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正常情况下,蛋鸡开产后5~7周即达到产蛋高峰并维持8个月左右,以后的产蛋率逐渐下降。但有的鸡场或养殖专业户所饲养的蛋鸡却出现开产日期、产蛋高峰期延迟或产蛋高峰期缩短的现象,产蛋率不稳定,甚至达不到产蛋高峰期。引起蛋鸡产蛋量下降的原因很多,如某些传染病、饲养管理不善、用药不当、各种应激因素存在等,都会引起产蛋量下降。现将引起产蛋下降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分述如下:
一、饲料方面
1.饲料配制不合理
蛋白质能量比失调,经常更换原料品种,使用劣质饲料,使鸡的采食量下降。饲料中矿物元素、维生素等添加量过多或不足、质量不佳,导致营养性疾病,使鸡的产蛋率和蛋重下降。
2.饲料品质不佳
所用原料达不到正常标准,如使用掺假豆粕、劣质鱼粉等饲料,有的因含水量、含盐量高而达不到质量要求;有的因原料发霉、变质等,使用后导致蛋鸡发生疾病。因而在饲料方面,应首先注重原料品质,做到不发霉、不变质,要从信誉好的厂家进货,并要保证饲料原料品种丰富、恒定,然后根据本品种饲养标准和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适时配制营养全价的饲料,以保证鸡的营养需求。
二、饲养方面
1.饲养的连续性较差
蛋鸡从育雏到产蛋,大致可分为育雏期、育成期和产蛋期3个阶段。不管哪个阶段饲养不当,都会影响鸡的产蛋性能。也就是说,在整个饲养过程中,各个饲养阶段应环环相扣。如育雏、育成期营养过剩,就会导致产蛋期蛋鸡肥胖,产蛋一个阶段后,积累脂肪更多,从而影响产蛋;如育雏、育成期营养不良,采食量低,鸡体瘦弱,开产后由于产蛋的营养负担重,使蛋鸡致残、停产。
2.饲喂时间、次数、方式不固定
特别是农村养鸡户,每到农忙季节,往往什么时候想起喂鸡就什么时候喂,能喂几次就喂几次,往往一次加满料槽,致使蛋鸡抢食、拣食,采食不足或剩料,影响鸡的正常采食,导致产蛋量下降。因此,在饲养方面,每阶段、每环节都要认真、科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定时、定量、定质进行饲喂,以保证蛋鸡体况良好,能发挥正常生产性能。
三、管理方面
1.饲养人员责任心不强,管理粗放
一是喂料不均,忽多忽少;匀料不及时,鸡时饱时饥。二是饮水不足,当水压低时,供不上水,特别在夏天缺水对鸡的危害尤为严重。三是未能定时观察鸡群,了解鸡群情况,没有及时淘汰病、残、弱鸡,造成饲料浪费和鸡群均匀度太差。
2.光照时间不合理
特别是农村夜晚停电次数较多,来电后又不能及时补充光照,造成光照时间忽长忽短,导致蛋鸡生理机能紊乱。
3.鸡舍通风不良
如果鸡舍通风设施差,设计不合理,易使氨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蓄积。夏天湿度大,温度高,易使蛋鸡中暑。天气突变,未及时关好门窗,使室内温度忽高忽低和湿度过大,也会影响蛋鸡产蛋量的提高。
4.鸡舍封闭不严
飞鸟及小动物进入鸡舍,使鸡群受惊,造成成激。有的鸡场频繁更换工作人员,也容易造成鸡群受惊导致产蛋量下降。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针对以上原因,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并切实加强管理,定时培训工作人员,尽量保持工作人员的稳定。制订严格的岗位责任制,严格奖罚措施。以提高饲养人员的积极性。新建鸡舍应认真搞好设计工作,尽量做到冬天保温、夏天防暑。严格消毒措施,定期对鸡舍和周围环境进行消毒,注意通风换气;加强光照管理,尽量给鸡群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生产环境。
