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梅森 股改时代的挑战者

来源 :新财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anyu_5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封公开信挑战国资委
  
  周梅森事件始于2005年10月22日,金丰投资的董事会通过股改方案,对价是10送3.2股。周梅森对这个对价水平不太满意,他从2002年开始持有这家公司的股票,之后不断增仓,截至2005年9月,共持有70.25万股,是第一大流通股股东。他起初只是想向董事会表达不同意见,维护自己作为一个股东的权益。于是他采用了在外界看来比较温和的方式——给金丰投资董事长阮人旦发了一封电子邮件。
  问:您在邮件里写的是什么?
  周:大概就讲我认为需要大幅度提高对价。因为这只股票是在2002年以11.55元增发的,按我的计算,这只股票应该10送10。因为不可能要求绝对公平,选一个中间项,它也应该在10送4-5的水平,结果公布10送3.2,我就非常失望。第二天我早上还在睡懒觉,金丰投资公司的电话就打到我家来了,说董事长今天过来跟你沟通。阮人但先生、董事局董事会秘书包永镭先生和券商欧华国际的保荐人代表,一行五、六个人就过来了。
  问:您意外吗?
  周:不意外。我觉得他们应该来,因为我是第一大流通股东。
  问:他们第一次跟您是怎么沟通的?
  周:保荐人代表解释了这个方案是怎么做出宋的,我就解释双方的持股成本。大家都很诚恳。但是他说有政策摆在那里,也不好偏太远,我说起码你得10送4,再低10送3.8,还要有一个承诺,4.6、4.7元不要减持。当时阮人旦先生和保荐人都讲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问:当时双方都认为有调上去的可能?
  周:完全有,谈得非常好。
  然而,事情的发展大大出乎周梅森的预料。尽管金丰投资作了调整,把对价水平提高至10送3.8股,但这一方案却最终没能得到国资委的批准,因为这个水平超过了国资委设定的10送3.5股的对价底线。11月2日,金丰投资公布修改后的股改方案,对价是10送3.5股。
  问:您看到这个方案后是什么心情?
  周:我就非常恼火。
  问:您怎么知道是国资委的意见?
  周:是他们保荐人告诉我的。他说我们真的是没有办法,这也不是大股东的事,大股东已经找到了国资部门,国资部门就这样批了。我问他,这么说来,国资委那边没有回旋的余地了?他说没有了,我们能做的沟通全做完了。当时我就说这意味着战争。这激起我的愤怒。我就开始起草我的第一封公开信。
  11月5日,周梅森《致全国流通股股东的一封公开信》刊登在《大众证券报》的头版显著位置。在信中,他用了6个排比句表达“我愤怒”。公开信立即引起了轰动,在新浪网上创下了1000多万次的点击纪录。11月12日,周梅森又发表了第二封《致非流通大股东并国资管理部门的公开信》。11月19日,第三封《致管理层并证券决策部门的公开信》发表。三封公开信引起了轩然大波,从刚开始的表达不满、捍卫权利,到后来,周梅森将矛头指向了整个资本市场的陈疾。
  周:从我的第一封信发出来,它就与金丰投资没有关系了。问题在于国资部门仍然坚守着它的底线。第一封信发出来以后,我就不是较真于金丰公司,我较真的是整个中国股改,是国资委。第一封公开信中,我已经暗指过国资部门,第二封就明确指向国资部门。李荣融先生讲,他和我一样,和广大中小流通股东一样,都是出资者,我们是平等的。那么我就要找一找平等的感觉。我这人特较真儿。我想李荣融先生和我们的国资部门肯定会给我这种平等的感觉,但遗憾的是,我没有找到,于是,战斗就不能停止。
  问:但也有人说,中小投资者强调的是成本论,但是大股东,比如说国有控股部门,强调的是资本额,就是同股其实是不同价,也是不同权的,比如说大股东出资1000万元,但是在企业经营中承担的风险要大于1000万元,这些风险是普通流通股东所不能承担的。
  周:你讲的就是一个创业溢价问题,这在真正健全的资本市场中是非常正常的一种行事准则。比如说金丰投资,我承认它的创业溢价。金丰投资的前身是嘉丰股份,是一家经营非常困难的纺织企业,它1块钱的净资产当时以3.5元(当时还没拆细)卖给我们,这里面,有250%的创业溢价。第二年它就配股,拆细以后配股.配股价4.5元,给没给创业溢价?这两个创业溢价给完以后的结果是什么?破产,ST,完蛋,老百姓血本无归。这时候上海地产集团进来了,实质性的重组,把它破产的那一块扔掉,把优质资产置换进来,置换的成本是2.1元多。地产集团跟我谈判时就谈了创业溢价的问题,我说我承认创业溢价,但是就这只股票而言,创业溢价早就给过了。他说那是嘉丰股份,不是我们。我说不,是你们,为什么讲是你们呢?现在是两类股东在谈判,我继承的是从嘉丰股份开始的全部流通股份的历史,你继承的全部是控股股东的历史,而且你们老板都是一个人,国资管理部门,怎么没给你溢价呢?给过了,你0.7元,我5.8元,我姑且再让一步,再给你一个百分之百的溢价,就按1.4元算,你也应该给我10送8,不是3.8。所以,我们其实是在承认创业溢价的情况下,谈恺撒欠人民的太多太多了。
  问:如果有机会让您跟国资部门来谈的话,您会跟他们怎么谈?
  周:迄今为止,他们没跟我对过话。要跟我对话,我想可谈的事情太多了。起码我们可以一起回顾一下,中国证券市场是怎么诞生的,在什么条件下诞生的;我们可以回忆一下,我们证券市场是怎么养育了我们的国有上市公司,我们国有上市公司历年来从这个市场拿走了多少资金;可以讨论一下它给我们这个市场,给我们投资者多少回报;可以清算一下,你们国资部门投入多少,老百姓投入多少。这次股改,你们为对价制定底线,基本上以10送3作为一个对价底线,合理吗?合法吗?有没有起码的良知?可讨论的问题很多,但是正因为如此,我想他们永远不会和我讨论的。
  
