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标实施以来,在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教育者积极思考改进教学模式和方法,“少教多学”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
“少教多学”这个理念既古老又新鲜。早在1632年,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开篇就提出“少教多学”这一教学理想,著作中提出,“寻求出一种教學的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现如今,在我们国家很多基层学校里已经渐渐开始在尝试着做,并将培养发展学生的能力作为目标。
在以“少教多学”为宗旨的前提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位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当下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四个问题:学生对新授内容不知情;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踊跃参与的积极性;教师不清楚“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哪些是学生最疑惑、最想解决的问题”;教师的备课是单项的,师生间缺乏双向的交流。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计划以学生“预习”为突破口进行“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少教多学”的核心意义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教”,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让他们大胆地提问、思考。而课前预习,是少教多学的前提,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最好方法,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又可以使每位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要求,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便于因材施教。
在课前预习中,这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怎样认识和对待课前预习的呢?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提几点浅薄的见解。
一、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
在以往的学习活动中,许多学生对预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他们认为既然老师要讲,为什么还要预习呢?甚至有的学生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我们必须重视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所以在开展这项活动之前,教师要做好学生预习的思想工作。
二、提高学生的预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针对经常无预习习惯的学生来说,要求他们预习课文是件难事。但是,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这就需要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三、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不但需要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指导学生“会学”知识,会用知识。预习也是一样的,只有掌握了好的方法,才能更好应用到实践中,才能更有条理地、循序渐进地先学预习。预习方法具体介绍。
第一,任务落实预习法。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
第二,课本标记预习法。即在预习时,边阅读边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记,并在书上的空白处提疑问、写心得、做批注。
第三,温故知新预习法。在预习的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充与新知识相联系的旧知识。
四、注意预习效果的检查与评比
教师要对学生预习的效果进行有效地检查、评价,不能只是简单地布置任务,有布置就一定要有落实,不要让学生以为老师不检查,就钻了预习的空子。
总之,课前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因此,只要用心激发兴趣,用恰当的方法指导,化难就简,督促检查,那么就可以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也能真正将“少教多学”落实到实处。
“少教多学”这个理念既古老又新鲜。早在1632年,捷克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他的著作《大教学论》开篇就提出“少教多学”这一教学理想,著作中提出,“寻求出一种教學的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学生可以多学。”现如今,在我们国家很多基层学校里已经渐渐开始在尝试着做,并将培养发展学生的能力作为目标。
在以“少教多学”为宗旨的前提下,如何提高课堂效率,是每位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当下课堂教学普遍存在四个问题:学生对新授内容不知情;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独立思考、踊跃参与的积极性;教师不清楚“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哪些是学生最疑惑、最想解决的问题”;教师的备课是单项的,师生间缺乏双向的交流。针对以上这些情况,我计划以学生“预习”为突破口进行“少教多学”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少教多学”的核心意义在于最大限度地减少教师的“教”,最大限度地增加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让他们大胆地提问、思考。而课前预习,是少教多学的前提,更是提高课堂效率的最好方法,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又可以使每位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要求,了解学生的个别差异,便于因材施教。
在课前预习中,这是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那么,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是怎样认识和对待课前预习的呢?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提几点浅薄的见解。
一、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
在以往的学习活动中,许多学生对预习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他们认为既然老师要讲,为什么还要预习呢?甚至有的学生认为预习是浪费时间。事实上,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我们必须重视预习,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所以在开展这项活动之前,教师要做好学生预习的思想工作。
二、提高学生的预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针对经常无预习习惯的学生来说,要求他们预习课文是件难事。但是,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认为这就需要激发学生预习的兴趣。
三、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逐步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不但需要帮助学生“学会”知识,而且要指导学生“会学”知识,会用知识。预习也是一样的,只有掌握了好的方法,才能更好应用到实践中,才能更有条理地、循序渐进地先学预习。预习方法具体介绍。
第一,任务落实预习法。即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带着明确的预习任务去进行预习。
第二,课本标记预习法。即在预习时,边阅读边用特定的符号做出标记,并在书上的空白处提疑问、写心得、做批注。
第三,温故知新预习法。在预习的过程中,一方面初步理解新知识,归纳新知识的重点,找出疑难问题;另一方面,复习、巩固、补充与新知识相联系的旧知识。
四、注意预习效果的检查与评比
教师要对学生预习的效果进行有效地检查、评价,不能只是简单地布置任务,有布置就一定要有落实,不要让学生以为老师不检查,就钻了预习的空子。
总之,课前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真正有质量的预习不仅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因此,只要用心激发兴趣,用恰当的方法指导,化难就简,督促检查,那么就可以使学生养成课前预习的良好习惯,也能真正将“少教多学”落实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