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笺时光

来源 :心理与健康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an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末去洗车,洗车工在清理后备箱时,突然惊讶起来:“现在还写信?”我低头一看,原来是前几日刚收到的几份样报,被我暫时放在车里,没想到会引起他这么大的反应。他告诉我,自己已经十多年没见过贴着邮票、盖着邮戳、写着地址的信了。他跟我打趣:“还是你们文化人,还坚守着传统,还有这份情怀,真让人佩服!”
  说来惭愧,首先我算不上文化人,另外近些年我还真没写过信。要说学生时代,信件在我的生活空间里的确占了很大的比重。跟远方表姐的沟通,都是通过书信进行的。那时候,我刚上初中,课余最大的乐趣就是给表姐写信。在外面的商店买来信纸,将心事与思念倾诉于笔端,一写就是小半天,偶有烦闷也都在写信的过程中释解大半了。写完之后,还要极认真地检查两遍,看有没有使用不当的措辞。现在想来最感到好笑的,是将写满了字的信纸叠成诸如心形的、千纸鹤的样子,那种认真与耐心,也只有那时候有了。那段时间里,每天最盼望的事情就是能收到表姐的来信。每当骑着自行车的邮递员经过我家门口时,我总会跑过去问他,期盼对方能从绿色的邮递包里给我掏出一个大大的惊喜。等信、写信、寄信成了我少年时代的“三部曲”。
  后来,我迷恋上了文学,也尝试着向报刊杂志投递稿件。当一行行激情飞扬的文字被端端正正地誊写在稿纸上,当一篇篇心血之作被满怀期待地放进邮筒,那滋味好似初恋的少年,焦灼不安地等待着对方的表态。虽然多数文章石沉大海,但也有一些“豆腐块”得以变成铅字。有一次,一本刊物在文章的最后登出了我的通讯地址,结果我陆陆续续地接到了全国各地的读者来信,那雪花般的信件让我一时间成了学校的名人。于是,我开始给读者回信,那时候用以购买信纸、信封以及邮票的资金,成了我很大一笔开销。有时,为了能够多回几封信,我只好节衣缩食,中午甚至就啃几个干馒头。然而,我的精神世界是丰富的,由于书信的往来,我结识了天南海北一大批朋友,时至今日依然和他们保持着联系。不过,这种联系随着时代的变迁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最初是通信,后来彼此留下了传呼号,再后来就是电话号码、电子邮箱、手机号码,直到现在的QQ以及微信。
  互联网的发达彻底地颠覆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方式,它快捷、生动,还有更多的优点自然无须多言。但是,总感觉通过电子方式传递的信息少了点“时光的味道”,少了份情愫。当我把当年的信件从箱底里翻出来,当我看到那些静默了几十年的物件,我的思绪瞬间被拉回了几十年前。那一幕一幕,那点点滴滴,都像老电影般在我的脑海中闪现。突然,我有一个想法,那就是给远方的朋友们写封信,让他们感受到我的惦念与在意。希望他们不要笑我,只因我太想留住那时光,太想重温那感觉。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它终究要改变甚至逐渐淘汰一些东西,但那一份份悠远的记忆,不仅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变淡,反而会在心底里最珍贵的位置永远留存,历久弥新。
其他文献
自美国前总统里根1994年被确诊患阿尔茨海默症(老年痴呆症)后,公众对老年痴呆症开始有了一些认识和了解。二十多年过去了,尽管医学技术有了飞速的发展,但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的药物研发上却相继走入了瓶颈,目前还没有任何药物能治愈或停止阿尔茨海默症的恶化。由于老年痴呆症的不能根治性,因此公众对这一疾病存在一些错误的认识,如:反正也没啥好办法,治不治都一样;或觉得,太早治疗后面会无药可救,宁愿晚些开始治疗;
期刊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父母在我们年幼的时候含辛茹苦地抚养我们长大,时光荏苒,我们长大成人,成为家庭的顶梁柱,父母却渐渐花白了头发。子女无不希望老人能有一个幸福安康的晚年,可是有些子女渐渐发现,父母的记性越来越不好了,常常丢三落四,刚刚发生的事儿一转眼就忘。更严重些的老人生活开始不能自理,对时间的判断变得模糊,找不到回家的路,甚至認不出挚爱的亲人了。曾经精明强干的父母变成了这个样子,是多么令
