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教学,要注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和实践性,努力探索和改进教学模式,本文从教学过程的模式探究,以教者的“导”为主线,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紧抓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从教学模式的改变,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关键词】五导;有效;课改
在“课改”和“五严”的大背景下,深入理解有效教学理念,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注重学生参与,注重学习过程,注重方法指导,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注重联系实际,注重情景创设,必将进一步完善教与学的结合,有效地履行素质教育。
我认为地理的有效教学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上好每一节地理课,因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取决于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没有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谈不上对知识的运用。同时,地理有效教学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具体素质等因素不断改进,需要全体教育同行的共同努力。我们学校大力推行五环节导学的新的教学模式,我觉得更有利于有效教学的达成。所谓“五导”即“导入、导疑、导研、导练、导评”之“中学导学制”五环节教学模式。
一是“导入”,它是教师在一项新教学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和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学行为。导入的方法有直接导入、直观导入、故事导入、实验导入、问题导入、情境导入、温故导入、悬念导入、先学导入等等。
二是“导疑”,导出的疑问可以是根据教材的特点预设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预习作业当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还可以是学生主动质疑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质疑,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我释疑。引导学生课堂质疑不是教师越厨代庖式的强推,也不是指学生无聊幼稚式的作秀,如何启发学生从低效质疑步入高效质疑,教师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质疑的基本方法有比较法、怀疑法、想象法、求异创新法。
三是“导研”,引导学生研习“主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研究具体方式可以是学生自主探究,也可以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还可以是师生在平等的氛围中进行互动探究。课堂导研环节重在突出教学侧重点,带着学生由宏观到微观、由粗浅到深入、由此及彼进行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做好挖掘、拓展和延伸工作,让学生将死知识演化为活能力,切实有效地提高应试力、发展力。
四是“导练”。问题的研究、规律的发现不是最终的目的,而这之后的实践与思考才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和生命质量的重要依据,才是教者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的根本基础,因而反馈检测必不可少。导练的形式可以是讲练结合,贯彻课堂始终;也可以是条块结合,每块均由“讲解”、“练习”、“小结”构成;还可以是在学案推进的过程中穿插微型训练。
五是“导评”。它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教学环节。导评的形式可以是课堂评点、练习评价、课堂小结等。评价要强调客观性、激励性。课堂评价可以采取教师点评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讲评、互评,以评价促提升,以评价促成长。课堂小结的质量如何也是评价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一种评价。
“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中“导疑”、“导研”、“导练”三个环节是课堂导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不可或缺;在“导学案”的备课当中必须明确体现,而且要作周密地思考和详细地预设安排。“导学案”中“活动设计”栏是对课堂“导”与“学”过程中“活动”方式的筹划设计,备课中应当根据学生的爱好、学习内容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巧妙地编导。
五导式教学中,应将当前国际、国内发生的与地理有关的新闻、事件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依此培养学生解决同一类问题的能力,做到举一反三,学会知识迁移,而不是教哪个具体的案例。例如我在教学《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的时候就提前一周让学生(1)搜集盐城城市发展的新、老图片;(2)盐城市近年来城市和农村人口变化资料;(3)盐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从而让学生对城市有大概的了解,一方面让他们对所学内容有所期盼,也激发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新课的导入我是让学生观看盐城城市风光图片,组织学生讨论(导疑)——什么是城市?让学生在感受家乡的美丽的同时思考讨论,当然也不是没方向的瞎讨论,教师可以适当点拨,这样就使得课堂既热烈又不失方向,达到了预期效果。那么城市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让学生阅读课本图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导研)。这样的研讨得出的结论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再如:我在讲《锋面系统》时,我通过讲解什么是冷暖气团,以及它们的物理性质,并要求学生结合盐城这几天的天气状况,分析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情况以及原因,最后又以“一场秋雨一场寒”进行小结。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会帮学生分析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情况及原因。这会导致学生一味的接受知识,不知道怎么学习、怎么去分析、怎么去搜集信息,不知道如何与相关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相联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仅仅得到的是单一的、孤立的知识而已。现在通过联系当地天气正体现了新课标中要教给学生“生活中的地理”和“有用的地理”等理念。
“给”只能给死的东西,而“导”却能激活活的源泉。关键在于教师怎么教、怎么去引导。怎么导疑,也就是如何设疑。因此我们在上好地理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法。特别是导疑的问题要设计好,要有针对性,要有时代性、要有实用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教学。在教学中,把教材的内容与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地理现象联系起来,学生听起来既感到亲切,又觉得学地理也很有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他们热爱家乡,长大后更好的建设家乡的思想情操。当然课堂效果也比死抱教材讲解有趣的多、生动的多。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在上课之前,我们应充分解读教材,充分准备有效的教学事例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使课堂教学社会化、开放化,并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而且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体现了教学活动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与过去教师一言堂的课堂组织形式相比,导学制模式更加注重引导的价值,把一言堂变成群言堂。留给学生充分讨论的空间和自主学习的时间,这样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法,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痕迹。
教学不是做作,要切实有效地去开展导学案导学。为此,我们要探究的还有很多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因此,在上每一节地理课前都应认真做到以下几点:研读地理课程标准,把握好五导——导入、导疑、导研、导练、导评的几个环节,并且积极准备好导学案,这样每一节地理课都将是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2]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课题组.《“中学导学制”的实践与研究》.
