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这是一年级数学《认识11~20》一课的教学片段:
师 (出示计数单位文字内容被隐去的计数器)这是计数器。(在个位上拨上1个珠子)现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几?(学生回答。)
师 如果是2、3、4、5,怎样在计数器上拨珠子?(学生回答。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子,表示上述各數。)
师 (在计数器上拨上9个珠子)现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几?几个一?猜猜接下来拨珠子,表示哪个数?(学生回答“9”“9个一”以及猜“10”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回顾。)
师 我们在摆小棒时,摆了9根,再添上1根,就是10根,这时怎么做?
生 把小棒捆成一捆。
(教师组织学生回想之前所认识的“10里有10个一,10个一是1个十”。)
师 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10呢?
生 (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上1个珠子)这个珠子表示10。
生 10的个位是0,十位是1。
师 他刚才的发言中有个说法,听出来了吗?
生 十位。
生 个位。
师 (指着计数器上的个位)这是什么?
生 个位。
(教师依次指向计数器上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学生依次口答:个、十、百、千、万。)
师 语文书中有一首儿歌和这有关系。
生 (自主齐背)万片荷叶,千朵荷花,百条小鱼,十只青蛙,一个合唱指挥家。(教师同步视频展示学生所用的语文教科书中的“识字2”)。
师 (出示计数器上的计数单位文字)现在看计数器,一起读这里的字。
生 万、千、百、十、个。
师 我们再背语文书中的那首儿歌。(学生背诵)有没有发现有一个地方有点儿不一样?(指着计数单位中的“个”)这是“个”,大家刚刚背的是什么?
生 一。
师 (指着计数器)这里的“万、千、百、十、个”表示的是数位。小朋友知道吗:万位上1个珠子表示什么?
生 一万。(教师依次询问千位、百位、十位、个位上1个珠子表示什么。
学生依次回答:一千、一百、一十、一个。)
师 (指着计数器)同样是1个珠子,怎么这里就是一万,那里就是一千呢?因为珠子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大小也就不同。
当时,作为听课教师的我,心里既为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表现惊叹,也为上课教师的教学处理叫好:语文书中的课文在数学课中被恰到好处地借用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
课后,我好奇地问上课教师:“你是怎么想到这样教学的?”
上课教师笑了:“我虽是数学老师,但常看语文书。当我在语文书中看到这首儿歌时,我觉得课是可以用的。”
数学教师看语文书?!通常,课前钻研教材时,我们钻研的是本学科的教科书:我们可能从一节课的内容延展到一个单元、一本书乃至一套书的内容,有时还会关注不同学段的教科书,甚至关注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教科书。
可是,我们会看其他学科的教科书吗?比如,作为数学教师,会看语文、英语、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科书吗?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年级语文教科书中看到这样一首儿歌:早晨起床,登上山冈,面对太阳,辨别方向。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于是,我把这首儿歌引入二年级数学《认识东、南、西、北》一课的教学。首先,把这首儿歌改成填空题:早晨起床,登上山冈,面对太阳,辨别方向。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学生凭借之前的学习,熟练地背出这首儿歌。接着,我组织学生坐在教室里,想象自己登上山冈,面对太阳升起的方向,体会前、后、左、右分别是东、西、北、南。之后,我组织学生对儿歌进行不同的改编(如图1)。学生想象、填空,边说儿歌、边做动作,再从单一朝向静态地指认方向到转动身体动态地辨认方向,在一系列充分的活动中很好地认识了现实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学会了根据给定的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方位来确定其他的三个方位,发展了空间观念。
看不同学科的教科书,对教师来说,可以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各科课程中学习了什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是什么。继而,在教学中也就有了更贴近学生的处理。
比如,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58页有这样一首儿歌:如图2。
数学教师如果了解这样的编排,那么在学生学习“年、月、日”,交流怎样记大、小月的时候,估计也就不会认为学生一无所知了。
又如,苏教版道德与法治教科书在三年级安排了“学校平面图”“上学路线图”有关知识的
学习活动。数学教师如果了解这样的编排,那么在六年级教学“路线图”时,可以如何处理?
社会学家莫兰说:“我们的思维方式让我们在事物被分解开来时看得很清楚,而在它们彼此联系起来的时候却变得很近视。” 在学校中,知识是按照学科来教授的,学科被分成课程或章节,课程或章节被分成若干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被分别处理。关注不同学科的教科书,不仅让教学设计更具匠心,让教学视野更为开阔,更重要的是,让教师看到了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
师 (出示计数单位文字内容被隐去的计数器)这是计数器。(在个位上拨上1个珠子)现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几?(学生回答。)
师 如果是2、3、4、5,怎样在计数器上拨珠子?(学生回答。教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子,表示上述各數。)
师 (在计数器上拨上9个珠子)现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几?几个一?猜猜接下来拨珠子,表示哪个数?(学生回答“9”“9个一”以及猜“10”之后,教师组织学生回顾。)
师 我们在摆小棒时,摆了9根,再添上1根,就是10根,这时怎么做?
