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健康合格人才的心理结构应包括智力、伦理、审美三方面。语文学科正是激发学生美的情趣的重要学科。但由于我国的教育体系一直受到社会功利观念的影响,只对智力、伦理两个方面重视,而审美一直没有引起应有的注意,造成学生审美能力差,只懂应试,不懂美的现状。针对这种情况,新的教学大纲增加了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的条文,它要求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受美,从而得到陶冶,得到教育。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强调朗读。因为朗读能艺术地表现课文内容,使学生直接获得美感体验。通过朗读范文,指导和帮助学生充分感受美、正确鉴赏美、准确创造美。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具体阐述朗读与审美能力培养的关系。
一.朗读教学中的意境美
文学用语言来把握叙事,它既不像造型艺术那样直接创造视觉形象,也不像音响艺术那样直接创造听觉形象,但“文学是借语言来作雕型描写的艺术”(高尔基)。语言本身是抽象的、扁平的,但文学作品是具体可感的、立体的。只要调动我们的生活经验,就能在意象中“看到”、“听到”作者所描写的事物,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情境。正确优美的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也是走入文章意境的一条通道。在读和听的过程中,学生感知语言的优美和谐,揣摩作品的艺术境界。因此,朗读不仅可以把字面意思完整地、艺术地表现出来,还可以运用语气、语调等传达那些不可言传的意蕴。通过朗读把这些言外之意恰切地表现出来,能够引起学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如在美读《春》一文时,学生的头脑中就会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春景: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朗读激发了他们的想像,使他们感觉出作者字里行间蕴涵的深情,唤起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这恰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美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无论兴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较大的收获。”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这样的美文值得好好朗读,如现代诗文:《散步》《山中访友》《我用残损的手掌》《黄河颂》,古代诗文:《岳阳楼记》《与朱元思书》《满井游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如能在教学中巧妙设计好朗读这一环节,相信学生的审美情趣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朗读教学中的情感美
新课标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抒情性较强,加强朗读指导,学生就能很好地领略文章中蕴涵的情感美,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趣味。
如《背影》一文,写出了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有的教师忽略了朗读教学,一味地讲解分析,结果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却只记得父亲攀月台的笨拙可笑的模样,不能体会父子间的深情。而有的教师精心设计好朗读环节,他先用深沉感伤的语调范读,配上低回婉转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一下子就沉浸在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中,用心聆听,发挥想象,静静感受作者字里行间的深情。范读完后,再让学生反复朗读,赛读,看谁读得最深情。这样,学生就在朗读中渐渐体会到平实质朴文字背后蕴涵的父爱、亲情,似乎看到了一位慈祥父亲伟大的背影。人间真情也就无需教师多言了。
三.朗读教学中的音乐美
我们知道音乐是以其特有的节奏旋律来打动人心,感染听众,从而显示艺术魅力的。好的音乐,总给人余韵袅袅,绕梁三日的美感。古今好的诗文莫不如此。在汉语中,汉字有四种声调。由汉字组成的文章只有通过朗读,学生才能直观体味到汉字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独特魅力,感受到文章的音韵美。同时,文章还有急切舒缓、起承转合的律动的特点,学生也只有通过准确的朗读,才能从语调的高低、节奏的舒缓、语速的快慢中感受到文章的旋律美。特别是教材中的古诗词,它们一般都具有句式整饬、平仄相配、节奏鲜明、押韵合辙的特点,就像一曲曲优美的歌。这种韵律美在朗读过程中给学生无穷的艺术感染力。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只有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才能让学生直接体会到古诗词所具有的音乐美,增强古诗词的美学感染力,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古代文化。
从上可见,朗读能使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发现美,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认识的客体上产生审美的共鸣,借助想像对美的事物进行再创造,渐渐提高审美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一定不能省去朗读环节,而应该重视朗读,精心设计好各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得到美的享受,真正提高审美情趣。让我们为这目标不懈努力吧!
