师在教学时往往只是进行书本知识的教学,而且对初中阶段的地理教材分析,其内容所涉及的范围仅仅是考试所需,并且课本所涉及的这些知识并没有多大实际应用性。这对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就出现很严重的知识断层,学生完全体会不到地理学习的乐趣,甚至是产生乏味感。
  (三)实验操作性低
  实验也是地理教学的必要环节,例如验证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验证大陆分裂学说等等,这些有趣的实验本应为地理教学增添靓丽的色彩,但是初中阶段的学习任务较为紧张,教师对于地理的时间安排也是严重被压缩,这样学生学习地理仅仅是依靠主观的想象和教师的理论讲解,学生就完全体会不到实验教学所具有的趣味性,导致学生的学习陷入一种僵化模式,这样的教学方式完全不利于高效生本课堂的构建。
  二、 初中地理科学如何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一)基础和前提——教学理念的优化
  传统的教学理念并不能满足学生的自我学习需求,也导致学生严重缺乏自主思考和实践的机会,如此,生本课堂的构建只能是停滞不前。为提高地理教学效果,教师必须要改革传统教学理念,秉持“人本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的培养,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不依靠老师的情况下锻炼真本领,获得真本事,从而有效避免“离开教师不会学习”的尴尬情况。
  (二)注重生活元素与地理教学的融合
  1. 创设合理教学情境,导入课堂知识
  教师尽量创设学生能懂、易懂的生活故事场景,如此才能很好地导入课堂知识。例如在教学《“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东北地区的白山黑水,讲一讲“闯关东”故事,让学生了解东北三省广袤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在生活故事场景中接触到不一样的学习探究方式,趣味性和实践性都非常强。由此导入教学内容,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开展课外生活活动,实践探究地理知识
  生活实例是进行课外生活活动的主体素材,是学生实践探究地理知识的主体内容。例如通过探究五常大米的特点以了解东北地区肥沃的土地资源,实地走访当地的煤炭企业了解东北地区丰富的煤炭资源等等。总之,教师需要在课外生活活动中围绕教学目标和内容让学生进行多样化探究。
  (三)注重演示实验
  例如在教学《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时,教师就需要带着学生做地理实验,让他们明白荒漠化形成的原因。
  首先,教师先给学生演示水土流失造成土地荒漠化的实验,利用木板、沙土、树枝、水为道具模拟水土流失的整个过程,以树枝为变量做对照试验;其次,教师在演示实验的时候要引导学生观察对照实验中总结树枝固化沙土的重要作用,这个过程教师要发挥好引导作用,让学生的思路紧紧跟着自己;最后,教师要将实验结论同本节课“荒漠化的防治”相结合,明确植树造林对防治水土流失,避免土地沙化的重要作用。
  (四)注重地理科学与时代精神的融合
  时代在发展,自然界也在发展,自然与社会只有保持同步前进,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也需要抓住地理科学与时代精神的关联性,让学生既可以掌握自然发展规律,还可以在其中更好的解读时代精神。
  还是以教学《世界上最大的黄土堆积区——黄土高原》为例,教师可以问一个问题:我国始终坚持绿色可持续发展,这是为什么呢?治理荒漠的原因是什么?从而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的绿化环保政策,即因为我国对待自然的态度是友好的,是互相珍惜爱护的,为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最佳状态,我国在保护地理多样性、保护环境等方面做了很多很多努力,在此时代精神的指引下,教师也可以带着学生去植树造林,去参与动植物保护宣传活动,真正让学生找到地理科学与时代精神的“融合点”,成为一名有知识、有思想的现代化地理学习人才。
  三、 结束语
  基于对现阶段地理教学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知,教师要让学生自主高效的学习地理,就必须转变其传统的教学理念,注重地理与生活、实验与时代精神的融合,也只有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堂教学效果才会更加显著。当然,上述分析只是笔者的个人浅见,作为初中地理教师,需要进一步探索提高地理教学效果的策略。
  参考文献:
  [1]张晓芬.新课程背景下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对策[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6(15):117-118.
  [2]朱孝文.探析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能动措施[J].吉林教育,2017(25):125-127.
  [3]赵旭雪.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学效果的对策及其研究[J].好家長,2019(7):233-234.
  [4]廖东琴.新课改下初中地理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6(10):400-401.
  作者简介:
  仲水平,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广西崇左市宁明县板棍乡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学校及全社会越来越重视对孩子的教育。这点在孩子进入小学后尤其备受关注,因为小学教育是高等教育的基础。那么在小学学习过程中,关于在数学学科中如何培养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的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注重,因为是否拥有较好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说是能够决定一个学生优秀与否的关键。本文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方法做出探讨,以期在未来教育教学中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
小学数学所学的知识都是将来生活中用到的基础知识,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巩固、记忆,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应用灵活多样的教法,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记忆能力,提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的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网络教学技术在当前学校教学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价值。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应用网络教学的策略,能够打破传统教学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本文主要针对网络教学在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究。  关键词:网络教学;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  一、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在校园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计算机专业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得到了有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