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配额元年的悲哀和风云莫测的国际形势让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不管是已跨出国门的还是没跨出国门的企业,都不得不思考提升自己的全球化思维。如果企业仍旧故步自封,选择一个不可持续发展的方式,只管生产,向其他国家出口,那么我们将不得不遭受一次次类似于反倾销诉讼的贸易摩擦,坐等大好优势丧失殆尽。
事实上,我们一直简单地从贸易的视野去看待当前的形势,中国纺织企业越来越多地遭遇反倾销等保护措施的封杀,我们应该看到产能迅速扩张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恒久矛盾。如何突破产业机会与自身能力的鸿沟,如何突破坚固的贸易壁垒,成为企业家殚精竭虑的核心问题。走出去不是万能,转口贸易模式太过脆弱,必须去前面深度掌控市场,如果自己不能掌控前端的市场销售渠道,不能在国外更多地区推广自己的品牌,很难保持稳定增长。另外,我们一直以来都没有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技术文化,我们的企业固执地从贸易视角看待产业,缺乏对技术价值创新的彻底尊重,习惯于营销思维下的价格搏杀,熟悉低端产品你死我活的血腥战场。如果我们不在这方面深刻反省,所做的任何调整都是有限度的。不去直面让人难堪的现实,而是千方百计找个原因装扮过去的思维方式,可以说是保姆心态。
很显然,只有那些能够形成技术壁垒的公司,才能避免与竞争对手形成你死我活的肉搏战,才能在市场价值的新空间中,活得有滋有味。
那么,面对扑朔迷离的未来,我们究竟该做什么,我们似乎也就有了答案。
我国政府与企业如何应对后配额时代的到来?
曲线救业不是万能
面对可能的贸易限制,不少纺织品企业采取迂回战术,另辟蹊径,到中南美洲、中东、东欧及俄罗斯、非洲、南亚建立纺织品生产加工基地,实现原产地的“非中国”。还有的企业取道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在当地完成加工,然后转口到欧美市场,重新获得发展的机会。
总结起来,很多企业,一方面尽可能避开设限国家,寻找新的替代市场,扩大对非设限国家的出口:另一方面尽可能避开设限产品,通过改良产品、改善原料及改变出货渠道等途径,力保产品出口持续增长。不少中小企业采取与香港企业合作加工的模式,或在香港注册自己的品牌,或在香港开设办事处,以此谋建纺织品输欧美的“绿色通道”。但是,虽然目前国家提倡走出去,但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要谨慎前行,避免盲目投资带来的损失,待时机成熟再采取独资方式经营。另外,如今频遭发达国家贸易壁垒的中国,如果纺织企业不在产业升级和实施品牌战略上下功夫,而把精力放在东躲西移寻找生存空间,最后很可能是在不同的地点遭到同样的封杀。
由于纺织品经营品种的可转换性较强,出口市场的选择余地较大等原因,国内纺织企业大多缺乏忧患和防范意识,在“十面埋伏”的形势下仍存在侥幸心理,对纺织品贸易预警监控系统等应对策略漠不关心。同时企业普遍缺乏行业自律,对一些发达国家实行的纺织服装环保标准(ISO14000)和社会责任标准(SA8000)等国际标准了解不深,也不严格按此标准进行生产和进行认证。由于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低价竞争态势,而企业自身自律机制不健全,协调难度较大,很容易给贸易保护主义提供借口,引起进口国的抵制。而一旦发生国外对我纺织服装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和实施特别保障措施时,不少出口企业不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实行应诉,或者缺乏应对的策略准备。客观上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纺织品抵制的步步紧逼提供了可乘之机。比较优势空前
尽管变数很多,但我们应该看到,在全球纺织品贸易的配额制度取消之后,我国与美欧日等主要进口国间的纺织品服装贸易总趋势仍然是稳定增长。首先,这符合双方经济和贸易的根本利益,美欧日进口企业、大公司和消费者离不开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其次,从各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来看,近一两年各国大多体现为缓慢、平稳增长,这为中国产品的出口提供了长期的市场机遇和出口潜力。
另外,我们有着完整的工业体系,成熟的产业链条,配套的市场环境,高素质的产业队伍,丰富的资源优势……中国纺织产业的比较优势在加入WTO后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和提升,在全球产业转移的浪潮中当之无愧地扮演了重要的“承载”角色,并在市场的博弈中更深地融入了国际经济圈,焕发出极强的市场生命力和产业竞争力。
