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对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提出了解决措施,为合理规划利用土地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关键词】 土地管理;问题;原因;解决措施
一、前言
土地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和载体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质量差,后备资源不足,退化严重,各类违法占地、批地问题导致土地闲置浪费、耕地减少过快且破坏严重,人地矛盾极为突出。
二、我国土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公民法律意识不强,土地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违法用地现象严重
我国公民对土地的忧患意识非常薄弱,认识不到当前紧张的用地形势。更缺乏法律意识,不能很好地利用法律维护用地权利。与此同时,土地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各种规定过于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且执法水平不到,监督力度不大,很多非法占地、转让、买卖土地的情况非常普遍,却无人管理。
2、土地产权模糊,主体不明确
土地的产权不够清晰,没有明确的法人代表。很多土地都是地方或者是部门所有,这就刺激了地方政府“多卖地、多受益”的短期行为。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主体“虚置”,淡化了土地的公有制意识,集体所有权被弱化,对土地的利用开发缺少统一的规划和必要的管理,致使土地的管理利用存在盲目滥用和掠夺式经营等短期行为。
3、土地在管理过程中以长期利益换取眼前的短暂利益。
由于土地的开发周期长,而且投资金额大,很多地方就会急功近利,为了当年的收益不顾气候环境、土壤环境和土质环境等因素,对后备的资源没有考虑到与生态环境的适应,在退耕还林的同时还在毁林开荒。这样为获得短期利益的行为只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更加恶化。
4、耕地土壤生态质量明显下降。
农地大量损失导致边际耕地大量开发,尤其是“占一补一”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使更多的后备土地资源超前开发和土地复垦,土地生态质量出现下降趋势。
5、农地资源大量损失。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周边地区,高质量农田快速消失,加之农业比较利益低下,粮食生产受到影响,食物安全令人担忧。
6、快速的农地非农化过程,使大量农民失去土地。
土地被大量占用,使得农民的权益受到了严重损害,农民失去土地使得生计成了问题,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特殊群体。土地权益的争夺增大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生态的严重影响。
7、土地管理的专业队伍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由于土地的开发和管理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需要有专业的技术储备的专业化人员才能够达到工作要求。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土地管理人员普遍缺乏相应的素质,造成了土地管理工作的开展不力。
三、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之我见
保护土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对于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这个事关全国大局和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执行《土地法》,采取治本之策,不断探索保护和利用土地的新途径、新机制,提高土地利用率,扭转在人口继续增加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的失衡趋势。
(一)加强土地国情和法制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树立依法用地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观念
彻底打破旧的思想观念,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公民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土地危机意识,增强国情、国策和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和自我约束的心理机制,形成依法用地的良好风气。利用“土地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强大的声势和社会舆论,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自觉贯彻执行《土地法》。
(二)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把土地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1.完善土地管理立法工作。要依据《土地法》建立一个完整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实行行政、经济、法规三位一体,确立新的更为合理的土地管理體制,强化土地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为土地工作提供完善的法律支持保障,把土地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2.加强执法机构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监督管理。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专业人员,通过法律确立执法权威,强化对土地的监管职能;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的执法监督工作,确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禁以罚代刑、以党纪政纪处分代替法律责任。
(三)明确土地产权关系,减少土地浪费
