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语文课堂的主人是学生,因此要让学生充分享受学习的快乐。但在以往传统教学中,教师总是把学生封闭在自己划定的圈子里,课堂里充斥着教师权威的声音、机械的操练……法国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一直到精神运动的根。”语文教育正是这种唤醒人的生命感、价值感的教育。那么,怎样才能让语文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充满生机活力呢?
一、营造氛围,让课堂“活”起来
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快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的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空气”、“阳光”与“水”。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信息沟通的过程,是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的特殊人际交往活动。课堂上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进入主体角色的外因,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教与学应该是平等、协调、和风细雨式的。师生、生生之间应该是伙伴型关系。有了尊重和赏识,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易于树立。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设了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学生敢于超越书本、超越老师,不但读懂了课文还学到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同时,智慧的妙语溢满课堂。
二、锤炼语言,让学生“乐”起来
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 幽默的语言可以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幽默的语言可以使人精神放松,使课堂气氛和谐;幽默感强的老师可以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当幽默营造出一种热烈的气氛时,不但学生乐于听课,而且会发生“共振”效应,老师的水平也能超常发挥,取得极好的效果。 的确,如果教师的话缺乏表现力、感染力,那么,学生必然觉得无味而怠学。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充满激情,寓理于情,寓知识于生动的语言之中,那么,学生必定热情高涨。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执教《小稻秧脱险记》时,指导学生朗读,可谓幽默风趣,妙不可言: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化学除草剂喷洒过之后,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可是,一位学生在读杂草说的这句话时,声音很大,既有“力”,又有“气”。于老师逗趣说:“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给你喷洒一点。”说着,于老师朝这位小朋友做了个喷洒的动作。全班小朋友哈哈大笑。这位小朋友再读时,耷拉着脑袋,真的有气无力了。
三、摆脱禁锢,让学生“动”起来
语文课堂中传统的“秧田式”座位方式和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之间缺乏互相合作的沟通,学生间交往几乎被忽视。因此,开放学生学习的环境,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个性、学习水平,自由选择。在学习形式上独立学习,或自愿组合进行合作学习;在学习方法上,朗读感悟,或动手操作,使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 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是学生发展的内因,发挥与否是学习最终成功与否的关键。活动是学生的潜能得以生发、表现、确证的基础。学生有活动的空间,有选择的权利,有展示的舞台,就有了更多的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机遇,就有了更多的锻炼主体性的机会。
要让语文课堂充满灵动,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有活动的时空
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的认知要求和技能要求的同时,要依据学生的经验和认识实际,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开放语文课堂,拓展学生视野,以个体学习为主,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发现的过程中,努力使教材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暑假期间我校建了一座图书馆,新学期开学后,学生们都对此很感兴趣,我便组织学生走进图书馆,学生看得兴致盎然,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写作文,就容易多了。
2、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利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让学生根据兴趣需要,学会自主选择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形式;让每个学生学会面对陌生领域,自己去搜集、筛选资料,寻求答案。如在课堂上朗读、背诵课文,学生喜欢哪一节,就可以自由选择哪一节。又如课堂讨论时,让学生找自己的学习伙伴去交流。这样,学生以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的自学中个性得到了发展,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兴趣需在中找到教学的突破口。
3、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
教师在以“活动”促“发展”的理论指导下,挖掘活动因素,设计丰富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学习舞台。教师可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教学《捞铁牛》这样的蕴含科学知识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动手做一下实验,说一说实验时的感受,并要求运用自然等学科的知识来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学习介绍风景名胜类的课文,让实际游览过景点的同学为大家当“导游”,讲讲旅游路途中涉及到的有关地理、历史、人物、气象等方面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既直接从语言文字中欣赏了风景名胜的美景,又从同学的讲述中增长了知识。此外,如画简笔画、歌唱、故事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也不妨适时地引入语文课堂,使我们的语文课堂轻松愉悦、多姿多彩!
学生是学习实践、创造发展的主体。教学就是学生学会求知,成为发现问题的探索者、知识信息的反馈者、学习目标的实现者和成功者。因此,要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在“鲜活的课堂”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真正享受学习的快乐!
