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依法理财就是依照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等规定,综合运用法律手段、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管理财政,实现财政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關键词】 依法理财 财会人员作用 充分发挥
依法理财的目标:一是财政法规制度完备。二是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基本建立。三是理财程序和行为规范。四是财政监管有力。五是理财队伍素质优良。企事业单位是社会组织的单元和微循环系统,他们依法理财是政府系统依法理财的延伸。作为企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能否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积极献计献策,身体力行,严格遵守财经法纪,坚持依法理财原则,对于提高单位依法理财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财会人员的能动作用,提高单位依法理财水平呢?我认为应该通过以下方法和途径:
1. 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牢固树立依法理财观念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至今在单位理财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习惯人治,欠缺法治的问题,常常把领导说的、定的作为理财工作的主要依据,认为只要按照领导说的做就行了。财会人员往往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对推进依法理财有畏难情绪。认为法制大环境不完备,推进依法理财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期内很难有成效。二是在制度、规定与领导意志相左时更是如此,怕得罪领导,被“穿小鞋”。二是对依法理财理解片面。往往是提到依法理财,就把工作的出发点放在如何规范群众、规范基层和如何集权管事上,而不能真正把握其本质。存在着重治民治事、轻治官治权问题,忽视对权力的制约。因此,作为财会人员应牢固树立依法理财的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对《会计法》、《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学深学透,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依法办事,依法理财,将依法理财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作为依法理财的直接贯彻者,财会人员还要牢固树立两种意识:一是自我革命意识。依法理财的核心和本质是治官治权,是财会部门的自我革命。要认识到靠法理财、靠机制理财是财务管理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要摆脱人治理财的束缚,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进依法理财。二是只争朝夕意识。要正确认识依法理财的艰巨性和重要性,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消极等待,要以只争朝夕、楔而不舍的精神坚持和推进依法理财。
2. 完善会计管理 提高理财观念
一是完善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与国际惯例协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体系;二是推行会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电算化管理,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三是加强会计监督,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惩戒会计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完善会计从业人员资格管理体制,强化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推进会计诚信建设。此外,在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资产评估行业健康发展方面:一是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和资产评估行业健康发展,逐步建立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体制,推动执业机构和执业人员独立、客观、公正执业;二是规范行业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建立科学、统一的行业执业准则,完善执业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和行业违法行为责任制度;三是建立行业诚信体系,加强执业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教育,完善执业机构组织形式和内部运行机制,健全执业机构和执业人员诚信档案制度;四是完善行业执业风险基金和执业责任保险制度。
3. 建章立制,强化管理,依法理财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求我们必须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近年来财经领域出现的一系列腐败案件,也从反面警示我们必须提高法律意识,健全制度规范,加强过程管理,坚持依法理财。一要不断完善财务会计制度体系。近年来财政改革的步伐加快,过去的一些财会制度、办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改革后的管理要求,需要加快研究修订,以保证财会工作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防止不规范的行为和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二要规范理财行为和程序,建立健全约束机制。要规范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行为,建立健全财会部门,配备与工作相适应的具有从业资格的财会人员,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强化责任追究制度,保证有法必依,使各项财经制度得到有效执行。三要加强监督。要做到依法理财,监督很重要,不仅要加强内部监督,同时还要主动接受外部财政、审计的监督。这是减少财务失误的重要措施。
4. 围绕中心,打牢基础,服务大局
