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e6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创新是社会与民族进步的动力和灵魂,也是教学变革与發展的动力和灵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教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也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本文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欲望,发展创新思维;重视探究学习,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加强思维发散,提升创新能力三方面浅谈数学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创新思维 创设问题 探究 发散思维 兴趣 创新欲望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4-0165-02
  创新思维,即积极的思维求异性,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独特的知识结构及活跃的灵感等。数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一门重要课程,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下面是我的几点体会,供大家参考:
  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创新欲望,发展创新思维
  要创新就必须有“创新”欲望,创新欲望是创新思维发展的动力,学生的“创新”欲望来自于学习动机,教师必须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创设问题情境,数学问题情境创设不是先把结论端给学生,或者直截了当提出是不是,对不对之类的问题,而是筛选有价值的知识,提供精巧别致,有新鲜感的材料,使学生感觉到这些导入的“陌生感”,创造出一种富有诱惑力的“召唤结构”,从而使学生对问题产生疑问,引发兴趣,激起解决问题欲望。或者创设一些与新知识有关的趣味性问题,使学生在问题的研究中感觉自己知识的不足,从而激发学生渴求新知识的欲望,进而去探求新知识。例如在学习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教学中可向学生提出如下问题:
  国王要奖赏国际象棋的发明者,问他有什么要求,发明者说:“请在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放上1颗麦粒,在第二个格子里放上2颗麦粒,在第三个格子里放上4颗麦粒,在第四个格子里放上8颗麦粒,依次类推,每个格子里放的麦粒数都是前一个格子里放的麦粒的2倍,直到第64个格子,请给我足够的粮食来实现上述要求”。国王觉得这并不是很难办到的,就欣然同意了他的要求。你认为国王有能力满足发明者上述要求吗?学生容易列出麦粒数的算式S64=1+2+22+23+…+263,但求不出。上述问题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让学生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二、重视探究性学习,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学生通过对上述问题的探究,思维品质得到优化,思维的深刻性大大增强,思维在更广阔的空间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加强思维发散,提升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因此,发散思维也是培养创新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一题多解,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方式之一。一题多解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审视分析同一题中的数量关系,用不同解法求得相同结果的思维过程。教学中适当的一题多解,可以激发学生去发现和创造的强烈欲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刻理解,训练学生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的娴熟运用,锻炼学生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灵活性和独创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这样一题多变,寻同求异,引来一连串新题。它可使学生免于陷入“题海”之苦,对于学生的思维发散和探求创新精神培养十分有益。
  总之,创新思维的培养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它贯穿于教学过程的始终,是长期而艰巨的劳动,我们要为之而努力。
  参考文献:
  [1]李志敏.从教学情境创设的误区谈情境创设的原则和方法.中学数学.2010.7
  [2]马进.新课标下的创新性数学课堂教学.高中数学教与学.2006
  [3]金伟祥.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情境教学策略.中学数学.2012.2
其他文献
环艺专业《Auto CAD》课程目前的教学在操作技巧、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问题,针对学生学习课程后仍不能快速准确的绘制出环艺施工图纸的现象,结合作者教学实际,提出了一些教学改革方法,作者认为只有综合使用这些教学方法,环艺CAD教学效果才能事半功倍。
摘要: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成了当今经济发展的重要议题。各种研究表明,产业结构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以昔阳县为例,建立回归模型分析三产业对昔阳县总产出的贡献程度,并进行相关的绩效分析,发现其中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优化;实证分析  昔阳县拥有悠久的历史,资源丰富,人杰地灵。按照三大产业对GDP贡献的划分标准来看,昔阳县应该是经济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