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金融发展与贸易开放作为经济全球化下推动经济增长的两大主要动力,常被放在和经济增长相关的层面加以研究,但二者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反倒被置于其后。首先从理论层面探讨金融发展和贸易开放之间的关系,采用1994-2011年我国金融和贸易相关数据,通过协整回归方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金融发展和贸易开放做实证分析,最后得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发展;贸易开放;协整分析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6000102
1 引言
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贸易和金融功不可没。我国在2011年出口量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总出口量的10.4%。金融资产总量方面,从1994年的81939.2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1541429.2亿元,增长了20倍。国内外研究金融、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对比分析较多,对二者的影响规律却较少。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金融发展和贸易开放的互动关系,由于方法或对象不同结论各异。相较发达国家金融“供给引导”贸易发展,我国更偏向于贸易以“需求尾随”对金融产生影响,无法直接套用国外学者研究结论。现有国内研究文献尚未对二者关系做出完整解释,研究我国金融发展和贸易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2 金融发展和贸易开放互动关系的理论分析
2.1 规模经济与比较优势
在两国经济交流中,一国生产某产品时机会成本较低,则称该国在这个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规模经济指随着产量增加,单个产品的生产成本逐渐下降。若外部融资的规模效应能影响一国国际贸易的数量及结构,也会产生贸易收益。而高效的资金融通能力有利于企业克服流动性约束,降低交易成本,更好地发挥规模效应,增强比较优势。
2.2 风险分散
在国际贸易中,风险是不可预知的,包括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和政治风险等。国际市场上多种多样的金融产品能有效降低风险。国际金融产品的存在使风险承担者不再单纯是交易双方,而是有专业避险机制的金融中介机构,增强了安全性,贸易行为更易被进行。此外,国际贸易对避险性的高要求刺激了保险业的发展,对金融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3 我国金融发展和贸易开放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总资产以平滑的态势稳定上涨,即使两次金融危机也未撼动增长趋势。2011年总值已经达到1326671亿,比起1994年的78241亿翻了接近20倍。SLR即储蓄投资转化率,是衡量储蓄与资本间转换能力的指标,数值越大表示金融效率越高,而我国SIR一直呈下降的趋势。
3 我国金融发展和贸易开放的实证分析
3.1 指标选取和数据处理
金融规模指标(FIR)即金融资产总量与GDP的比值,用于衡量金融中介整体发展水平。金融效率指标(SLR)衡量金融中介结构商业化运作程度和整体配置效率的指标,用我国储蓄资本转化率来测算。贸易依存度(OPEN),即进出口总额和GDP的比值,适用于贸易开放程度较低的国家,可作为衡量我国贸易开放度的指标。为消除时间序列计量分析中的异方差现象,将指标取对数,分别记为LFIR、LSLR和LOPEN。
3.2 实证分析
只有第一欄的P值小于0.1,否定原假设“LFIR不是LOPEN的格兰杰原因”,即金融中介规模是贸易开放的格兰杰原因,而贸易开放与金融中介效率也没有任何方向上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3.3 结果分析
从相关系数表看来,贸易开放指标和金融规模及效率指标呈正相关,而贷存比则与贸易开放负相关。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长期和贸易开放度之间有稳定的线性关系。金融规模变动1个百分比时,长期贸易开放情况平均相应变动1.011个百分比,金融效率变动1个百分比时,长期贸易开放情况变动1.464个百分比。
金融中介规模是贸易开放的格兰杰原因,说明我国金融中介规模的发展对贸易开放起着推进作用,金融规模扩大更能够支持贸易中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贸易开放没有促进我国金融中介规模的扩大发展,可能是由于受到国外金融市场的挤压,导致本国金融产业萎缩。而金融效率和贸易开放之间没有明显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说明近期储蓄投资转换率的下降趋势不符合长期发展规律。就协整关系来看,金融效率和国际贸易开放程度呈反比,表明我国金融行业对愈加开放的贸易市场更为谨慎,我国金融市场开放性不够,自身金融体系不够完善的特点。
4 政策建议
政府应当适当放宽对存贷款比率的限制,应积极推动企业融资渠道的发展,通过更加合理化的配置,使得金融市场各部门间高效有序并存及互补。推行其他金融衍生产品,通过合理配置满足企业要求。一定程度上放宽对外国银行的进入限制,以提高我国银行业整体的效率水平,丰富我国金融中介机构为外贸产业服务的渠道和方法。最后,抓住贸易结构升级浪潮,提高科技水平,将重心转移到高科技技术水平更高的产品上去。
参考文献
[1]顾国达,钟晶晶.贸易开放对金融发展的影响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8,(9):5560.
[2]李美平.贸易开放对金融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D].宁波:宁波大学,2012.
[3]Blackburn K and Hung V.T.Y. A theory of growth,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trade[J].Economica,1998,65(257):107125.
[4]Beck,T.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is there a link?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es, 2002,(57):107131.