财会人员必须增强服务中心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中心任务理好财、用好财,为单位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和财会服务。这里既有政策研究和执行问题,更有严格规范管理,确保资金有效安全运行问题。在工作实践中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时更新、调整财会工作理念,转变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以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习惯做法,善于从大局出发考虑财会工作,坚持理财为公、理财为民,把依法理财与单位的事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实现从传统财务管理向现代财务管理转变,从注重事后算账、报账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全过程转变;从注重日常核算向经济活动分析转变,不断提高依法理财的质量和水平。要切实执行财会人员的“保障和监督”职责,加强监管力度,一是加强科研经费的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把资金监管作为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一项重要工作,结合本单位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好。在资金使用上要保证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要完善资金使用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资金使用拨付程序,坚持重大资金使用领导班子集体审批制度,杜绝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加强对外投资的监管,保证单位资金安全。三是加大国有资产的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管好、用好国有资产,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财会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要按照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理顺产权管理关系,明确国有资产管理主体。
一是加强对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的领导。主要包括:①各级财政部门要把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能力与水平作为加强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各级财务领导及内设机构负责人是本部门、本机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第一责任人;②各级财务部门要经常研究本部门财政法制建设情况,分析本部门财务法制建设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部署财务法制工作任务,加强检查督促。
二是建立和完善财务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考核制度。建立健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制度。各级财务部门要定期对本部门立法、监督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完善相应的奖惩办法和措施,把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作为财务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上级主管部门要对下级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进行指导、检查、考核评价,探索将财政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绩效评估与财政转移支付适当结合的工作机制。
5. 厉行节约,讲求效益
在我国的国情下,始终坚持厉行节约,发挥有效资源的最大效益,是关系我国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问题。200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树立节约能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农业部在今年的工作会议上把厉行节约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是财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资源节约型发展之赂。要注意资源的合理配置,盘活存量资产,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节约成本提高效益。要在财务管理中精打细算、精细管理,把有限的资源、资金利用好,在单位建设和发展中,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单位的财务管理出成果、出效益,成为一潭活水。
参考文献:
[1] 唐国秀 单位负责人在会计工作中应充分发挥责任主体作用[J] 北方经贸 2001年第02期.
(作者单位:大连万隆天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關键词】 依法理财 财会人员作用 充分发挥
依法理财的目标:一是财政法规制度完备。二是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基本建立。三是理财程序和行为规范。四是财政监管有力。五是理财队伍素质优良。企事业单位是社会组织的单元和微循环系统,他们依法理财是政府系统依法理财的延伸。作为企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能否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动作用,积极献计献策,身体力行,严格遵守财经法纪,坚持依法理财原则,对于提高单位依法理财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发挥财会人员的能动作用,提高单位依法理财水平呢?我认为应该通过以下方法和途径:
1. 加强学习,提高认识,牢固树立依法理财观念
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至今在单位理财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习惯人治,欠缺法治的问题,常常把领导说的、定的作为理财工作的主要依据,认为只要按照领导说的做就行了。财会人员往往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两种倾向:一是对推进依法理财有畏难情绪。认为法制大环境不完备,推进依法理财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短期内很难有成效。二是在制度、规定与领导意志相左时更是如此,怕得罪领导,被“穿小鞋”。二是对依法理财理解片面。往往是提到依法理财,就把工作的出发点放在如何规范群众、规范基层和如何集权管事上,而不能真正把握其本质。存在着重治民治事、轻治官治权问题,忽视对权力的制约。因此,作为财会人员应牢固树立依法理财的观念,提高认识,加强对《会计法》、《预算法》、《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学深学透,做到学法、知法、懂法、守法,依法办事,依法理财,将依法理财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作为依法理财的直接贯彻者,财会人员还要牢固树立两种意识:一是自我革命意识。依法理财的核心和本质是治官治权,是财会部门的自我革命。要认识到靠法理财、靠机制理财是财务管理改革和发展的方向,要摆脱人治理财的束缚,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进依法理财。二是只争朝夕意识。要正确认识依法理财的艰巨性和重要性,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能消极等待,要以只争朝夕、楔而不舍的精神坚持和推进依法理财。
2. 完善会计管理 提高理财观念
