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做一位好的班主任,建设一个好的班集体,是我们每一位班主任的梦想和工作动力。新课程背景下的班级工作之重心就是走进学生的心灵,以心灵感染心灵,以心灵打动心灵,努力构建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以此影响和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付出实际的努力。班级文化是指在班级中,班级成员所共有的相对稳定的思想作风、情感态度、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的总和。一个班级的班级文化建设得如何直接关系到班级是否充满活力、充满魅力,是否健康发展,是否温馨和谐,班级中的每名学生能否积极学习、健康成长。在班主任工作实践中,笔者从两方面来谈谈新课程背景下班级文化构建。
一、班级文化具有的功能
1. 育人功能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学生的一切活动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班级的这种育人教育是不同于课堂教育的,它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班级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氛围,一种底蕴,一种育人环境,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其教育效果远远超过一般的说教。
2. 凝聚功能
班级文化是以集体成员的共同需要为基础,包括认识、情感、行为等多种心理成分,寄托着学生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学生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满足学生多种积极的心理需求(被尊重、归属、交流、发展、成就、参与等)激发学生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
3. 驱动功能
班级文化能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提供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能使集体成员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积极上进的态势,形成内部驱动力,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学习和生活中去。
4. 同化功能
班级成员在班集体潜移默化的影响、熏陶下,自觉不自觉产生的与班集体要求相一致的行为。文化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规范,能够为人们提供行为模式、希望模式、活动模式,这些模式通过社会心理机制的作用,使班级成员在思想上、行为上产生协调和默契。
5. 制约功能
班级文化所形成的制度与规范体系,制约着学生的言行。这种制度和规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使班级成员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班级规范。
二、如何构建优良的班级文化
1. 充分利用资源,创设具有人文气息的氛围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它是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体表现在班风、学风、班集体舆论和人际a关系等方面。这种精神文化的建设,更需要以某种情景为契机,深入学生的心灵,引发他们的体验与共鸣。让学生有所触动,才能改变他们的行动。为此,适时提出具有时代性、针对性、认同性的与校园文化相互支撑的班训对班级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比如,体现乐学的“快乐让知识微笑”,体现自主创新的“挑战自我,敢于超越”以及弘扬志向的“特别有礼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等班训,都有着鲜明的价值取向、时代气息及其独特的个性,其导向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可以在教室的墙壁、角落、黑板等地方张贴任课教师的励志语、班主任寄语、班规与班训,在初三中考前可以张贴鼓舞士气的誓词、挑战书等。
2. 精心设计富有创意、令人难忘的班级活动
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最主要的渠道就是班级活动,很多积极的文化就是在学生们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逐渐显现、形成的。而班级活动的开展应该是经过精心设计、蕴涵了班主任的班级文化建设理念、富有创造性而能让学生深有感触的。形象生动、发人深省、令人难忘的班级活动,会让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也会随之逐渐明朗与彰显。
3. 构建激励机制,榜样引领
在新型的班集体中,“积极向上”是可贵的班级氛围,而激励机制的建立则是这一氛围生长的肥沃土壤。心理学认为,激励是指通过刺激,激发个体心理动力,使这一心理动力水平在某一时间里始终维持在一定的兴奋状态。就近景意义而言,构建并实施激励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班级充满勃勃生机,成为一个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集体。就远景而言,通过激励机制,能使学生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等现代观念逐渐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发展的能力得到锻炼,进而使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个性品质得到发展。在构建班级文化的过程中,榜样、典型的示范引领显得非常重要:学生中典型的人物和事件是形成班级文化的催化剂,有目标、有计划地培育、宣传体现班级精神的典型。
(连云港市海州职教中心)
一、班级文化具有的功能
1. 育人功能
班级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教育力量,渗透于学生的一切活动中,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具有引导、平衡、充实和提高的作用。班级的这种育人教育是不同于课堂教育的,它就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滋润着学生的心田,陶冶着学生的情操,塑造着学生的灵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班级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氛围,一种底蕴,一种育人环境,具有很强的穿透力,其教育效果远远超过一般的说教。
2. 凝聚功能
班级文化是以集体成员的共同需要为基础,包括认识、情感、行为等多种心理成分,寄托着学生共同的理想和追求,体现着学生共同的心理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习性。这种满足学生多种积极的心理需求(被尊重、归属、交流、发展、成就、参与等)激发学生对班级目标、准则的认同感和作为班级一员的使命感、自豪感和归属感,从而形成强烈的向心力、凝聚力和群体意识。
3. 驱动功能
班级文化能为每个班级成员提供文化享受和文化创造的空间,提供文化活动的背景以及必要的活动设施、模式与规范,能使集体成员在心理上产生一种积极上进的态势,形成内部驱动力,从而有效地激发和调动每个成员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他们以高昂的情绪和奋发进取的精神积极投入学习和生活中去。
4. 同化功能
班级成员在班集体潜移默化的影响、熏陶下,自觉不自觉产生的与班集体要求相一致的行为。文化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规范,能够为人们提供行为模式、希望模式、活动模式,这些模式通过社会心理机制的作用,使班级成员在思想上、行为上产生协调和默契。
5. 制约功能
班级文化所形成的制度与规范体系,制约着学生的言行。这种制度和规范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使班级成员都能自觉地约束自己,让自己的行为符合班级规范。
二、如何构建优良的班级文化
1. 充分利用资源,创设具有人文气息的氛围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内容,它是一个班级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并具体表现在班风、学风、班集体舆论和人际a关系等方面。这种精神文化的建设,更需要以某种情景为契机,深入学生的心灵,引发他们的体验与共鸣。让学生有所触动,才能改变他们的行动。为此,适时提出具有时代性、针对性、认同性的与校园文化相互支撑的班训对班级文化的建设有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比如,体现乐学的“快乐让知识微笑”,体现自主创新的“挑战自我,敢于超越”以及弘扬志向的“特别有礼貌、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有志气、特别有作为”等班训,都有着鲜明的价值取向、时代气息及其独特的个性,其导向价值是不言而喻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可以在教室的墙壁、角落、黑板等地方张贴任课教师的励志语、班主任寄语、班规与班训,在初三中考前可以张贴鼓舞士气的誓词、挑战书等。
2. 精心设计富有创意、令人难忘的班级活动
班级文化建设的一个最主要的渠道就是班级活动,很多积极的文化就是在学生们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逐渐显现、形成的。而班级活动的开展应该是经过精心设计、蕴涵了班主任的班级文化建设理念、富有创造性而能让学生深有感触的。形象生动、发人深省、令人难忘的班级活动,会让学生精神面貌焕然一新,积极健康的班级文化也会随之逐渐明朗与彰显。
3. 构建激励机制,榜样引领
在新型的班集体中,“积极向上”是可贵的班级氛围,而激励机制的建立则是这一氛围生长的肥沃土壤。心理学认为,激励是指通过刺激,激发个体心理动力,使这一心理动力水平在某一时间里始终维持在一定的兴奋状态。就近景意义而言,构建并实施激励机制,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全体学生的积极性,使班级充满勃勃生机,成为一个团结奋进积极向上的集体。就远景而言,通过激励机制,能使学生的主体意识、民主意识等现代观念逐渐形成,学生自我管理、自我规范、自我发展的能力得到锻炼,进而使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等个性品质得到发展。在构建班级文化的过程中,榜样、典型的示范引领显得非常重要:学生中典型的人物和事件是形成班级文化的催化剂,有目标、有计划地培育、宣传体现班级精神的典型。
(连云港市海州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