  批评并非为了炒作
  
  11月28日,金丰投资股改投票结果显示,流通股东通过率为59.0734%,没能达到66.67%的最低标准,股改方案正式被否决。然而,在许多人看来已经取得胜利的周梅森,却没有想像中的兴奋。
  周:金丰并不重要,金丰方案被否决应该讲是个悲剧。
  问:您现在持有它的平均成本是多少?
  周:现在又降低了,到目前大概5元左右吧。
  问:那股价涨到高出您的成本时,您会不会抛?
  周:可能会抛掉一部分,但是低位我又会把它捡回来.我会长期地持有这只股票。股改方案被否以后,它有个下跌过程,从3.8元跌到了3.6元,在3.6元的价格上我又增持了10万股,我仍然看好它。
  问:有人说,你在股票操作技巧上有点问题。
  周:我一再声明,我是一个长期的理性的投资者,我从来不和任何人讨论技巧。几封信出来以后,有很多好心的朋友来教授我一些技巧,我都谢绝了,我说我对此毫无兴趣。   问:市场上对您的评价也有两种声音,当然第一种声音是绝大多数的,说您是英雄,还有一种评价,说您是借机炒作自己,您对第二种评价有什么感想?
  周:我有必要炒作自己吗?我想得到什么?我是券商吗?我是保荐人吗?我是期货大户吗?我什么都不是。它能给我带来什么利益?也没有。如果说真是炒作的话,我应该好好炒作我的每一本书,好好炒作我的每一部电视剧,这些既能给我带来职业声誉,又能带来丰厚的收入,我为什么跑到证券财经界来炒?不是我炒完以后我的股票就升值了。
  问:您对这种议论生气吗?
  周:不生气,无所谓的。我的行事原则是,我不生气,我让他们去生气,我何必自己生气呢,我要真生气我就开始写文章骂人了。
  
