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丽乡村建设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工程,以维护自然的生态系统,修复破碎的绿色斑块,建立生态廊道。本文以信阳市郝堂村为研究对象, 立足于良好的生态环境,充分利用乡土植物和材料营造乡村景观,保护水环境,彰显地方特色,共建美丽乡村。
【关键词】美丽乡村 生态 景观设计
1 郝堂村基本介绍
郝堂村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五里店,距中心城区20公里,典型的豫南山村。全村面积20平方公里,河南省农村综合改革信阳试点。通过相关资料查阅与实地考察郝堂村的生态景观设计,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道路:道路形式多样,进村主干道为沥青路面,其余道多为碎石路面,也有泥土路、石子路和自然植被形成羊肠小路。沿着丘陵地带修建了33.4公里的河南省首条自行车道,
建筑:结合豫南民居特点,各户风格相近,但很少使用环保材料。少量建筑布局不合理,土地浪费。
水系:曾经压井取水的旧模式多有不便,现在采用三级沉淀净化技术的自来水。村民家中有沼气和家用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保护了水环境。
自然生态系统:村内自然景观较好,将200多亩稻田改为荷塘,为村庄的最终污水净化处理。荷塘也是郝堂村的主要景观,吸引游客及摄影爱好者。
2 郝堂村生态景观设计的探索路径
(1)以人为本,共创美好家园。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要坚持生态文明,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改善的第一步为环境卫生。郝堂村开展垃圾分类、环境整治、卫生保洁的实施意见,并提出杜绝滥砍滥伐,禁止伐木烧炭。为村民普及卫生知识,每家每户发两个垃圾桶,进行干湿分离,请小学生当卫生评委。同时,学生放学的路上,顺手捡垃圾。通过不断的宣传、教育、引导,实现村民自管自建,保护乡村自然生态。
(2)注重村内环境塑造,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郝堂村以溪流、荷田、堰塘为主体的水生生态系统形成。例如家庭采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将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后汇入荷花池塘,成为池塘水源的主要补充,大量白鹭等水鸟栖息于此。科技局专业人员帮助村民建造家用沼气池,解决了村民家里的垃圾,沼气池里的废水作为绝佳的肥料用于灌溉植物与蔬菜。
3 郝堂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1)休闲农业规划。郝堂村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光很适合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学中把休闲农业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观光型。主要以观赏农村自然田园风光、传统民居和民俗节庆活动为主题。通往郝堂村的大道上种植果树,岔路口种植大片波斯菊,道路两旁是茶园和稻田,以及村内上百亩的荷花池塘。春天跟着映山红和紫云英走,夏天找荷花,秋天遍地野菊带路,冬天最醒目的是百年古树。第二种是参与型。主要是采摘、购物和体验果农。信阳毛尖文明天下,郝堂村民家家有茶园,户户会制茶。春季吸引游客来茶园观光,体验采茶、制茶、品茶的乐趣,促进茶品交易。夏季莲蓬成熟时,泛舟采莲蓬。村外农民承包的草莓种植基地,游客可以自己进园采摘、购买,体验果农乐趣。第三种是度假型。主要是观光农家园。体验“住农家房,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休闲度假旅游。郝堂村的建筑有着浓郁的豫南风情,村里人的生产生活大多自给自足,“房前种菜,屋后养鸭”。村民的房屋建筑经改造后,住宿条件已达到可接受游客住宿的标准。
(2)修复绿色斑块,打造绿色廊道。郝堂村的绿化保持较好,但是缺乏维护与管理,另外有村民烧山、伐木取薪等不良现象,严重破坏郝堂村的自然生态,不利于构建连贯性的绿色廊道。经过整顿后,恢复自然生态景观通往村庄的道路蜿蜒而行,被植物环绕。荷塘紧邻居民区,是生活污水净化池。生活污水都流入荷花池,通过生态净化后,灌溉农田。亲水木栈道向荷花深处延伸,为游人提供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同时也成为白鹫等鸟类的觅食地。村里的小溪,蜿蜒全村,成为村民洗衣场所。河道治理采取自然河道设计,尊重河流自然属性和生物系统的自身循环、修复功能,河边的自然景观,基本保持原有河道形态和植物,另补增部分乡土树种垂柳、枫杨护岸,溪水边种香蒲、芦苇等植物。
(3) 营造特色建筑,展开乡村生态景观设计。郝堂村建筑坚持“能改不拆,能用不买”的原则,按照农村本色发展,政府适当补贴。“老房子”外表陈旧,内部现代,以“修葺”和“再现”的手法,打造出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的“生态屋”。采用本地的石头、环保型免烧砖、透水的三合土等乡土材料,生态环保。外墙为普通生土掺入少量的黄泥、石灰夯成,梁柱为人工种植的杉木,屋内四壁为木材贴面,玉米皮和水稻杆等农副产品装饰房间。郝堂村还有被绿色植物环抱的“植物屋”。屋外设有鱼塘,鱼塘中放置浮田种植蔬菜、或水生草本植物,蔬菜和水生植物的根部会把鱼的粪便和水中杂质净化分解并过滤给蔬菜吸收,蔬菜吸收了鱼便并改善了水质,还可以养几只鸭子,水边种几株竹子、桃花,营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境。以此形成了植物、鱼及微生物循环的自然生态关系。
结语
在大时代背景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治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营造等,实现生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发挥村民在生态景观设计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共建美丽乡村。
