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产蛋量下降原因及防治措施

来源 :农村百事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rp8808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正常情况下,蛋鸡开产后5~7周即达到产蛋高峰并维持8个月左右,以后的产蛋率逐渐下降。但有的鸡场或养殖专业户所饲养的蛋鸡却出现开产日期、产蛋高峰期延迟或产蛋高峰期缩短的现象,产蛋率不稳定,甚至达不到产蛋高峰期。引起蛋鸡产蛋量下降的原因很多,如某些传染病、饲养管理不善、用药不当、各种应激因素存在等,都会引起产蛋量下降。现将引起产蛋下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分述如下:
  一、饲料方面
  1.饲料配制不合理
  蛋白质能量比失调,经常更换原料品种,使用劣质饲料,使鸡的采食量下降。饲料中矿物元素、维生素等添加量过多或不足、质量不佳,导致营养性疾病,使鸡的产蛋率和蛋重下降。
  2.饲料品质不佳
  所用原料达不到正常标准,如使用掺假豆粕、劣质鱼粉等饲料,有的因含水量、含盐量高而达不到质量要求;有的因原料发霉、变质等,使用后导致蛋鸡发生疾病。因而在饲料方面,应首先注重原料品质,做到不发霉、不变质,要从信誉好的厂家进货,并要保证饲料原料品种丰富、恒定,然后根据本品种饲养标准和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适时配制营养全价的饲料,以保证鸡的营养需求。
  二、饲养方面
  1.饲养的连续性较差
  蛋鸡从育雏到产蛋,大致可分为育雏期、育成期和产蛋期3个阶段。不管哪个阶段饲养不当,都会影响鸡的产蛋性能。也就是说,在整个饲养过程中,各个饲养阶段应环环相扣。如育雏、育成期营养过剩,就会导致产蛋期蛋鸡肥胖,产蛋一个阶段后,积累脂肪更多,从而影响产蛋;如育雏、育成期营养不良,采食量低,鸡体瘦弱,开产后由于产蛋的营养负担重,使蛋鸡致残、停产。
  2.饲喂时间、次数、方式不固定
  特别是农村养鸡户,每到农忙季节,往往什么时候想起喂鸡就什么时候喂,能喂几次就喂几次,往往一次加满料槽,致使蛋鸡抢食、拣食,采食不足或剩料,影响鸡的正常采食,导致产蛋量下降。因此,在饲养方面,每阶段、每环节都要认真、科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定时、定量、定质进行饲喂,以保证蛋鸡体况良好,能发挥正常生产性能。
  三、管理方面
  1.饲养人员责任心不强,管理粗放
  一是喂料不均,忽多忽少;匀料不及时,鸡时饱时饥。二是饮水不足,当水压低时,供不上水,特别在夏天缺水对鸡的危害尤为严重。三是未能定时观察鸡群,了解鸡群情况,没有及时淘汰病、残、弱鸡,造成饲料浪费和鸡群均匀度太差。
  2.光照时间不合理
  特别是农村夜晚停电次数较多,来电后又不能及时补充光照,造成光照时间忽长忽短,导致蛋鸡生理机能紊乱。
  3.鸡舍通风不良
  如果鸡舍通风设施差,设计不合理,易使氨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蓄积。夏天湿度大,温度高,易使蛋鸡中暑。天气突变,未及时关好门窗,使室内温度忽高忽低和湿度过大,也会影响蛋鸡产蛋量的提高。
  4.鸡舍封闭不严
  飞鸟及小动物进入鸡舍,使鸡群受惊,造成成激。有的鸡场频繁更换工作人员,也容易造成鸡群受惊导致产蛋量下降。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针对以上原因,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并切实加强管理,定时培训工作人员,尽量保持工作人员的稳定。制订严格的岗位责任制,严格奖罚措施。以提高饲养人员的积极性。新建鸡舍应认真搞好设计工作,尽量做到冬天保温、夏天防暑。严格消毒措施,定期对鸡舍和周围环境进行消毒,注意通风换气;加强光照管理,尽量给鸡群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生产环境。
