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信是国内著名家电品牌,深受业内及消费者喜爱,这不仅在于海信在黑电领域非常强势,更重要的是海信一直以来是技术立企的一个标杆。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们寄予希望的企业,在收购控股科龙后,并没有发挥出1+1≥2的效应。不仅科龙原来在白电领域的辉煌不再,并且海信在变频空调充当旗手的地位也丧失,令业内一致看好海信白电的人们大失所望。
为什么海信兼并科龙没有取得人们预期的效果,而处于进退两难境地呢?
战略定位不当
海信战略定位模糊,尤其是在空调上,没有遵循空调的发展规律。海信虽说是一个综合型的家电企业,但一直以来是以电视作为主导产业。因而,在习惯上就会复制电视成功的模式,延伸到空调以及整个白电领域。而电视成功的经验用在空调行业,并不一定是金科玉律。
由于电视属于技术推动型产品,电视从黑白到彩色,从CRT到平板,从单一视频到智能化,行业的发展无不是技术推动的结果。而空调则属于市场、规模推动型,从上个世纪以电驱动制冷剂循环制冷的核心技术从来都没有改变过,所谓的创新基本上都是核心技术不变前提下的枝节末梢的改变。每一次行业变革,脱离不了规模这一基本要素。
正是遵循这一规律,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格力、美的都不遗余力地扩大市场规模,不仅取得了行业龙头的领导地位,而且在全球市场上掌握了话语权。反观海信空调,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市场,就定位于相对高端产品。然而此时,空调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从奢侈品转向成为普通生活用品。面对普及型市场,海信并没有调整战略,而是继续秉承高端路线,结果导致海信被格力、美的远远落在后面,只能被市场遗忘在小众高端市场的金字塔顶端。
海信空调战略定位不当,也体现在兼并收购后的海信科龙上。海信兼并科龙后,迅速把海信的白电资产注入科龙电器,形成以海信科龙为平台的海信旗下白电格局。但是,重组后的海信科龙依旧没有按照空调的特有规律运做,海信电视成功的经验依然主导着海信科龙。不仅没有在市场拓展、渠道建设上形成突破,而且仍然没有集中资源开发最具潜力的三四级市场。
错失最佳时机
海信收购科龙后,没有及时开发市场,错失了空调行业高速发展的最佳时期。海信收购兼并科龙是在2007年,那时空调行业也正处于洗牌整合期,也是行业高增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当时情况看,科龙空调年销售达250万套,海信空调年销售150万套,加在一起与格力、美的仅就是100万-200万套的差距。如果兼并能够激发企业活力,充分释放产能的话,海信科龙冲上行业前三不是没有可能。因为,就是在这一时期,格力、美的完成了从500万套到1000万台以上的跳跃,格兰仕空调也从不足百万套冲到了近400万台的规模。而海信科龙至今还在400万套左右徘徊,与格力、美的1000万套以上的规模相去甚远。
海信兼并科龙后为什么没有抓住行业高速发展的良机呢?笔者以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低估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性质企业兼并后融合的难度;其次是没有把整合后科龙与海信的品牌优势释放出来,在市场上形成品牌叠加效应;再次兼并后没有及时整合渠道,使得原来科龙很多的白电优质渠道资源丢失。此消彼长,反而成就了美的与格力渠道的再壮大。
另外,海信的企业文化决定了其在市场缺乏强势。在一个残酷厮杀竞争的市场上,企业没有强悍的性格,策略没有攻击性,势必在气势上就已经输给了对手。海信科龙就是秉承了海信的这种性格,失去了很多争取一下就可以得到的机会。时机对每个品牌都是公平的,海信科龙没有抓住就等于白白让给了竞争对手。
变频策略错位
海信一直以来被誉为国内变频的旗手,但是在海信逞强变频的这一时期,变频市场一直是一个被边缘化的市场,在整个空调市场的占有率始终没有超过10%。这种局面在2009年美的发力变频后被彻底改变了。美的发力变频市场后,不仅市场比重迅速在两三年内攀升到37.9%,而且美的也因此缩小了与格力的差距。为什么会出现海信引领变频时期,变频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的境地,而美的主推后变频迅速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关键就在于营销策略与时机把握的迥异。
海信1996年从日本引进变频技术,1997年4月海信变频产品正式进入市场,然而当时市场状况并不利于变频推广。从客观上说,一方面,变频与定频之间的价格差距明显。变频空调价格明显高于定速空调30%以上,对于多数消费者来说,还很难接受价格高出三成的产品;另一方面普及的条件还不成熟。当时国内空调市场正处于普及时期,主流产品集中于定频,包括政府家电下乡、节能惠民等政策补贴也都集中于定频。主推变频产品就非常吃力,往往是投入资源多、推广力度大,但推广效果并不尽人意。可以这么说,在2009年定频能效标准提高之前,推广变频产品的条件还不够成熟。
