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近年来,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迅速,人数急剧增加,规模不断扩大。但在快速发展的背后却隐藏着来华留学生国别、区域和院校分布、专业选择不平衡,教育层次偏低等结构性问题。本文尝试利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解释我国留学生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希望为该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角度。
关键词: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高校留学生教育 结构性失衡问题 原因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迅速,来华留学的人数快速增长。但在发展背后,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存在着结构性失衡的问题,表现在留学生国别、院校和专业分布不平衡,教育层次偏低等方面。因此,改善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方式,由原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向“集约型”转变,由强调“量”的增加转向重视“质”的提高已经成为现阶段发展留学生教育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利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解释我国留学生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希望为该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hierarchy of needs)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H.Maslow)于1943年在论文《人类动机论》中提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类的需要分为两类: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基本需要是人类共有的、不可缺少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四个方面。生理需要是维持体内平衡,保持身体健康的最基本、最低层次的要求,如空气、温度、饮食、睡眠等。生理需要对于人的健康存在来讲具有绝对优势的重要性。安全需要仅次于生理需要,位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第二层。安全需要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避免生理上的危险,心理上的惊吓、焦虑,以及对法律、制度或个别群体的排斥等。归属和爱的需要主要是指个人与他人或团体在情感上建立紧密联系的愿望,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与归属的渴望。尊重的需要一方面是指因自我能力或成就而获得的自我尊重,另一方面是指这种能力或成就的结果而导致他人的尊重。成长需要是人类在满足了基本需要后,为了获得进一步成长而提出的更高层次的需要,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三个方面。认知需要是指人类思考,探寻未知世界的求知本能。审美需要是指在超越了对事物的求知渴望后对美感的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核心部分,是指人的潜能和天赋被充分开发利用的一种理想状态,是个人趋向完美状态的发展倾向。
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马斯洛认为,各个层次的需要从低到高,按照逐级递升的方式排列,不会越级发展。虽然某些情况下这种对需要追求的次序会有所变化,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次序的发展是从低到高的,满足低一级需要后将会向高一级需要发展,而低一级层次的需要被满足后就不再具有激励效果,而高一级层次的需要就变成了行为发展的驱动力。同时,一个人可能会同时有多种需要,而只有最高一级层次的需要对行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所有被满足了的低一级层次需要都不会随着高一级层次需要的出现而消失,只是对行为的激励作用会明显减小。
2.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存在的结构性失衡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不平衡”,即来华留学生的国别不平衡,分布区域和院校不平衡,教育专业和层次不平衡。国别不平衡表现在来华留学生大多数来自我国周边的亚洲国家,而地理位置相对较远的欧美地区留学生偏少。区域和院校分布不平衡表现在来华留学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分布较少。同一地区内的院校,名气大或专业性强的留学生分布较多,名气普通或专业性不明显的院校留学生分布较少。教育专业和层次不平衡表现在学历生较少,非学历生较多。同时,学习层次偏低,专业主要集中在本科阶段,硕士和博士层次递减。专业选择主要集中在经管类文科专业,选择理工类专业留学生人数较少。
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视域下高校留学生教育结构性失衡的原因分析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组成的”[1]。因此,留学动机也是由多种需要组成的。但当留学目的地的某些因素不能满足产生留学动机背后的某种需要,这些因素就会成为阻碍留学的重要原因。现阶段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存在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具体层次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导致的。具体来讲,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3.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生理需要缺失。
一般来讲,经济发达程度低国家人民处在追求的需要层次较低阶段,而经济发达程度高国家人民处在追求需要层次的较高阶段。例如,饱受战乱摧残和食物匮乏的国家或地区大多数人处在追求生理需要或安全需要的层次,而发达国家的大多数人处在追求尊重需要及以上层次的需要阶段。就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人而言,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来华学习会导致生理需要缺失。而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国家的人而言,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会导致归属需要或尊重需要缺失。