参考文献
[1]俞孔坚,庞伟.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美)威廉·桑德斯,俞孔坚译.设计生态学:俞孔坚的景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关键词】美丽乡村 生态 景观设计
1 郝堂村基本介绍
郝堂村位于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五里店,距中心城区20公里,典型的豫南山村。全村面积20平方公里,河南省农村综合改革信阳试点。通过相关资料查阅与实地考察郝堂村的生态景观设计,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道路:道路形式多样,进村主干道为沥青路面,其余道多为碎石路面,也有泥土路、石子路和自然植被形成羊肠小路。沿着丘陵地带修建了33.4公里的河南省首条自行车道,
建筑:结合豫南民居特点,各户风格相近,但很少使用环保材料。少量建筑布局不合理,土地浪费。
水系:曾经压井取水的旧模式多有不便,现在采用三级沉淀净化技术的自来水。村民家中有沼气和家用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保护了水环境。
自然生态系统:村内自然景观较好,将200多亩稻田改为荷塘,为村庄的最终污水净化处理。荷塘也是郝堂村的主要景观,吸引游客及摄影爱好者。
2 郝堂村生态景观设计的探索路径
(1)以人为本,共创美好家园。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指出,城镇化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要坚持生态文明,要注意保留村庄原始风貌,尽可能在原有村庄形态上改善居民生活条件。改善的第一步为环境卫生。郝堂村开展垃圾分类、环境整治、卫生保洁的实施意见,并提出杜绝滥砍滥伐,禁止伐木烧炭。为村民普及卫生知识,每家每户发两个垃圾桶,进行干湿分离,请小学生当卫生评委。同时,学生放学的路上,顺手捡垃圾。通过不断的宣传、教育、引导,实现村民自管自建,保护乡村自然生态。
(2)注重村内环境塑造,促进生态可持续发展。郝堂村以溪流、荷田、堰塘为主体的水生生态系统形成。例如家庭采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将生活污水收集和处理后汇入荷花池塘,成为池塘水源的主要补充,大量白鹭等水鸟栖息于此。科技局专业人员帮助村民建造家用沼气池,解决了村民家里的垃圾,沼气池里的废水作为绝佳的肥料用于灌溉植物与蔬菜。
3 郝堂村建设的主要内容
(1)休闲农业规划。郝堂村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光很适合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学中把休闲农业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观光型。主要以观赏农村自然田园风光、传统民居和民俗节庆活动为主题。通往郝堂村的大道上种植果树,岔路口种植大片波斯菊,道路两旁是茶园和稻田,以及村内上百亩的荷花池塘。春天跟着映山红和紫云英走,夏天找荷花,秋天遍地野菊带路,冬天最醒目的是百年古树。第二种是参与型。主要是采摘、购物和体验果农。信阳毛尖文明天下,郝堂村民家家有茶园,户户会制茶。春季吸引游客来茶园观光,体验采茶、制茶、品茶的乐趣,促进茶品交易。夏季莲蓬成熟时,泛舟采莲蓬。村外农民承包的草莓种植基地,游客可以自己进园采摘、购买,体验果农乐趣。第三种是度假型。主要是观光农家园。体验“住农家房,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休闲度假旅游。郝堂村的建筑有着浓郁的豫南风情,村里人的生产生活大多自给自足,“房前种菜,屋后养鸭”。村民的房屋建筑经改造后,住宿条件已达到可接受游客住宿的标准。
(2)修复绿色斑块,打造绿色廊道。郝堂村的绿化保持较好,但是缺乏维护与管理,另外有村民烧山、伐木取薪等不良现象,严重破坏郝堂村的自然生态,不利于构建连贯性的绿色廊道。经过整顿后,恢复自然生态景观通往村庄的道路蜿蜒而行,被植物环绕。荷塘紧邻居民区,是生活污水净化池。生活污水都流入荷花池,通过生态净化后,灌溉农田。亲水木栈道向荷花深处延伸,为游人提供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同时也成为白鹫等鸟类的觅食地。村里的小溪,蜿蜒全村,成为村民洗衣场所。河道治理采取自然河道设计,尊重河流自然属性和生物系统的自身循环、修复功能,河边的自然景观,基本保持原有河道形态和植物,另补增部分乡土树种垂柳、枫杨护岸,溪水边种香蒲、芦苇等植物。
(3) 营造特色建筑,展开乡村生态景观设计。郝堂村建筑坚持“能改不拆,能用不买”的原则,按照农村本色发展,政府适当补贴。“老房子”外表陈旧,内部现代,以“修葺”和“再现”的手法,打造出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的“生态屋”。采用本地的石头、环保型免烧砖、透水的三合土等乡土材料,生态环保。外墙为普通生土掺入少量的黄泥、石灰夯成,梁柱为人工种植的杉木,屋内四壁为木材贴面,玉米皮和水稻杆等农副产品装饰房间。郝堂村还有被绿色植物环抱的“植物屋”。屋外设有鱼塘,鱼塘中放置浮田种植蔬菜、或水生草本植物,蔬菜和水生植物的根部会把鱼的粪便和水中杂质净化分解并过滤给蔬菜吸收,蔬菜吸收了鱼便并改善了水质,还可以养几只鸭子,水边种几株竹子、桃花,营造“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的意境。以此形成了植物、鱼及微生物循环的自然生态关系。
结语
在大时代背景下,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治理保护、农村生态环境营造等,实现生态景观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充分尊重村民意愿,发挥村民在生态景观设计过程中的主体作用,共建美丽乡村。
参考文献
[1]俞孔坚,庞伟.足下文化与野草之美[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
[2](美)威廉·桑德斯,俞孔坚译.设计生态学:俞孔坚的景观[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