  四、药物使用方面
  在养鸡生产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药品,应多从有益微生物的应用中寻找出路。化学药品只能作应急措施,但有些鸡场和养鸡专业户往往是鸡群有病乱投医,认为使用化学药品见效快,对所添加的药物的副作用又不够了解,在蛋鸡开产后,添加了一些具有抑制产蛋作用的药物,导致鸡群的产蛋量急剧下降。
  1.磺胺類药物
  当用于鸡群消炎时,在饲料中添加了复方新诺明、磺胺咪、磺胺嘧啶和磺胺噻唑等。
  2.抗球虫药物
  当鸡群发生球虫病时,使用了克球粉等。
  3.其他药物
  如呋喃类药物中的痢特灵、呋喃西林,喹恶啉类药物如痢菌净,抗菌类药物如北里霉素、金霉素,嘌呤类药物如氨茶碱;激素类药物如地塞咪松、甲基睾丸素等,均可导致蛋鸡产蛋量急剧下降。
  4.紧急接种疫苗导致产蛋量下降
  在蛋鸡开产后,如有强、野毒株,细菌,病毒侵入,导致鸡群发生疫病,此时紧急接种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在一周内会因疫苗反应和抓鸡注射造成应激而引起产蛋量下降,软皮蛋、脆皮蛋也会增多。因此,在鸡群开产后,进行预防和治疗用药时,应首先使用不影响蛋鸡产蛋的药物或使用集保健、治疗于一体的药物,如土霉素等,以免造成鸡群产蛋量的下降。
  五、疾病因素
  1.病毒性疾病
  (1)鸡马立克病。因防疫方式不当,用药剂量达不到要求,疫苗质量差,药物稀释后存放时间太长,育雏时环境封闭条件差,在雏鸡未产生抗体时就已感染病毒,往往造成大面积发病和相当高的死亡率,也易导致开产后产蛋量下降。马立克氏病的防治特点是注重消毒、两次免疫和早期隔离。生产中要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种蛋应每两小时检查一次,清除蛋壳上的羽毛和粪便,放入密闭空间,按每立方米7克高锰酸钾、14毫升甲醛、7毫升水的比例关闭门窗喷雾消毒30分钟,入孵前再用高于蛋温3~5℃的新洁尔灭消毒液浸洗种蛋5分钟;孵化器应用0.1%新洁尔灭水洗净,孵化室用0.2%过氧乙酸喷雾消毒,进雏前48~72小时进行熏蒸消毒12小时;雏鸡1日龄和14日龄接种经检验有效的鸡马立克氏病疫苗,以控制该病的发生;不同日龄雏鸡应分舍隔离饲养,以防大日龄雏鸡感染小日龄雏鸡;饲养员不能兼喂雏鸡、成鸡,以防交叉感染;雏鸡料应与成鸡料分开,防止成熟型马立克氏病病毒污染雏鸡饲料。   (2)鸡新城疫病。如患温和型新城疫,蛋鸡一般死亡率较低,常为2%~4%;但产蛋率下降幅度大,一般在10%~70%;持续时间长,多为1~2个月。生产中也见急性和非典型性新城疫,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免疫存在问题,包括疫苗质量良莠不齐,生产、运输、存诸环节管理不善,使疫苗失去了部分活力,或疫苗本身质量不过关。鸡群疾病的隐性感染,影响了鸡体对疫苗正常的免疫应答,某种疾病破坏了机体的免疫器官,免疫功能下降,疫苗免疫失败。二是因饲养管理不善,鸡舍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有害气体较多,消毒防疫不严格,造成鸡感染病原微生物。隔离、消毒措施不完善,致使超强毒株侵入,导致鸡群发病。因此,搞好免疫和隔离是防治新城疫的重点。
  (3)传染性支气管炎。这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传播迅速。该病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造成蛋鸡产蛋机能障碍,使蛋鸡产蛋量迅速下降,并且软壳蛋、畸型蛋增多。虽然蛋鸡死亡率较低,但在气温多变的情况下极易发生。预防本病应做好三项工作:一是采用综合性防治措施,避免鸡群过冷、过热和拥挤;健全防疫制度,加强消毒,严防传人本病。二是做好预防接种工作。目前所用的疫苗虽然不能有效预防,但可减少发生本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三是防止并发细菌性疾病。可用0.5%土霉素拌料进行治疗。
