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我们的欧洲文明观

来源 :讲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m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人认为实现“中国梦”很简单,就是按照西方的思路改革就可以了,有这么容易吗?欧洲人自己都解决不了自己的问题了,还能解决中国那么多复杂问题吗?所以我们应该破除这种路径依赖的思维方式。
  要改造我们的欧洲文明观,首先就要从人类历史的发展,从中国几千年的文明角度来看待中国现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来反思我们一百七十多年来的纠结。我们当然要向西方学习,但绝对不是“接轨”。如果你长期以来仰视西方,会把它的东西当成自然的。现在很多人就把西方的理论照搬过来套用,但那只能解决一部分问题。
  中国的复兴是一种原生文明的复兴,不是简单地实现全球化、现代化,它有恢复历史的因素,也有面向未来的因素,还有当下的复杂因素,西方的那一套东西难以涵盖中国今天所面对问题的复杂性。
  中国崛起的意义也远远超过了大国之间此起彼伏的循环。中国不是宗教国家,中国崛起也不是以完全西方化和现代化的庞大文明体的复兴,这是西方人从没遇到过的。因此这也是“中国威胁论”的一个来源,但同时也是中国崛起的世界意义之所在。
  长期以来我们学习西方都是实用主义的,因为我们国家不独立、不富强,所以我们缺什么就去学什么。我们现在相对能够平视西方,能心平气和、兼收并蓄地学习了。欧洲人也在学我们,大家需要相互学习。因为任何一种模式,任何一种文明都不足以解决今天人类面临的问题。所以大家都要创新、转型发展。创新是面向未来的,谁能抓住新一轮的创新,谁就能引领下一轮的产业革命。
  我们今天对自己必须要有自信,但自信不是让你去自傲,去排斥其他不同的东西,不是让你裹足不前。中国的文化一直是兼收并蓄的,现在的问题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把欧洲的“普世价值”,像当年的佛教一样,包容成一种更大的,更加实质性的,符合人类未来发展的,为更多的国家和人民所接受的人类共同价值。
其他文献
在我们进入的这个世界里,真正有远见的人不是必须努力争当第一的那些人。但他们常常是第一个做出努力的人。  这是一个思索过去四年我们取得的那些成绩的时刻,这也是展望下一步我们该何去何从的时刻。  在我高中毕业的时候,我爸爸给了我一个小巧的银质压纸器,上面写着这样的字:“不要努力争当第一名,而是争当第一个努力之人。”一开始,我不以为然,当时认为这只不过是一句文字游戏而已。之所以这么说,部分原因是由于“争
期刊
敢说,敢说错,是学习的心态;怕出错,怕受伤,什么都做不了  问:最近有一篇文章,关于你的伦敦生活,说你在伦敦街头卖艺,在网络、微信上广为流传。是真的吗?  答:我也看过那篇文章。只可惜,那篇文章里没有一个字是我说的。但如果有朋友从那篇文章里读到励志或者坚强,我也很欣慰。鼓励了人,传达了力量,就是好东西。  问:你真实的伦敦生活是怎么样的?  答:上了伦敦音乐戏剧艺术学院(LAMDA)的两个暑期班,
期刊
只有青年如嫩芽初发,含苞未放,代表天地之生机,人类之元气  人生如四季,青年如春,壮年如夏,中年如秋,老年如冬。四季各有其景象。除非圣人,人难兼备四时之气于一时。青年,壮年,中年,老年,应各有其适宜而合理之人生。  老年应如冬日之可爱,以一慈祥煦育之心,护念后生。中年应如平湖秋月,胸怀洒落,作事功成而不居。壮年人应如花繁叶密,枝干坚固,足以开创成就事业。青年应如春风拂弱柳,细雨润新苗,和顺积中而英
期刊
从你的思维空间跳出来  在斯坦福大学有个课程,就是“二十岁早该知道的二三事”,这是教你怎么样做人的课程。  当你是一个学生或者以后在社会里做事情的时候,应该从你的思维空间跳出来,把你的眼光、你的思想放开。老师告诉你们的大部分是对的,但是小部分是不对的。不要把老师讲的都接受,你要发问,唯有这样才有创新的思维。  要创新的话,眼光要宽一点,要在不同的领域都有一点知识。在斯坦福课程里面,老师说给你5块钱
期刊
社会不应该认为“80后”、“90后”就是找麻烦的一代人,而是应该让他们学会怎么做判断,希望他们变成更独立思考的成人。  教育不只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塑造生命。大学教育更是帮助青少年成长为成人的重要阶段,因此同学们在学期间要认识自己,寻找人生意义,并装备自己,迎接生命中个人、伦理和社会的种种挑战。  我觉得医学很奇怪,它是一半科技一半人文的学科,所以一个医生应该对人文和科学同样重视。单有技术而不懂人
期刊
后来我们在社会上一次一次被这样的门槛卡着的时候,你就有了更多努力的动力,这其实是好事  我们都不想负了青春,我选择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活着,就是“不想负了青春”。  上大学的时候,自己还有点糊涂蛋的感觉,不懂得什么是人生设计,也不懂什么是职业规划,我甚至不知道什么是梦想,也没想过梦想。我真正开始有点自我思考,去想自己的路怎么走,要做什么样的人,就是在接触新东方之后。在首都体育馆万人大礼堂,我第一次听到
期刊
2013年3月23日,雨果笔下的巴黎圣母院迎来了850岁生日,这座法国早期哥特式建筑的代表作,每年吸引瞻仰者无数。教堂建筑与装饰中深蕴着丰富的宝藏,每个细节都有其特殊的象征意义,本期选取教堂艺术中的数字和动物进行介绍。其实用心浏览,你就会发现,原来教堂真的不只是教堂。  十二个数字在教堂装饰中的特殊意义  在制作图像时,数字与相对的形状意义是重大的,它们对教堂的陈设也很重要。  圆形在古希腊被视为
期刊
访问中国才五天,所看到的名胜古迹已使我们一生难忘。这当中有从太空都能看到的巍峨壮观的万里长城,还有古城西安、秦始皇陵和出土兵马俑等。这些都是历史上的奇迹。但是,我今天想和你们这所著名学府的年轻人谈谈未来,谈谈我们共同的未来,谈谈我们怎样才能发挥治学的才智和探索精神来了解彼此的情况,改变人类的生活。  把才能和资源汇合起来,就能把太空这个尚未开拓的疆域变成一个新的和平疆域  我们生活在一个动荡的世界
期刊
更高、更快、更强”似乎是生命世界共同的追求。一个物种的高度常常是生物学家们首先关注的特性。一株植物能长多高?它的高度与其遗传背景和生态环境密切相关,是其成功地利用阳光、水分、土壤营养等诸多条件的综合结果。  分布于美国加州的北美红杉株高可达150米以上,这不仅是现存植物界中一个令人叹为观止的高度,而且已经接近数理学家们理论预测的高度极限。无疑,在生态环境适宜的原始森林中,每一棵北美红杉都算得上是一
期刊
走进钟扬在复旦的办公室,却没能看到预想中的各种奇珍异草和植物标本。  植物学家不养植物么?钟扬笑着解释道:“这是对植物学家的误解,我平时不养植物,那是因为在工作时我已经最大程度地与植物亲密接触了!”钟扬与植物亲密接触的地方正是号称“世界屋脊”的西藏。内地干部援藏一般是两三年时间,而钟扬入藏工作已经十多个年头。  钟扬算得上是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一个传奇人物。他初中刚刚毕业就考上了中科大少年班,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