生 把小棒捆成一捆。
(教师组织学生回想之前所认识的“10里有10个一,10个一是1个十”。)
师 在计数器上怎样表示10呢?
生 (在计数器的十位上拨上1个珠子)这个珠子表示10。
生 10的个位是0,十位是1。
师 他刚才的发言中有个说法,听出来了吗?
生 十位。
生 个位。
师 (指着计数器上的个位)这是什么?
生 个位。
(教师依次指向计数器上的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位。学生依次口答:个、十、百、千、万。)
师 语文书中有一首儿歌和这有关系。
生 (自主齐背)万片荷叶,千朵荷花,百条小鱼,十只青蛙,一个合唱指挥家。(教师同步视频展示学生所用的语文教科书中的“识字2”)。
师 (出示计数器上的计数单位文字)现在看计数器,一起读这里的字。
生 万、千、百、十、个。
师 我们再背语文书中的那首儿歌。(学生背诵)有没有发现有一个地方有点儿不一样?(指着计数单位中的“个”)这是“个”,大家刚刚背的是什么?
生 一。
师 (指着计数器)这里的“万、千、百、十、个”表示的是数位。小朋友知道吗:万位上1个珠子表示什么?
生 一万。(教师依次询问千位、百位、十位、个位上1个珠子表示什么。
学生依次回答:一千、一百、一十、一个。)
师 (指着计数器)同样是1个珠子,怎么这里就是一万,那里就是一千呢?因为珠子所在的位置不同,表示的大小也就不同。
当时,作为听课教师的我,心里既为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表现惊叹,也为上课教师的教学处理叫好:语文书中的课文在数学课中被恰到好处地借用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计数单位和数位。
课后,我好奇地问上课教师:“你是怎么想到这样教学的?”
上课教师笑了:“我虽是数学老师,但常看语文书。当我在语文书中看到这首儿歌时,我觉得课是可以用的。”
数学教师看语文书?!通常,课前钻研教材时,我们钻研的是本学科的教科书:我们可能从一节课的内容延展到一个单元、一本书乃至一套书的内容,有时还会关注不同学段的教科书,甚至关注不同年代、不同版本的教科书。
可是,我们会看其他学科的教科书吗?比如,作为数学教师,会看语文、英语、科学、音乐、美术等学科的教科书吗?
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一年级语文教科书中看到这样一首儿歌:早晨起床,登上山冈,面对太阳,辨别方向。前面是东,后面是西,左面是北,右面是南。于是,我把这首儿歌引入二年级数学《认识东、南、西、北》一课的教学。首先,把这首儿歌改成填空题:早晨起床,登上山冈,面对太阳,辨别方向。前面是(),后面是(),左面是(),右面是()。学生凭借之前的学习,熟练地背出这首儿歌。接着,我组织学生坐在教室里,想象自己登上山冈,面对太阳升起的方向,体会前、后、左、右分别是东、西、北、南。之后,我组织学生对儿歌进行不同的改编(如图1)。学生想象、填空,边说儿歌、边做动作,再从单一朝向静态地指认方向到转动身体动态地辨认方向,在一系列充分的活动中很好地认识了现实生活中的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学会了根据给定的现实生活中的一个方位来确定其他的三个方位,发展了空间观念。
看不同学科的教科书,对教师来说,可以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学生在各科课程中学习了什么,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是什么。继而,在教学中也就有了更贴近学生的处理。
比如,苏教版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58页有这样一首儿歌:如图2。
数学教师如果了解这样的编排,那么在学生学习“年、月、日”,交流怎样记大、小月的时候,估计也就不会认为学生一无所知了。
又如,苏教版道德与法治教科书在三年级安排了“学校平面图”“上学路线图”有关知识的
学习活动。数学教师如果了解这样的编排,那么在六年级教学“路线图”时,可以如何处理?
社会学家莫兰说:“我们的思维方式让我们在事物被分解开来时看得很清楚,而在它们彼此联系起来的时候却变得很近视。” 在学校中,知识是按照学科来教授的,学科被分成课程或章节,课程或章节被分成若干知识点,每个知识点都被分别处理。关注不同学科的教科书,不仅让教学设计更具匠心,让教学视野更为开阔,更重要的是,让教师看到了学生是“一个完整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