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十八大之后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了社会的热点话题,美丽乡村的建设成为我国现阶段发展的重要任务。美丽乡村建设讲究的是可持续发展,即“可持续性”,“既要绿水青山,又要金山银山”,这不仅要体现在乡村的生态系统和资源保护之中,同时还要传承当地所具有的特殊精神元素。本文通过对鲁南民居的结构形式的历史变迁的研究,提取具有鲁南地区文化象征和富含特殊精神的物质或精神元素,融入到美丽乡村的建设之中,以民居和乡村景观为载体打造鲁南乡村独特的“乡愁”。
关键词:乡村振兴;传统民居;美丽乡村;乡愁
目前全国各地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火热进行当中,但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大部分一直在“美”字上面做文章,在农村民居的历史变迁结构形式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以鲁南地区乡村历史变迁为例,通过对各个时期的建筑形式变化的研究,以传统民居环境艺术设计的乡村特色营造的创作方法为研究对象,找出适合乡村生活方式及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美丽乡村设计。揭示不同时期乡村住宅的空间格局和整体布局的演化过程,以期为新时期鲁南地区的“美丽乡村”规划提供参考。通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对乡村变迁和结构的研究和分析,对乡镇区域村庄的建设及发展建设规划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归纳,系统的探析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意义,给乡村的发展建设以理论指导,通过实践验证理论的可实施性和科学性。
鲁南区域农村住宅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独特的组织形式。在对于住宅的规模、布局、纵横章法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性。鲁南地区农村住宅的选址一般是根据地形因素顺势而建,满足居住功能和方便生产的需要,如:放置工具、储存农作物、饲养牲畜、炉灶和家庭成员活动的空间,代表着鲁南地区独特的居住文化。
鲁南地区农村不同时期的住宅选址也各不相同,在传统以耕种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时期,大部分人为了生产方便会把住宅的地址选在靠近自家田地或者水源的地方,这一时期住宅的形式以独立式的院落为主,每家之间有着较远的距离,仅是承担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的需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村民的经济收入呈现多元化,务农已经不再是主要的收入来源,这一时期农村住宅的选址开始以方便出行和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为主要考虑因素,这一时期住宅的选址会选择在自家或者是换取和购买靠近道路的地方作为自家的住宅。
鲁南地区留有众多历史价值丰富的建筑,对村庄的改造、修复和保护再利用一方面是为了有效的保护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对村庄历史、文化和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对鲁南地区乡村建筑的修复更新再利用具有人文、经济、环境等价值,建筑是最能体现一个地方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的载体,可以将当地的历史文化延续,为新的生活方式注入活力,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更好的为当地村民服务,弘扬传统文化,为美丽乡村空间结构的建设增添色彩。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改善村庄内落后的生活环境以及基础设施,提升当地村名的生活质量,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效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我国的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对传统聚落的剖析等方面,通过对当地建筑、地理、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试图从这些方面找到合理的设计方法。伴随着十八大提出“美丽乡村”建设之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趋同化、商业化越来越严重,出现了“千村一面”的尴尬局面,农村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面貌,变得越来越不像农村,逐渐趋向于城镇方向发展,大多数的乡村改造项目以招商和开发旅游业为主,但美丽乡村的建设应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住房条件、增加收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教育)等方面为主,保护原有的生活方式。通过对当地文化、自然等资源的挖掘与开发,构建产、学、研等一体化的整体发展方略,系统的开发与利用当地资源,通过利用各种方式改善居住条件、生存环境、增加收入来实现乡村振兴的目的。通过实际调研总结出当代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旅游为纲、腾笼换鸟、开店招商、化妆景点、公园化、民俗表演、农家乐、民宿、伪民间故事以及红灯笼。
中国美术学院的王澍教授在中国乡土建筑的研究上建树颇高,他强调乡土材料在建筑中的综合利用,以及对于乡村整体色彩的把控以及传统形式的继承,把传统文化与哲学思维的结合运用到建筑设计当中。北京大学的俞孔坚教授在他对于乡土景观的研究与实践当中可以吸取到很多现实可行的方法,他在《设计生态学 俞孔坚的景观》一书中,详细列举了他所做的一些关于生态设计的方法,其中他倡导的“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的思想运用到他具体的设计之中,为在解决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工业遗产、乡土遗产、生态保护等问题的提供参考研究,书中更是强调了乡土的重要性,提出回归土地和人的最质朴关系。
总结
通过对鲁南地区乡村的研究可知,对于传统民居的乡村特色营造方面来看,可以通过对传统民居的保护、修缮和再利用等方式进行,传统的民居形式往往承载着当地人的記忆,是历史发展过程的见证,更是一个地方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所以,美丽乡村建设是增加村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保留住农村的特色、留住乡愁等多方面的工作,乡村的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张雷雷 改革开放40年乡村治理:环境变迁、困境与展望 红河学院学报第17卷第3期 2019年6月,文章编号:1008-9128(2019)03-0001-04