期刊
69岁的周主任5年前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习惯了工作状态的他对一下子清闲的生活很不适应,逐渐出现记忆力减退、言语表达不流畅、忘记熟人的名字和敏感多疑等症状。有时在街上碰到以前的老部下,他都视而不见,时间久了,大家都说他太傲气,不愿与他交往。其实,周主任并非成心不理别人,而是他真不记得对方是谁了。本来就不适应退休后的生活,被大家误解后,更少了与别人的沟通,周主任的性情也逐渐发生了改变,变得情绪低沉、忧
期刊
王老爷子今年70岁了,患有多年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平时爱抽几口烟,喝几口酒,性格内向,身体好,家住5楼,每日上下楼都不喘粗气。可最近两年家人发现老爷子记忆力明显不如从前,经常丢三落四,平时拿手的“红烧肉”,现在做的味道也不行了,有一次还忘了关煤气,差点失火,吓得老伴不敢再让他做饭了。近半年,老爷子开始不认识儿子、女儿了,在小区里找不到自己家,此后家人再也不敢离开他。家人担心老爷子再出
期刊
小伊有一个不能与他人分享的秘密,而这个秘密已经折磨得她几近疯狂,她每天都在紧张与惶恐中度过,她担心,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个秘密会被别人发现,发现后她又将面对怎样的困境……  小伊一直以来都是以“别人家的孩子”形象存在的,学习成绩优秀,与老师、同学关系相处融洽,可以说,在众人眼中她乖巧懂事,如邻家女孩般亲切,可只有她自己知道,她每天在用着怎样的毅力与自己的怪癖作斗争。小伊每天最最担心的事情就是离开座椅
期刊
相守61年,台湾94岁的“宠妻网红”老夏,那个会讲情话、一刻也离不开脆鹅的老夏,不久前走了,令无数网友伤怀。时年,宝岛这一对老夫妻,因孙女在社交媒体经常上传二人温馨甜蜜的生活视频而爆红网络,大家在感动于老夏与脆鹅甜美爱情的同时,也见证了其家人在陪伴罹患阿尔茨海默症的老夏时,从始至终展现的那份悉心耐心、爱和包容。  阿尔茨海默症(AD),多数患者在60岁以后发病,国人俗称老年痴呆。当前我国人口老龄化
期刊
在我的日常工作中经常遇到家长带着孩子来门诊咨询有关孩子不上学的问题,感到孩子不上学给许多家庭造成了困扰,问题很严重。我们看到过很多有关家庭教育和孩子教育方面的文章,其中大多数都分析了孩子不上学的心理因素和家庭社会环境因素,但是,很少有从医学角度来讨论这方面问题的。  “不愿上学”  还是“不能上学”  首先,我们需要弄清楚孩子不上学是“不愿上学”还是“不能上学”。  不愿上学也称厌学,通常是指孩子
期刊
我在大学选读物流专业。现在物流很热门,以后的就业前景十分看好。  今年刚放暑假,我对爸爸说:“我想体验一下‘快递小哥’,暑期的零花钱不用你们给了。明年就要毕业了,我想为写毕业论文积累一些‘素材’。”  以前暑假,我不是约同学到外面旅游,就是在家上网玩游戏。现在,我感到要为毕业做准备了。爸爸正好有个朋友在快递公司,就问我要不要去。我这次想完全靠自己,只让爸爸帮我弄了辆电动摩托车。  不少快递公司都在
期刊
昨天晚上和爸妈一起去看了电影《乘风破浪》,这是一个讲与父亲关系不好的儿子穿越回到父亲年轻时候与父亲成为好兄弟,理解了父亲的所作所为的故事,这部电影的主旨便是理解。  徐太浪最憎恶父亲的一点是他在张素珍(太浪母亲)怀孕时与人打架被关6年,无人照顾的张素珍最终得了产后抑郁在太浪不到一岁时跳楼自杀。可当徐太浪穿越回1998年和父亲一起看到了坏人的猖狂后,就选择了和父亲一起战斗。  父母正在一步一步衰老,
期刊
十多年前,妻子的怀孕给我们这个小小家庭带来了无比的欢乐和欣喜。那时候,胎教理论盛行,所有的胎教教科书都一致描述:提早进行胎教的孩子更聪明。手头上那本有关胎教的书籍几乎被我和妻子翻烂了。妻子的小腹微微隆起之时,我乐颠颠地用自己微薄的薪水买下了一台小型录音机和一大堆的音乐磁带,只要有空闲时间,就把录音机放在妻子的小腹旁放音乐,让我们的小宝贝从小就能接受到音乐的熏陶和刺激。作为父母,心中只有一个小小的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