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文应用能力是人们学习、工作以及生活的基础。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是由新课程改革背景下语文课程的性质以及整体取向决定的。掌握语文应用能力,是学生人生成功的体现,同时也是语文素养的核心。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许多学校对教学模式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其中对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断受到重视,语言应用能力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是由语文的工具性特征决定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出发点,语文课程的最基本要求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然而在当前教学实际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根深蒂固的影响,很多语文教师基于应试教育的目的,往往只注重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很少对学生一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进行培养。因此,下面将对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展开探讨,以引起更多语文教师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一、语文应用能力的基本内涵以及意义
所谓语文应用能力,从生活外延的范畴来看,它是人们进行参与社会实践的基本能力,人们能够凭借它交流彼此的思想,有效地进行交际活动。从“语文双基”和“语文素养”的角度来看,语文应用能力的内涵包括了常说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而从训练的层级来看,语文应用能力则可以分为识记、理解、分析、应用和鉴赏等五个能力层级。
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是由语文课程的性质、素养以及整体取向决定的。语文课程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教学,决定了语文应用能力在语文课程中的基础性地位。加强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不仅是出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而且也是人类获得其他能力并进行更好发展的基础。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进行培养需掌握科学的方法,尊重能力培养的原则,以知识和能力二者相结合为基本准则,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指引,注重过程和方法,循序渐进,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1)以学生为主体,灵活生动展开语文教学活动。素质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推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进行人性化教学,转变过去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教学主体转移到学生身上,这一点对实现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目标来说更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利益是教学活动展开和教学任务设置的基础,不仅要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采用更加科学、合理、开放和自由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通过采用与传统教育模式有别的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在课堂上进行表演,以更好地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根据表演所表达的感情和语言感染力等方面,学生对本次表演进行评价,然后学生选出自己认为表演最好的演员、编剧等,再由老师对本课堂教学内容针对性地提问,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作答,最终总结归纳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并有很好地表达出来,从而能够与周围学生形成良好、有效的互动和交流,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思维,还增长了见识。
(2)结合实践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学习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将它变得枯燥无味,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语文课程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本就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号召下,应该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开展特色教学活动,教师在设置课堂内容时,要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结合当下的实践要求,从多个角度、方面开展课堂活动,勇于突破,大胆创新,为学生营造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轻松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具的基础性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与此同时,在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过程中,要从汉语的特征出发,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体验,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实践要求来科学地进行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曹颖群.正确认识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应用能力[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06):111—117.
[2]曲 伟.在互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4):116—117.
[3]熊 艳.语文应用能力优化策略及路径选择理论探析[J].文学教育(中),2014(04):117.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观河中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许多学校对教学模式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其中对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不断受到重视,语言应用能力在整个课程中的地位是由语文的工具性特征决定的。新课程标准指出,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是语文课程的基本出发点,语文课程的最基本要求之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然而在当前教学实际中,由于受到传统教育模式根深蒂固的影响,很多语文教师基于应试教育的目的,往往只注重对学生当前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很少对学生一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进行培养。因此,下面将对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展开探讨,以引起更多语文教师对这个问题的重视。
一、语文应用能力的基本内涵以及意义
所谓语文应用能力,从生活外延的范畴来看,它是人们进行参与社会实践的基本能力,人们能够凭借它交流彼此的思想,有效地进行交际活动。从“语文双基”和“语文素养”的角度来看,语文应用能力的内涵包括了常说的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而从训练的层级来看,语文应用能力则可以分为识记、理解、分析、应用和鉴赏等五个能力层级。
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是由语文课程的性质、素养以及整体取向决定的。语文课程的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教学,决定了语文应用能力在语文课程中的基础性地位。加强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不仅是出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而且也是人类获得其他能力并进行更好发展的基础。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策略
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进行培养需掌握科学的方法,尊重能力培养的原则,以知识和能力二者相结合为基本准则,以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指引,注重过程和方法,循序渐进,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1)以学生为主体,灵活生动展开语文教学活动。素质教育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目标,推行素质教育,要求教师进行人性化教学,转变过去那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将教学主体转移到学生身上,这一点对实现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目标来说更为重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利益是教学活动展开和教学任务设置的基础,不仅要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知识,还要采用更加科学、合理、开放和自由的教学方式,注重对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例如,在教学《皇帝的新装》一文时,通过采用与传统教育模式有别的情境教学法,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分角色朗读练习,在课堂上进行表演,以更好地体会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根据表演所表达的感情和语言感染力等方面,学生对本次表演进行评价,然后学生选出自己认为表演最好的演员、编剧等,再由老师对本课堂教学内容针对性地提问,让每个小组派出一位代表作答,最终总结归纳本堂课的教学内容。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理解课文内容,并有很好地表达出来,从而能够与周围学生形成良好、有效的互动和交流,这样不仅使学生开阔了思维,还增长了见识。
(2)结合实践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语文应用能力。学习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但是传统的“填鸭式”教育模式将它变得枯燥无味,给学生带来了沉重的心理负担。语文课程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本就与人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在教育体制改革的号召下,应该充分发挥学科特点,开展特色教学活动,教师在设置课堂内容时,要多与实际生活相联系,结合当下的实践要求,从多个角度、方面开展课堂活动,勇于突破,大胆创新,为学生营造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轻松提高语文应用能力。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具的基础性学科。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与此同时,在培养学生语文应用能力的过程中,要从汉语的特征出发,注重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并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体验,以学生为主体,结合实践要求来科学地进行语文应用能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曹颖群.正确认识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应用能力[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社科版),2008(06):111—117.
[2]曲 伟.在互动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4):116—117.
[3]熊 艳.语文应用能力优化策略及路径选择理论探析[J].文学教育(中),2014(04):117.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观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