四、药物使用方面
在养鸡生产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药品,应多从有益微生物的应用中寻找出路。化学药品只能作应急措施,但有些鸡场和养鸡专业户往往是鸡群有病乱投医,认为使用化学药品见效快,对所添加的药物的副作用又不够了解,在蛋鸡开产后,添加了一些具有抑制产蛋作用的药物,导致鸡群的产蛋量急剧下降。
1.磺胺類药物
当用于鸡群消炎时,在饲料中添加了复方新诺明、磺胺咪、磺胺嘧啶和磺胺噻唑等。
2.抗球虫药物
当鸡群发生球虫病时,使用了克球粉等。
3.其他药物
如呋喃类药物中的痢特灵、呋喃西林,喹恶啉类药物如痢菌净,抗菌类药物如北里霉素、金霉素,嘌呤类药物如氨茶碱;激素类药物如地塞咪松、甲基睾丸素等,均可导致蛋鸡产蛋量急剧下降。
4.紧急接种疫苗导致产蛋量下降
在蛋鸡开产后,如有强、野毒株,细菌,病毒侵入,导致鸡群发生疫病,此时紧急接种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在一周内会因疫苗反应和抓鸡注射造成应激而引起产蛋量下降,软皮蛋、脆皮蛋也会增多。因此,在鸡群开产后,进行预防和治疗用药时,应首先使用不影响蛋鸡产蛋的药物或使用集保健、治疗于一体的药物,如土霉素等,以免造成鸡群产蛋量的下降。
五、疾病因素
1.病毒性疾病
(1)鸡马立克病。因防疫方式不当,用药剂量达不到要求,疫苗质量差,药物稀释后存放时间太长,育雏时环境封闭条件差,在雏鸡未产生抗体时就已感染病毒,往往造成大面积发病和相当高的死亡率,也易导致开产后产蛋量下降。马立克氏病的防治特点是注重消毒、两次免疫和早期隔离。生产中要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种蛋应每两小时检查一次,清除蛋壳上的羽毛和粪便,放入密闭空间,按每立方米7克高锰酸钾、14毫升甲醛、7毫升水的比例关闭门窗喷雾消毒30分钟,入孵前再用高于蛋温3~5℃的新洁尔灭消毒液浸洗种蛋5分钟;孵化器应用0.1%新洁尔灭水洗净,孵化室用0.2%过氧乙酸喷雾消毒,进雏前48~72小时进行熏蒸消毒12小时;雏鸡1日龄和14日龄接种经检验有效的鸡马立克氏病疫苗,以控制该病的发生;不同日龄雏鸡应分舍隔离饲养,以防大日龄雏鸡感染小日龄雏鸡;饲养员不能兼喂雏鸡、成鸡,以防交叉感染;雏鸡料应与成鸡料分开,防止成熟型马立克氏病病毒污染雏鸡饲料。 (2)鸡新城疫病。如患温和型新城疫,蛋鸡一般死亡率较低,常为2%~4%;但产蛋率下降幅度大,一般在10%~70%;持续时间长,多为1~2个月。生产中也见急性和非典型性新城疫,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免疫存在问题,包括疫苗质量良莠不齐,生产、运输、存诸环节管理不善,使疫苗失去了部分活力,或疫苗本身质量不过关。鸡群疾病的隐性感染,影响了鸡体对疫苗正常的免疫应答,某种疾病破坏了机体的免疫器官,免疫功能下降,疫苗免疫失败。二是因饲养管理不善,鸡舍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有害气体较多,消毒防疫不严格,造成鸡感染病原微生物。隔离、消毒措施不完善,致使超强毒株侵入,导致鸡群发病。因此,搞好免疫和隔离是防治新城疫的重点。
(3)传染性支气管炎。这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传播迅速。该病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造成蛋鸡产蛋机能障碍,使蛋鸡产蛋量迅速下降,并且软壳蛋、畸型蛋增多。虽然蛋鸡死亡率较低,但在气温多变的情况下极易发生。预防本病应做好三项工作:一是采用综合性防治措施,避免鸡群过冷、过热和拥挤;健全防疫制度,加强消毒,严防传人本病。二是做好预防接种工作。目前所用的疫苗虽然不能有效预防,但可减少发生本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三是防止并发细菌性疾病。可用0.5%土霉素拌料进行治疗。