  (4)产蛋下降综合征。这种综合征对产蛋影响极大,可使蛋鸡产蛋量大幅度下降,并伴有薄壳、无壳、褪色蛋增多的趋势。但鸡群精神正常,食欲基本正常,一般无死鸡现象。持续时间可长达1个多月,即使恢复,产蛋量也会下降10%~30%。发生这种情况的防治重点是做好免疫和创造利于生产的环境,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疗。
  对病毒性疾病,预防是关键。应尽量使用生产日期较近、正规销售渠道销售的药物和疫苗。应按操作规程稀释、保存和接种疫苗,并建立相应的免疫检测机制,根据鸡群的抗体水平,正确及时地预防。发病时,除紧急接种疫苗外,还应在饲料中添加一些营养性药物,以利于鸡体迅速恢复健康。
  2.细菌性疾病
  如鸡白痢、大肠杆菌病、传染性鼻炎等,此類疾病多由细菌引起。发病后会对产蛋鸡造成重大影响,使产蛋量下降。其发病大多数是因为蛋鸡本身带有病菌或周围环境存在病菌,由于饲养管理条件差、环境卫生差、消毒不严、通风不良、饲料品质差等因素造成发病。其传播方式有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两种。细菌性疾病的防治应侧重于卫生管理和消毒,发病后及时对病鸡进行对症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3.寄生虫病
  蛋鸡的寄生虫病较多,如白冠病、螨虫病等。白冠病,又叫卡氏白细胞原虫病。该病多在夏季流行,因此应及早进行预防,以免造成经济损失。螨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只要勤于观察,发现后立即进行治疗,一般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寄生虫病的防治重点是驱虫和搞好环境卫生,但给鸡驱虫时不能使用敌百虫。
  综上所述,造成蛋鸡产蛋下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在生产中如发现蛋鸡产蛋量下降,要根据饲养管理、免疫、药物等多方面的具体情况,结合症状进行分析,查找原因,以便尽快确诊并采取相应措施,以达到迅速治疗、提高产蛋量、减少经济损失的目的。
其他文献
问:  前些日子,我因为家庭琐事上了点火,脸上冒出很多痘痘,轻微痛痒,医生说是痤疮,但用了一些药膏效果并不佳。后来,朋友介绍给我一个偏方:取白花蛇舌草50克,水煎服,每日1剂;药渣再加水1000毫升煎水,晾温后搽洗患处,每天3次。请问这个偏方有效吗?  河南读者:李红  答:  痤疮又称暗疮、青春痘,好发于颜面、胸背处,是一种常见的毛囊与皮脂腺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多见于青少年及中年妇女。该病属中医“
在牦牛养殖的过程中,经常会遭受很多疾病的困擾,有些高致死率的疾病往往给养殖户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要有效的降低牦牛高致死率疾病发生的概率,就要对牦牛高致死率疾病发病的原因进行全面的了解,针对其发病的原因,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这样才能降低牦牛高致死率疾病发病的概率。  一、气肿疽  1.病症分析  气肿疽是牦牛高致死率疾病中的一种,主要的病症为发热、震颤、肌肉丰满处出现浮肿等。在肿胀的部位,会有
很多丘陵山地土壤相对贫瘠,栽培油菜等冬季作物产量低,效益不理想,冬季多闲置。黑麦草耐瘠、抗寒、耐酸、适应性强、抗病虫,是丘陵、荒地的先锋草种。冬季青绿饲料缺乏,如能利用丘陵冬闲地种植黑麦草,可解决部分青绿饲料缺乏问题,对牛、羊、鱼、鹅等养殖增效大有作用。笔者根据实践,现将丘陵冬闲地种植黑麦草高效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精心整地  整地多在播种前3~4天开始。翻耕整地前每亩撒施腐熟猪牛粪1700~