同时。贸易摩擦促使出口呈现多元化。
链接:五大出口市场特点
日本
日本是个高度信息化、消费成熟化的国家,它已呈现出消费多样化,商品供应品种多、量少、周期短的新特点。近年來日本一直为我国纺织品出口的较大贸易国,从去年下半年我国对日本纺织品服装出口情势来看。出口额节节升高,占整个出口市场的比重逐步加大。
2006年下半年6~9月份,从12.19亿美元一直增长到21.32亿美元,环比增幅分别为1.16%、3.19%、5.68%和6.65%。10月份,我国对日本纺织品服装出口有所回落,环比增幅下降11.07%,出口金额18.96亿美元,与8月份持平。
中国纺织业在日本面临的挑战不是如何扩大市场份额,而是提高深加工、高质量产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如何培养中国自己的纺织品品牌,提高附加价值,改变在日本市场上缺乏中国著名纺织品品牌的问题。
另一方面,中国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行业协会应该进一步发挥作用,协调和指导纺织企业的生产和出口问题,竭力避免部分企业和出口商社在日本市场竞相压价过度竞争,并导致同日本纺织品行业发生贸易摩擦问题。
香港
香港是我国纺织服装产品主销出口的重要市场,该地区以转口贸易为主,品种繁杂,所有的产品都可以在香港找到市场。香港的纺织业在香港整个制造业和对外贸易中占有十分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香港纺织、印染和服装生产厂也大部分迁往内地和东南亚国家。香港由一个纺织服装加工中心转变为纺织服装生产控制中心和贸易中心的趋势日益明显。
香港的纺织、服装企业,由加工贸易带动。两地之间的纺织品贸易基本已形成这样一种格局。即港商从内地和印度、巴基斯坦等国进口部分棉花、棉纱、坯布,转入内地加工,最终产品以服装半成品或成品为主,经港加工或直接转口欧美国家。因此对纱布类纺织品来说,香港本身已基本不是一个消费市场。
我国出口香港地区的纺织品服装呈现相对稳定的局面,波动较小,曲线起伏平缓。据海关数据显示,2006年下半年我国对香港地区的每月出口额始终保持在20亿美元出头,2006年10月份出口额小幅下滑,仅为18.47亿美元。从总体上看,内地的纺织品输港增长幅度一直大于自港进口的增长幅度,其中10月份自港进口增幅超过输港增幅。其中原料性商品出口的 比重在减少,而服装类商品的出口比重在增加。在经历了2005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我设置的各种贸易壁垒的挑战后,中国纺织企业一方面以技术进步提高着产品进入海外市场的门槛,一方面向非配额市场全力拓展。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2001年纺织行业出口创汇543亿美元,今年预计超过1450亿美元,五年出口增长了1.67倍。令人关注的是,出口市场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多的国际市场对质优价廉的中国纺织品纷纷张开了双臂,中国纺织工业的比较优势得到了正常释放。
当然,中国纺织业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纺织品增长方式仍以粗放为主,研发、技术投入严重不足;二是出口产品以定牌、贴牌为主,自有品牌少,企业只赚取少量加工费:三是近年来纺织出口企业数量大幅增长,产能矛盾突出,而国内市场又几近饱和。企业出口压力越来越大,出口产品价格竞争日趋激烈,导致低价竞销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
这也就要求企业自身应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全面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纺织出口企业的根本应对之道是加快结构调整,在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附加值、提升服务水平、加强研发设计、专业化、国际化经营、创建自主品牌、提高营销能力、履行社会责任,使得行业可持续、有序地发展。当然,结构调整非一日之功,成功的企业也并非只有一个模式,企业应在国家宏观战略框架下,各显神通,充分运用自身不同的资源和优势,寻求本企业的发展之路。
三项要求是根本
加入WTO五年来,中国纺织行业接受了严峻的考验,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也引起了业内深切关注。如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提出三项要求:出口增长方式要转变,提高科技进步水平和品牌贡献率。