(4)产蛋下降综合征。这种综合征对产蛋影响极大,可使蛋鸡产蛋量大幅度下降,并伴有薄壳、无壳、褪色蛋增多的趋势。但鸡群精神正常,食欲基本正常,一般无死鸡现象。持续时间可长达1个多月,即使恢复,产蛋量也会下降10%~30%。发生这种情况的防治重点是做好免疫和创造利于生产的环境,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疗。
对病毒性疾病,预防是关键。应尽量使用生产日期较近、正规销售渠道销售的药物和疫苗。应按操作规程稀释、保存和接种疫苗,并建立相应的免疫检测机制,根据鸡群的抗体水平,正确及时地预防。发病时,除紧急接种疫苗外,还应在饲料中添加一些营养性药物,以利于鸡体迅速恢复健康。
2.细菌性疾病
如鸡白痢、大肠杆菌病、传染性鼻炎等,此類疾病多由细菌引起。发病后会对产蛋鸡造成重大影响,使产蛋量下降。其发病大多数是因为蛋鸡本身带有病菌或周围环境存在病菌,由于饲养管理条件差、环境卫生差、消毒不严、通风不良、饲料品质差等因素造成发病。其传播方式有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两种。细菌性疾病的防治应侧重于卫生管理和消毒,发病后及时对病鸡进行对症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3.寄生虫病
蛋鸡的寄生虫病较多,如白冠病、螨虫病等。白冠病,又叫卡氏白细胞原虫病。该病多在夏季流行,因此应及早进行预防,以免造成经济损失。螨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只要勤于观察,发现后立即进行治疗,一般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寄生虫病的防治重点是驱虫和搞好环境卫生,但给鸡驱虫时不能使用敌百虫。
综上所述,造成蛋鸡产蛋下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在生产中如发现蛋鸡产蛋量下降,要根据饲养管理、免疫、药物等多方面的具体情况,结合症状进行分析,查找原因,以便尽快确诊并采取相应措施,以达到迅速治疗、提高产蛋量、减少经济损失的目的。
一、饲料方面
1.饲料配制不合理
蛋白质能量比失调,经常更换原料品种,使用劣质饲料,使鸡的采食量下降。饲料中矿物元素、维生素等添加量过多或不足、质量不佳,导致营养性疾病,使鸡的产蛋率和蛋重下降。
2.饲料品质不佳
所用原料达不到正常标准,如使用掺假豆粕、劣质鱼粉等饲料,有的因含水量、含盐量高而达不到质量要求;有的因原料发霉、变质等,使用后导致蛋鸡发生疾病。因而在饲料方面,应首先注重原料品质,做到不发霉、不变质,要从信誉好的厂家进货,并要保证饲料原料品种丰富、恒定,然后根据本品种饲养标准和不同的生长发育阶段的特点,适时配制营养全价的饲料,以保证鸡的营养需求。
二、饲养方面
1.饲养的连续性较差
蛋鸡从育雏到产蛋,大致可分为育雏期、育成期和产蛋期3个阶段。不管哪个阶段饲养不当,都会影响鸡的产蛋性能。也就是说,在整个饲养过程中,各个饲养阶段应环环相扣。如育雏、育成期营养过剩,就会导致产蛋期蛋鸡肥胖,产蛋一个阶段后,积累脂肪更多,从而影响产蛋;如育雏、育成期营养不良,采食量低,鸡体瘦弱,开产后由于产蛋的营养负担重,使蛋鸡致残、停产。
2.饲喂时间、次数、方式不固定
