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的重要环节,构建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是高职教育内涵的核心,也是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因素。本文提出构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基本原则和构建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实践教学实施体系、管理与保障体系、实践教学评价体系的观点,在实践教学改革的基础上,形成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关键词工学结合 实践教学 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计算机应用技术团队以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项目为依托,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为宗旨,构建了以“重实践、强能力”为目标,以校内外实践基地为支撑、以开放管理为保障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人才培养的显著特色。
1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1)职业岗位的针对性。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特点,通过调研归纳总结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此来确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框架。
(2)职业性。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实践课程改革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依据“就业为导向”,知识模块组合,职业知识理论以“必需、够用”为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职业技能的培养要体现实用性、综合性和先进性。
(3)创新性。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得到创新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企业能否持续发展源于创新,对于企业,特别渴求创新人才。因此,实践教学要让学生在这方面有所发展。
2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体系坚持贯彻“模块式培养、项目化实现、零距离对接“的特点,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技能培养为主线,按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岗位针对性,在解决好理论教学“必需”和“够用”的基础上,加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原则重组实践课程,实践教学训练的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并轨,建立符合技术应用型专用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2.1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主线科学设计实践内容和形式
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实现,根据对毕业生所面对的岗位职业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按基本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专业岗位能力、创新能力四个模块设计教学内容基本实践能力包含专业相关的基本操作技能与必要的一般技能。
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包含专业技能与高层次的一般技能(如程序设计技能、网页制作技能、问题解决技能、学习技能等);
专业岗位能力包含专业综合技能与更高层次的一般技能(如网站建设技能、硬件维护技能、团队协作技能技能、组织管理技能等)。
创新能力中包含综合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整合多种能力的能力。
四个模块中的一般技能的养成均需要依靠人文素质教育来实现。
2.2 质量保证的实施体系
实践教学实施形式主要有课程实验、课程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教学实施形式。
课程实验是为具体课程教学设计,通过课程实验,使学生对课程理论和知识点加深理解,同时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课程实验项目应以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为主,避免开设验证性实验。
课程实训是通过模拟项目对学生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训练。通过课程实训,使学生能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操作技能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生产性实训是将学生置于具有职业氛围的工作环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入企业真实项目的实战,通过生产性实训不仅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化,实现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顶岗实习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可以使学生到实际生产环境中,深入具体岗位,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于实践中,以此提高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社会实践是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是实现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到IT企业参加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增长了知识与才干,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信念。
2.3 确保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制定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根据实践教学计划并结合课程特点编制实践教学大纲,编写课程实训指导书,出台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和管理制度,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2.4 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通过引进、培训、提高等途径,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下转第42页)(上接第40页)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建设一支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目的,建设环境真实化、功能系列化、管理企业化和设备先进化于一体的校内实验实训室。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以企业为主的“多元化”实践评价体系,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实验实训室建设规划,进行生产性实训项目的开发。进一步打通和企业的互利通道,并借鉴职业教育先进国家的教学模式,共建具有先进性、生产性和可持续性的区域共享型实习基地,同时引进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制度,完善实习基地的运作和管理模式。
2.5 建立全面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采取科学、客观的评价方式。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逐渐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比重,坚持学校评价为学校和企业评价相结合。在考核方法上,应采用项目考核、作品考核、现场操作考核相结合,在考核内容上,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完善实习监控体系,注重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和监控,学校和企业签订学生顶岗实习责任书,带队专业教师入驻企业,与企业共同做好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要求学生提交实习日志、实习报告,要求现场指导老师提供实习指导现场记录、实习报告鉴定、企业提供实习鉴定等。顶岗实习结束后,由以企业人员为主的考核委员会对学生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者颁发“工作经历证书”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是一项艰巨的教育创新工作,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理清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思路和发展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扩大的开放,更加科学的发展方式,本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理念,努力开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构建.中国高教研究,2004(11).
[2]郑玉刚.关于促进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教育研究,2007(11).
[3]张建臣.高等院校计算机学科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现代企业教育,2006(12).
