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上户外运动时间,小宇朝花坛里专注地看着什么,不一会儿,小宇捏着一个小东西高高举起,四五个孩子迅速围住了小宇,我有些好奇,便走近了一些,哦,原来他们在看一只蜗牛!
没过一会儿,传来“喂、喂、喂”的连续叫喊声,我的心一紧,一个箭步跑到他们跟前。“刚才是谁叫的?”“是小宇。”身旁的几个孩子一起回答。“大叫什么呢?”我生气地问。此时的小宇似乎被吓住了,黑黑亮亮的眼睛看着我不说话。“老师,小宇只是想叫醒蜗牛。”几个孩子急切地向我解释。“叫醒蜗牛?为什么要叫醒蜗牛?”我语气缓和下来问小宇。“蜗牛爬得那么慢,得多运动呀。这蜗牛真能睡,太阳都升这么高了还不醒,我想叫醒它,让它跟我们一起锻炼身体。”小宇小声地说。
叫醒蜗牛一起来锻炼身体,多么美妙的想法!孩子的世界真是充满童趣。成人可能不会去关心一只一动不动的蜗牛,但是孩子却十分在乎。我意识到刚才跟小宇说话的语气有些粗鲁,便蹲下来温柔地对小宇说:“刚才老师错怪你了,对不起。我们把蜗牛放回花丛里吧,或许它还想缩在壳里再睡一会呢。”小宇犹豫着不肯将蜗牛放回花丛里。我顿时明白了小宇的心思:“要不我们把蜗牛带回活动室,放到自然角做我们的朋友吧。”小宇高兴地跳了起来,小心地将蜗牛放在我的手心里,转身高兴地去运动了。
回到活动室,这只蜗牛成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蜗牛怎么还没醒呀?”“蜗牛是不是因为害怕不敢出来?”“蜗牛一动不动,是不是死了?”……
是呀,这只一动不动的蜗牛是否还活着?怎么才能把它叫醒?这不正是值得探究的问题吗?中班幼儿喜欢探究自然,爱提各种问题,如果能及时给予回应,就能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孩子们,今天是小宇发现了这只蜗牛,他想大声地叫醒这只蜗牛,但目前还没有成功。你们有办法让它醒来吗?”
孩子们调动已有经验表达着自己的想法:“给它听听音乐,早晨起床时妈妈总是给我听音乐。”“晃晃它,我妈妈早上就是把我晃醒的。”“用闹钟把它闹醒。”“不,蜗牛怕吵,安静的时候才肯出來。”“敲敲它的壳。”“万一敲碎了怎么办?”……
我建议:“这些办法到底行不行呢?你们试试就知道了。”这一天,孩子们逐一尝试了各种办法,耐心等待蜗牛醒来,但蜗牛还是一动不动,他们认为蜗牛肯定没有耳朵。
第二天,我把上网搜索到的知识告诉了孩子们:“蜗牛如果觉得周围环境不适合自己的生长发育,就会分泌黏液把壳口封住。这时如果晃它、敲它,它会害怕,就更不会出来了。只有让它觉得周围环境是舒适安全的,它才会出来活动。你们知道蜗牛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吗?”孩子们认真地思考起来。“下雨时小区里的蜗牛特别多,它应该喜欢水。”“冬天看不见蜗牛,我猜它喜欢暖和的天气。”“可以喂它好吃的东西,蜗牛闻到味道就会出来了。”……
“我查了一些资料,说蜗牛喜欢有水的地方,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吧,看看蜗牛会不会醒来。”我把蜗牛放在盛着少许水的碟子里,又顺手在自然角摘了几片菜叶放进去,然后跟孩子们一起目不转睛地盯着蜗牛。没过几分钟,蜗牛动了,孩子们欢呼起来:“哇,蜗牛醒了,蜗牛醒了!”“快看,蜗牛伸出了身体和头。”“蜗牛果真喜欢有水的地方。”……
只见蜗牛的触角探寻着,不紧不慢地爬向菜叶美美地吃了起来。孩子们好奇地看着蜗牛吃菜叶,萌生了很多问题:“蜗牛为什么爬得那么慢?”“蜗牛头上有四根触角,都是眼睛吗?”“蜗牛有牙齿吗?”“蜗牛从哪里拉便便?”“蜗牛的小宝宝是什么样子的?也有壳吗?”“如果没有水,蜗牛能活多久呢?”“除了菜叶,它还喜欢吃别的吗?”……真的要感谢这只蜗牛,它带给孩子们那么多惊喜。蜗牛吃饱后,举着触角打探着四周,好像在跟孩子们打招呼,孩子们更喜欢这只蜗牛了。此后几天,孩子们继续兴致勃勃地观察蜗牛,进行深入的探究……
亲近自然、喜欢探究是儿童的天性,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应该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珍视幼儿的好奇心,倾听幼儿的奇思妙想,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想、这样做,或许我们会因此收获一份感动,看到别样的美丽,因为幼儿可以看到成人视而不见的东西。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尊重幼儿的已有经验,真诚地支持与鼓励他们的探索行为,给予适宜的回应,和他们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的师幼互动,不但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而且能帮助幼儿积累知识经验、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作者单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院,上海,200032)