加强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建设,明确土地所有权代表机构,实行财产法人代表制度,确保国家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和法律上得以实现。理顺农村产权关系,强化集体统一管理职能,避免土地利用的无政府状态,促进土地合理利用。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度放开土地使用权流转,试行土地合理流动,适当规模经营,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和机械化、专业化程度,减少土地的撂荒闲置现象,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
(四)完善土地使用制度,合理利用土地
进一步完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加强土地市场建设,健全土地市场管理法规制度,完善土地市场功能,规范土地交易行为,依法公开供应土地,提高城市经营水平。大力推进公开拍卖和招标出让方式,促进城市国有土地出让方式的科学化、合理化、合法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优化城市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坚持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规范农业用地,因地制宜,搞好退耕还林还牧工作,用养结合,防止耕地质量下降和水土流失。充分挖掘土地潜力,促进土地集约经营,确保土地财政收入盈余和土地利用结构合理,以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
(五)严格控制非农用地,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1.严格控制城镇建设规模和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城镇规模应实行集中统一的整体控制,合理规划城市的用地规模和增长速度,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进一步严格建设用地的审批管理,加强闲置土地的再开发利用,盘活土地存量资产,提高土地利用率。
2.稳定耕地面积,严格农用地非农化约束机制。贯彻《土地法》第四十四条有关规定,把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的权利集中统一到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实行两级下达控制指标。要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建立基本农田监测体系,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分级监控管理,层层建立责任制,切实保护好已经划定基本农田,积极开发耕地,落实土地整理项目,严格控制乡镇企业占地和农村居民点规模,减少耕地占用;严格执行耕地占用与开发复垦挂钩制度,稳定耕地面积落实“占一补一”要求,确保占补平衡,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结束语
加强土地管理,能够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基础和保证,要加强土地管理的相关法律的出台,针对当前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改进,解决土地管理的制约瓶颈。
参考文献:
[1]李媛,加强地籍管理促进土地管理法的实施[J].城市建设,2012
[2]张学辉,如何从地籍管理角度促进耕地保护[J].现代商贸,2011
[3]李月明,完善我国地籍管理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
[4]吴鹏,城乡用地管理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措施[J].土地管理,2011
[5]范明晰,城市建设用地管理的新发展方向探析[J].城乡建设,2012
【关键词】 土地管理;问题;原因;解决措施
一、前言
土地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和载体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我国人多地少,耕地质量差,后备资源不足,退化严重,各类违法占地、批地问题导致土地闲置浪费、耕地减少过快且破坏严重,人地矛盾极为突出。
二、我国土地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公民法律意识不强,土地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违法用地现象严重
我国公民对土地的忧患意识非常薄弱,认识不到当前紧张的用地形势。更缺乏法律意识,不能很好地利用法律维护用地权利。与此同时,土地的法律法规制度不完善,各种规定过于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且执法水平不到,监督力度不大,很多非法占地、转让、买卖土地的情况非常普遍,却无人管理。
2、土地产权模糊,主体不明确
土地的产权不够清晰,没有明确的法人代表。很多土地都是地方或者是部门所有,这就刺激了地方政府“多卖地、多受益”的短期行为。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权主体“虚置”,淡化了土地的公有制意识,集体所有权被弱化,对土地的利用开发缺少统一的规划和必要的管理,致使土地的管理利用存在盲目滥用和掠夺式经营等短期行为。
3、土地在管理过程中以长期利益换取眼前的短暂利益。
由于土地的开发周期长,而且投资金额大,很多地方就会急功近利,为了当年的收益不顾气候环境、土壤环境和土质环境等因素,对后备的资源没有考虑到与生态环境的适应,在退耕还林的同时还在毁林开荒。这样为获得短期利益的行为只会造成土地资源的更加恶化。
4、耕地土壤生态质量明显下降。
农地大量损失导致边际耕地大量开发,尤其是“占一补一”和“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使更多的后备土地资源超前开发和土地复垦,土地生态质量出现下降趋势。
5、农地资源大量损失。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大中城市周边地区,高质量农田快速消失,加之农业比较利益低下,粮食生产受到影响,食物安全令人担忧。
6、快速的农地非农化过程,使大量农民失去土地。
土地被大量占用,使得农民的权益受到了严重损害,农民失去土地使得生计成了问题,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特殊群体。土地权益的争夺增大了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还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生态的严重影响。
