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蜀画坛

来源 :文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nad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10岁开始学画,以后读成都南虹艺专。60多年来,我始终在书画圈里行走,了解一些西蜀画坛遗事;现趁精力尚佳,把所见所闻笔录下来,也许对当今书画家和后之学者有所启发。
  
  一、德艺超凡张大千
  
  1943年,名重一时的大千先生由敦煌返蓉,在成都复兴街举办“张大千敦煌壁画展览”。张群、谢无量、沈尹默、刘开渠、蒙文通、吴作人等名士撰文予以高度评价。张群称“牺牲一切,奋斗艰难,此种勇往迈进精神,实堪敬佩,而其成绩之表现,殆有出乎吾人意外者”。其所展出之巨幅作品《西方极乐世界》尤其富于想象力,反映了东方艺术思想的特质。原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为此出画展特集。大干艺术从此蜚声中外。大千先生喜交朋友,与蜀中名士林思进、向楚、谢无量、林君默等相约于“荣乐园”吟诗论画;又常到我家拜访家父江梵众,畅谈甚快。大千先生为人厚道,高风亮节,乐于助人,亲善同仁。1943年秋,江梵众、张寒杉在成都少城公园(今人民公园)美协展厅联展,张大千写诗祝贺:
  寒杉笔底有嶙峋,梵众超凡一散僧。
  羞与二公说绳尺,君看天马自奔腾。
  联展开幕那天,大干先生率弟子亲临现场参观,订购江梵众《秋江垂钓图》,此后接连八位观者重订此画。家父江梵众于20世纪40年代以卖画为生。1946年春,他拟在美协展出佳作60余幅,因展览排满,只好举办家庭画展。大干先生派弟子传话:“请江先生将画润格订高一点,有啥问题我来捧场。”开幕那天,来了许多名士贵宾,却都不在册页上开笔。大千先生率弟子到场,在册页上画了一幅《秋山高士行吟图》。众人纷纷称好。大干先生观看画展,称“梵众先生是北宋山水一支好笔”,现场订购了六幅画作。
  我刻苦学画三年多,临摹了宋元明清名家作品,不满所获,很想得更多名师指点。1947年(丁亥)秋,听说张先生要来拜访父亲,我高兴不已,那天下午,一直守候在时钟旁边。2时10分,院内突然传来宏亮声音:“江先生在家吗?”接着重复一句。知道是张大干先生光临,家里的人即刻安座沏茶。先生身着长袍,外套古铜色团花马褂,足下和尚鞋袜,手持文明棍,面色黑里透红,目光炯炯,黑发黑须,神采奕奕。随大千先生来的五人中,有身材最高的天津刘君礼,还有何海霞等。先生与家父在客厅饮茶交谈,即到画室参观。家父旋拿出我的几张习作请先生指点。他面带笑容地说:“此子虽小,还有悟性,若好好学,会有所作为。”家父趁此说:“请大干先生收个么徒弟。”随即令我就地在木地板上磕了三个响头。大千先生微笑点头认可,几天后又派弟子送来手稿数幅,令我临摹。其中《贵妃戏鹦图》我连画了数张。以后我又多次登门请教。在大千先生点拨下,我更加勤于绘事。60余年,我一直以张大千先生在西蜀所收最年轻的门人而自豪自励。
  