没过一会儿,传来“喂、喂、喂”的连续叫喊声,我的心一紧,一个箭步跑到他们跟前。“刚才是谁叫的?”“是小宇。”身旁的几个孩子一起回答。“大叫什么呢?”我生气地问。此时的小宇似乎被吓住了,黑黑亮亮的眼睛看着我不说话。“老师,小宇只是想叫醒蜗牛。”几个孩子急切地向我解释。“叫醒蜗牛?为什么要叫醒蜗牛?”我语气缓和下来问小宇。“蜗牛爬得那么慢,得多运动呀。这蜗牛真能睡,太阳都升这么高了还不醒,我想叫醒它,让它跟我们一起锻炼身体。”小宇小声地说。
叫醒蜗牛一起来锻炼身体,多么美妙的想法!孩子的世界真是充满童趣。成人可能不会去关心一只一动不动的蜗牛,但是孩子却十分在乎。我意识到刚才跟小宇说话的语气有些粗鲁,便蹲下来温柔地对小宇说:“刚才老师错怪你了,对不起。我们把蜗牛放回花丛里吧,或许它还想缩在壳里再睡一会呢。”小宇犹豫着不肯将蜗牛放回花丛里。我顿时明白了小宇的心思:“要不我们把蜗牛带回活动室,放到自然角做我们的朋友吧。”小宇高兴地跳了起来,小心地将蜗牛放在我的手心里,转身高兴地去运动了。
回到活动室,这只蜗牛成了孩子们关注的焦点:“蜗牛怎么还没醒呀?”“蜗牛是不是因为害怕不敢出来?”“蜗牛一动不动,是不是死了?”……
是呀,这只一动不动的蜗牛是否还活着?怎么才能把它叫醒?这不正是值得探究的问题吗?中班幼儿喜欢探究自然,爱提各种问题,如果能及时给予回应,就能保护他们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孩子们,今天是小宇发现了这只蜗牛,他想大声地叫醒这只蜗牛,但目前还没有成功。你们有办法让它醒来吗?”
孩子们调动已有经验表达着自己的想法:“给它听听音乐,早晨起床时妈妈总是给我听音乐。”“晃晃它,我妈妈早上就是把我晃醒的。”“用闹钟把它闹醒。”“不,蜗牛怕吵,安静的时候才肯出來。”“敲敲它的壳。”“万一敲碎了怎么办?”……
我建议:“这些办法到底行不行呢?你们试试就知道了。”这一天,孩子们逐一尝试了各种办法,耐心等待蜗牛醒来,但蜗牛还是一动不动,他们认为蜗牛肯定没有耳朵。
第二天,我把上网搜索到的知识告诉了孩子们:“蜗牛如果觉得周围环境不适合自己的生长发育,就会分泌黏液把壳口封住。这时如果晃它、敲它,它会害怕,就更不会出来了。只有让它觉得周围环境是舒适安全的,它才会出来活动。你们知道蜗牛喜欢什么样的环境吗?”孩子们认真地思考起来。“下雨时小区里的蜗牛特别多,它应该喜欢水。”“冬天看不见蜗牛,我猜它喜欢暖和的天气。”“可以喂它好吃的东西,蜗牛闻到味道就会出来了。”……
“我查了一些资料,说蜗牛喜欢有水的地方,我们一起来做个实验吧,看看蜗牛会不会醒来。”我把蜗牛放在盛着少许水的碟子里,又顺手在自然角摘了几片菜叶放进去,然后跟孩子们一起目不转睛地盯着蜗牛。没过几分钟,蜗牛动了,孩子们欢呼起来:“哇,蜗牛醒了,蜗牛醒了!”“快看,蜗牛伸出了身体和头。”“蜗牛果真喜欢有水的地方。”……
只见蜗牛的触角探寻着,不紧不慢地爬向菜叶美美地吃了起来。孩子们好奇地看着蜗牛吃菜叶,萌生了很多问题:“蜗牛为什么爬得那么慢?”“蜗牛头上有四根触角,都是眼睛吗?”“蜗牛有牙齿吗?”“蜗牛从哪里拉便便?”“蜗牛的小宝宝是什么样子的?也有壳吗?”“如果没有水,蜗牛能活多久呢?”“除了菜叶,它还喜欢吃别的吗?”……真的要感谢这只蜗牛,它带给孩子们那么多惊喜。蜗牛吃饱后,举着触角打探着四周,好像在跟孩子们打招呼,孩子们更喜欢这只蜗牛了。此后几天,孩子们继续兴致勃勃地观察蜗牛,进行深入的探究……
亲近自然、喜欢探究是儿童的天性,作为幼儿园教师,我们应该让幼儿多接触大自然,珍视幼儿的好奇心,倾听幼儿的奇思妙想,了解他们为什么这么想、这样做,或许我们会因此收获一份感动,看到别样的美丽,因为幼儿可以看到成人视而不见的东西。在此基础上,我们要尊重幼儿的已有经验,真诚地支持与鼓励他们的探索行为,给予适宜的回应,和他们一起寻找问题的答案。这样的师幼互动,不但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而且能帮助幼儿积累知识经验、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作者单位: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德育研究院,上海,200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