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 合作学习;分组;基本技能;有效合作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7—0071—01
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学习,既促进了师生间的教学相长,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观、合作观极为重要。在互动交流中更容易形成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小组内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的灵性和智慧。为此,如何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值得我们老师不断探索与研究。
一、合理分组,互助学习
1.合理分组。在形式上将小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或者只适宜于表演课、展示课,如若让小组合作学习作为长效机制,就必须要有合理有效的分组。有很多人认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是合作学习最有效的原则,即是让每个合作小组的内部成员在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等方面要具有差异,这样才能保证在学习中,各个同学各尽所能、互相帮助,并且得到不同的锻炼。而各组之间,每个组的总体实力尽量保持一致,才能在竞争中更显公平。
2.分工明确。要确定小组合作学习每个成员的分工,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成员,依学生爱好特长而设,各司其职,让小组的合作学习有序进行,有章可循。各成员轮流替换,并不固定,并且在平时学习中时常强调,以形成常效机制。
3.动态分组。课堂教学中的分组应用较多,如一成不变,学生渐渐地会缺乏参与活动的兴趣,必须要有动态分组来调节和补充。比如,按见解的不同分成正、反两组进行争辩;按照学生家庭住址的位置就近组合,完成一些课外学习的任务,甚至以抽签的方式组成的小组更让学生觉得新奇。
二、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
在合作之前必须先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让学生了解小组交流时要认真倾听他人发言,不随便打断别人,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以便作好评价。主动、热情、耐心地帮助同学,不伤害同学的自尊心,同时还要善于陈述自已的想法,说明要有理有据,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各种不同意见难以统一时,学会保留自已的见解,以便在大组进行探讨。组与组之间也可以相互沟通,共享资源。
三、将合作进行得更加有效果
1.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合作学习不是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观摩中的做秀,不是必须要做的环节,而应该视为教学内容而设的必要的手段,因而把握适当的时机相当重要。小组合作学习要把握时机,收集和处理信息最好采用合作学习完成。一个学生收集、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范围较窄,收集到的信息毕竟有限。而不同学生收集信息的内容、范围、渠道往往各不相同,如果能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则可以实现互相补充、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2.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要与必要的学习内容相关,所以讨论必须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在实施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明,通过合作学习,他们必须掌握哪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即学习目标要明确。在任务的导向作用下,学生讨论才会有的放矢。另外,要恰当选择内容。教学中,有的内容适合于合作交流,有的内容适合于独立思考,有的内容适合于动手操作,有的内容适合于教师演示等等。因而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要选择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在确保讨论的成功率下才有可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展开前,教师在备课中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向学生提供学习应达到的目标、学习要领、待破难点、须掌握的重点。让学生在明确了解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通过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或把自我尚无能力解决的问题整理、归类,为小组讨论做好思想与材料准备,有计划地带入课堂,提交给合作小组成员共同探讨。
在学生展开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讨论的话题走向,要做好学生话题范围的调控,因为我们的课堂随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而又不过多干涉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在师生共同研讨中,似“剥洋葱”般地逐层显现。对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的要及时予以表扬;对任务不清楚的要耐心说明;对出现问题的及时指导;对提前完成的及时检查并布置新任务;对偏离主题和受阻的及时制止或点拨,使其顺利开展。
总之,合作学习的小组构建、合作形式、具体操作方法都是复杂的,在合作学习的指导中,我会继续探讨策略,让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其成为最有效的教学行为之一。
编辑:蔡扬宗
【中图分类号】 G63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17—0071—01
新课程倡导了三大学习方式: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合作学习,既促进了师生间的教学相长,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竞争观、合作观极为重要。在互动交流中更容易形成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小组内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的灵性和智慧。为此,如何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值得我们老师不断探索与研究。
一、合理分组,互助学习
1.合理分组。在形式上将小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或者只适宜于表演课、展示课,如若让小组合作学习作为长效机制,就必须要有合理有效的分组。有很多人认为“组内异质、组间同质”是合作学习最有效的原则,即是让每个合作小组的内部成员在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家庭背景等方面要具有差异,这样才能保证在学习中,各个同学各尽所能、互相帮助,并且得到不同的锻炼。而各组之间,每个组的总体实力尽量保持一致,才能在竞争中更显公平。
2.分工明确。要确定小组合作学习每个成员的分工,如组长、记录员、资料员、报告员等成员,依学生爱好特长而设,各司其职,让小组的合作学习有序进行,有章可循。各成员轮流替换,并不固定,并且在平时学习中时常强调,以形成常效机制。
3.动态分组。课堂教学中的分组应用较多,如一成不变,学生渐渐地会缺乏参与活动的兴趣,必须要有动态分组来调节和补充。比如,按见解的不同分成正、反两组进行争辩;按照学生家庭住址的位置就近组合,完成一些课外学习的任务,甚至以抽签的方式组成的小组更让学生觉得新奇。
二、教给学生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
在合作之前必须先让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基本技能,让学生了解小组交流时要认真倾听他人发言,不随便打断别人,努力掌握别人发言的要点,以便作好评价。主动、热情、耐心地帮助同学,不伤害同学的自尊心,同时还要善于陈述自已的想法,说明要有理有据,勇于接受他人的意见并修正自己的想法;各种不同意见难以统一时,学会保留自已的见解,以便在大组进行探讨。组与组之间也可以相互沟通,共享资源。
三、将合作进行得更加有效果
1.把握合作学习的时机。合作学习不是新课程改革中课堂教学观摩中的做秀,不是必须要做的环节,而应该视为教学内容而设的必要的手段,因而把握适当的时机相当重要。小组合作学习要把握时机,收集和处理信息最好采用合作学习完成。一个学生收集、获取信息的渠道较少,范围较窄,收集到的信息毕竟有限。而不同学生收集信息的内容、范围、渠道往往各不相同,如果能提供合作交流的机会,则可以实现互相补充、互通有无、资源共享。
2.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合作学习要与必要的学习内容相关,所以讨论必须要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在实施合作学习之前,教师必须向学生讲明,通过合作学习,他们必须掌握哪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即学习目标要明确。在任务的导向作用下,学生讨论才会有的放矢。另外,要恰当选择内容。教学中,有的内容适合于合作交流,有的内容适合于独立思考,有的内容适合于动手操作,有的内容适合于教师演示等等。因而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要选择有一定思考价值的问题,要靠近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跳一跳”能够摘到“果子”,在确保讨论的成功率下才有可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合作学习的积极性。
3.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在课堂教学展开前,教师在备课中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向学生提供学习应达到的目标、学习要领、待破难点、须掌握的重点。让学生在明确了解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通过自主学习,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或把自我尚无能力解决的问题整理、归类,为小组讨论做好思想与材料准备,有计划地带入课堂,提交给合作小组成员共同探讨。
在学生展开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讨论的话题走向,要做好学生话题范围的调控,因为我们的课堂随时都会有意想不到的问题发生,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而又不过多干涉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课堂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知识在师生共同研讨中,似“剥洋葱”般地逐层显现。对小组活动开展得顺利的要及时予以表扬;对任务不清楚的要耐心说明;对出现问题的及时指导;对提前完成的及时检查并布置新任务;对偏离主题和受阻的及时制止或点拨,使其顺利开展。
总之,合作学习的小组构建、合作形式、具体操作方法都是复杂的,在合作学习的指导中,我会继续探讨策略,让合作学习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使其成为最有效的教学行为之一。
编辑:蔡扬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