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针对目前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必须对水处理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等进行改革。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掌握实验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其选题拓展、创新设计和与人协作的能力同步得到提高,以实现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目的。
[关键词]创新性实验计划;水处理;实验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9-0153-03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自2006年在我国实施以来,得到广大高校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1]“计划”开展以来成绩斐然:产生了论文专利等科研成果,推进了科研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探索了创新教育新路径。“计划”项目因而成为当前许多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该计划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达到促进教学改革和学生广泛受益的预期效果。高校实验课程对于“计划”的实施至关重要[2],专业实验课程的改革可以拓展大学生实施创新性实验计划的能力[3],同时依托“计划”的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能惠及广大学生。因此,作者以指导几届大学生“计划”项目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对“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对所授水处理实验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等进行改革与实践,旨在为“计划”项目的有效实施和推广提供参考,以实现“计划”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一、水处理实验课程在“计划”实施中的作用
高校本科教学体系中,实验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4],实验课程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5]水处理实验技术课程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以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课程兼具科学性、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对市政类和环境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水处理实验技术是建立在物理化学分析、微生物分析和现代仪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性很强的一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基础理论、水处理技术基础实验和水处理工程技术实验。在“计划”实施背景下,水处理实验技术教学的主要作用是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水处理技术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设计和组织水处理实验方案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与处理数据的基本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进行水处理实验的一般技能和使用分析仪器、实验设备的操作能力。在水处理实验技术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开发,同时通过学生的集体讨论、研究和密切配合,使学生的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扎实基础。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计划”的开展通过科研活動把教师和本科生紧密地联系起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1.学生受益比例偏低。由于每年教育部和学校配套提供的经费有限,“计划”项目具有稀缺性和紧俏性,因此“计划”实施中所能吸纳的学生数量占在校学生比例很低。以长沙理工大学为例,2015年获国家级立项30项,省级立项62项,参与学生仅占在校生的1%。2.选题自主性较差。本科生在进行“计划”项目选题时专业知识匮乏又缺少主观能动性,不知如何从理论学习中找到科学研究的切入点,最终项目选题大多是由指导教师指定,甚至就是指导教师科研项目的一部分,达不到学生独立提出科学问题的培养目标。3.科研综合能力不够。完成一项“计划”项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组织材料和装置、实施实验、分析处理数据及撰写论文等环节,各个环节都需要多方面知识的支撑。但学生缺乏科研综合能力培养的相关训练,无法应对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过度依赖指导教师提供解决方法,这样即使完成项目也无法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4.“计划”实施与教学活动脱节。高校“计划”项目从申报、立项到结题均自成体系,与其他类型的大学生科技活动一样没有与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活动融为一体,呈现出“计划”项目进行得如火如荼,而相关的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却停滞不前的状况。这种“计划”实施与教学活动严重脱节的局面,不利于提高本科生参与创新实践的积极性,也违背了以“计划”实施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初衷。
(二)水处理实验课程在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水处理实验课程教学在创新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1.对创新教育认识不足。课程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技能,只有创新型教师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才能达到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目的。当前任课教师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缺乏对创新教育的深度理解,在水处理实验课程教学中过于强调创新技能的培养,弱化甚至忽视了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2.课程整体优化程度不够。本校水处理实验课程没有针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和环境类专业建设目标妥善处理好知识与能力、时间安排比例、因材施教等方面的问题,教学内容更新缓慢且落后于现实,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多媒体演示为辅,但缺乏现场教学环节,课程时间设置上各专业无区别。3.课程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不佳。尽管授课教师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在水处理实验课程中加入小试和中试等实验的综合性设计、常用仪器和现代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水处理前沿技术等内容,但由于未参与“计划”项目或后续实践环节中不再有相关的培养需求,学生会逐渐放弃对该课程的学习以及强化,知识链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得不到保证,从而降低课程改革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
三、水处理实验课程的改革
水处理实验技术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其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对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当前“计划”实施中和水处理实验课程在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将创新教育贯穿于水处理实验课程改革的全过程,有针对性地对课程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模块化整合。目前水处理实验课程的理论和实验课时数分别被压缩为24学时和8学时,为保证教学质量,授课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即以某一个主题为核心,结合学生先导知识的掌握情况,把教学内容按给水、污废水、再生水和污泥处理四个方向分为4至6个模块,将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等理论知识融入具体项目或案例中,进行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经过模块化整合后的水处理实验课程内容简明易懂且实用,相应的理论知识得到具体化,同时水处理实验技能得到操作化,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另外对水处理实验课程的实验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将基础验证性实验项目整合为4学时,增加4学时的综合设计研究性实验项目,从而在基础验证与综合创新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使学生的创新技能得到训练和提高。
