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本文从“利用好问题的形成,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提供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探究空间,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不断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究”三个方面阐述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从而让学生掌握探索思考的方法,由对知识的认识过程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索过程;由对知识的认知掌握转化为对问题的探究解决。
【关键词】探究 探究性学习 合作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120-01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新课程改革把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作为改革重点之一。那么如何使探究性学习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利用好问题的形成,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学中我们会提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可以说充斥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合理的质疑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探究欲望从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跃状态。如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那么探究学习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因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要贴近学生自己的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的欲望。如“能被3整除的数”的教学中,我们在学习前可以让学生随便说几个数,然后师生之间比一比,谁先得出答案。老师的神速一定会让学生提出“为什么”的问题,然后激发学生自己去探求,这实际就是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强烈欲望。
二、提供給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探究空间,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学习是一个过程,探究性学习更应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和推断的过程。因此,教师作为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更应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如在小组学习中,我们应给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发表意见和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中特别要强调“学生为主”的意识,不要让探究学习过程匆匆而过。当孩子围绕着任务要求正热烈讨论时,千万不要因为教学计划而中断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了时间保障,我们还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探究的空间。具体表现为:
1.让学生多“动”
所谓多“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探究发现,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有助于他们对概念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建立起形和数之间的关系。因此,要多安排学生动手画画、剪剪、拼拼、量量、摸摸、数数,让他们通过摆弄和操作获取知识、理解知识,从而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数学智慧。如在教学“7的分与合”时,教师提问:“把7根小棒分成两堆,一共有几种分法?”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等操作活动,能很快得到6种不同的分法。这种做法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
2.让学生多“说”
多“说”是指在课堂中要给学生多提供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看法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说”的训练十分重要。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说的内容和说的形式,如采用听后学着说、个别说、集体说、同桌说、邻座小议等。
3.让学生多“想”
多“想”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他们自主探索,提高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应该服务于学。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去“发现”规律,研究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是很必要的。
4.让学生多“看”
所谓让学生多“看”,并不是让学生当观众,看老师如何表演,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得出结论,主动地构建知识,提高观察能力。如在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表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横着看,竖着看,你发现什么?”,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不仅能发现表中蕴含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知识的掌握比老师硬“灌”进去的印象要深刻得多。
5.让学生多“表现”
小学生年龄小,特别在意来自于老师的奖励和同学们的认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他们活泼爱动,好胜心强,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适当地创设一些让学生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如上台演示、板演、当小老师、小小售货员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活动,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唤起学习的自信心,满足学生心理上的成就感。如在教学14—8时,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你能想出多少种不同的算法?”,一石激起干层浪,学生自己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干方百计地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不断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究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知识,获得知识。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中收集信息资料的过程,像让学生收集零花钱的情况、调查兴趣小组的人数情况、学生的体重情况,都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合作的方式收集。在制作统计图时,我们让学生根据出示的统计表制成条形统计图。然后反馈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制作提出问题,看统计图考考自己组内的同学。这样的过程鼓励了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产生思维碰撞,从而达到培养发展学生探索性学习的效果。
以上这些是我在让学生尝试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总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探索活动贯穿始终,教师在其中发挥应有的组织、引导作用,并亲身参与学生的探究过程,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余丽《反思性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
[2]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劳凯声主编:《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2017年8月
【关键词】探究 探究性学习 合作交流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9-0120-01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可见,新课程改革把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作为改革重点之一。那么如何使探究性学习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学习方式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利用好问题的形成,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教学中我们会提各种各样的问题,问题可以说充斥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合理的质疑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探究欲望从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跃状态。如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那么探究学习就成功了一大半了。因为学生自己提出的问题要贴近学生自己的思维实际,更能引发其探究的欲望。如“能被3整除的数”的教学中,我们在学习前可以让学生随便说几个数,然后师生之间比一比,谁先得出答案。老师的神速一定会让学生提出“为什么”的问题,然后激发学生自己去探求,这实际就是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强烈欲望。
二、提供給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和探究空间,引导学生探究性学习
学习是一个过程,探究性学习更应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模拟和推断的过程。因此,教师作为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更应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如在小组学习中,我们应给小组中的每一位学生发表意见和思考的机会。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在教学中特别要强调“学生为主”的意识,不要让探究学习过程匆匆而过。当孩子围绕着任务要求正热烈讨论时,千万不要因为教学计划而中断学生的学习过程。有了时间保障,我们还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探究的空间。具体表现为:
1.让学生多“动”
所谓多“动”,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要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知识的探究发现,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有助于他们对概念的深刻理解,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助于建立起形和数之间的关系。因此,要多安排学生动手画画、剪剪、拼拼、量量、摸摸、数数,让他们通过摆弄和操作获取知识、理解知识,从而发展思维能力,培养数学智慧。如在教学“7的分与合”时,教师提问:“把7根小棒分成两堆,一共有几种分法?”学生通过摆一摆,分一分等操作活动,能很快得到6种不同的分法。这种做法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形成鲜明的表象。
2.让学生多“说”
多“说”是指在课堂中要给学生多提供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看法的机会,帮助学生提高口头表达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说”的训练十分重要。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确定说的内容和说的形式,如采用听后学着说、个别说、集体说、同桌说、邻座小议等。
3.让学生多“想”
多“想”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让他们自主探索,提高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应该服务于学。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己的思考去“发现”规律,研究问题,更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和勇于探索的精神。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多提供独立思考的机会,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思考时间是很必要的。
4.让学生多“看”
所谓让学生多“看”,并不是让学生当观众,看老师如何表演,而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让学生通过观察,自己得出结论,主动地构建知识,提高观察能力。如在复习10以内的加减法表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横着看,竖着看,你发现什么?”,通过观察和思考,学生不仅能发现表中蕴含的规律,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参与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对知识的掌握比老师硬“灌”进去的印象要深刻得多。
5.让学生多“表现”
小学生年龄小,特别在意来自于老师的奖励和同学们的认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他们活泼爱动,好胜心强,喜欢表现自己的特点,适当地创设一些让学生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如上台演示、板演、当小老师、小小售货员通过有趣的数学游戏活动,激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唤起学习的自信心,满足学生心理上的成就感。如在教学14—8时,提问:“这道题该怎样算?你能想出多少种不同的算法?”,一石激起干层浪,学生自己积极动脑,认真思考,干方百计地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三、不断创造机会,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中学会探究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创造机会,让学生在合作中探究知识,获得知识。如在教学“条形统计图”中收集信息资料的过程,像让学生收集零花钱的情况、调查兴趣小组的人数情况、学生的体重情况,都可以指导学生采用合作的方式收集。在制作统计图时,我们让学生根据出示的统计表制成条形统计图。然后反馈交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再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我们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制作提出问题,看统计图考考自己组内的同学。这样的过程鼓励了学生在合作交流的学习中产生思维碰撞,从而达到培养发展学生探索性学习的效果。
以上这些是我在让学生尝试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一些体会。总之,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的探索活动贯穿始终,教师在其中发挥应有的组织、引导作用,并亲身参与学生的探究过程,实现学习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余丽《反思性学习在教师专业发展中作用的研究》
[2]叶澜主编:《新编教育学教程》,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3]劳凯声主编:《教育学》,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2017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