  二、名家书画沉浮记
  
  成都是抗日战争时期的大后方,中央和地方军政要员、闻人绅士、金融工商巨子、著名书画家、收藏家寓居蓉城。前方抗战激烈,后方文化繁荣。抗战胜利,生活稍显安定,玩古藏画之风始盛。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傅抱石、徐悲鸿、关山月、董寿平、赵少昂、丰子恺、谢稚柳等在成都创作了大量佳作。成都成立了“蓉社”、“蜀艺社”等书画组织。同时一些地方军政要员,刘文辉、田颂尧、王缵绪、马德斋、黄逸民等等心幕风雅,特聘“眼睛”鉴定,以重金购买名家书画,也得有历代名家真迹。马副军长以50亩良田换得宋代刘松年《斗茶图》(“文革”后四川省博物馆收藏)。张大千先生慧眼识珠,以购房的500两金子,买到五代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长卷,于1949年带往台湾,1960年初又捐赠祖国。(此稀世珍宝现藏故宫博物院。)成都邹怀西(公孙长子亲友),家庭富裕,眼识秀高,藏有宋元明清名家书画数百件。一个精通中国书画的英国画商到邹府作客,看过邹展示的名家藏品后,仍再三请看珍宝。最终邹从竹简内取出长卷,是唐代大画师韩滉的《道教移居图》。英商再三索购不得,扫兴而归。1941年英商得知邹先生病故,忙从英国赶来成都祭奠,又磕头又送大礼,终于在邹的长子手中买走此国宝(现藏于英国伦敦博物院)。
  1948年秋,四川省主席张群签署通缉令,捉拿盗卖寺庙文物之峨眉山不肖僧人。其起因是,此前,成都城隍庙金花街石拱桥边,连续几天黄昏时节,有和尚身背麻袋兜售画卷。收藏家罗希城首先发现,是峨眉山锡瓦殿明代佛像壁画,遂以八枚大洋购得八幅。家兄江潮前去三次购得三张。和尚售画不让挑选,付钱后拿啥是啥。第三次,潮兄说家母信佛,要张观音像供养,和尚就拿出一张金光四射的观音图来……四川省文化局成立,在清理寺庙文物中,通过相关渠道动员收藏者捐献给国家(付有一定报酬),20余幅明代佛像壁画终于收回,现藏四川省博物馆。
  家父江梵众善喜收藏,新中国成立前夕得到一幅约5尺立轴,乃宋韩松所作工笔墨龙。其蜿蜒游于太空,怒目利齿,云腾雾涌;笔法苍健,极其雄奇。1950年秋,家父将此国宝宋画无偿捐赠文殊院(宽霖方丈应接)。“文革”中红卫兵抄“庙”,它被撕成数片;1976年请裱画师修复。这价值数千万元的国家一级文物现藏文殊院。
  家父好友焦迪尤先生,曾编写过文殊院志书,极喜收藏字画,五六十年代每天必去会府购买古字画,藏有字画数百件。当年焦先生去拜访徐悲鸿,十分赞赏墙上挂的《九方皋》,请徐先生再画一幅。徐让焦用铅笔钩出原样,几天后焦得到徐先生画的又一幅《九方皋》。“破四旧”时,每天烧一大堆字画,这幅《九方皋》也被烧掉。为此焦先生病倒两三年。在先,1943年傅抱石先生在成都举办画展,为酬谢焦先生设计布展,展毕以《竹林七贤》相赠。其画面长2.5尺,高1.5尺,乃抱石先生精品。焦先生因怕潮湿,将画席卷悬梁,“破四旧”时忘记烧毁,得以保存。1993年我曾拜读过。焦先生逝世后,此画在北京拍卖会上出现。
  
  三、20世纪70年代的老书画家
  
  1972年初,我从部队转业到成都幻灯片厂(成都市文化局美术社),才知道该社成立最早的国画组早已解散,伍瘦梅老师病故,朱佩君老师下车间刮幻灯片,张幼矩借调搞人防工作。我向党支部书记彭廷尧提出:“朱佩君是名家后代,从艺多年,应当给她画画的机会,要恢复国画创作组,培养后学。”书记反问我:“成立国画组干什么?”我回答说:“画竹帘给国家创外汇”。于是书记认可,组成国画组,领来竹帘1000余幅。时因力量不足,还请张采芹、刘既明老师绘制二百余幅(每幅1.5元)。在书画门市当营业员的方滨生先生也参加了绘制。1974年春成立“成都画店”,由余兴公书写招牌,引起社会关注。继后又在画店展厅举办“古今名人书画展览”,接待上海书法代表团、日本书道代表团来蓉交流。
  1974年秋,我去仁厚街暗访陈子庄先生(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故馆员)。子庄先生与我交谈十分融洽。我拿出三张6尺大千书画纸,清子庄为画店作画。先 生十分乐意接受。突然门外传来一片骂声,子庄先生接连解释:“是我内人,‘文革’以来每天如此,并非骂你,请别多心。”临别时,子庄先生就大干花边纸裁下3尺,端碗胭脂,磨上墨,从容不迫地画了一幅古瓶牡丹图。1976年惊闻先生因心脏病辞世,深感惋惜。
  成都资深的美术教育家陈亮清先生,凶当过国民党的市参议员,“文革”中被弄去打砖。1977年阿尔巴尼亚的某领袖来蓉访问,上级部门令陈亮清先生创作一幅《长城之鹰》以报来访者。其长达4米的巨作一亮相,即得到市政府的好评,陈亮清也就被宣布“解放”。
  粉碎“四人帮”后,以邓小平同志为首的党中央,贯彻改革开放的正确方针,在省市领导关怀下,成都文艺逐渐复兴繁荣。1979年,中共成都市委书记杨以希亲自批示,举办“成都市美术作品展览”,拨款5000元为筹办经费,由成都市美术公司成都市艺术馆主办。那时老书画家中所谓“历史反革命分子”、“右派分子”、“地主分子”尚未正式宣布摘帽,有些因“文革”造反当个小头头,按规定不能参展。单位领导请示杨以希书记。他即到筹办组现场召开会议,为我们解除了顾虑,说:“只要不是在押的书画家,都有资格参加展览……”,因此,老书画家张采芹、刘既明、余兴公、刘东父、吴一峰、赵蕴玉、岑学恭(均为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周抡园等都参加了开幕仪式。这是“文革”以来空前盛会,有九位书画家首次在电视上亮相。
  时市长米建书同志平常喜欢书画艺术,在中国书画艺术遭极左路线冲击时刻,为市政府收藏了不少名人作品。70年代末,全国落实知识分子政策时,米市长想起会客厅原有一幅六尺山水画,因作者吴一峰先生1957年打成右派分子后被取掉,下落不明,便要秘书尹子叔想办法请吴先生重画一幅《剑门积雪图》。次日尹来向我传达市长意图。我领会了为吴落实政策之意,立即去见吴先生,讲明此事,并先付稿酬60元。吴老高兴地认真完成了这项任务。
  这一阶段,中共成都市委与市政府领导亲自带头抓中国书画,米建书市长还为成都画院的成立书写吊牌。书画家创作活跃,相继举办各种画展。刘奇晋先生主持了庚申书会,举办书法学习班,培育新人,为发展书法事业做了大量工作。游丕承先生创办了“开明印社”。葛墨安、林旭中先生创办蜀江书画讲习班,学员达百人以上。自此以后,研习书画之风普及蓉城。
  
