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新课程政治教学中“综合探究”生活化的探讨

来源 :中国校外教育·综合(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qlhh06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与世界交往的密切,各种文化思想会对中学生道德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学校教育必须紧跟时代发展,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探索具有时代特征的、适应青少年成长规律的教育工作新的途径和方法。
  高中政治 思想道德教育 生活化理念
  随着我国与世界交往的密切,各种文化思想会对中学生道德产生积极或消极的影响。学校教育必须紧跟时代发展,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探索具有时代特征的、适应青少年成长规律的教育工作新的途径和方法。
  生活性、人文性、实践性、开放性是新课标强调的四个基本特征。我们要在教学中贯穿“生活化”理念,让思想政治课真正回归生活,提高学生分析、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德育发展的现状
  “德育低效的现状”引起我们的深入思考。长期以来,“德育低效”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综观各级中学,升学率是学校的一切工作的中心。
  “世界知识经济和价值多元化的挑战”迫使我们必须对高中德育的内容和切入点作出选择。随着我国社会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学生道德发展中传统美德与现代意识发生碰撞。生活方式多样化、多元文化与价值多元化的挑战迫使我们要克服分割性思维的惯性影响,全面而深刻地认识和把握他们的道德现状及德育需求,用新思维对普通高中的德育作出系统的思考。
  “生活育德”是理想的德育,而“基本需要”则是学生生活育德的原动力和内驱力。传统德育在方式上往往采取说教方式,关注道德认知而忽略情感体验,学生道德判断力低下,知情意情分离,德育效益低下。因此,让学生成为育德的主体,实现从“要我育德”到“我要育德”的转变,是我们德育工作努力的方向。
  二、生活德育方式的探讨
  1.“生活育德”——高中德育的必然选择
  高中学生,不仅具有了道德认知的能力,更具备道德践行的能力。我们的时代是一个价值多元的时代,高中学生要想实现道德知情意行的统一,“生活育德”是必然选择。
  2.“生活育德”是高中德育课程实施的一条通途
  在政治教学中,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学生的道德发展需求和最近发展区所在,结合社会未来需要,因人制宜的开发个性化的德育活动方案;通过生活德育课提高学生的德育认识,增强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选择能力;通过身边的榜样示范激起学生的生活育德愿望;通过德育实践活动增强他们道德践行的能力,让道德行为变为道德习惯;通过师生共同营造学校德育文化,开发德育隐性课程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产生道德情感需要,实施生活育德。
  3.高中学生自我意识正日益增强,德育关注度高
  高中学生自我意识的日益觉醒和增强,学生对德育的关注度较高,道德认识比较丰富,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不断增强。然而他们的“道德素养”却未能跟上“自我意识”的前进步伐,缺乏对这种意识起指导、规范或限制作用的“道德内容”。因此,必须努力加强“道德观念”的教育,使他们的自我意识与科学道德观念同步发展,以顺利走完他们的道德成长之路。
  4.高中学生对德育的需求呈现出多元化趋向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价值观多元化,“活动式”的德育倍受学生“青睐”,学生希望德育课程开发中能注重德育内容生活化和实践化,德育方式多样化和个性化,重视学生道德判断和选择能力的培养,注重平等对话和情感沟通,重视了德育过程中由知到行的转化,增强主体性的培养,实现道德品质的内化。
  5.德育课程开发要立足满足高中学生道德发展的基本需要
  在世界知识经济和多元价值观的影响下,学生的需要也是多元的,因此我们要承认和接受学生的多元选择。生活教育的结果,是学生在家庭、学校、社会实践活动中体验中生成的。因此,我们营造良好的家庭、学校、社会育德环境,让学生受到从中受到陶冶和熏陶,发展学生的道德直觉和道德判断力。
  6.德育课程要以人为本,努力开发以贴近学生生活为中心德育课程
  当代高中学生乐于接受新事物,主体意识、平等意识增强,在价值观上,有自己的独立意识,时常在自己的行为中实现一种新的价值追求。因此,德育的重心要转向学生,充分认可学生的道德认识能力和道德分辨能力,主动与学生交流,虚心接受学生意见,与学生平等沟通,共同提高。同时要引导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才是个人道德生活的主体,以对本人负责的态度和责任感,主动进行道德认知,自觉磨炼道德意志,积极投身道德实践,以一种积极的情感进行生活育德,实现道德品质的发展。
  7.德育课程要重视学生道德主体性的培养,努力让学生成为育德的主体
  面对社会价值取向多元化的现实,学生在道德发展、价值选择和人生取向等方面都面临着多元选择。因此,德育课程要将社会的要求和学生的主体性发展要求融合起来,促进每一个道德主体的觉醒与发展,不断提升他们的主体性需要,培养学生理性的、自主性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并形成普遍化的道德,实施有效的“生活育德”。
  8.德育课程要注重实践性
  道德品质的形成动力来源于新的道德需要,新的道德需要产生于具体的生活实践。德育课程必须注重实践性,实现立体化、开放式的德育模式,创造机会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投身于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体验复杂多变的社会道德情境,尝试进行道德抉择,磨炼道德意志,履行道德行为。
  三、生活德育的成效分析
  通过一年多来的“德育生活化”研究,德育课程满足了学生德育自主发展和个性特长发展的育德需要,有很强的实践性,既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又培养了主体精神。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大参考.2009.
  [2]刘晴.德育生活化的内涵探究.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
  [3]谢英卿.生活:德育之根基.科技创新导报,2008,(15).
  [4]赵艳.“德育生活化”目标实现策略初探.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13).
  [5]蒋一之.“生活化”:德育改革与发展的价值取向.
其他文献
2000年9月,丰县建设了中华果都网站.自建成之日起,中华果都网坚持广辟信息资源,开展优质服务,实施网上销售,造福广大农民的网站定位和发展方向,充分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卓有成
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和电脑的广泛应用,电脑的消费也在迅速增长,在电脑的消费中要实现个人的科学消费,而消费者必须建立科学的、成熟的消费观念,用科学知识指导消费,增强
长着人耳的小老鼠、克隆羊、转基因鲫鱼、生物芯片、数码汽车、智能轮椅……在2月26日举行的"863计划"15周年成就展上,一项项高科技成果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赞叹声不绝于
新课改强调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提高,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有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提高学习效率。
频频发生的地质灾害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而地质灾害的突发性和多发性在高山峡谷地区也为政府减灾防灾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无人直升机具有机动性强、获取数据快速、
6月5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举办的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培训班在京开班,来自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知识产权局相关负责人和第二批全国中小学知识产权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