【关键词】五导;有效;课改
在“课改”和“五严”的大背景下,深入理解有效教学理念,注重三维目标的落实,注重学生参与,注重学习过程,注重方法指导,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建设,注重联系实际,注重情景创设,必将进一步完善教与学的结合,有效地履行素质教育。
我认为地理的有效教学可以简单的理解为上好每一节地理课,因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主要取决于课堂上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没有对知识的掌握和理解,谈不上对知识的运用。同时,地理有效教学应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具体素质等因素不断改进,需要全体教育同行的共同努力。我们学校大力推行五环节导学的新的教学模式,我觉得更有利于有效教学的达成。所谓“五导”即“导入、导疑、导研、导练、导评”之“中学导学制”五环节教学模式。
一是“导入”,它是教师在一项新教学活动开始前,引导学生做好心理准备和认知准备,并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的一种教学行为。导入的方法有直接导入、直观导入、故事导入、实验导入、问题导入、情境导入、温故导入、悬念导入、先学导入等等。
二是“导疑”,导出的疑问可以是根据教材的特点预设的问题,也可以是学生预习作业当中暴露出来的问题,还可以是学生主动质疑的问题。要引导学生质疑,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自我释疑。引导学生课堂质疑不是教师越厨代庖式的强推,也不是指学生无聊幼稚式的作秀,如何启发学生从低效质疑步入高效质疑,教师的指导作用尤为重要。质疑的基本方法有比较法、怀疑法、想象法、求异创新法。
三是“导研”,引导学生研习“主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环节。研究具体方式可以是学生自主探究,也可以是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还可以是师生在平等的氛围中进行互动探究。课堂导研环节重在突出教学侧重点,带着学生由宏观到微观、由粗浅到深入、由此及彼进行探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做好挖掘、拓展和延伸工作,让学生将死知识演化为活能力,切实有效地提高应试力、发展力。
四是“导练”。问题的研究、规律的发现不是最终的目的,而这之后的实践与思考才是检验课堂教学效果和生命质量的重要依据,才是教者反思教学、改进教学的根本基础,因而反馈检测必不可少。导练的形式可以是讲练结合,贯彻课堂始终;也可以是条块结合,每块均由“讲解”、“练习”、“小结”构成;还可以是在学案推进的过程中穿插微型训练。
五是“导评”。它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教学环节。导评的形式可以是课堂评点、练习评价、课堂小结等。评价要强调客观性、激励性。课堂评价可以采取教师点评的形式,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讲评、互评,以评价促提升,以评价促成长。课堂小结的质量如何也是评价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一种评价。
“五环节”课堂教学模式中“导疑”、“导研”、“导练”三个环节是课堂导学的核心组成部分,不可或缺;在“导学案”的备课当中必须明确体现,而且要作周密地思考和详细地预设安排。“导学案”中“活动设计”栏是对课堂“导”与“学”过程中“活动”方式的筹划设计,备课中应当根据学生的爱好、学习内容的特点进行科学、合理、巧妙地编导。
五导式教学中,应将当前国际、国内发生的与地理有关的新闻、事件穿插在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依此培养学生解决同一类问题的能力,做到举一反三,学会知识迁移,而不是教哪个具体的案例。例如我在教学《城市发展与城市化》的时候就提前一周让学生(1)搜集盐城城市发展的新、老图片;(2)盐城市近年来城市和农村人口变化资料;(3)盐城市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表。从而让学生对城市有大概的了解,一方面让他们对所学内容有所期盼,也激发了他们对家乡的热爱。新课的导入我是让学生观看盐城城市风光图片,组织学生讨论(导疑)——什么是城市?让学生在感受家乡的美丽的同时思考讨论,当然也不是没方向的瞎讨论,教师可以适当点拨,这样就使得课堂既热烈又不失方向,达到了预期效果。那么城市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让学生阅读课本图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导研)。这样的研讨得出的结论更利于学生的学习。
再如:我在讲《锋面系统》时,我通过讲解什么是冷暖气团,以及它们的物理性质,并要求学生结合盐城这几天的天气状况,分析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情况以及原因,最后又以“一场秋雨一场寒”进行小结。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果在过去的教学中,教师会帮学生分析冷锋过境前、过境时、过境后的天气情况及原因。这会导致学生一味的接受知识,不知道怎么学习、怎么去分析、怎么去搜集信息,不知道如何与相关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相联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仅仅得到的是单一的、孤立的知识而已。现在通过联系当地天气正体现了新课标中要教给学生“生活中的地理”和“有用的地理”等理念。
“给”只能给死的东西,而“导”却能激活活的源泉。关键在于教师怎么教、怎么去引导。怎么导疑,也就是如何设疑。因此我们在上好地理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法。特别是导疑的问题要设计好,要有针对性,要有时代性、要有实用性,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教学。在教学中,把教材的内容与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地理现象联系起来,学生听起来既感到亲切,又觉得学地理也很有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又增强了他们热爱家乡,长大后更好的建设家乡的思想情操。当然课堂效果也比死抱教材讲解有趣的多、生动的多。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在上课之前,我们应充分解读教材,充分准备有效的教学事例是非常重要的。这不仅打破了课堂教学的封闭性,使课堂教学社会化、开放化,并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而且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体现了教学活动的创造性和灵活性。与过去教师一言堂的课堂组织形式相比,导学制模式更加注重引导的价值,把一言堂变成群言堂。留给学生充分讨论的空间和自主学习的时间,这样这就要求教师在上课前要认真研究教法,创设问题情境。从而在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痕迹。
教学不是做作,要切实有效地去开展导学案导学。为此,我们要探究的还有很多很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因此,在上每一节地理课前都应认真做到以下几点:研读地理课程标准,把握好五导——导入、导疑、导研、导练、导评的几个环节,并且积极准备好导学案,这样每一节地理课都将是有效教学。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
[2]江苏省上冈高级中学课题组.《“中学导学制”的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