特别是农村养鸡户,每到农忙季节,往往什么时候想起喂鸡就什么时候喂,能喂几次就喂几次,往往一次加满料槽,致使蛋鸡抢食、拣食,采食不足或剩料,影响鸡的正常采食,导致产蛋量下降。因此,在饲养方面,每阶段、每环节都要认真、科学,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定时、定量、定质进行饲喂,以保证蛋鸡体况良好,能发挥正常生产性能。
三、管理方面
1.饲养人员责任心不强,管理粗放
一是喂料不均,忽多忽少;匀料不及时,鸡时饱时饥。二是饮水不足,当水压低时,供不上水,特别在夏天缺水对鸡的危害尤为严重。三是未能定时观察鸡群,了解鸡群情况,没有及时淘汰病、残、弱鸡,造成饲料浪费和鸡群均匀度太差。
2.光照时间不合理
特别是农村夜晚停电次数较多,来电后又不能及时补充光照,造成光照时间忽长忽短,导致蛋鸡生理机能紊乱。
3.鸡舍通风不良
如果鸡舍通风设施差,设计不合理,易使氨气、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蓄积。夏天湿度大,温度高,易使蛋鸡中暑。天气突变,未及时关好门窗,使室内温度忽高忽低和湿度过大,也会影响蛋鸡产蛋量的提高。
4.鸡舍封闭不严
飞鸟及小动物进入鸡舍,使鸡群受惊,造成成激。有的鸡场频繁更换工作人员,也容易造成鸡群受惊导致产蛋量下降。
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应针对以上原因,制订严格的规章制度和操作程序,并切实加强管理,定时培训工作人员,尽量保持工作人员的稳定。制订严格的岗位责任制,严格奖罚措施。以提高饲养人员的积极性。新建鸡舍应认真搞好设计工作,尽量做到冬天保温、夏天防暑。严格消毒措施,定期对鸡舍和周围环境进行消毒,注意通风换气;加强光照管理,尽量给鸡群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生产环境。
四、药物使用方面
在养鸡生产中,应尽量避免使用化学药品,应多从有益微生物的应用中寻找出路。化学药品只能作应急措施,但有些鸡场和养鸡专业户往往是鸡群有病乱投医,认为使用化学药品见效快,对所添加的药物的副作用又不够了解,在蛋鸡开产后,添加了一些具有抑制产蛋作用的药物,导致鸡群的产蛋量急剧下降。
1.磺胺類药物
当用于鸡群消炎时,在饲料中添加了复方新诺明、磺胺咪、磺胺嘧啶和磺胺噻唑等。
2.抗球虫药物
当鸡群发生球虫病时,使用了克球粉等。
3.其他药物
如呋喃类药物中的痢特灵、呋喃西林,喹恶啉类药物如痢菌净,抗菌类药物如北里霉素、金霉素,嘌呤类药物如氨茶碱;激素类药物如地塞咪松、甲基睾丸素等,均可导致蛋鸡产蛋量急剧下降。
4.紧急接种疫苗导致产蛋量下降
在蛋鸡开产后,如有强、野毒株,细菌,病毒侵入,导致鸡群发生疫病,此时紧急接种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喉气管炎疫苗,在一周内会因疫苗反应和抓鸡注射造成应激而引起产蛋量下降,软皮蛋、脆皮蛋也会增多。因此,在鸡群开产后,进行预防和治疗用药时,应首先使用不影响蛋鸡产蛋的药物或使用集保健、治疗于一体的药物,如土霉素等,以免造成鸡群产蛋量的下降。
五、疾病因素
1.病毒性疾病
(1)鸡马立克病。因防疫方式不当,用药剂量达不到要求,疫苗质量差,药物稀释后存放时间太长,育雏时环境封闭条件差,在雏鸡未产生抗体时就已感染病毒,往往造成大面积发病和相当高的死亡率,也易导致开产后产蛋量下降。马立克氏病的防治特点是注重消毒、两次免疫和早期隔离。