出口增长重在提升竞争力。今年行业出口增长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速度,达到了24%,其中只有14%是量的增长,其余则是价格的增长比。目前,纺织行业对美国出口的产品价格增长了U.74%,对欧盟增长了11.32%。提高产品的价值,将是未来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重要方向,依靠不断的技术进步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行业竞争力的提升。
用科学发展观加快行业技术进步。协会将重点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力度,引导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感,提高环保意识,降低资源消耗,实行清洁生产。加大研发投入,把研发投入所占比例由现有的0.287%提高到1.2%。不断提高信息化、电子商务水平。用科学的方法提高纺织整个产业链的创新水平,加快行业技术进步。
提高品牌贡献率要加速。加入WTO五年,中国的品牌发展如雨后春笋般地进入了最活跃时期,企业对品牌的理解和重视更加明朗。要让品牌得到市场认同,要加大对品牌认识的普及和提高,品牌发展要走三步:首先要走出去,使品牌进入市场:然后走进去,进到大型商店、超市等领域,使消费者对品牌有深入了解:然后是走下去,确立品牌地位和品牌档次。通过这个过程,使消费者了解品牌文化和品质,提高市场占有率。品牌是一种产业价值观和生产方式,品牌在市场上一定要得到50%的认同,才是品牌,因此,企业要看重自己的社会责任,生产任何一个产品都要考虑消费者的需求,不是单纯的赚钱,这是产业素质和产业文明的标志。
加入WTO五周年,中国紡织行业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交上了一份精彩的答卷。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们看到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有能力和信心在未来的发展中使中国纺织行业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品牌国际知名度,行业竞争力不断提高的健康产业,服务全球消费者。让我们对中国纺织行业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链接:五大出口市场特点
韩国
韩国是全球第四大纺织品生产国。韩国纺织服装企业为降低成本,便于出口。纷纷在国外投资设厂,海外投资部分80%集中于亚洲,亚洲地区以中国为多。中国又以山东、辽宁、吉林3省为主。
近年来,由于劳动力价格的优势及优惠投资政策,越南成为韩国企业投资的新兴热门地区。在韩国纺织品销售中以中低价为主的通路型态居重要地位。但是由于政策导向、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韩国仍是中国纺织品服装对外出口的一大重要市场。
2006年下半年数据显示,我国对韩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虽没有如对欧美、日本等国之高,但也排名在我国出口市场前几位,并且以稳定的趋势居高不下。6~10月对其出口额分别为3.77亿美元、3.83亿美元、4.76亿美元、5.48亿美元和5.39亿美元,增幅稳定,增势平缓上升。自欧美对我国纺织品设限后,我国对香港地区及亚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出口上升,这也是我国对韩国销热不减的一个原因。
从下半年我国纺织品出口情况来看,我国纺织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中,我国香港地区始终排列首位,其次是美国和欧盟两个市场,日本和韩国分别列第四、第五位。
事实上,我们一直简单地从贸易的视野去看待当前的形势,中国纺织企业越来越多地遭遇反倾销等保护措施的封杀,我们应该看到产能迅速扩张与市场需求之间的恒久矛盾。如何突破产业机会与自身能力的鸿沟,如何突破坚固的贸易壁垒,成为企业家殚精竭虑的核心问题。走出去不是万能,转口贸易模式太过脆弱,必须去前面深度掌控市场,如果自己不能掌控前端的市场销售渠道,不能在国外更多地区推广自己的品牌,很难保持稳定增长。另外,我们一直以来都没有形成一种根深蒂固的技术文化,我们的企业固执地从贸易视角看待产业,缺乏对技术价值创新的彻底尊重,习惯于营销思维下的价格搏杀,熟悉低端产品你死我活的血腥战场。如果我们不在这方面深刻反省,所做的任何调整都是有限度的。不去直面让人难堪的现实,而是千方百计找个原因装扮过去的思维方式,可以说是保姆心态。
很显然,只有那些能够形成技术壁垒的公司,才能避免与竞争对手形成你死我活的肉搏战,才能在市场价值的新空间中,活得有滋有味。
那么,面对扑朔迷离的未来,我们究竟该做什么,我们似乎也就有了答案。
我国政府与企业如何应对后配额时代的到来?