  要有公民意识与股东意识
  
  三封公开信发表后,一些媒体开始把周梅森当作为中小股东维权的旗帜,评价他正在唤醒中小股民的维权意识。在金丰投资后,另一家上市公司深纺织的股改方案被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全体反对。于是,又有评论说,周梅森效应开始在股改中显现。
  问:当您看到有上市公司因为流通股东的反对票,股改方案相继被否,心里是什么感觉?
  周:很好啊,双方都要妥协,妥协的迹象我看到了,因为后来很多公司的对价相对有所提高,另外,还有一些很差的公司的对价方案被否掉。
  问:很多普通的中小股东觉得您很伟大、很勇敢,因为您在资本市场上以自己的话语权保护了自己的利益,但是很多普通的中小股东并没有您这样的社会地位,他们也没有能力持有这么多的流通股,所以他们即便投了反对票也无济于事。
  周: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一个普通投资者和一个作家该做的事情,如此而已。我虽说是第一大流通股东,但是我持有的股份也不多,区区几十万股,和大股东所有的1.5亿股怎么比?
  问: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已经很多了。
  周:这个量区别不大,关键的问题是,我觉得应该要有两个意识,第一要有公民意识,不要有臣民意识,当你的权利受到侵害的时候,一定要拿起法律武器进行斗争,而不要一味躲避;第二个是多点股东意识,少点股民意识。股东要很清楚,这家公司是我的,我哪怕只买了100股,也是你们的老板,你们董事会管理层是给我打工的。有些人买了很多股票,但是股民意识,觉得反正我明天就卖掉了,就没有把公司当作自己的产业,不太关心。
  
