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思政课以考试为单一的评价方式使得其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与学生相关的行为表现相脱离,本文从分析现今思想政治课对学生学业评价的不合理性入手,分析其单一考试制度的不足,提出增加过程性评价作为其主要的评价方式,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以此来促进其考核制度的完善,使思政课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从多方面、多角度进行,使思政课教学发挥更大的实效性。
关键词:高职思政 考试 过程性评价
新一轮课程改革涉及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然而,我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仍然以考试、尤其是笔试为主,分数仍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最重要尺度。但是,通过考试对学生个体素质的测评仍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对学生在非认知因素、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的测评,缺乏科学、有效的技术和手段。
高职思政课程改革就存在这种奇怪的现象: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共同探讨各种问题,学生能讲出动人的感受和道理;考卷上,学生的答案近乎完美。然而行动上却是南辕北辙,一些学生的表现并非在课堂上、试卷中所说、所写的那样,甚至与之相悖,大学生自杀、自私、冷漠、偏执等问题比比皆是。这样的考核结果必然是不符合实际,无法让人信服的。大量事实表明,学生的思政课成绩与其外在品行并不构成正比关系,为什么学生的考分很高但却与实际生活有偏差呢?本人认为现行思政课对学生学业评价方式的单一性使得矛盾出现,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呼唤对学生学业评价方式的变革。
一、高职思政课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变革的意义
1. 思政课的特殊性决定其评价方式的特殊性
高职思政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有其特殊性,这是由思政课的教育目标和基本任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思政课的教育目标,要求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三者的统一。因此,思政课既要对学生有智育的评价要求,更要有德育的评价要求。
2.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呼唤对学生学业评价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要求:改变过去片面强调相对性评价标准、过多强调横向比较和共性和一般趋势的做法,注意纵向的比较,注意以被评价对象的进步为参照标准进行评价,注意被评价对象的个体差异。改变只注重可以量化的内容的评价和忽视以至放弃对教学和学习的“质”进行评价的做法,强调对学习和教学的“质”进行评价。淡化评价的功利色彩,恰如其分地解释和利用评价的结果[1]。
然而,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高职思政课对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形式——笔试,于是,本属德育性质的思政课被最终数量化的分数轻易地给出了定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何体现?学生的情感态度哪里去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哪里?
二、高職思政课现行的对学生学业评价方式的问题及成因
1.高职思政课对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
1.1评价方法过于单一,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目前,思政课学生学业评价方法多采用试卷考试的评价方法,平时考试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而不在评价之内。这种教学评价方法突出考察学生的显性知识。
1.2评价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淡化了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功能
叶圣陶说:“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实做而不在于能说会到”,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知行统一,教学评价应着重对学生实践的考察,只有这样才能突出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功能。但以往思想政治评价内容一般以考察职业道德、法律、经济与政治及哲学等方面知识的判断、辨别、分析能力为主,考试内容偏重于认知领域,忽视了情感领域和行为领域,无法体现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的思想素质教育的要求。
1.3评价标准统一化,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
以往的评价就是通过一张试卷来确定学生学习的优劣,很少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一般着重采用效果评价,从评价对象完成各种命题任务的效果角度来确定评价标准,这种统一化的教学评价标准是“一把尺子量到底”,“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过于注重不同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忽略了学生自身纵向发展过程的比较,归根到底就是还没有真正把思政教学评价放在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上,还没有把教育的终极目标体现在人格的完善上,缺乏人文关怀。
1.4教学评价主体“错位”,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思政教学评价长期以来呈现“他评”的特征即学校评和教师评,其中主要是教师评,使学生始终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这种评价主体的“错位”,忽视了被评价者的作用及情感体验,使教育评价活动处于一种消极的活动状态。教师依赖单一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简单地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三、高职思政课学生学业评价方式的策略探讨
高职思政课作为一门德育学科,有着它独特的思想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全面考核评价学生,真正体现一个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的科学文化素质水平,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对此应有一条新的思路和一种新的探索,即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方面的考核评价、更要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能力素质的考核评价,对此笔者提倡增加过程性评价作为评价高职思政课学生学业的主要方式,发挥其德育的实效性。
总之,变革高职思政课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方式,运用过程性评价,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与思政课本身德育目标的实现,以及新课程评价理念的贯彻实行是相一致的,由于过程性评价有其自身优势,也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突显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资料:
[1]高凌飙,高中新课程的学业成绩评价-理念和切入点,教育部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06,5.
[2]高凌飚,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和功能[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新华文摘2005.5全文转载.
参考书目:
[1]吴永军著,《课程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
[2]李雁冰著,《课程评价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13.
