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管理都是建立在人与人沟通与交流的基础上,二者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有许多相似点。本文从管理者角色理论出发,在合理、高效开展高校思政工作方面作了一些探讨。
[关键词]管理者 角色理论 高校 思政工作
一、明茨伯格与管理者角色理论
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1939年9月2日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市的一个普通家庭。还是博士生的时候,他就带着秒表去记录五位管理者真正在做什么,而不是听他们说自己做了什么,或者是由学者去想象他们在做什么。通过研究,明茨伯格认为,那种从管理职能出发,认为管理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说法,其实是同义反复,意思都是控制。在他的代表著作《经理工作的性质》(The Nature nf Managerial Work)中,他指出,经理们并没有按照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按照职能来工作,而是进行别的很多工作,他将经理们的工作分为10种角色,这10种角色分为3类,即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和决策方面的角色。这十种角色是一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在任何情况下,人际的、信息的和决策的角色都是无法割裂开来的。
二、管理者角色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6号,简称中央16号文件)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到了国家的战略高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的辅导员在这项工作中始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是思政工作取得良好效果以及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力量。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的高校辅导员的八项工作职责来看,辅导员岗位本质上属于一种管理教育类工作,与传统的组织管理具有较强的共通性,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管理学理论来指导辅导员更加合理、高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管理者角色理论建立在研究人员对企业管理者长期、细致的追踪基础上,该理论破除了人们对管理工作的一些传说,直言不讳地指出现实中管理工作的特点:首先,管理者并不是深思熟虑、有系统的计划者,实际上由于管理者的工作强度极大,其活动的特点是短暂、多样化和非连续性,他们长于行动,不喜欢思考;其次,除了处理意外事件,管理工作还涉及一系列常规职责的履行;最后,管理者极为欣赏口头媒体——也就是电话和会议。这种分析与辅导员的日常工作特点极为类似:职责繁多,无法轻易委托他人,过度操劳,被迫完成许多肤浅的任务,工作内容简短、支离破碎,以口头交流为主。因此,管理者角色理论对高校辅导员如何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启示。
三、管理者角色理论对合理、高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发
(一)把握好管理者的不同角色有利于辅导员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
1.人际性角色直接来源于管理者职位的正式权威,其包含三个方面:名义领袖、领导者和联络者。高校辅导员被上级组织赋予了一定的职权,在处理学生事务的过程中,立足于这种角色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在具体的工作中,就要求辅导员从多方位提升自己,树立领导者魅力,并经常参与到学生的各项活动中去,以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加强对特定学生群体的指导和培训,鼓舞和激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机遇和挑战。
2.处理信息是管理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性角色被归纳为监控者、信息传播者和发言人三种类型,即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发布。掌握丰富、全面的信息是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础,除采取不定期谈话的方法外,辅导员还应该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工作特点,在组织中确定合适的人选,从而达到“下情上传”和“上情下达”的目的。另外还应注意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去伪存真”,将经过归纳、整理和完善的信息通过可靠的途径传达给目标群体。
3.信息本身不是结果而是管理者制定决策的前提,作为“神经中枢”,管理者必须在掌握充分信息的基础上,恰当地制定决策,确定组织的发展战略。决策性角色应运而生,它包括创业者、危机处理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四个方面。辅导员是关乎组织和学生发展的权力中心,对内有帮助集体和个人明确发展目标、规划路径的职责,对外有协调各方面力量,保持组织稳定发展的任务。辅导员必须能够妥善处理多方利益冲突,平衡组织人际关系,确立共同愿景,并协调好与外部组织的关系,从而保证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在处理同一事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不同角色的灵活转换
管理者所具有的三种角色,运用到辅导员的日常事务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一项工作任务实施的不同阶段,辅导员所扮演的角色是在不断转换的。一般情况下,在任务开始的初期,其首先扮演的是“人际角色”,利用“领导者”的身份激起目标群体的共鸣,形成对未来任务的共同愿景;接下来,必须转换到“信息角色”,作为“信息传播者”和“发言人”将所掌握的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给目标群体;最后,要扮演好“决策角色”,不但要对目标群体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同时在出现群体利益矛盾时,妥善地平衡矛盾,履行好“危机处理者”的职责。当然,在具体的工作任务当中,这三种角色的扮演并不一定遵照特定的程序,我们这里重点强调要明确不同角色身份的特点和目的,并根据情况的变化,恰当地完成身份转化。