2.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优化。在巩固经典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持续关注并吸收国内外水处理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充实教学内容,使水处理实验课程更系统全面,更具先进性和实用性。一方面,摒弃以往教学内容中陈旧落后的实验案例,与学科前沿和实际应用紧密衔接,将水处理领域的先进理念或技术(如光催化氧化、分子筛吸附和陶瓷膜技术等)引入课程教学中。另一方面,水处理实验的分析检测技术发展迅速,光谱类、色谱类和生物类等现代分析仪器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而在保证水样基本化学分析方法检测的同时要增加大型精密仪器分析方面的实验内容。例如,在近几年的水处理实验课程中,新增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饮用水中微量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实验项目。这些经过更新和优化的实验教学内容贴近实际且紧随前沿,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创新意识,教学效果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二)引入现代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促进实验教学效果。传统实验课程教学以“传递—接受”为特征,授课教师重视知识传授,一般通过课堂讲解和现场示范的方式将实验原理和目的、实验方法和步骤等内容传授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主觀能动性,不利于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多媒体网络教学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可以与传统课程教学的优势互补,发挥最大的整体效益。授课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融入国内外最新水质标准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辅以图像、音频和视频更形象直观地展示整个实验过程,能培养学生思考、模拟和创新的能力。与课程匹配的网络教学平台则涵盖了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材料、答疑讨论、课程问卷、参考资料、课程作业、试题试卷库、练习与自测、实验常见问题、实验规范操作视频等项目,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网络下载进行学习。在综合设计实验环节,强调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教师给定选题范围,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充分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其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2.采用项目式教学强化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处理实验课程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设计实验过程,加强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培养的具体做法为引入项目式教学。首先,授课教师要拟出一批与专业前沿密切相关的项目,按5至6人一组对班级进行实验分组,各实验小组自行选定一个项目组长,从项目选题、实验设计到项目实施小组成员全程参与完成。然后,各组根据选定的实验项目进行文献资料的查询与分析,制定出具体的实验计划,组长向授课教师汇报前期准备成果并提交实验方案,经修改完善获得教师同意后进入下阶段的项目实施。在实施阶段,各实验小组自主确定实验材料的购买、实验试剂的配置、实验的操作、水样的检测、实验数据的分析以及项目报告的撰写。项目实施期间实验小组成员各司其职,配合完成各项实验准备和具体操作;组长负责汇总阶段实验成果与出现的问题,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保证项目各阶段的顺利实施。在上述项目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了充分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同时实验分组和组长负责的方式使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这种做法与“计划”的创新培养相融合,避免了实验项目的千篇一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和协作完成项目的能力。
(三)强化评价标准
考核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用于检查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培养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兼具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作用。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以及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使水处理实验课程在结构上与传统实验课程差异较大,传统实验教学中出勤、作业与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不再适用。因此,授课教师对水处理实验课程的考核评价标准和方式及时进行了转变和强化,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具体做法为:将期终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70%的比例降低为50%,将自主学习和实验过程表现纳入评价体系,并建立相应的评分指标体系及评分细则,这两个关键环节的成绩分别占比20%和30%。新评价标准下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结语
实验教学工作改革是一个复杂持久的过程,需要与时俱进、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笔者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指导过程以及水处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针对目前“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水处理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等进行了改革,对“课堂讲授—网络平台—现场指导”的教学体系进行了完善和优化。这些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与实施,使学生在掌握实验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其选题拓展、创新设计和与人协作的能力同步得到了提高,保证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目的的实现,同时也促进了授课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 安勇,邵卓峰,严俊鑫.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深度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6):138-140.
[2] 白璐,田晓柱,牛炳韬,冯虎元.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4):161-164.
[3] 陈鹏,李亚,纪婧.依托实验课程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4):32-34.
[4] 张运楚,姜爱民,徐红东,张君捧,杨红娟.高校实验教学中创新教育现状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2):224-228.
[5] 曹勇锋,张可方,方茜,张立秋.水处理实验技术示范性实验项目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4(6):115-118.
