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y_ch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圖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64-01
  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渠道,它集思想性、时代性、理论性于一体,但是大多数学生却认为思想品德课原理晦涩、枯燥、乏味、空洞,于是课堂上出现了学生无精打采、昏昏欲睡、厌学的局面。怎样才能扭转这种消极不利的局面?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应该端正教学思想,贯彻新课程理念,从实际出发,大胆改革,探究新方法,从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质量。
  一、注重时事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许多学生课下聊天的时候,一提起奥巴马、普京、钓鱼岛、“辽宁号”航空母舰等就津津乐道,可是一上思品课就无精打采,哈欠连天。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教师过于注重理论传授,忽视用时事新闻生动的事例提高学生的兴趣。其实,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国家大事非常关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时事教学,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讲“和平与发展是世界两大主题”时,可针对影响和平的重要因素——恐怖活动,向学生们介绍在我国境内的“东突”恐怖组织的有关知识,比如最近的北京天安门恐怖爆炸事件,学生们就会兴趣盎然。这样,一方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书本知识,另一方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当然,不是每节课的内容都能结合时事,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五分钟时事”栏目,两人一组,把最近几天发生的国内外重大时事进行搜集和播报。长此以往,既培养了学生学习思品课的兴趣,也锻炼了学生搜集、处理信息以及语言表达的能力。
  二、创设情景,树立学生主体思想,增强学生参与意识
  教学成效往往取决于能否增强学生的认知过程,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愿学”从而将外在的知识转化为内在素质。为此,在教学中,笔者常常创设情景,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防微杜渐,减少和预防犯罪”这一内容的学习时,教师设置情景,让学生进行小品表演“朋友,请以我为鉴”:角色包括“犯罪人刘某”“老师”“受害者黄某”“法官”以及旁白。表演的学生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时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讨论:“刘某从一般违法到犯罪的过程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中学生什么启示?”通过讨论,打破学生传统的思维模式,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增强学生参与意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更好地实现了知识传授、法制教育和德育教育的目标。
  三、正确对待学生的“钻牛角尖”,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学生的“钻牛角尖”是学生善于思考的结果,闪耀着学生思维的火花,包含着追根究底、追求真知的热情,教师应把它看作是好事。首先,对不便当堂回答的问题暂时不答,把问题留给学生,促使学生去思考。因为此类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讲清的,可能影响课堂教学计划,教师可采用存疑待答法,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又留下了探讨的悬念,也为教师更准确地解答赢得了时间。其次,当学生提出的问题与本节课上内容有密切关系时,教师可以把问题还给学生,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讨论。在讲“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时,有学生问:“现在台湾当局,并无通过‘一国两制’实现两岸统一的意向,那在这种情况下,大陆为什么不通过武力解决台湾问题,真正实现祖国的统一呢?”对此,教师可有意识地组织学生一起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问题并作归纳,使学生能更深刻地理解“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重要意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四、充分利用教材的附加问题指导学习,增强教学实效
  附加问题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针对学习材料的重点,向学生提供一些要求思考和回答的问题。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各种附加问题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1.利用“学习前的附加问题”指导学习
  教材中的“学习前的附加问题”主要有每节课前的序言和部分框题正文前的引文。这些序言和引文在教材中不仅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且还都以问题的形式指出了本课或本节、本框所要讲述的主要内容。因此,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这些附加问题把注意力引导到教材的重点上去。
  2.利用“学习中的附加问题”帮助学习
  教材中的“学习中的附加问题”主要有“议一议”“想一想”“说一说”“查一查”等小栏目。教学中可指导学生利用这些附加问题来促进学生思考,帮助深化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如讲解“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巨变”这一内容时,运用书中想一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步伐为什么会比以前更快?”学生通过思考,深深地认识到:只有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3.利用“学习后的附加问题”巩固学习
  教材中的“学习后附加问题”主要有“阅读与思考”和“课后练习”。当然,教材中的一些小栏目也可以作为“学习后的附加问题”来处理。这些附加问题都是围绕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设计的,题型多样化,并且大多是提倡发散性思维的题目。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利用它们来巩固知识,深化学习。
  总之,只有不断探索,寻求新方法,抓好课堂教学,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思品课教学才会取得明显的成效。
其他文献
给排水工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影响建筑物使用质量的重要因素,其施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给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加强施工过程的安全和质量控制是十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4-0055-02  新课改最重要的是用新理念改变传统教育模式,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教育理念与学生学习方式的一次“碰撞”。为此,我们语文教师没有理由不通过自己的努力,多方尝试,大胆创新,并引领学生追慕高尚的情感,在语文课堂的小天地中,为他们营造出无限广阔的精神天地。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对学生智力的培养,而
【摘要】近些年来,中等职业教育逐渐成为了促进社会发展和实现就业的重要方式。中等职业教育中的语文教学,在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进行中职语文教学时,应该充分发挥其优势,充分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本文首先对职业素养的内涵进行简单地介绍,接着对如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培养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 职业素养 培养  【中图分类号】H19 【
红花檵木(Loropetalum chinense var. rubrum)为金缕梅科(Hamamelidaceae)檵木属(Loropetalum)常绿灌木。因为其树枝优美、叶色鲜艳、观花期长、花量多、繁殖容易、生长快速
本文以2001年和2006年TM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3S技术支持下,对广西西南石灰岩地区进行景观格局分析,利用细胞自动机模型对森林变化进行了预测,并应用GAP分析方法识别现有保护
本文选取的拖乌山湿地是川南进藏的必经之道,海拔2503~2509米,紧临108国道。拖乌山湿地的存在对于菩萨岗地区的气候、生态环境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湿地在108国道旁也是国道线上一
毛竹在我国南方地域分布广,经济价值大,固碳能力强,是重要的固碳树种。在新造毛竹碳汇林内,设置80 m×100 m固定标准地,采用固定样地长期连续观测的调查方法,运用EXCEL、SPSS
森林采伐、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等人类活动不断加剧,使大气CO2浓度急剧上升,随之而来的全球气候变暖正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己成为各国政府
干旱地区矿业废弃地生态修复的理论和技术研究是目前的热点问题。由于水资源相对匮乏、重金属胁迫、拟选植物有限,使得该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的难度较大。对干旱矿山地区现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