3.2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归属需要缺失。
虽然我国存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但区域间高校在软硬件配置方面没有太大差距。由于我国留学生构成中欧美地区留学生相对较少,而发展中和欠发达国家人数较多,对于多数来华留学生来讲,会根据心理的归属感进行选择,潜意识里希望自己成为来自发达地区人群中的一员。也就是说,对于发展中和欠发达国家地区的留学生来讲,选择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作为留学地是出于归属需要的选择。而对于来自发达国家地区的留学生来讲,其本身已经超越了归属需要层次的追求,对他们来讲,来华留学是出于认知需要的追求,因此受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影响较小。
3.3高校间品牌差距、科研水平和教育质量差距导致归属需要或认知需要缺失。
客观而言,我国高校无论在名气还是在科研水平或教育质量上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因此无论是对于满足归属需要或尊重需要而追求学校品牌,还是对于为满足认知需要而追求科研水平或教育质量来讲,我国高校与欧美发达国家高校在竞争留学生源方面处于劣势。这也是我国留学生构成中欧美留学生数量和理工类专业选择较少,教育层次偏低的主要原因。我国高校科研水平和教育质量较发达国家高校落后导致无法满足留学生的归属需要和认知需要。同一区域间的高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对名气较大或科研水平先进的高校来讲,或者可以满足留学生对学校名气崇拜的归属需要,或者可以满足因求知而选择来华学习的认知需要。
3.4发展高校留学生教育经验欠缺。
欧美等发达国家留学生教育发展时间较长,运作经验丰富,尤其在招生、教学、管理及其关系协调等方面已经趋于完善。而我国留学生教育虽然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整体教育规模在高校教育体系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管理制度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漏洞,招生、管理、教学之间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教学中的语言障碍问题仍然突出。这些矛盾会导致来华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选择来华留学产生排斥心理,导致归属需要缺失。
3.5地理位置遥远。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距离欧美等国家地区较远,人们在考虑留学目的地时经常因为地理位置遥远而产生忧虑和不确定心理,这些担忧导致安全需要缺失。此外,同样因为地理位置遥远,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无法得到寄托和满足导致爱的需要缺失。
3.6文化、宗教等差异。
由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东西方人们的意识形态、信仰等有较大差异。对于文化、宗教方面差异较大的留学生来讲,来华学习有可能会因为文化、宗教方面的差异导致归属需要缺失。因意识形态、生活习惯方面的差异,导致来华留学生可能主观或者客观上存在融入周围环境困难等问题,即存在归属需要缺失问题。
结语
我国留学教育存在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其中既包括地理位置遥远、文化、宗教存在差异等客观方面的原因,又包括发展留学生教育经验欠缺、体制和制度存在漏洞、高校科研水平不高等主观方面的原因。具体来讲包括经济水平差异造成生理需要缺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留学生教育相关经验不足、文化、宗教、高校品牌价值等差异造成的归属需要缺失,地理位置原因造成的安全需要或爱的需要缺失,科研水平、教学质量差异造成的认知需要无法得到满足等六方面原因,是造成留学生教育存在结构性失衡问题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刘惠军.动机心理学[M].开明出版社,2012.
关键词: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高校留学生教育 结构性失衡问题 原因
引言
近年来,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迅速,来华留学的人数快速增长。但在发展背后,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存在着结构性失衡的问题,表现在留学生国别、院校和专业分布不平衡,教育层次偏低等方面。因此,改善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方式,由原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向“集约型”转变,由强调“量”的增加转向重视“质”的提高已经成为现阶段发展留学生教育的一项迫切任务。本文利用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解释我国留学生教育中存在的结构性失衡问题,希望为该问题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1.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需要层次理论(hierarchy of needs)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A.H.Maslow)于1943年在论文《人类动机论》中提出。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人类的需要分为两类:基本需要和成长需要。基本需要是人类共有的、不可缺少的需要,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四个方面。生理需要是维持体内平衡,保持身体健康的最基本、最低层次的要求,如空气、温度、饮食、睡眠等。生理需要对于人的健康存在来讲具有绝对优势的重要性。安全需要仅次于生理需要,位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第二层。安全需要有多种表现形式,包括避免生理上的危险,心理上的惊吓、焦虑,以及对法律、制度或个别群体的排斥等。归属和爱的需要主要是指个人与他人或团体在情感上建立紧密联系的愿望,是一种情感的寄托与归属的渴望。尊重的需要一方面是指因自我能力或成就而获得的自我尊重,另一方面是指这种能力或成就的结果而导致他人的尊重。成长需要是人类在满足了基本需要后,为了获得进一步成长而提出的更高层次的需要,包括认知需要、审美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三个方面。认知需要是指人类思考,探寻未知世界的求知本能。审美需要是指在超越了对事物的求知渴望后对美感的追求。自我实现的需要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核心部分,是指人的潜能和天赋被充分开发利用的一种理想状态,是个人趋向完美状态的发展倾向。