[责任编辑:刘凤华]
[关键词]创新性实验计划;水处理;实验课程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09-0153-03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以下简称“计划”)自2006年在我国实施以来,得到广大高校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1]“计划”开展以来成绩斐然:产生了论文专利等科研成果,推进了科研实践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探索了创新教育新路径。“计划”项目因而成为当前许多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环节。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该计划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并没有达到促进教学改革和学生广泛受益的预期效果。高校实验课程对于“计划”的实施至关重要[2],专业实验课程的改革可以拓展大学生实施创新性实验计划的能力[3],同时依托“计划”的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能惠及广大学生。因此,作者以指导几届大学生“计划”项目的实践经验为基础,对“计划”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对所授水处理实验技术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等进行改革与实践,旨在为“计划”项目的有效实施和推广提供参考,以实现“计划”的良性可持续发展。
一、水处理实验课程在“计划”实施中的作用
高校本科教学体系中,实验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4],实验课程则是其中非常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提高动手能力的重要途径。[5]水处理实验技术课程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以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课程兼具科学性、理论性、技术性和实践性,对市政类和环境类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水处理实验技术是建立在物理化学分析、微生物分析和现代仪器分析基础上的综合性很强的一门课程,主要内容包括实验基础理论、水处理技术基础实验和水处理工程技术实验。在“计划”实施背景下,水处理实验技术教学的主要作用是加深学生对专业知识和水处理技术基本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设计和组织水处理实验方案的初步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与处理数据的基本能力,以及培养学生进行水处理实验的一般技能和使用分析仪器、实验设备的操作能力。在水处理实验技术教学的过程中,通过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创新思想和创新意识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得到开发,同时通过学生的集体讨论、研究和密切配合,使学生的协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提升,为高校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扎实基础。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计划”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计划”的开展通过科研活動把教师和本科生紧密地联系起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但“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1.学生受益比例偏低。由于每年教育部和学校配套提供的经费有限,“计划”项目具有稀缺性和紧俏性,因此“计划”实施中所能吸纳的学生数量占在校学生比例很低。以长沙理工大学为例,2015年获国家级立项30项,省级立项62项,参与学生仅占在校生的1%。2.选题自主性较差。本科生在进行“计划”项目选题时专业知识匮乏又缺少主观能动性,不知如何从理论学习中找到科学研究的切入点,最终项目选题大多是由指导教师指定,甚至就是指导教师科研项目的一部分,达不到学生独立提出科学问题的培养目标。3.科研综合能力不够。完成一项“计划”项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组织材料和装置、实施实验、分析处理数据及撰写论文等环节,各个环节都需要多方面知识的支撑。但学生缺乏科研综合能力培养的相关训练,无法应对科研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过度依赖指导教师提供解决方法,这样即使完成项目也无法提升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4.“计划”实施与教学活动脱节。高校“计划”项目从申报、立项到结题均自成体系,与其他类型的大学生科技活动一样没有与主渠道的课堂教学活动融为一体,呈现出“计划”项目进行得如火如荼,而相关的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却停滞不前的状况。这种“计划”实施与教学活动严重脱节的局面,不利于提高本科生参与创新实践的积极性,也违背了以“计划”实施推动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初衷。
(二)水处理实验课程在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水处理实验课程教学在创新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1.对创新教育认识不足。课程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技能,只有创新型教师自觉地将知识传授与创新思维相结合,才能达到激发学生创新潜能的目的。当前任课教师深受传统教育的影响,缺乏对创新教育的深度理解,在水处理实验课程教学中过于强调创新技能的培养,弱化甚至忽视了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性。2.课程整体优化程度不够。本校水处理实验课程没有针对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和环境类专业建设目标妥善处理好知识与能力、时间安排比例、因材施教等方面的问题,教学内容更新缓慢且落后于现实,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多媒体演示为辅,但缺乏现场教学环节,课程时间设置上各专业无区别。3.课程对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不佳。尽管授课教师以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在水处理实验课程中加入小试和中试等实验的综合性设计、常用仪器和现代分析仪器的使用方法、水处理前沿技术等内容,但由于未参与“计划”项目或后续实践环节中不再有相关的培养需求,学生会逐渐放弃对该课程的学习以及强化,知识链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得不到保证,从而降低课程改革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
三、水处理实验课程的改革
水处理实验技术作为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程,其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对本科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通过对当前“计划”实施中和水处理实验课程在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将创新教育贯穿于水处理实验课程改革的全过程,有针对性地对课程改革进行了探索和实践,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一)整合优化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模块化整合。目前水处理实验课程的理论和实验课时数分别被压缩为24学时和8学时,为保证教学质量,授课教师将教学内容进行模块化处理,即以某一个主题为核心,结合学生先导知识的掌握情况,把教学内容按给水、污废水、再生水和污泥处理四个方向分为4至6个模块,将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等理论知识融入具体项目或案例中,进行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经过模块化整合后的水处理实验课程内容简明易懂且实用,相应的理论知识得到具体化,同时水处理实验技能得到操作化,有助于学生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另外对水处理实验课程的实验内容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将基础验证性实验项目整合为4学时,增加4学时的综合设计研究性实验项目,从而在基础验证与综合创新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中使学生的创新技能得到训练和提高。