  四、书画家趣事
  
  青花瓷镶“草堂”二字,至今还是草堂工作人员不解之谜。上世纪70年代中期,我陪徐无闻先生(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故馆员)的父亲、著名收藏家鉴赏家徐益生(寿)前辈饮酒,听他说,恢复重建杜甫草堂时,由他设计,清某寺善书法的僧人,用沙堆出“草堂”字形,然后他再钩书;又向文殊院宽霖方丈征得小和尚打碎的康熙青花花瓶瓷片,按瓶中山水人物拼合复原。字太大,瓷片不够,他又想法找到清三代青花瓷片补镶两端。益生前辈早已归西,后人鲜知此事。
  1961年,宽霖和尚请家父江梵众先生(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故馆员)画一幅丈二巨画。家父构思几天后,叫孙儿来磨好墨,拿笔濡墨,正想出笔,忽然一滴浓墨落在铺在地板上的纸上。于是他借此从滴墨处开笔,历时五天画完《浩月青松》横幅,笔墨流畅,气势宏伟(现为国家二级文物)。宽霖方丈亲自带上酬金礼品到我家来致谢。家父说:“你们寺庙和尚吃的是八方,我拿了你们的钱等于吃了十六方。”宾主会心,一同哈哈大笑。
  刘既明先生(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故馆员)生于1899年,毕业于北平艺专,擅长花鸟画,功底深厚,是西蜀影响一代的画家。1976年周总理逝世,他十分沉痛,通宵难眠,画了一幅《竹鹤图》。既明先生说,竹丛中几只仙鹤是白衣战士为总理送别。他说1946年他应同学薛子正(原中共中央统战部副部长)之邀去重庆八路军办事处作客时,会见过周总理,是我一生中的荣幸。总理生活简朴,为人谦逊,关心学人,当永为我们铭记。
  老书法家吕洪年(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故馆员),好评论别人,朋友们戏称“吕叽喳”。有次成都市美术社举办四川名人书画展。他到场参观,见到赵蕴玉先生(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故馆员)画的《薛涛制笺图》衣裙下留出空白。吕打趣说:“你们看这是拿给‘操哥’扯了的。”看见某先生写的一幅金刚经体书法,吕拿手杖指着骂:“这种金刚经是做出来的,余兴公(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故馆员)的金刚经才是写出来的。”又说某某的草书章法不对,“如果提酒来我就给他讲”云云。看来自称“息翁”的吕老并不息火。
其他文献
在关注美学、研究美学的现代中国学者中,八十开外的王世德教授在我的眼中无疑是最重要的。他在我国文艺评论和文艺美学研究领域辛勤耕耘、开拓创新五十多年,其研究成果很有自己的鲜明特色。  大家知道,文艺美学是一门新兴学科,也是有待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新学科。王世德教授是我国第一部《美学辞典》的主编,也是我国文艺审美学最早的创建专家之一,对中国美学界有重大贡献。长春出版社在2010年7月出版的《中国文艺美学学
期刊
在中国古代,公馆是指诸侯的官邸或离宫别馆。清代以后,人们将官员和富人的高级住宅也称作公馆。四川省大邑县安仁镇的公馆建筑群兴盛于民国,历经风雨后仍具相当的规模和品质,被世界旅游组织的官员评价为“四川百年历史的活化石”。  刘湘、刘文辉、刘文彩,出自安仁镇同一家族的三个人,曾以不同方式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刻下各自的烙印。20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刘湘、刘文辉相继掌控四川和西康省的军政大权,安仁出现“三军九旅
期刊
交往    盛光伟因五十岁以后,患痿蹙之疾(据家属回忆,盛光伟患痿蹙之疾具体的时间是民国12年,即1923年,时年五十二),行走不便,很少出门应酬,通常是朋友登门拜访,与之叙谈。求书画者中,有些是他的朋友,有些是他的朋友所介绍。他的朋友中,多是政界、军界和文化界人士,也有方外人士;求书画者也有商家、学校与社会上其他人员。由日记看,凡求其字画者都能按例付酬。以下谈谈他的主要交往情况。  在政界,他有