曲线救业不是万能
面对可能的贸易限制,不少纺织品企业采取迂回战术,另辟蹊径,到中南美洲、中东、东欧及俄罗斯、非洲、南亚建立纺织品生产加工基地,实现原产地的“非中国”。还有的企业取道东盟等国家和地区,在当地完成加工,然后转口到欧美市场,重新获得发展的机会。
总结起来,很多企业,一方面尽可能避开设限国家,寻找新的替代市场,扩大对非设限国家的出口:另一方面尽可能避开设限产品,通过改良产品、改善原料及改变出货渠道等途径,力保产品出口持续增长。不少中小企业采取与香港企业合作加工的模式,或在香港注册自己的品牌,或在香港开设办事处,以此谋建纺织品输欧美的“绿色通道”。但是,虽然目前国家提倡走出去,但我国纺织服装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时要谨慎前行,避免盲目投资带来的损失,待时机成熟再采取独资方式经营。另外,如今频遭发达国家贸易壁垒的中国,如果纺织企业不在产业升级和实施品牌战略上下功夫,而把精力放在东躲西移寻找生存空间,最后很可能是在不同的地点遭到同样的封杀。
由于纺织品经营品种的可转换性较强,出口市场的选择余地较大等原因,国内纺织企业大多缺乏忧患和防范意识,在“十面埋伏”的形势下仍存在侥幸心理,对纺织品贸易预警监控系统等应对策略漠不关心。同时企业普遍缺乏行业自律,对一些发达国家实行的纺织服装环保标准(ISO14000)和社会责任标准(SA8000)等国际标准了解不深,也不严格按此标准进行生产和进行认证。由于出口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形成低价竞争态势,而企业自身自律机制不健全,协调难度较大,很容易给贸易保护主义提供借口,引起进口国的抵制。而一旦发生国外对我纺织服装产品实施反倾销调查和实施特别保障措施时,不少出口企业不积极投入人力、物力实行应诉,或者缺乏应对的策略准备。客观上为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对我纺织品抵制的步步紧逼提供了可乘之机。比较优势空前
尽管变数很多,但我们应该看到,在全球纺织品贸易的配额制度取消之后,我国与美欧日等主要进口国间的纺织品服装贸易总趋势仍然是稳定增长。首先,这符合双方经济和贸易的根本利益,美欧日进口企业、大公司和消费者离不开物美价廉的中国产品。其次,从各国的宏观经济形势来看,近一两年各国大多体现为缓慢、平稳增长,这为中国产品的出口提供了长期的市场机遇和出口潜力。
另外,我们有着完整的工业体系,成熟的产业链条,配套的市场环境,高素质的产业队伍,丰富的资源优势……中国纺织产业的比较优势在加入WTO后的全球化市场竞争中得到了充分的释放和提升,在全球产业转移的浪潮中当之无愧地扮演了重要的“承载”角色,并在市场的博弈中更深地融入了国际经济圈,焕发出极强的市场生命力和产业竞争力。
同时。贸易摩擦促使出口呈现多元化。
链接:五大出口市场特点
日本
日本是个高度信息化、消费成熟化的国家,它已呈现出消费多样化,商品供应品种多、量少、周期短的新特点。近年來日本一直为我国纺织品出口的较大贸易国,从去年下半年我国对日本纺织品服装出口情势来看。出口额节节升高,占整个出口市场的比重逐步加大。
2006年下半年6~9月份,从12.19亿美元一直增长到21.32亿美元,环比增幅分别为1.16%、3.19%、5.68%和6.65%。10月份,我国对日本纺织品服装出口有所回落,环比增幅下降11.07%,出口金额18.96亿美元,与8月份持平。
中国纺织业在日本面临的挑战不是如何扩大市场份额,而是提高深加工、高质量产品。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如何培养中国自己的纺织品品牌,提高附加价值,改变在日本市场上缺乏中国著名纺织品品牌的问题。
另一方面,中国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行业协会应该进一步发挥作用,协调和指导纺织企业的生产和出口问题,竭力避免部分企业和出口商社在日本市场竞相压价过度竞争,并导致同日本纺织品行业发生贸易摩擦问题。
香港
香港是我国纺织服装产品主销出口的重要市场,该地区以转口贸易为主,品种繁杂,所有的产品都可以在香港找到市场。香港的纺织业在香港整个制造业和对外贸易中占有十分的重要地位。
近年来。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竞争力,香港纺织、印染和服装生产厂也大部分迁往内地和东南亚国家。香港由一个纺织服装加工中心转变为纺织服装生产控制中心和贸易中心的趋势日益明显。
香港的纺织、服装企业,由加工贸易带动。两地之间的纺织品贸易基本已形成这样一种格局。即港商从内地和印度、巴基斯坦等国进口部分棉花、棉纱、坯布,转入内地加工,最终产品以服装半成品或成品为主,经港加工或直接转口欧美国家。因此对纱布类纺织品来说,香港本身已基本不是一个消费市场。
