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时代发展,结合国内外高校大学生教育发展现状,德育成为了高校育人的重点之一,德育直接关系到学校优质学生的培养和毕业生的就业工作,不断推进德育建设是高校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使命。解放教育思想,不断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提高高校德育工作的时效性是时代所趋,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关键词】:高校德育建设 解放思想 创新思维
一、提高德育工作建设的必要性
教育学生的首要目标就是立德树人,德育是教学工作中的根本问题。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当今社会的大学生处于身体发育的成熟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于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社会上很多消极的、负面的信息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理,对学生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容易产生巨大影响。高校作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场所,对学生正确价值观、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要解放思想,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德育工作系统科学、行之有效的开展,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为社会培育优质可靠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对高校学生的德育工作,要从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出发,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积极帮助学生树立与社会主义和时代相契合的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区分善恶荣辱,树立集体意识和大局意识,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八个字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2 心理健康教育
从目前社会就业形势来看,大学生普遍存在诸多压力,如学习、就业、经济等,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很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处于亚健康状态,教育在教育学生们专业课程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舒缓压力,提高学生抗压、抗挫折能力,让学生学会用乐观的心态思考问题处理事情,保持阳光健康的心理状态。
3 人文素养教育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关键,人文素养是培育青年人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要不断深入挖掘课程和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和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加强科学人文素养的培养。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形成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
4 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网络是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进行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极易受到网络不良言论和思想的诱导和蛊惑,对学生进行道德素养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抵御网络传播过程中的不良信息,避免被网络中的错误思想和言论影响。
三、解放思想 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
1.打破固化思维,培养新时代德育思想
学校教学要适时的更新教学理念,用现代化的人生观、世界观审视教学德育工作,大胆创新,以课堂理论为基础,课外实践活动为中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优良的思想道德认知体系,帮助学生的成长打下结实的基础。老师作为学生教育工作者的直接负责者,对德育质量和水平具有关键性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思想不能拘泥于过去,要创新思维,与时俱进。因此,在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大胆进行教育创新,做到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引导,以教师授课为依托,以自主学习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课外实践为中心的德育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为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2.创新教育方式,助力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建设是德育工作顺利展开的助力器。在制度化建设方面,要敢于打破常规思维,创新考试、考察方法,将德育工作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促进课堂思政化,德育经常化,让德育工作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是课堂思政化。课堂是老师与学生密切接触的最好契机之一,要充分把握和利用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德育,而非仅仅专注于专业课教育。
二是教育经常化。教育的场所并不仅限于课堂,课下是教育学生的另一场所。在学生的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活动、进行社会实践等是德育的常规方法。此外,还可以对学生的德育进行创新,如通过辅导员助理、勤工助学等方式增加课下与学生的接触,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
三是教育主題制度化。学校或者班级在不同时期可以确定不同的德育主题,如“学雷锋月活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月”、“感恩母亲”“保家卫国——征兵宣传月”等等,整个校园营造出不同德育主题的文化氛围,组织系列活动,增强对学生的德育建设。
四是形式多样化。由于教育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且需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因此,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面对不同学生要展开不同形式的德育工作。在德育过程中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心理状态和自身道德水平为德育的出发点,制定符合学生自身的教育方式,将德育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在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教育。
德育是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解放思想,创新思维,重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方法革新。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和实践,一定要切合高校学生的思想实际,不断的随社会的发展更新教学理念,解放思想、协同发展,不断探索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逐步加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尚晓强.关于高职院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青春岁月,2012,(23):278.
【2】 孙爱国. 解放思想 协同发展——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领导科学2016年增刊,2016(4).
【关键词】:高校德育建设 解放思想 创新思维
一、提高德育工作建设的必要性
教育学生的首要目标就是立德树人,德育是教学工作中的根本问题。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要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做到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做到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当今社会的大学生处于身体发育的成熟阶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于形成的关键时期,然而,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社会上很多消极的、负面的信息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心理,对学生们的价值观、人生观等容易产生巨大影响。高校作为大学生教育的重要场所,对学生正确价值观、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要解放思想,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德育工作系统科学、行之有效的开展,让学生具备良好的思想品德和道德修养,为社会培育优质可靠的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
二、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对高校学生的德育工作,要从学生自身的心理素质出发,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积极帮助学生树立与社会主义和时代相契合的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区分善恶荣辱,树立集体意识和大局意识,让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八个字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
2 心理健康教育
从目前社会就业形势来看,大学生普遍存在诸多压力,如学习、就业、经济等,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很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处于亚健康状态,教育在教育学生们专业课程之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舒缓压力,提高学生抗压、抗挫折能力,让学生学会用乐观的心态思考问题处理事情,保持阳光健康的心理状态。
3 人文素养教育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关键,人文素养是培育青年人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要不断深入挖掘课程和教材中的人文内涵和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加强科学人文素养的培养。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培养,让学生从根本上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对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形成为人处世的基本的“德性”。
4 网络媒介素养教育
网络是大学生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产生很大的影响。在进行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进行网络媒介素养教育是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网络中的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极易受到网络不良言论和思想的诱导和蛊惑,对学生进行道德素养教育有利于帮助学生抵御网络传播过程中的不良信息,避免被网络中的错误思想和言论影响。
三、解放思想 创新德育工作方式方法
1.打破固化思维,培养新时代德育思想
学校教学要适时的更新教学理念,用现代化的人生观、世界观审视教学德育工作,大胆创新,以课堂理论为基础,课外实践活动为中心,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优良的思想道德认知体系,帮助学生的成长打下结实的基础。老师作为学生教育工作者的直接负责者,对德育质量和水平具有关键性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思想不能拘泥于过去,要创新思维,与时俱进。因此,在德育工作的过程中要大胆进行教育创新,做到以教师为引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为引导,以教师授课为依托,以自主学习为重点;以课堂教学为基础,以课外实践为中心的德育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优良的道德品质,为学生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成长打下良好基础。
2.创新教育方式,助力德育工作顺利开展
创新教育方式方法建设是德育工作顺利展开的助力器。在制度化建设方面,要敢于打破常规思维,创新考试、考察方法,将德育工作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促进课堂思政化,德育经常化,让德育工作落实到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
一是课堂思政化。课堂是老师与学生密切接触的最好契机之一,要充分把握和利用课堂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不失时机的对学生进行德育,而非仅仅专注于专业课教育。
二是教育经常化。教育的场所并不仅限于课堂,课下是教育学生的另一场所。在学生的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与校园活动、进行社会实践等是德育的常规方法。此外,还可以对学生的德育进行创新,如通过辅导员助理、勤工助学等方式增加课下与学生的接触,既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又锻炼了学生的工作能力。
三是教育主題制度化。学校或者班级在不同时期可以确定不同的德育主题,如“学雷锋月活动”、“大学生心理健康月”、“感恩母亲”“保家卫国——征兵宣传月”等等,整个校园营造出不同德育主题的文化氛围,组织系列活动,增强对学生的德育建设。
四是形式多样化。由于教育对象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且需要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因此,在不同时代、不同地区面对不同学生要展开不同形式的德育工作。在德育过程中要以学生的接受能力、心理状态和自身道德水平为德育的出发点,制定符合学生自身的教育方式,将德育建立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之上,在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教育。
德育是社会主义新时代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和发展的必然要求,解放思想,创新思维,重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方法革新。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和实践,一定要切合高校学生的思想实际,不断的随社会的发展更新教学理念,解放思想、协同发展,不断探索出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逐步加强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尚晓强.关于高职院校开展德育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青春岁月,2012,(23):278.
【2】 孙爱国. 解放思想 协同发展——高校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领导科学2016年增刊,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