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充分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迫在眉睫。实施“数学高效课堂”,一要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二要先学后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三要教师要解放自身思想,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努力营造寬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四要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关键词:数学 高效课堂 效率
从事数学教学十多年来,纵观我校以往的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数学这门学科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特别是后进生对数学学习产生逆反、抵触心理,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导致数学成绩老提不上来。归根结底在于我们的数学课堂老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学生不能在课堂中获得学习的权利、学习的自由和学习的快乐;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在四十五分钟获得应有的发展,从而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充分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迫在眉睫。下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我对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它是目标教学的灵魂,主宰着整个教学活动,一方面是教学的起点,是导向,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指示方向,引导轨迹、规定结果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另一方面教学目标又是教学的终点,是标准。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每一堂数学课里的教学目标,所要讲解的重点,化解的难点。只有了解透了教材,我们才能在有限的时间有的放矢进行我们的数学教学。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数学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二、先学后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先学后教是是对传统的“先教后学、课后作业”教学模式的颠覆性改革,一堂课总要从“先学后教”的“学”字开头,这个“学”是自学的意思,“学”是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既定目标的自学,学生的自学成为一堂课的起点。每堂课教师都不要先讲,而是先让学生自学。学生不是盲目地自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师的指导必须符合“四明确”要求: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系统讲授的意思,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达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很多。课堂上能够省出很多时间让学生“当堂训练”。每堂课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能朝过20分钟,学生练习的时间不能低于20分钟。
三、教师要解放自身思想,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宽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的先决条件。“一个人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才能心情舒畅,才能使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才能想说、敢说、敢于质疑问难。”因此,教师要解放自身思想,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凸显出《课程标准》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其次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呵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原因,多表扬鼓励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第三,要善于采取多种方式调和课堂氛围,比如“讲故事、做游戏、猜想验证”等;第四,教师要学会宽容学生,微笑面对学生,不带着任何不良情绪走进课堂,走进教学活动;第五,教师的语言要丰富,要有激情,讲解时要抑扬顿挫,甚至要有适量、适当的幽默风趣。
四、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再好,教师讲得再精彩,如果学生不能真正的参与其中,那算不上是高效的课堂。一些示范课给了我很大的感触,课堂上老师关注班上的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课堂上老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不回避任何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课堂上老师对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给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回顾我们的课堂,回答问题更多的是中上层学生,所以中上层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而后进生相反的就变得无所事事,最多也就推一步走一步,教师如果不推他也就不走了。课后,教师还得花更多的时间来辅导后进生。教师越逼得紧,学生越不想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使数学课堂更高效,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承认其基础的差异,让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肯定中学习,在教师的鼓励声中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老师们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高效课堂绝不是某一节课的事情,而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因此应该贯穿于整个基础教育之中,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凡在教学中能符合教学规律,遵守学生认知规律的,都能使课堂效率有所提高。
关键词:数学 高效课堂 效率
从事数学教学十多年来,纵观我校以往的教学,有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就是数学这门学科教师教得很辛苦,学生学得很痛苦。然而,我们的学生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特别是后进生对数学学习产生逆反、抵触心理,逐渐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导致数学成绩老提不上来。归根结底在于我们的数学课堂老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学生不能在课堂中获得学习的权利、学习的自由和学习的快乐;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能在四十五分钟获得应有的发展,从而失去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充分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向四十五分钟要效益迫在眉睫。下面我想从以下几方面来谈谈我对实施“数学高效课堂”的几点看法:
一、明确教学目标,突出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它是目标教学的灵魂,主宰着整个教学活动,一方面是教学的起点,是导向,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指示方向,引导轨迹、规定结果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备课时要围绕这些目标。另一方面教学目标又是教学的终点,是标准。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出色地完成数学教学任务,提高数学教学质量。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每一堂数学课里的教学目标,所要讲解的重点,化解的难点。只有了解透了教材,我们才能在有限的时间有的放矢进行我们的数学教学。每一堂课都要有一个重点,而整堂的数学教学都是围绕着这个重点来逐步展开的。为了让学生明确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教师在上课开始时,可以在黑板的一角将这些内容简短地写出来,以便引起学生的重视。讲授重点内容,是整堂课的教学高潮。教师要通过声音、手势、板书等的变化或应用模型、投影仪等直观教具,刺激学生的大脑,使学生能够兴奋起来,对所学内容在大脑中刻下强烈的印象,提高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
二、先学后教,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先学后教是是对传统的“先教后学、课后作业”教学模式的颠覆性改革,一堂课总要从“先学后教”的“学”字开头,这个“学”是自学的意思,“学”是学生带着教师布置的任务、有既定目标的自学,学生的自学成为一堂课的起点。每堂课教师都不要先讲,而是先让学生自学。学生不是盲目地自学,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师的指导必须符合“四明确”要求:明确时间、明确内容、明确方法、明确要求。“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系统讲授的意思,是“点拨”的意思,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或规范其不准确的表达或解答其疑惑的问题,或纠正其错误的理解。由于学生通过自学已基本掌握了书上的知识,所以教师真正讲解的东西不是很多。课堂上能够省出很多时间让学生“当堂训练”。每堂课教师讲授的时间不能朝过20分钟,学生练习的时间不能低于20分钟。
三、教师要解放自身思想,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懂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负担”。教学实践证明:良好的师生关系与宽松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是学生主动学习、创造性学习的先决条件。“一个人只有在宽松的氛围中,才会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才会勇于表现自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到发挥。学生只有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才能心情舒畅,才能使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活跃的状态,才能想说、敢说、敢于质疑问难。”因此,教师要解放自身思想,转变教育观念,转变自己的角色,努力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首先要凸显出《课程标准》中“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其次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呵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特别是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要多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原因,多表扬鼓励他们的进步和闪光点;第三,要善于采取多种方式调和课堂氛围,比如“讲故事、做游戏、猜想验证”等;第四,教师要学会宽容学生,微笑面对学生,不带着任何不良情绪走进课堂,走进教学活动;第五,教师的语言要丰富,要有激情,讲解时要抑扬顿挫,甚至要有适量、适当的幽默风趣。
四、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一节课的教学设计再好,教师讲得再精彩,如果学生不能真正的参与其中,那算不上是高效的课堂。一些示范课给了我很大的感触,课堂上老师关注班上的每一位学生,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课堂上老师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从不回避任何一位学生提出的问题;课堂上老师对学生恰如其分的评价,给了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回顾我们的课堂,回答问题更多的是中上层学生,所以中上层学生自然而然地受到教师更多的关注,而后进生相反的就变得无所事事,最多也就推一步走一步,教师如果不推他也就不走了。课后,教师还得花更多的时间来辅导后进生。教师越逼得紧,学生越不想学,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使数学课堂更高效,教师应关注每一位学生,承认其基础的差异,让他们在参与中学习,在肯定中学习,在教师的鼓励声中学习,从而获得学习的乐趣。老师们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必须先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时间尽可能多地还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表现课堂、体验课堂、感悟课堂、享受课堂。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在掌握知识的道路上,没有迈出哪怕是小小的一步,那对他来说,这是一堂无益的课。无效的劳动是每个教师和学生都面临的最大的潜在危险”。“有效的课堂”是我们教育实践者的不懈追求。高效课堂绝不是某一节课的事情,而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服务,因此应该贯穿于整个基础教育之中,注意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总之,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凡在教学中能符合教学规律,遵守学生认知规律的,都能使课堂效率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