(三)在应对不同性质的工作中扮演的角色要有所侧重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广泛而纷杂,特别是面对不同的上级职能部门(如:组织部、学工部、团委、招就处、保卫处、后勤处等),更要把握好自己的重点角色。在一些事务性工作中,可以由学生与职能部门直接协调解决的,只需做好“信息传播者”,过多的插手反而会降低效率;在提升学生领导才能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发挥创造性想法,这时担当“名义领袖”的角色足矣;但在关乎利益分配的问题上,辅导员必须恰当发挥“决策角色”,事前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事中随时关注事态的发展,一旦出现有碍团结和谐的局面,尽快地疏导和化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它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但也有与管理学相通的地方,现阶段,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还不很完善的情况下,合理地借鉴现有的管理学理论,对我国的高校思政工作将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管理者 角色理论 高校 思政工作
一、明茨伯格与管理者角色理论
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1939年9月2日出生于加拿大多伦多市的一个普通家庭。还是博士生的时候,他就带着秒表去记录五位管理者真正在做什么,而不是听他们说自己做了什么,或者是由学者去想象他们在做什么。通过研究,明茨伯格认为,那种从管理职能出发,认为管理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的说法,其实是同义反复,意思都是控制。在他的代表著作《经理工作的性质》(The Nature nf Managerial Work)中,他指出,经理们并没有按照人们通常认为的那样按照职能来工作,而是进行别的很多工作,他将经理们的工作分为10种角色,这10种角色分为3类,即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和决策方面的角色。这十种角色是一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在任何情况下,人际的、信息的和决策的角色都是无法割裂开来的。
二、管理者角色理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一。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6号,简称中央16号文件)将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到了国家的战略高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体的辅导员在这项工作中始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他们是思政工作取得良好效果以及帮助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力量。从《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明确的高校辅导员的八项工作职责来看,辅导员岗位本质上属于一种管理教育类工作,与传统的组织管理具有较强的共通性,因此我们可以利用先进的管理学理论来指导辅导员更加合理、高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管理者角色理论建立在研究人员对企业管理者长期、细致的追踪基础上,该理论破除了人们对管理工作的一些传说,直言不讳地指出现实中管理工作的特点:首先,管理者并不是深思熟虑、有系统的计划者,实际上由于管理者的工作强度极大,其活动的特点是短暂、多样化和非连续性,他们长于行动,不喜欢思考;其次,除了处理意外事件,管理工作还涉及一系列常规职责的履行;最后,管理者极为欣赏口头媒体——也就是电话和会议。这种分析与辅导员的日常工作特点极为类似:职责繁多,无法轻易委托他人,过度操劳,被迫完成许多肤浅的任务,工作内容简短、支离破碎,以口头交流为主。因此,管理者角色理论对高校辅导员如何更好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一定启示。
三、管理者角色理论对合理、高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启发
(一)把握好管理者的不同角色有利于辅导员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
1.人际性角色直接来源于管理者职位的正式权威,其包含三个方面:名义领袖、领导者和联络者。高校辅导员被上级组织赋予了一定的职权,在处理学生事务的过程中,立足于这种角色有利于工作的开展,在具体的工作中,就要求辅导员从多方位提升自己,树立领导者魅力,并经常参与到学生的各项活动中去,以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加强对特定学生群体的指导和培训,鼓舞和激励学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机遇和挑战。
2.处理信息是管理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性角色被归纳为监控者、信息传播者和发言人三种类型,即以管理者为主体,进行信息的搜集、整理和发布。掌握丰富、全面的信息是辅导员开展学生工作的基础,除采取不定期谈话的方法外,辅导员还应该针对不同时期、不同内容的工作特点,在组织中确定合适的人选,从而达到“下情上传”和“上情下达”的目的。另外还应注意在获取信息的过程中“去伪存真”,将经过归纳、整理和完善的信息通过可靠的途径传达给目标群体。
3.信息本身不是结果而是管理者制定决策的前提,作为“神经中枢”,管理者必须在掌握充分信息的基础上,恰当地制定决策,确定组织的发展战略。决策性角色应运而生,它包括创业者、危机处理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四个方面。辅导员是关乎组织和学生发展的权力中心,对内有帮助集体和个人明确发展目标、规划路径的职责,对外有协调各方面力量,保持组织稳定发展的任务。辅导员必须能够妥善处理多方利益冲突,平衡组织人际关系,确立共同愿景,并协调好与外部组织的关系,从而保证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在处理同一事件的过程中应该注意不同角色的灵活转换
管理者所具有的三种角色,运用到辅导员的日常事务中我们可以发现,在一项工作任务实施的不同阶段,辅导员所扮演的角色是在不断转换的。一般情况下,在任务开始的初期,其首先扮演的是“人际角色”,利用“领导者”的身份激起目标群体的共鸣,形成对未来任务的共同愿景;接下来,必须转换到“信息角色”,作为“信息传播者”和“发言人”将所掌握的信息准确无误地传达给目标群体;最后,要扮演好“决策角色”,不但要对目标群体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同时在出现群体利益矛盾时,妥善地平衡矛盾,履行好“危机处理者”的职责。当然,在具体的工作任务当中,这三种角色的扮演并不一定遵照特定的程序,我们这里重点强调要明确不同角色身份的特点和目的,并根据情况的变化,恰当地完成身份转化。
(三)在应对不同性质的工作中扮演的角色要有所侧重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广泛而纷杂,特别是面对不同的上级职能部门(如:组织部、学工部、团委、招就处、保卫处、后勤处等),更要把握好自己的重点角色。在一些事务性工作中,可以由学生与职能部门直接协调解决的,只需做好“信息传播者”,过多的插手反而会降低效率;在提升学生领导才能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发挥创造性想法,这时担当“名义领袖”的角色足矣;但在关乎利益分配的问题上,辅导员必须恰当发挥“决策角色”,事前进行合理的资源分配,事中随时关注事态的发展,一旦出现有碍团结和谐的局面,尽快地疏导和化解。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特殊的管理,它有自身的规律和特点,但也有与管理学相通的地方,现阶段,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体系还不很完善的情况下,合理地借鉴现有的管理学理论,对我国的高校思政工作将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