[2]胡盼、陈宇明、但俊、阴劼 1949年以来农村住宅内部空间格局的演变 –以陕南涧池为例 2016年第11期
作者简介:
张坤(1993.5-),男,汉族,籍贯:山东枣庄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设计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
关键词:乡村振兴;传统民居;美丽乡村;乡愁
目前全国各地美丽乡村建设正在如火如荼的火热进行当中,但是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大部分一直在“美”字上面做文章,在农村民居的历史变迁结构形式等方面的研究相对薄弱。本文以鲁南地区乡村历史变迁为例,通过对各个时期的建筑形式变化的研究,以传统民居环境艺术设计的乡村特色营造的创作方法为研究对象,找出适合乡村生活方式及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美丽乡村设计。揭示不同时期乡村住宅的空间格局和整体布局的演化过程,以期为新时期鲁南地区的“美丽乡村”规划提供参考。通过对“乡村振兴”背景下对乡村变迁和结构的研究和分析,对乡镇区域村庄的建设及发展建设规划的相关理论进行梳理和归纳,系统的探析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在意义,给乡村的发展建设以理论指导,通过实践验证理论的可实施性和科学性。
鲁南区域农村住宅在漫长的历史中不断发展完善,形成了独特的组织形式。在对于住宅的规模、布局、纵横章法等方面,形成了一定的系统性。鲁南地区农村住宅的选址一般是根据地形因素顺势而建,满足居住功能和方便生产的需要,如:放置工具、储存农作物、饲养牲畜、炉灶和家庭成员活动的空间,代表着鲁南地区独特的居住文化。
鲁南地区农村不同时期的住宅选址也各不相同,在传统以耕种为主要收入来源的时期,大部分人为了生产方便会把住宅的地址选在靠近自家田地或者水源的地方,这一时期住宅的形式以独立式的院落为主,每家之间有着较远的距离,仅是承担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的需要。伴随着社会的发展,村民的经济收入呈现多元化,务农已经不再是主要的收入来源,这一时期农村住宅的选址开始以方便出行和满足经济发展需要为主要考虑因素,这一时期住宅的选址会选择在自家或者是换取和购买靠近道路的地方作为自家的住宅。
鲁南地区留有众多历史价值丰富的建筑,对村庄的改造、修复和保护再利用一方面是为了有效的保护当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对村庄历史、文化和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对鲁南地区乡村建筑的修复更新再利用具有人文、经济、环境等价值,建筑是最能体现一个地方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的载体,可以将当地的历史文化延续,为新的生活方式注入活力,促进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更好的为当地村民服务,弘扬传统文化,为美丽乡村空间结构的建设增添色彩。通过美丽乡村的建设改善村庄内落后的生活环境以及基础设施,提升当地村名的生活质量,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有效促进“美丽乡村”建设。
我国的对于美丽乡村建设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对传统聚落的剖析等方面,通过对当地建筑、地理、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试图从这些方面找到合理的设计方法。伴随着十八大提出“美丽乡村”建设之后,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乡村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但是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亟待解决,趋同化、商业化越来越严重,出现了“千村一面”的尴尬局面,农村已经失去了原有的面貌,变得越来越不像农村,逐渐趋向于城镇方向发展,大多数的乡村改造项目以招商和开发旅游业为主,但美丽乡村的建设应以改善农村生活环境、住房条件、增加收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医疗、教育)等方面为主,保护原有的生活方式。通过对当地文化、自然等资源的挖掘与开发,构建产、学、研等一体化的整体发展方略,系统的开发与利用当地资源,通过利用各种方式改善居住条件、生存环境、增加收入来实现乡村振兴的目的。通过实际调研总结出当代中国美丽乡村建设普遍存在的几个问题:旅游为纲、腾笼换鸟、开店招商、化妆景点、公园化、民俗表演、农家乐、民宿、伪民间故事以及红灯笼。
中国美术学院的王澍教授在中国乡土建筑的研究上建树颇高,他强调乡土材料在建筑中的综合利用,以及对于乡村整体色彩的把控以及传统形式的继承,把传统文化与哲学思维的结合运用到建筑设计当中。北京大学的俞孔坚教授在他对于乡土景观的研究与实践当中可以吸取到很多现实可行的方法,他在《设计生态学 俞孔坚的景观》一书中,详细列举了他所做的一些关于生态设计的方法,其中他倡导的“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的思想运用到他具体的设计之中,为在解决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工业遗产、乡土遗产、生态保护等问题的提供参考研究,书中更是强调了乡土的重要性,提出回归土地和人的最质朴关系。
总结
通过对鲁南地区乡村的研究可知,对于传统民居的乡村特色营造方面来看,可以通过对传统民居的保护、修缮和再利用等方式进行,传统的民居形式往往承载着当地人的記忆,是历史发展过程的见证,更是一个地方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所以,美丽乡村建设是增加村民收入、保护生态环境、保留住农村的特色、留住乡愁等多方面的工作,乡村的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张雷雷 改革开放40年乡村治理:环境变迁、困境与展望 红河学院学报第17卷第3期 2019年6月,文章编号:1008-9128(2019)03-0001-04
[2]胡盼、陈宇明、但俊、阴劼 1949年以来农村住宅内部空间格局的演变 –以陕南涧池为例 2016年第11期
作者简介:
张坤(1993.5-),男,汉族,籍贯:山东枣庄人,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艺术设计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设计,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