[3]吴松年著,《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
关键词:高职思政 考试 过程性评价
新一轮课程改革涉及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然而,我们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机制仍然以考试、尤其是笔试为主,分数仍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最重要尺度。但是,通过考试对学生个体素质的测评仍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对学生在非认知因素、思想道德素质、心理健康水平等方面的测评,缺乏科学、有效的技术和手段。
高职思政课程改革就存在这种奇怪的现象: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共同探讨各种问题,学生能讲出动人的感受和道理;考卷上,学生的答案近乎完美。然而行动上却是南辕北辙,一些学生的表现并非在课堂上、试卷中所说、所写的那样,甚至与之相悖,大学生自杀、自私、冷漠、偏执等问题比比皆是。这样的考核结果必然是不符合实际,无法让人信服的。大量事实表明,学生的思政课成绩与其外在品行并不构成正比关系,为什么学生的考分很高但却与实际生活有偏差呢?本人认为现行思政课对学生学业评价方式的单一性使得矛盾出现,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呼唤对学生学业评价方式的变革。
一、高职思政课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变革的意义
1. 思政课的特殊性决定其评价方式的特殊性
高职思政课不同于其他学科,有其特殊性,这是由思政课的教育目标和基本任务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思政课的教育目标,要求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三者的统一。因此,思政课既要对学生有智育的评价要求,更要有德育的评价要求。
2.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呼唤对学生学业评价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的评价理念要求:改变过去片面强调相对性评价标准、过多强调横向比较和共性和一般趋势的做法,注意纵向的比较,注意以被评价对象的进步为参照标准进行评价,注意被评价对象的个体差异。改变只注重可以量化的内容的评价和忽视以至放弃对教学和学习的“质”进行评价的做法,强调对学习和教学的“质”进行评价。淡化评价的功利色彩,恰如其分地解释和利用评价的结果[1]。
然而,目前从全国范围来看,高职思政课对学生学业评价的主要形式——笔试,于是,本属德育性质的思政课被最终数量化的分数轻易地给出了定位。学生的个体差异如何体现?学生的情感态度哪里去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哪里?
二、高職思政课现行的对学生学业评价方式的问题及成因
1.高职思政课对学生学业评价方式存在的问题
1.1评价方法过于单一,不能全面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
目前,思政课学生学业评价方法多采用试卷考试的评价方法,平时考试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而不在评价之内。这种教学评价方法突出考察学生的显性知识。
1.2评价内容重理论、轻实践,淡化了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功能
叶圣陶说:“思想政治教育重在实做而不在于能说会到”,说明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知行统一,教学评价应着重对学生实践的考察,只有这样才能突出思想政治课德育的功能。但以往思想政治评价内容一般以考察职业道德、法律、经济与政治及哲学等方面知识的判断、辨别、分析能力为主,考试内容偏重于认知领域,忽视了情感领域和行为领域,无法体现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德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的思想素质教育的要求。
1.3评价标准统一化,忽视学生个体差异性
以往的评价就是通过一张试卷来确定学生学习的优劣,很少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一般着重采用效果评价,从评价对象完成各种命题任务的效果角度来确定评价标准,这种统一化的教学评价标准是“一把尺子量到底”,“只看结果,不看过程”,过于注重不同学生之间的横向比较,忽略了学生自身纵向发展过程的比较,归根到底就是还没有真正把思政教学评价放在关注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成长上,还没有把教育的终极目标体现在人格的完善上,缺乏人文关怀。
1.4教学评价主体“错位”,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
思政教学评价长期以来呈现“他评”的特征即学校评和教师评,其中主要是教师评,使学生始终处于消极的被动地位。这种评价主体的“错位”,忽视了被评价者的作用及情感体验,使教育评价活动处于一种消极的活动状态。教师依赖单一的评价标准、评价方式,简单地对学生进行阶段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三、高职思政课学生学业评价方式的策略探讨
高职思政课作为一门德育学科,有着它独特的思想教育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全面考核评价学生,真正体现一个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水平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的科学文化素质水平,已成为一个新的课题摆在我们面前,对此应有一条新的思路和一种新的探索,即不仅要对学生进行知识方面的考核评价、更要对学生进行思想素质、能力素质的考核评价,对此笔者提倡增加过程性评价作为评价高职思政课学生学业的主要方式,发挥其德育的实效性。
总之,变革高职思政课对学生学业的评价方式,运用过程性评价,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与思政课本身德育目标的实现,以及新课程评价理念的贯彻实行是相一致的,由于过程性评价有其自身优势,也可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突显思政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资料:
[1]高凌飙,高中新课程的学业成绩评价-理念和切入点,教育部华南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2006,5.
[2]高凌飚,过程性评价的理念和功能[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新华文摘2005.5全文转载.
参考书目:
[1]吴永军著,《课程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
[2]李雁冰著,《课程评价论》[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113.
[3]吴松年著,《思想政治课教学创新》.北京教育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