(作者单位:629133四川省蓬溪县高坪镇小学)
一、营造氛围,让课堂“活”起来
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快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的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空气”、“阳光”与“水”。课堂教学是师生双向信息沟通的过程,是师生在平等的基础上展开的特殊人际交往活动。课堂上形成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学生进入主体角色的外因,是培养学生主体意识的前提。教与学应该是平等、协调、和风细雨式的。师生、生生之间应该是伙伴型关系。有了尊重和赏识,学生充分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就易于树立。和谐的教学氛围为学生创设了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学生敢于超越书本、超越老师,不但读懂了课文还学到了许多书本以外的知识,同时,智慧的妙语溢满课堂。
二、锤炼语言,让学生“乐”起来
苏联教育家斯维特洛夫说:“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 幽默的语言可以使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幽默的语言可以使人精神放松,使课堂气氛和谐;幽默感强的老师可以使学生感到和蔼可亲。当幽默营造出一种热烈的气氛时,不但学生乐于听课,而且会发生“共振”效应,老师的水平也能超常发挥,取得极好的效果。 的确,如果教师的话缺乏表现力、感染力,那么,学生必然觉得无味而怠学。反之,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充满激情,寓理于情,寓知识于生动的语言之中,那么,学生必定热情高涨。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执教《小稻秧脱险记》时,指导学生朗读,可谓幽默风趣,妙不可言: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化学除草剂喷洒过之后,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可是,一位学生在读杂草说的这句话时,声音很大,既有“力”,又有“气”。于老师逗趣说:“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给你喷洒一点。”说着,于老师朝这位小朋友做了个喷洒的动作。全班小朋友哈哈大笑。这位小朋友再读时,耷拉着脑袋,真的有气无力了。
三、摆脱禁锢,让学生“动”起来
语文课堂中传统的“秧田式”座位方式和单一的教学方法,学生之间缺乏互相合作的沟通,学生间交往几乎被忽视。因此,开放学生学习的环境,让学生根据自身学习个性、学习水平,自由选择。在学习形式上独立学习,或自愿组合进行合作学习;在学习方法上,朗读感悟,或动手操作,使每个学生都积极投入。 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是学生发展的内因,发挥与否是学习最终成功与否的关键。活动是学生的潜能得以生发、表现、确证的基础。学生有活动的空间,有选择的权利,有展示的舞台,就有了更多的感知、观察、思考和探索的机遇,就有了更多的锻炼主体性的机会。
要让语文课堂充满灵动,还应做到以下几点:
1、让学生有活动的时空
教师在制定教学内容的认知要求和技能要求的同时,要依据学生的经验和认识实际,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开放语文课堂,拓展学生视野,以个体学习为主,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发现的过程中,努力使教材贴近学生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例如,暑假期间我校建了一座图书馆,新学期开学后,学生们都对此很感兴趣,我便组织学生走进图书馆,学生看得兴致盎然,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写作文,就容易多了。
2、让学生有选择的权利
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要让学生根据兴趣需要,学会自主选择自学内容、自学方法、自学形式;让每个学生学会面对陌生领域,自己去搜集、筛选资料,寻求答案。如在课堂上朗读、背诵课文,学生喜欢哪一节,就可以自由选择哪一节。又如课堂讨论时,让学生找自己的学习伙伴去交流。这样,学生以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的自学中个性得到了发展,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兴趣需在中找到教学的突破口。
3、让学生有展示的机会
教师在以“活动”促“发展”的理论指导下,挖掘活动因素,设计丰富的活动形式,为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学习舞台。教师可根据语文教材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如教学《捞铁牛》这样的蕴含科学知识的课文,可以让学生动手做一下实验,说一说实验时的感受,并要求运用自然等学科的知识来解释其中的科学道理。学习介绍风景名胜类的课文,让实际游览过景点的同学为大家当“导游”,讲讲旅游路途中涉及到的有关地理、历史、人物、气象等方面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既直接从语言文字中欣赏了风景名胜的美景,又从同学的讲述中增长了知识。此外,如画简笔画、歌唱、故事会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也不妨适时地引入语文课堂,使我们的语文课堂轻松愉悦、多姿多彩!
学生是学习实践、创造发展的主体。教学就是学生学会求知,成为发现问题的探索者、知识信息的反馈者、学习目标的实现者和成功者。因此,要把语文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每个学生在“鲜活的课堂”中亲自实践,大胆探索,真正享受学习的快乐!
(作者单位:629133四川省蓬溪县高坪镇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