新薰四号是从杂交薰衣草“7441”中发现的变异单株,经多代系统选育而成的干花型薰衣草新品种,已于2016年2月通过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新薰四号株高85~105厘米,株幅60~70厘米,株型紧凑,直立型,分枝中等,节间距长,枝条粗壮。花冠蓝紫色,花深紫色。花萼全紫,粒大饱满,茸毛中等。花梗棱形、墨绿色、较粗,花穗长18~26厘米、轮生,每穗9~13轮,每轮12~18
1.选择果袋  猕猴桃套袋要求选用透气性好、吸水性小、抗张力强、纸质柔软的黄色单层木浆纸袋,规格165毫米×115毫米。袋底部留两个透气孔或底部不封口。  2.套袋时期  以陕西省宝鸡地区为例,猕猴桃套袋宜在落花后30天左右进行。早熟品种红阳6月7日至6月20日完成;晚熟品种海沃德、金香、徐香等6月20日至7月10日完成,用时10~15天。套袋过早,易伤及果柄、果皮,不利于幼果发育;套袋过晚,果面
2014年,河北省邢台县农业局利用山区丰富的玉米芯、牛粪等资源,在周边农村开展双孢菇栽培,建造40米×9米规格的蘑菇大棚投资约10万元,年产双孢菇1.5万公斤以上,产品销往河北、北京、浙江、福建、山东等地,每公斤售价6.0~6.5元,每棚产值近10万元,经济效益良好。下面将邢台县双孢菇栽培关健技术介绍如下:  一、菇棚的建造  种植双孢菇以建设房屋式标准化菇棚为宜,菇棚为东西走向,菇棚间距为10米
瑞美玉1号属西葫芦一代杂交种,具有采收期长,耐低温、耐运输、连续坐瓜能力强等优点,于2015年通过了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适宜在甘肃省张掖、酒泉、武威、白银等地区早春或延秋保护地栽培。  瑞美玉1号长势强健,植株短蔓性,抗病力强,早熟。雌花多,连续坐瓜能力强,单株坐瓜3~5个。膨果速度快,瓜条顺直、长30~35厘米,皮色翠綠,色泽亮丽。抗白粉病、病毒病、灰霉病。  春季保护地栽培于2月上
酵素菌技术始创于日本,酵素菌是由细菌、放线菌、丝状菌、酵母菌组成的能够产生多种催化分解酶的有益菌群,其有益生物群体包含3属、24种,这些生物菌群在培养繁殖过程中能产生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乳酸酶等十几种不同类的酶,催化分解秸秆、杂草、木屑等有机物质,又能分解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还可以分解页岩、沸石、膨润土等矿物质,使之在短时间内转化为可供植物利用的有效成分,增加土壤有效养分的含量。  酵素菌产
编者按:2017年2月5日,《中共中央、國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的若干意见》发布,这是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发布的第14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本文件继续锁定“三农”工作,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工作主线。今年一号文件锁定“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底说了啥,有啥大礼?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中央农办主任、中央财办副
西葫芦,别名美洲南瓜,是葫芦科南瓜属一年生草本植物。西葫芦以食用嫩瓜为主,营养丰富,它耐低温能力强,可提前上市,价格高、经济效益可观。西葫芦在解决冬春季蔬菜淡季供应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并已成为日光温室冬春季栽培的主要蔬菜之一。  1.品种选择  选用矮生、短蔓,耐弱光、低温,抗病的早熟品种,如早青一代、阿太一代、小芭蕾等。  2.种子处理  播种前,采用溫汤浸种处理,处理后在20℃左右的温水中浸泡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