关键词工学结合 实践教学 体系
中图分类号:G420文献标识码:A
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它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计算机应用技术团队以国家示范性院校建设项目为依托,以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为宗旨,构建了以“重实践、强能力”为目标,以校内外实践基地为支撑、以开放管理为保障的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人才培养的显著特色。
1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基本原则
(1)职业岗位的针对性。结合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特点,通过调研归纳总结职业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以此来确定实践教学体系的总体框架。
(2)职业性。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实践课程改革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是高职教育改革的重点、难点。依据“就业为导向”,知识模块组合,职业知识理论以“必需、够用”为职业能力培养的原则,职业技能的培养要体现实用性、综合性和先进性。
(3)创新性。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验改革,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得到创新能力的锻炼,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企业能否持续发展源于创新,对于企业,特别渴求创新人才。因此,实践教学要让学生在这方面有所发展。
2 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实践教学体系坚持贯彻“模块式培养、项目化实现、零距离对接“的特点,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技能培养为主线,按学生的认知规律,体现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岗位针对性,在解决好理论教学“必需”和“够用”的基础上,加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重视人文素质教育,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原则重组实践课程,实践教学训练的内容与职业资格标准并轨,建立符合技术应用型专用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的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2.1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主线科学设计实践内容和形式
实践教学内容是实践教学目标任务的具体实现,根据对毕业生所面对的岗位职业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按基本实践能力、专业技术应用能力、专业岗位能力、创新能力四个模块设计教学内容基本实践能力包含专业相关的基本操作技能与必要的一般技能。
专业技术应用能力包含专业技能与高层次的一般技能(如程序设计技能、网页制作技能、问题解决技能、学习技能等);
专业岗位能力包含专业综合技能与更高层次的一般技能(如网站建设技能、硬件维护技能、团队协作技能技能、组织管理技能等)。
创新能力中包含综合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以及整合多种能力的能力。
四个模块中的一般技能的养成均需要依靠人文素质教育来实现。
2.2 质量保证的实施体系
实践教学实施形式主要有课程实验、课程实训、校内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社会实践等教学实施形式。
课程实验是为具体课程教学设计,通过课程实验,使学生对课程理论和知识点加深理解,同时训练学生的基本操作技能。课程实验项目应以设计性实验和研究性实验为主,避免开设验证性实验。
课程实训是通过模拟项目对学生进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训练。通过课程实训,使学生能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操作技能和专业技术应用能力。
生产性实训是将学生置于具有职业氛围的工作环境,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入企业真实项目的实战,通过生产性实训不仅能够全面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且能够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完成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转化,实现与职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顶岗实习是重要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可以使学生到实际生产环境中,深入具体岗位,综合运用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于实践中,以此提高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
社会实践是课堂教育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是实现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学生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到IT企业参加实践活动,了解社会,增长了知识与才干,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以获得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信念。
2.3 确保规范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
制定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计划,根据实践教学计划并结合课程特点编制实践教学大纲,编写课程实训指导书,出台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和管理制度,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
2.4 基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下的实践教学保障体系
通过引进、培训、提高等途径,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历,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要大量聘(下转第42页)(上接第40页)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逐步加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建设一支适应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着眼于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为目的,建设环境真实化、功能系列化、管理企业化和设备先进化于一体的校内实验实训室。建立实践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和以企业为主的“多元化”实践评价体系,与企业行业共同制订实验实训室建设规划,进行生产性实训项目的开发。进一步打通和企业的互利通道,并借鉴职业教育先进国家的教学模式,共建具有先进性、生产性和可持续性的区域共享型实习基地,同时引进现代化企业的管理制度,完善实习基地的运作和管理模式。
2.5 建立全面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
采取科学、客观的评价方式。坚持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逐渐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比重,坚持学校评价为学校和企业评价相结合。在考核方法上,应采用项目考核、作品考核、现场操作考核相结合,在考核内容上,重点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完善实习监控体系,注重顶岗实习的过程管理和监控,学校和企业签订学生顶岗实习责任书,带队专业教师入驻企业,与企业共同做好实习学生的管理工作。要求学生提交实习日志、实习报告,要求现场指导老师提供实习指导现场记录、实习报告鉴定、企业提供实习鉴定等。顶岗实习结束后,由以企业人员为主的考核委员会对学生进行考核,对考核合格者颁发“工作经历证书”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是一项艰巨的教育创新工作,作为高职教育工作者,我们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理清办学指导思想、办学思路和发展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和目标,以更加解放的思想,更加扩大的开放,更加科学的发展方式,本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理念,努力开创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高职实践教学体系的整体构建.中国高教研究,2004(11).
[2]郑玉刚.关于促进高校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教育研究,2007(11).
[3]张建臣.高等院校计算机学科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现代企业教育,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