  对股市的失望与期待
  
  周梅森1994年进入证券市场,曾是江苏最早的10个大户之一。1997年写作长篇小说《天下财富》时,他不仅热情讴歌中国新生的证券市场,还号召人们通过买股票去分享改革开放的成果,那时的他对中国股票市场充满了美好期望。
  问:对股市的讴歌是发自内心的?
  周:当时是发自内心的。那时候大家都赚钱,股市欣欣向荣,情况都挺好。
  问:您现在回想一下当年您写《天下财富》时候的心情,再对比一下当下股市的现状,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周:我有一种被欺骗的感觉。我们的市场违背了健康证券市场的规律,它的发展方向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这是我值得愤怒的主要原因之一。
  问:您对现在的市场失望吗?
  周:很失望,所以说我们才要发出自己的声音批评它,揭露它,刺激它,促使它早日走上健康的轨道。我现在再写《天下财富》就不会这样写了。
  问:您会怎么写?
  周:我会把这个资本市场的原罪、血泪、制度性缺陷、给广大流通股东造成的灾难,都非常真实、客观地写出来。生活决定了我的笔该怎么写。
  问:以后对股市,对中国的资本市场有什么样的期待?
  周:当然我期待它是一个健康、健全的,既属于融资者又属于投资者的真正的市场。但是这个市场会往哪个方向发展,我不知道,这要靠我们的管理层、国资部门、上市公司和全体股民一起来努力。
  问:您怎么描述个人对股市的感情?
  周:我对股市是爱之深,恨之切。
  问:您怎么看自己在股改中的影响?
  周:留给历史去评说。
其他文献
2006年,能源及原材料将连续第三年抛离股市、债市和汇市,成为金融投资之星。在各类商品材料中,笔者最看好石油和黄金。    2005年对能源、材料来说,又是一个好年景。一年中石油价格上升41%,基础金属材料价格上升28%(图1),同年全球股市回报为20%,债市为4%(新兴市场债市11%)。用一位对冲基金经理的话说,只要投资石油、商品,闭着眼睛也赚钱。  笔者认为,2006年还会重复同一个故事,石油
期刊
医药行业2006年的投资机遇将与普及面更为广泛的新的医改方案密切相关,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最终方向是朝着基层市场走,降低药价,使患者有其医。这个目标也  许使社会资本接手大部分二、三级医院成为可能。对于药品生产企业来说,巨大的农村普药市场将为它们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需要国内医药企业警惕的  是,跨国药企向药品研发等高附加值环节盘踞的趋势也更为明显。    新的医改方案可能出台    从长期来看,
期刊
虽然2005年10月27日雅虎已宣布完成与阿里巴巴的战略结盟,然而时至今日,这一并购案中仍有许多谜团待解。本文通过全面解读雅虎与阿里巴巴交易的台前幕后,揭示了这一并购案中雅虎、阿里巴巴、风险投资商如何经过反复修订,设计出一系列精巧的交易结构,令各方得到了满意的收获:雅虎控制了全球最大的B2B市场,并在中国的C2C市场站稳了脚跟;阿里巴巴获得了雅虎7000万美元直接投资和软银1.8亿美元可转债资金,
期刊
建设和谐社会的努力恐怕不能仅仅放在减少收入差距上,其他一些文化上、意识形态上和精神上的努力为重要。此外,高端人才的培养也应重视,我们要学习印度,  鼓励学生融际化的教育体系,并在国际机构中发挥特长和才智。    印度和中国同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印度最近几年的经济表现令世人瞩目,其2003-2005年的GDP增长率达到了7-8%的水平(图1),虽然还没有赶上中国,但是跟其他国家以及印度历史上
期刊
消费电子需求加速和互联网应用更为广泛,将对2006年的中国IT产业带来—“硬”—“软”两种机遇。“硬”的方面是,3G即将启动和数字电视标准的发布为上游半导体产业创造大量新增需求:“软”的方面是,电子计算机、网络通信、数字家电及各行业硬件平台的建立和应用,形成了对软件产品持久的巨大需求。    3G和数字电视应用  创造上游芯片新增需求    在全球经济总体平稳的背景下,基于下游消费电子需求的拉动,
期刊
银行业是可以均衡分享中国经济高速成长的行业之一。充足的拨备不仅增强了银行业的经营安全,在宏观经济调整时期也使它们的业务保持了稳定增长。新兴业务占比  逐渐增多和混业经营的大趋势,将使投资中国银行业具有长期利好的特征,而近期需要平衡的则是传统业务收益率下降和新兴业务投入加大等短弊。    新兴业务改变增长方式  混业经营吸引产业资本    国内产业资本早在10年前就对投资金融企业产生了浓厚兴趣。尤其
期刊
分析零售行业的发展规律,我们认为投资机会主要蕴含于两个领域:目前仍以国有资本为主导的百货业态,在获得现有企业管理层、国有控股股东支持的前提下,使用各种资本运作手段,分享民营资本替代国有资本的资本升值:投资于具有全新的经营模式、全新的管理手段,与传统业态相比具有“质”的提高的新兴连锁业态:充分分享总量增长、份额集中的行业替代增长价值。      基于对未来经济增长前景的乐观判断,我们认为未来5—10
期刊
2001年1月“无锡尚德”成立时,施正荣以40万美元现金和160万美元的技术入股,占25%的股权,江苏小天鹅集团、无锡国联信托投资公司、无锡高新技术投资公司、无锡水星集团、无锡市创业投资公司、无锡山禾集团等国企出资600万美元,占有75%股权。  为便于海外上市,施正荣2005年?月设立了“尚德BVI”公司,开始对“无锡尚德”进行私有化。借助“百万电力”提供的670075港元过桥贷款为收购保证金,
期刊
在世界钢琴界堪称最佳的青年钢琴家郎朗,已正式结缘世界第一大球会观澜湖高尔夫球会,成为观澜湖国际荣誉大使。从此,在国际上同为中国赢得尊重的郎朗与观澜湖将携手完成共同的心愿—中国文化的全球推动。2005年12月14日,郎朗从欧美载誉归来,并在观澜湖的支持下,在北京、香港、深圳、东莞举行多场公益性演出。  在世界钢琴界,年轻的郎朗,已成为继霍洛维兹和鲁宾斯坦之后又一位领军人物。他以澎湃激昂的音乐才华及热
期刊
在米兰举行的2006年春夏时装发布会期间,各大奢侈品公司以及其他行业的一些参与者围绕着“把部分奢侈品的生产转移到中国、印度或者东欧国家的可能性”展开了激烈讨论。我们预计,越来越多的奢侈品牌开始把部分的生产外包到意大利以外的国家,而一些高级品牌也像其附牌一样,正在寻求走出“意大利制造”的途径。这似乎成了这些品牌在应对来自Zara和H&M等时尚品牌的激烈竞争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问题。我们的调查显示,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