2.教学内容不断更新优化。在巩固经典理论知识的基础上使教学内容与时俱进,持续关注并吸收国内外水处理领域的新知识和新技术充实教学内容,使水处理实验课程更系统全面,更具先进性和实用性。一方面,摒弃以往教学内容中陈旧落后的实验案例,与学科前沿和实际应用紧密衔接,将水处理领域的先进理念或技术(如光催化氧化、分子筛吸附和陶瓷膜技术等)引入课程教学中。另一方面,水处理实验的分析检测技术发展迅速,光谱类、色谱类和生物类等现代分析仪器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而在保证水样基本化学分析方法检测的同时要增加大型精密仪器分析方面的实验内容。例如,在近几年的水处理实验课程中,新增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饮用水中微量重金属元素含量的实验项目。这些经过更新和优化的实验教学内容贴近实际且紧随前沿,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创新意识,教学效果得到了大幅度提升。
(二)引入现代教学方法
1.运用多媒体网络教学促进实验教学效果。传统实验课程教学以“传递—接受”为特征,授课教师重视知识传授,一般通过课堂讲解和现场示范的方式将实验原理和目的、实验方法和步骤等内容传授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主觀能动性,不利于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和发展。多媒体网络教学能给学生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可以与传统课程教学的优势互补,发挥最大的整体效益。授课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融入国内外最新水质标准及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辅以图像、音频和视频更形象直观地展示整个实验过程,能培养学生思考、模拟和创新的能力。与课程匹配的网络教学平台则涵盖了课程介绍、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教学材料、答疑讨论、课程问卷、参考资料、课程作业、试题试卷库、练习与自测、实验常见问题、实验规范操作视频等项目,学生可以在课后通过网络下载进行学习。在综合设计实验环节,强调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教师给定选题范围,学生参与实验的全过程,充分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其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
2.采用项目式教学强化创新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处理实验课程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培养主要体现在设计实验过程,加强学生知识运用能力培养的具体做法为引入项目式教学。首先,授课教师要拟出一批与专业前沿密切相关的项目,按5至6人一组对班级进行实验分组,各实验小组自行选定一个项目组长,从项目选题、实验设计到项目实施小组成员全程参与完成。然后,各组根据选定的实验项目进行文献资料的查询与分析,制定出具体的实验计划,组长向授课教师汇报前期准备成果并提交实验方案,经修改完善获得教师同意后进入下阶段的项目实施。在实施阶段,各实验小组自主确定实验材料的购买、实验试剂的配置、实验的操作、水样的检测、实验数据的分析以及项目报告的撰写。项目实施期间实验小组成员各司其职,配合完成各项实验准备和具体操作;组长负责汇总阶段实验成果与出现的问题,通过网络互动平台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和讨论,保证项目各阶段的顺利实施。在上述项目式教学的过程中,学生的基本技能得到了充分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同时实验分组和组长负责的方式使学生之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和团队精神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开发。这种做法与“计划”的创新培养相融合,避免了实验项目的千篇一律,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和协作完成项目的能力。
(三)强化评价标准
考核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用于检查教学过程对学生的培养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兼具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作用。教学内容的整合优化以及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使水处理实验课程在结构上与传统实验课程差异较大,传统实验教学中出勤、作业与实验报告完成情况等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不再适用。因此,授课教师对水处理实验课程的考核评价标准和方式及时进行了转变和强化,做到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具体做法为:将期终考试成绩占总评成绩70%的比例降低为50%,将自主学习和实验过程表现纳入评价体系,并建立相应的评分指标体系及评分细则,这两个关键环节的成绩分别占比20%和30%。新评价标准下的考核方式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保证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
四、结语
实验教学工作改革是一个复杂持久的过程,需要与时俱进、坚持不懈地进行探索。笔者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实践,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的指导过程以及水处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针对目前“计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水处理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标准等进行了改革,对“课堂讲授—网络平台—现场指导”的教学体系进行了完善和优化。这些教学改革的初步探索与实施,使学生在掌握实验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其选题拓展、创新设计和与人协作的能力同步得到了提高,保证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目的的实现,同时也促进了授课教师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提高。
[ 参 考 文 献 ]
[1] 安勇,邵卓峰,严俊鑫.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实施的深度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2(6):138-140.
[2] 白璐,田晓柱,牛炳韬,冯虎元.大学生创新性实验对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4):161-164.
[3] 陈鹏,李亚,纪婧.依托实验课程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的实践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4):32-34.
[4] 张运楚,姜爱民,徐红东,张君捧,杨红娟.高校实验教学中创新教育现状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6(2):224-228.
[5] 曹勇锋,张可方,方茜,张立秋.水处理实验技术示范性实验项目建设的探讨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4(6):115-118.
[责任编辑:刘凤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