叶军蓉,教师,现居江西安远。
一.朗读教学中的意境美
文学用语言来把握叙事,它既不像造型艺术那样直接创造视觉形象,也不像音响艺术那样直接创造听觉形象,但“文学是借语言来作雕型描写的艺术”(高尔基)。语言本身是抽象的、扁平的,但文学作品是具体可感的、立体的。只要调动我们的生活经验,就能在意象中“看到”、“听到”作者所描写的事物,进入作者所创设的情境。正确优美的朗读是一种有声语言艺术,也是走入文章意境的一条通道。在读和听的过程中,学生感知语言的优美和谐,揣摩作品的艺术境界。因此,朗读不仅可以把字面意思完整地、艺术地表现出来,还可以运用语气、语调等传达那些不可言传的意蕴。通过朗读把这些言外之意恰切地表现出来,能够引起学生丰富的想像和联想。如在美读《春》一文时,学生的头脑中就会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春景:春草图、春花图、春雨图。朗读激发了他们的想像,使他们感觉出作者字里行间蕴涵的深情,唤起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这恰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美读得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什么,而且与作者心灵相通了,无论兴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较大的收获。”初中语文教材中有很多这样的美文值得好好朗读,如现代诗文:《散步》《山中访友》《我用残损的手掌》《黄河颂》,古代诗文:《岳阳楼记》《与朱元思书》《满井游记》《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如能在教学中巧妙设计好朗读这一环节,相信学生的审美情趣一定能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朗读教学中的情感美
新课标语文教材,文质兼美,抒情性较强,加强朗读指导,学生就能很好地领略文章中蕴涵的情感美,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提高审美趣味。
如《背影》一文,写出了父子之间浓浓的亲情。有的教师忽略了朗读教学,一味地讲解分析,结果讲的口干舌燥,学生却只记得父亲攀月台的笨拙可笑的模样,不能体会父子间的深情。而有的教师精心设计好朗读环节,他先用深沉感伤的语调范读,配上低回婉转的背景音乐,让学生一下子就沉浸在一种淡淡的哀愁氛围中,用心聆听,发挥想象,静静感受作者字里行间的深情。范读完后,再让学生反复朗读,赛读,看谁读得最深情。这样,学生就在朗读中渐渐体会到平实质朴文字背后蕴涵的父爱、亲情,似乎看到了一位慈祥父亲伟大的背影。人间真情也就无需教师多言了。
三.朗读教学中的音乐美
我们知道音乐是以其特有的节奏旋律来打动人心,感染听众,从而显示艺术魅力的。好的音乐,总给人余韵袅袅,绕梁三日的美感。古今好的诗文莫不如此。在汉语中,汉字有四种声调。由汉字组成的文章只有通过朗读,学生才能直观体味到汉字铿锵有力、抑扬顿挫的独特魅力,感受到文章的音韵美。同时,文章还有急切舒缓、起承转合的律动的特点,学生也只有通过准确的朗读,才能从语调的高低、节奏的舒缓、语速的快慢中感受到文章的旋律美。特别是教材中的古诗词,它们一般都具有句式整饬、平仄相配、节奏鲜明、押韵合辙的特点,就像一曲曲优美的歌。这种韵律美在朗读过程中给学生无穷的艺术感染力。教师在教学古诗词时,只有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才能让学生直接体会到古诗词所具有的音乐美,增强古诗词的美学感染力,激发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古代文化。
从上可见,朗读能使学生从语言文字中发现美,将自己的感情投射到认识的客体上产生审美的共鸣,借助想像对美的事物进行再创造,渐渐提高审美能力。因此,在教学中一定不能省去朗读环节,而应该重视朗读,精心设计好各种朗读形式,让学生在朗读中得到美的享受,真正提高审美情趣。让我们为这目标不懈努力吧!
叶军蓉,教师,现居江西安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