生产中要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种蛋应每两小时检查一次,清除蛋壳上的羽毛和粪便,放入密闭空间,按每立方米7克高锰酸钾、14毫升甲醛、7毫升水的比例关闭门窗喷雾消毒30分钟,入孵前再用高于蛋温3~5℃的新洁尔灭消毒液浸洗种蛋5分钟;孵化器应用0.1%新洁尔灭水洗净,孵化室用0.2%过氧乙酸喷雾消毒,进雏前48~72小时进行熏蒸消毒12小时;雏鸡1日龄和14日龄接种经检验有效的鸡马立克氏病疫苗,以控制该病的发生;不同日龄雏鸡应分舍隔离饲养,以防大日龄雏鸡感染小日龄雏鸡;饲养员不能兼喂雏鸡、成鸡,以防交叉感染;雏鸡料应与成鸡料分开,防止成熟型马立克氏病病毒污染雏鸡饲料。 (2)鸡新城疫病。如患温和型新城疫,蛋鸡一般死亡率较低,常为2%~4%;但产蛋率下降幅度大,一般在10%~70%;持续时间长,多为1~2个月。生产中也见急性和非典型性新城疫,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是免疫存在问题,包括疫苗质量良莠不齐,生产、运输、存诸环节管理不善,使疫苗失去了部分活力,或疫苗本身质量不过关。鸡群疾病的隐性感染,影响了鸡体对疫苗正常的免疫应答,某种疾病破坏了机体的免疫器官,免疫功能下降,疫苗免疫失败。二是因饲养管理不善,鸡舍湿度过大,通风不良,有害气体较多,消毒防疫不严格,造成鸡感染病原微生物。隔离、消毒措施不完善,致使超强毒株侵入,导致鸡群发病。因此,搞好免疫和隔离是防治新城疫的重点。
(3)传染性支气管炎。这是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呼吸道疾病,传播迅速。该病主要侵害鸡的呼吸系统,造成蛋鸡产蛋机能障碍,使蛋鸡产蛋量迅速下降,并且软壳蛋、畸型蛋增多。虽然蛋鸡死亡率较低,但在气温多变的情况下极易发生。预防本病应做好三项工作:一是采用综合性防治措施,避免鸡群过冷、过热和拥挤;健全防疫制度,加强消毒,严防传人本病。二是做好预防接种工作。目前所用的疫苗虽然不能有效预防,但可减少发生本病造成的经济损失。三是防止并发细菌性疾病。可用0.5%土霉素拌料进行治疗。
(4)产蛋下降综合征。这种综合征对产蛋影响极大,可使蛋鸡产蛋量大幅度下降,并伴有薄壳、无壳、褪色蛋增多的趋势。但鸡群精神正常,食欲基本正常,一般无死鸡现象。持续时间可长达1个多月,即使恢复,产蛋量也会下降10%~30%。发生这种情况的防治重点是做好免疫和创造利于生产的环境,目前尚无特效药物可以治疗。
对病毒性疾病,预防是关键。应尽量使用生产日期较近、正规销售渠道销售的药物和疫苗。应按操作规程稀释、保存和接种疫苗,并建立相应的免疫检测机制,根据鸡群的抗体水平,正确及时地预防。发病时,除紧急接种疫苗外,还应在饲料中添加一些营养性药物,以利于鸡体迅速恢复健康。
2.细菌性疾病
如鸡白痢、大肠杆菌病、传染性鼻炎等,此類疾病多由细菌引起。发病后会对产蛋鸡造成重大影响,使产蛋量下降。其发病大多数是因为蛋鸡本身带有病菌或周围环境存在病菌,由于饲养管理条件差、环境卫生差、消毒不严、通风不良、饲料品质差等因素造成发病。其传播方式有垂直传播和水平传播两种。细菌性疾病的防治应侧重于卫生管理和消毒,发病后及时对病鸡进行对症治疗,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
3.寄生虫病
蛋鸡的寄生虫病较多,如白冠病、螨虫病等。白冠病,又叫卡氏白细胞原虫病。该病多在夏季流行,因此应及早进行预防,以免造成经济损失。螨虫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只要勤于观察,发现后立即进行治疗,一般不会造成太大的损失。寄生虫病的防治重点是驱虫和搞好环境卫生,但给鸡驱虫时不能使用敌百虫。
综上所述,造成蛋鸡产蛋下降的原因是多种多样、错综复杂的。在生产中如发现蛋鸡产蛋量下降,要根据饲养管理、免疫、药物等多方面的具体情况,结合症状进行分析,查找原因,以便尽快确诊并采取相应措施,以达到迅速治疗、提高产蛋量、减少经济损失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