期刊
三  保路同志军围攻成都十余日,鉴于成都一时难于攻下,经保路同志军主要首领商议,决定实行军事转移,分兵攻略州县,将反清革命烈火引向全川。秦载赓率领东路保路同志军与龙鸣剑、王天杰领导的荣县保路同志军会师后,成立东路民军总部,在一个月时间里攻占川南10余个州县。侯宝斋率领南路保路同志军与周鸿勋所率邛州巡防军反正士兵会合于新津,建立川南保路同志军总部,与清军在新津战斗半月后,转为分散作战。川西平原上其他
期刊
恩师邹文正先生,男,1938年1月生,重庆思县人,字思孟,号雪扉,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四川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四川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退休前历任教师、美术编辑。他早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后长期定居成都从事教育和美术编辑工作。先生书法追随蜀中草书大家陈无垢先生,并通J晤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黄秋园、陈子庄等诸老先贤笔墨,笔力上溯唐宋元明清风骨,下
期刊
在藏语中“格桑”是幸福的意思,“梅朵”是花的意思。“格桑梅朵”是一种长在高原上的美丽花朵,杆细瓣小,看上去弱不禁风的样子;可每遇狂风它愈加挺立,每迎大雨愈加苍翠,在太阳的照耀下则开得更加绚丽灿烂。它代表着藏族儿女勇敢坚毅的民族性格,寄托了藏族人民期盼幸福吉祥等美好生活的良好愿望。彭莉在新出长篇小说《格桑梅朵》(宁夏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一书中,用藏汉民族联姻的故事,满怀深情地对藏汉民族在乡村里过
期刊
主要分布在今四川省宜宾市属珙县、兴文县境内以及滇东北部分地区的悬棺葬(以珙县麻塘坝的最为典型),以其葬法之独特、分布之密集、数量之多,堪称世界一绝,从而引起广大专家学者和旅游者的关注。1954年冬,四川省文物管理委员会对珙县麻塘坝一带的悬棺葬进行普查后,沿用《珙县志》“珙本焚地,僰人多悬棺崖上”的记载,命名为“焚人悬棺”。1956年,珙县“僰人悬棺”被列为四川省首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被国
期刊
颜真卿在整个宋代的影响一如王羲之在唐代的影响,正如史学家范文澜所说:“宋人之师颜真卿,如同唐人之师王羲之。”[1]虽然北宋和南宋都取法颜真卿,但是北宋和南宋书法却呈现出截然不同的局面。清代陈奕禧在《隐绿轩题识·临蔡忠惠》中云:“临颜遂及宋四家,寻源而得其流也。四家皆学颜,而各成其一家。”宋四家取法颜真卿而各具面目,并引领了北宋的“尚意”书风。清人梁在《评书帖》中云:“晋尚韵,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
期刊
一    圣山灵水荡胸中,  妙笔挥洒写奇雄。  远岫层林涵雅韵,  图开新境送和风。    二    贡嘎凌霄柱举天,  黄龙叠翠情万千。  请得净海洗尘垢,  天府妖娆世界妍。
期刊
为了让初学者识字书写方便,推广简化字,确实带来了很多便利。但随着文化程度提高,阅读范围扩及古代,那时字未简化,涉及繁体,还得多加解释。《新华字典》就特地注明:“用作姓的馀和用作地名‘扶馀’的‘馀’不简作‘余’。”某些文学作品中有关文字技巧的那些字如果简单地一律改作简体,那就会丧失许多逸趣(繁体字或异体字带来的逸趣)。我以为在书写已经掌握的简化字的基础上,还是应该认得一些繁体字和异体字;而且某些书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