7、土地管理的专业队伍人员素质普遍不高。由于土地的开发和管理是一项系统和复杂的工程,涉及到很多方面,需要有专业的技术储备的专业化人员才能够达到工作要求。但是,实际的情况是土地管理人员普遍缺乏相应的素质,造成了土地管理工作的开展不力。
三、加强土地管理,提高土地利用率之我见
保护土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对于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这个事关全国大局和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大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执行《土地法》,采取治本之策,不断探索保护和利用土地的新途径、新机制,提高土地利用率,扭转在人口继续增加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的失衡趋势。
(一)加强土地国情和法制教育,提高公民法律意识,树立依法用地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观念
彻底打破旧的思想观念,树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培养公民尤其是领导干部的土地危机意识,增强国情、国策和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建立社会监督机制和自我约束的心理机制,形成依法用地的良好风气。利用“土地日”,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营造强大的声势和社会舆论,引导人民树立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和发展观,自觉贯彻执行《土地法》。
(二)推进依法行政工作,把土地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1.完善土地管理立法工作。要依据《土地法》建立一个完整的土地管理法律法规体系,实行行政、经济、法规三位一体,确立新的更为合理的土地管理體制,强化土地管理机构的法律地位,为土地工作提供完善的法律支持保障,把土地工作纳入法制轨道。
2.加强执法机构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强化监督管理。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快培养专业人员,通过法律确立执法权威,强化对土地的监管职能;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的执法监督工作,确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严禁以罚代刑、以党纪政纪处分代替法律责任。
(三)明确土地产权关系,减少土地浪费
加强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建设,明确土地所有权代表机构,实行财产法人代表制度,确保国家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和法律上得以实现。理顺农村产权关系,强化集体统一管理职能,避免土地利用的无政府状态,促进土地合理利用。有条件的地方可适度放开土地使用权流转,试行土地合理流动,适当规模经营,促进土地的集约利用和机械化、专业化程度,减少土地的撂荒闲置现象,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
(四)完善土地使用制度,合理利用土地
进一步完善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加强土地市场建设,健全土地市场管理法规制度,完善土地市场功能,规范土地交易行为,依法公开供应土地,提高城市经营水平。大力推进公开拍卖和招标出让方式,促进城市国有土地出让方式的科学化、合理化、合法化;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优化城市用地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坚持完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规范农业用地,因地制宜,搞好退耕还林还牧工作,用养结合,防止耕地质量下降和水土流失。充分挖掘土地潜力,促进土地集约经营,确保土地财政收入盈余和土地利用结构合理,以最终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三者的有机统一。
(五)严格控制非农用地,确保耕地占补平衡
1.严格控制城镇建设规模和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城镇规模应实行集中统一的整体控制,合理规划城市的用地规模和增长速度,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进一步严格建设用地的审批管理,加强闲置土地的再开发利用,盘活土地存量资产,提高土地利用率。
2.稳定耕地面积,严格农用地非农化约束机制。贯彻《土地法》第四十四条有关规定,把农用地转为非农用地的权利集中统一到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实行两级下达控制指标。要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建立基本农田监测体系,实施基本农田保护区的分级监控管理,层层建立责任制,切实保护好已经划定基本农田,积极开发耕地,落实土地整理项目,严格控制乡镇企业占地和农村居民点规模,减少耕地占用;严格执行耕地占用与开发复垦挂钩制度,稳定耕地面积落实“占一补一”要求,确保占补平衡,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保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四、结束语
加强土地管理,能够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基础和保证,要加强土地管理的相关法律的出台,针对当前土地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改进,解决土地管理的制约瓶颈。
参考文献:
[1]李媛,加强地籍管理促进土地管理法的实施[J].城市建设,2012
[2]张学辉,如何从地籍管理角度促进耕地保护[J].现代商贸,2011
[3]李月明,完善我国地籍管理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0
[4]吴鹏,城乡用地管理的问题分析和解决措施[J].土地管理,2011
[5]范明晰,城市建设用地管理的新发展方向探析[J].城乡建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