我国出口香港地区的纺织品服装呈现相对稳定的局面,波动较小,曲线起伏平缓。据海关数据显示,2006年下半年我国对香港地区的每月出口额始终保持在20亿美元出头,2006年10月份出口额小幅下滑,仅为18.47亿美元。从总体上看,内地的纺织品输港增长幅度一直大于自港进口的增长幅度,其中10月份自港进口增幅超过输港增幅。其中原料性商品出口的 比重在减少,而服装类商品的出口比重在增加。在经历了2005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对我设置的各种贸易壁垒的挑战后,中国纺织企业一方面以技术进步提高着产品进入海外市场的门槛,一方面向非配额市场全力拓展。据中国纺织工业协会统计,2001年纺织行业出口创汇543亿美元,今年预计超过1450亿美元,五年出口增长了1.67倍。令人关注的是,出口市场结构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更多的国际市场对质优价廉的中国纺织品纷纷张开了双臂,中国纺织工业的比较优势得到了正常释放。
当然,中国纺织业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纺织品增长方式仍以粗放为主,研发、技术投入严重不足;二是出口产品以定牌、贴牌为主,自有品牌少,企业只赚取少量加工费:三是近年来纺织出口企业数量大幅增长,产能矛盾突出,而国内市场又几近饱和。企业出口压力越来越大,出口产品价格竞争日趋激烈,导致低价竞销的恶性事件不断发生。
这也就要求企业自身应加快转变增长方式,全面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纺织出口企业的根本应对之道是加快结构调整,在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附加值、提升服务水平、加强研发设计、专业化、国际化经营、创建自主品牌、提高营销能力、履行社会责任,使得行业可持续、有序地发展。当然,结构调整非一日之功,成功的企业也并非只有一个模式,企业应在国家宏观战略框架下,各显神通,充分运用自身不同的资源和优势,寻求本企业的发展之路。
三项要求是根本
加入WTO五年来,中国纺织行业接受了严峻的考验,取得了突出的成绩,但行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也引起了业内深切关注。如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提出三项要求:出口增长方式要转变,提高科技进步水平和品牌贡献率。
出口增长重在提升竞争力。今年行业出口增长继续保持两位数的速度,达到了24%,其中只有14%是量的增长,其余则是价格的增长比。目前,纺织行业对美国出口的产品价格增长了U.74%,对欧盟增长了11.32%。提高产品的价值,将是未来纺织服装产品出口的重要方向,依靠不断的技术进步提高产品附加值推动行业竞争力的提升。
用科学发展观加快行业技术进步。协会将重点加大对中小企业的公共服务力度,引导企业提高社会责任感,提高环保意识,降低资源消耗,实行清洁生产。加大研发投入,把研发投入所占比例由现有的0.287%提高到1.2%。不断提高信息化、电子商务水平。用科学的方法提高纺织整个产业链的创新水平,加快行业技术进步。
提高品牌贡献率要加速。加入WTO五年,中国的品牌发展如雨后春笋般地进入了最活跃时期,企业对品牌的理解和重视更加明朗。要让品牌得到市场认同,要加大对品牌认识的普及和提高,品牌发展要走三步:首先要走出去,使品牌进入市场:然后走进去,进到大型商店、超市等领域,使消费者对品牌有深入了解:然后是走下去,确立品牌地位和品牌档次。通过这个过程,使消费者了解品牌文化和品质,提高市场占有率。品牌是一种产业价值观和生产方式,品牌在市场上一定要得到50%的认同,才是品牌,因此,企业要看重自己的社会责任,生产任何一个产品都要考虑消费者的需求,不是单纯的赚钱,这是产业素质和产业文明的标志。
加入WTO五周年,中国紡织行业在全球化的竞争中交上了一份精彩的答卷。我们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们看到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有能力和信心在未来的发展中使中国纺织行业成为一个有社会责任感,有品牌国际知名度,行业竞争力不断提高的健康产业,服务全球消费者。让我们对中国纺织行业的未来更加充满信心。
链接:五大出口市场特点
韩国
韩国是全球第四大纺织品生产国。韩国纺织服装企业为降低成本,便于出口。纷纷在国外投资设厂,海外投资部分80%集中于亚洲,亚洲地区以中国为多。中国又以山东、辽宁、吉林3省为主。
近年来,由于劳动力价格的优势及优惠投资政策,越南成为韩国企业投资的新兴热门地区。在韩国纺织品销售中以中低价为主的通路型态居重要地位。但是由于政策导向、产业结构等因素影响,韩国仍是中国纺织品服装对外出口的一大重要市场。
2006年下半年数据显示,我国对韩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虽没有如对欧美、日本等国之高,但也排名在我国出口市场前几位,并且以稳定的趋势居高不下。6~10月对其出口额分别为3.77亿美元、3.83亿美元、4.76亿美元、5.48亿美元和5.39亿美元,增幅稳定,增势平缓上升。自欧美对我国纺织品设限后,我国对香港地区及亚洲的一些主要国家出口上升,这也是我国对韩国销热不减的一个原因。
从下半年我国纺织品出口情况来看,我国纺织品的主要出口市场中,我国香港地区始终排列首位,其次是美国和欧盟两个市场,日本和韩国分别列第四、第五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