金融发展与贸易开放作为经济全球化下推动经济增长的两大主要动力,常被放在和经济增长相关的层面加以研究,但二者相互影响关系的研究反倒被置于其后。首先从理论层面探讨金融发展和贸易开放之间的关系,采用1994-2011年我国金融和贸易相关数据,通过协整回归方程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我国金融发展和贸易开放做实证分析,最后得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发展;贸易开放;协整分析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16000102
1 引言
近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贸易和金融功不可没。我国在2011年出口量世界第一位,占世界总出口量的10.4%。金融资产总量方面,从1994年的81939.2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1541429.2亿元,增长了20倍。国内外研究金融、贸易和经济增长的对比分析较多,对二者的影响规律却较少。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分析了金融发展和贸易开放的互动关系,由于方法或对象不同结论各异。相较发达国家金融“供给引导”贸易发展,我国更偏向于贸易以“需求尾随”对金融产生影响,无法直接套用国外学者研究结论。现有国内研究文献尚未对二者关系做出完整解释,研究我国金融发展和贸易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2 金融发展和贸易开放互动关系的理论分析
2.1 规模经济与比较优势
在两国经济交流中,一国生产某产品时机会成本较低,则称该国在这个产品上拥有比较优势。规模经济指随着产量增加,单个产品的生产成本逐渐下降。若外部融资的规模效应能影响一国国际贸易的数量及结构,也会产生贸易收益。而高效的资金融通能力有利于企业克服流动性约束,降低交易成本,更好地发挥规模效应,增强比较优势。
2.2 风险分散
在国际贸易中,风险是不可预知的,包括信用风险、汇率风险、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和政治风险等。国际市场上多种多样的金融产品能有效降低风险。国际金融产品的存在使风险承担者不再单纯是交易双方,而是有专业避险机制的金融中介机构,增强了安全性,贸易行为更易被进行。此外,国际贸易对避险性的高要求刺激了保险业的发展,对金融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2.3 我国金融发展和贸易开放概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总资产以平滑的态势稳定上涨,即使两次金融危机也未撼动增长趋势。2011年总值已经达到1326671亿,比起1994年的78241亿翻了接近20倍。SLR即储蓄投资转化率,是衡量储蓄与资本间转换能力的指标,数值越大表示金融效率越高,而我国SIR一直呈下降的趋势。
3 我国金融发展和贸易开放的实证分析
3.1 指标选取和数据处理
金融规模指标(FIR)即金融资产总量与GDP的比值,用于衡量金融中介整体发展水平。金融效率指标(SLR)衡量金融中介结构商业化运作程度和整体配置效率的指标,用我国储蓄资本转化率来测算。贸易依存度(OPEN),即进出口总额和GDP的比值,适用于贸易开放程度较低的国家,可作为衡量我国贸易开放度的指标。为消除时间序列计量分析中的异方差现象,将指标取对数,分别记为LFIR、LSLR和LOPEN。
3.2 实证分析
只有第一欄的P值小于0.1,否定原假设“LFIR不是LOPEN的格兰杰原因”,即金融中介规模是贸易开放的格兰杰原因,而贸易开放与金融中介效率也没有任何方向上的格兰杰因果关系。
3.3 结果分析
从相关系数表看来,贸易开放指标和金融规模及效率指标呈正相关,而贷存比则与贸易开放负相关。金融规模和金融效率长期和贸易开放度之间有稳定的线性关系。金融规模变动1个百分比时,长期贸易开放情况平均相应变动1.011个百分比,金融效率变动1个百分比时,长期贸易开放情况变动1.464个百分比。
金融中介规模是贸易开放的格兰杰原因,说明我国金融中介规模的发展对贸易开放起着推进作用,金融规模扩大更能够支持贸易中对金融服务的需求。贸易开放没有促进我国金融中介规模的扩大发展,可能是由于受到国外金融市场的挤压,导致本国金融产业萎缩。而金融效率和贸易开放之间没有明显的格兰杰因果关系,说明近期储蓄投资转换率的下降趋势不符合长期发展规律。就协整关系来看,金融效率和国际贸易开放程度呈反比,表明我国金融行业对愈加开放的贸易市场更为谨慎,我国金融市场开放性不够,自身金融体系不够完善的特点。
4 政策建议
政府应当适当放宽对存贷款比率的限制,应积极推动企业融资渠道的发展,通过更加合理化的配置,使得金融市场各部门间高效有序并存及互补。推行其他金融衍生产品,通过合理配置满足企业要求。一定程度上放宽对外国银行的进入限制,以提高我国银行业整体的效率水平,丰富我国金融中介机构为外贸产业服务的渠道和方法。最后,抓住贸易结构升级浪潮,提高科技水平,将重心转移到高科技技术水平更高的产品上去。
参考文献
[1]顾国达,钟晶晶.贸易开放对金融发展的影响的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08,(9):5560.
[2]李美平.贸易开放对金融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的经验分析[D].宁波:宁波大学,2012.
[3]Blackburn K and Hung V.T.Y. A theory of growth,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trade[J].Economica,1998,65(257):107125.
[4]Beck,T.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is there a link? [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es, 2002,(57):107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