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EphAZ、EphrinA1及E-cadherin在胰腺癌及癌旁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48例胰腺癌及癌旁非肿瘤胰腺组织中EphA2、EphrinA1和E-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应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EphA2、EphrinA1和E-cadherin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
【机 构】
: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普外科,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普外科,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普外科,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普外科,上海200040,复旦大学附属华东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EphAZ、EphrinA1及E-cadherin在胰腺癌及癌旁非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检测48例胰腺癌及癌旁非肿瘤胰腺组织中EphA2、EphrinA1和E-cadherin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应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EphA2、EphrinA1和E-cadherin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EphA2、EphrinA1和E-cadherin在胰腺癌组织和癌旁非肿瘤组织阳性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Ⅲ~Ⅳ期胰腺癌EphA2、EphrinAl强阳性染色及E-cadherin阴性染色分别为47.9%、47.9%和64.6%,显著高于I~Ⅱ期的6.25%、8.3%和14.6%(P〈0.05)。E-cadherin表达阳性与阴性患者术后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表明,JPS分期、EphA2阳性表达及E-cadherin阴性表达是反映胰腺癌预后的独立指标。结论EphA2/EphrinAl与E-cadherin蛋白表达异常可能共同参与了胰腺癌的发生、发展与转移;联合检测三种蛋白对于评价胰腺癌的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 应用RNA干扰技术下调小鼠肝癌细胞株(Hca-F)COL8A1的表达,通过观察癌细胞的体外增殖、侵袭能力,研究调节COL8A1表达对肿瘤细胞药敏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RTPCR、Western Blot分析干扰前后Hca-F细胞中COL8A1的表达情况.用体外侵袭实验检测干扰前后Hca-F细胞的侵袭能力.用MTT法分析干扰前后Hca-F细胞的增殖情况及其对右旋柠烯(D-limonene)的药敏
目的 研究乳香胶联合吉西他滨对体内、外培养的人胰腺癌BxPc-3细胞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四唑氮蓝还原法检测BxPc-3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PI单染色法).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的乳香胶联合吉西他滨(两药联合组)用药后BxPc-3细胞内测核转录因子-κB(NF-κB) p65亚基以及NF-κB抑制蛋白IkB、凋亡调节蛋白Bcl 2和Bax的表达水平的变化.建立人胰腺癌
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解剖位置特殊,损伤后容易漏诊,假如发现不及时,处理不当,则后果严重[1-2].本文通过回顾6例胆胰十二指肠结合部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提高其诊治水平。
有研究显示,胆囊结石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的发病率为16.9%[1].2008年10月至2011年4月间,笔者对62例胆囊结石合并T2DM患者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加Roux-en-Y型胃肠短路术,一次手术同时治疗胆囊结石和T2DM.现报告如下。
四川省遂宁市中心医院肝胆外科从2009年8月起共完成116例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1-2],其中35例采用钝性冲吸解剖法取得良好效果,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35例患者中男性17例,女性18例,年龄45~80(66.4±0.25)岁.2.纳入标准:胆囊良性病变、无复杂合并疾病和其他并发症、体重指数(BMI) <35 kg/m、无腹部手术史的患者。
目的 探讨胆管扩张症的病因构成及分类,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09年12月收治的1098例胆管扩张症的临床资料。结果 先天性胆管囊肿69例(6.3%),继发性胆管扩张1029例(93.7%)。22种病因中,排在前5位的病因分别为胆管结石(366例,33.3%)、胰头癌(137例,12.5%)、壶腹周围癌(122例,11.1%)、胆管癌(68例,6.2%)、慢性胰腺炎或胰头部
肝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临床罕见,文献多为个例报道。我院曾收治l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患者女性,71岁。以“反复右上腹痛5d,再发1周”于2006年10月30日入院。查体:体温37.2℃,血压122/65mmHg(1mm Hg=0.133kPa)。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腹平软,右上腹及剑突下压痛,无反跳痛,肝区叩击痛阳性,墨菲氏征阴性。全腹未及包块。
目的 分析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肝恶性肿瘤的严重并发症及其预防和治疗.方法 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939例经病理或临床证实为原发性肝癌或转移性肝癌的患者共进行1098例次经皮肝穿刺射频消融治疗.所有患者术后均定期随访,了解与手术相关的近期及远期并发症.结果 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胆道损伤4例(胆道出血1例),胸腔内出血2例,腹腔内出血3例(1例病死).并发症发生率0.82%(9/1098
缺血再灌注(IR)损伤在肝脏外科很常见.采用相关缺血预处理措施诱导肝脏产生保护相关蛋白质产生可能是较理想的IR肝脏损伤的保护措施[1-3].本研究探讨了三碘甲状腺素(T3)预处理对肝脏IR损伤的作用。
2006年8月至2010年2月,我院236例胆囊切除术中,有12例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失败,改行经胆总管穿刺胆道造影成功,方法安全可行,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12例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失败的患者中,男4例,女8例,平均年龄45岁.术前B超或CT检查发现胆囊结石,无明确胆总管结石的证据.12例均有相对胆总管探查指征:胆总管扩张>8 mm的5例,转氨酶升高的4例,胆源性胰腺炎病史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