需要层次之间的关系:马斯洛认为,各个层次的需要从低到高,按照逐级递升的方式排列,不会越级发展。虽然某些情况下这种对需要追求的次序会有所变化,但是大多数情况下,次序的发展是从低到高的,满足低一级需要后将会向高一级需要发展,而低一级层次的需要被满足后就不再具有激励效果,而高一级层次的需要就变成了行为发展的驱动力。同时,一个人可能会同时有多种需要,而只有最高一级层次的需要对行为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所有被满足了的低一级层次需要都不会随着高一级层次需要的出现而消失,只是对行为的激励作用会明显减小。
2.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存在的结构性失衡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不平衡”,即来华留学生的国别不平衡,分布区域和院校不平衡,教育专业和层次不平衡。国别不平衡表现在来华留学生大多数来自我国周边的亚洲国家,而地理位置相对较远的欧美地区留学生偏少。区域和院校分布不平衡表现在来华留学生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分布较少。同一地区内的院校,名气大或专业性强的留学生分布较多,名气普通或专业性不明显的院校留学生分布较少。教育专业和层次不平衡表现在学历生较少,非学历生较多。同时,学习层次偏低,专业主要集中在本科阶段,硕士和博士层次递减。专业选择主要集中在经管类文科专业,选择理工类专业留学生人数较少。
3.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视域下高校留学生教育结构性失衡的原因分析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个体成长发展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组成的”[1]。因此,留学动机也是由多种需要组成的。但当留学目的地的某些因素不能满足产生留学动机背后的某种需要,这些因素就会成为阻碍留学的重要原因。现阶段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存在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中具体层次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而导致的。具体来讲,可以概括为以下六个方面。
3.1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导致生理需要缺失。
一般来讲,经济发达程度低国家人民处在追求的需要层次较低阶段,而经济发达程度高国家人民处在追求需要层次的较高阶段。例如,饱受战乱摧残和食物匮乏的国家或地区大多数人处在追求生理需要或安全需要的层次,而发达国家的大多数人处在追求尊重需要及以上层次的需要阶段。就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国家人而言,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来华学习会导致生理需要缺失。而对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国家的人而言,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会导致归属需要或尊重需要缺失。
3.2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归属需要缺失。
虽然我国存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但区域间高校在软硬件配置方面没有太大差距。由于我国留学生构成中欧美地区留学生相对较少,而发展中和欠发达国家人数较多,对于多数来华留学生来讲,会根据心理的归属感进行选择,潜意识里希望自己成为来自发达地区人群中的一员。也就是说,对于发展中和欠发达国家地区的留学生来讲,选择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作为留学地是出于归属需要的选择。而对于来自发达国家地区的留学生来讲,其本身已经超越了归属需要层次的追求,对他们来讲,来华留学是出于认知需要的追求,因此受地区发展水平差异影响较小。
3.3高校间品牌差距、科研水平和教育质量差距导致归属需要或认知需要缺失。
客观而言,我国高校无论在名气还是在科研水平或教育质量上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存在差距。因此无论是对于满足归属需要或尊重需要而追求学校品牌,还是对于为满足认知需要而追求科研水平或教育质量来讲,我国高校与欧美发达国家高校在竞争留学生源方面处于劣势。这也是我国留学生构成中欧美留学生数量和理工类专业选择较少,教育层次偏低的主要原因。我国高校科研水平和教育质量较发达国家高校落后导致无法满足留学生的归属需要和认知需要。同一区域间的高校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对名气较大或科研水平先进的高校来讲,或者可以满足留学生对学校名气崇拜的归属需要,或者可以满足因求知而选择来华学习的认知需要。
3.4发展高校留学生教育经验欠缺。
欧美等发达国家留学生教育发展时间较长,运作经验丰富,尤其在招生、教学、管理及其关系协调等方面已经趋于完善。而我国留学生教育虽然近年来发展较快,但整体教育规模在高校教育体系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宏观管理体制和微观管理制度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漏洞,招生、管理、教学之间关系需要进一步理顺,教学中的语言障碍问题仍然突出。这些矛盾会导致来华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对选择来华留学产生排斥心理,导致归属需要缺失。
3.5地理位置遥远。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距离欧美等国家地区较远,人们在考虑留学目的地时经常因为地理位置遥远而产生忧虑和不确定心理,这些担忧导致安全需要缺失。此外,同样因为地理位置遥远,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无法得到寄托和满足导致爱的需要缺失。
3.6文化、宗教等差异。
由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东西方人们的意识形态、信仰等有较大差异。对于文化、宗教方面差异较大的留学生来讲,来华学习有可能会因为文化、宗教方面的差异导致归属需要缺失。因意识形态、生活习惯方面的差异,导致来华留学生可能主观或者客观上存在融入周围环境困难等问题,即存在归属需要缺失问题。
结语
我国留学教育存在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其中既包括地理位置遥远、文化、宗教存在差异等客观方面的原因,又包括发展留学生教育经验欠缺、体制和制度存在漏洞、高校科研水平不高等主观方面的原因。具体来讲包括经济水平差异造成生理需要缺少,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留学生教育相关经验不足、文化、宗教、高校品牌价值等差异造成的归属需要缺失,地理位置原因造成的安全需要或爱的需要缺失,科研水平、教学质量差异造成的认知需要无法得到满足等六方面原因,是造成留学生教育存在结构性失衡问题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刘惠军.动机心理学[M].开明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