一是完善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与国际惯例协调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体系;二是推行会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电算化管理,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三是加强会计监督,认真贯彻执行《会计法》,惩戒会计违法违规行为;三是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完善会计从业人员资格管理体制,强化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推进会计诚信建设。此外,在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资产评估行业健康发展方面:一是促进注册会计师行业和资产评估行业健康发展,逐步建立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体制,推动执业机构和执业人员独立、客观、公正执业;二是规范行业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建立科学、统一的行业执业准则,完善执业质量监督检查制度和行业违法行为责任制度;三是建立行业诚信体系,加强执业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教育,完善执业机构组织形式和内部运行机制,健全执业机构和执业人员诚信档案制度;四是完善行业执业风险基金和执业责任保险制度。
3. 建章立制,强化管理,依法理财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要求我们必须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近年来财经领域出现的一系列腐败案件,也从反面警示我们必须提高法律意识,健全制度规范,加强过程管理,坚持依法理财。一要不断完善财务会计制度体系。近年来财政改革的步伐加快,过去的一些财会制度、办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改革后的管理要求,需要加快研究修订,以保证财会工作有法可依,有制度可循,防止不规范的行为和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二要规范理财行为和程序,建立健全约束机制。要规范单位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行为,建立健全财会部门,配备与工作相适应的具有从业资格的财会人员,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强化责任追究制度,保证有法必依,使各项财经制度得到有效执行。三要加强监督。要做到依法理财,监督很重要,不仅要加强内部监督,同时还要主动接受外部财政、审计的监督。这是减少财务失误的重要措施。
4. 围绕中心,打牢基础,服务大局
财会人员必须增强服务中心工作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紧紧围绕中心任务理好财、用好财,为单位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和财会服务。这里既有政策研究和执行问题,更有严格规范管理,确保资金有效安全运行问题。在工作实践中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时更新、调整财会工作理念,转变不合理的思维方式和方法以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习惯做法,善于从大局出发考虑财会工作,坚持理财为公、理财为民,把依法理财与单位的事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要实现从传统财务管理向现代财务管理转变,从注重事后算账、报账向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监督的全过程转变;从注重日常核算向经济活动分析转变,不断提高依法理财的质量和水平。要切实执行财会人员的“保障和监督”职责,加强监管力度,一是加强科研经费的监管,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把资金监管作为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的一项重要工作,结合本单位实际,采取有力措施,切实抓好。在资金使用上要保证做到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要完善资金使用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资金使用拨付程序,坚持重大资金使用领导班子集体审批制度,杜绝违法违纪问题的发生,不断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加强对外投资的监管,保证单位资金安全。三是加大国有资产的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管好、用好国有资产,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财会人员义不容辞的职责。要按照国家国有资产管理的要求,不断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理顺产权管理关系,明确国有资产管理主体。
一是加强对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的领导。主要包括:①各级财政部门要把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提高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能力与水平作为加强财政管理的重要内容。各级财务领导及内设机构负责人是本部门、本机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的第一责任人;②各级财务部门要经常研究本部门财政法制建设情况,分析本部门财务法制建设状况和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部署财务法制工作任务,加强检查督促。
二是建立和完善财务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考核制度。建立健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估制度。各级财务部门要定期对本部门立法、监督和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情况进行总结评估,完善相应的奖惩办法和措施,把依法行政、依法理财作为财务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上级主管部门要对下级部门依法行政、依法理财工作进行指导、检查、考核评价,探索将财政依法行政、依法理财绩效评估与财政转移支付适当结合的工作机制。
5. 厉行节约,讲求效益
在我国的国情下,始终坚持厉行节约,发挥有效资源的最大效益,是关系我国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问题。2004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树立节约能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农业部在今年的工作会议上把厉行节约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开源节流、增收节支是财会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走资源节约型发展之赂。要注意资源的合理配置,盘活存量资产,充分利用现有条件,节约成本提高效益。要在财务管理中精打细算、精细管理,把有限的资源、资金利用好,在单位建设和发展中,用最少的投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使单位的财务管理出成果、出效益,成为一潭活水。
参考文献:
[1] 唐国秀 单位负责人在会计工作中应充分发挥责任主体作用[J] 北方经贸 2001年第02期.
(作者单位:大连万隆天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