再从主观上看,海信在空调行业的规模小,影响力有限。海信从1997年就开始在市场力推变频,但是,由于影响力有限,不足以起到振臂一呼百应的效果。2007年4月,海信牵头组织变频空调联盟,仅有日立、松下、东芝、三菱等外资品牌加入该联盟,行业一线品牌格力、美的没有做出响应,主流品牌志高、奥克斯、格兰仕等也都没有加入。
反观美的在2009年推广变频,情况就与海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010冷年结束,由于美的强力介入变频市场,变频市场占比较上一年提升了7.1个百分点,创纪录达到23.8%;2011冷年,变频比例更是突破性达到37.9%,占据了1/3以上的市场。在美的的示范与带领下,国内市场几乎所有品牌,都开始把变频作为产品升级的方向,甚至有的品牌开始转向全部生产销售变频产品。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反差,就是因为在经历了10年的培育期之后,美的在一二级市场推广变频产品普及条件已经成熟。同时,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美的在规模上已经达到年内销量超过1000万套,连续多年位居行业第一集团。以这样的规模引领行业产品升级转型,可以说是振臂一呼应者众。
转身机会犹存
那么是不是说海信科龙现在就没有机会了?笔者认为并不是这样。现在海信科龙要想重新在空调为代表的白电领域崛起,还是有很多有利因素与机会的。
首先,大环境有利于有实力企业的整合。第一,国内家电刺激消费政策退出,使得一些中小企业失去政策扶持,被沦为整合兼并的对象,他们的退出势必会留下一定市场机会。第二,主流企业在市场低迷时被迫陷入调整,调整政策就有可能出现市场机会。第三,渠道仍处于变革时期。空调的渠道专业性很强,每一次的市场低迷,都会使得一部分经销商游离于品牌之间,这就给其他厂家提供了另外结盟的机会。
其次,海信科龙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特别是海信科龙品牌在一二级市场影响力巨大,在家电连锁卖场完全可以与空调一线品牌抗衡。同时,海信在彩电上的影响力也可以拉动白电产品。利用这种品牌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完全可以促进海信科龙在市场的推广。
再次,海信科龙拥有技术与创新优势。海信曾经是空调行业变频的旗手。拿美的最近推广的全直流变频来说,海信早在2009年前就已经推出,而且还是360°全直流变频,在技术上更具有先进性。科龙在高效空调上也曾是行业的翘楚,早在顾雏军时代就推出科龙双高效产品,能效比在6.0以上,在当时占据技术领先地位。如果海信科龙能够发挥这些传统优势,按照空调产业的规律制定与实施发展策略,在空调行业肯定是会有作为的。
另外,海信科龙综合性产品优势明显。家电领域的竞争已经过度到综合实力的较量上。在家电行业,海信是一个综合实力比较强的品牌,其黑电业务的优势非常明显。虽说在营销策略上,空调不能被强势的电视所绑架,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正面影响。只要能够把握好二者的关系,就完全可以发挥海信电视与海信科龙白电的综合优势。综合家电是将来行业发展的方向,格力这样的专注专业的企业现在都开始考虑综合家电,那么海信已经具有这样的优势,为何不能把这种优势充分体现出来呢?
当然,没有任何人可以给海信科龙开出灵丹妙药,只有振作起精神,重新梳理战略,并能够强悍执行,才能成为浴火重生的凤凰。海信科龙何时能够华丽转身,我们将拭目以待!
为什么海信兼并科龙没有取得人们预期的效果,而处于进退两难境地呢?
战略定位不当
海信战略定位模糊,尤其是在空调上,没有遵循空调的发展规律。海信虽说是一个综合型的家电企业,但一直以来是以电视作为主导产业。因而,在习惯上就会复制电视成功的模式,延伸到空调以及整个白电领域。而电视成功的经验用在空调行业,并不一定是金科玉律。
由于电视属于技术推动型产品,电视从黑白到彩色,从CRT到平板,从单一视频到智能化,行业的发展无不是技术推动的结果。而空调则属于市场、规模推动型,从上个世纪以电驱动制冷剂循环制冷的核心技术从来都没有改变过,所谓的创新基本上都是核心技术不变前提下的枝节末梢的改变。每一次行业变革,脱离不了规模这一基本要素。
正是遵循这一规律,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格力、美的都不遗余力地扩大市场规模,不仅取得了行业龙头的领导地位,而且在全球市场上掌握了话语权。反观海信空调,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进入市场,就定位于相对高端产品。然而此时,空调行业的发展趋势是从奢侈品转向成为普通生活用品。面对普及型市场,海信并没有调整战略,而是继续秉承高端路线,结果导致海信被格力、美的远远落在后面,只能被市场遗忘在小众高端市场的金字塔顶端。
海信空调战略定位不当,也体现在兼并收购后的海信科龙上。海信兼并科龙后,迅速把海信的白电资产注入科龙电器,形成以海信科龙为平台的海信旗下白电格局。但是,重组后的海信科龙依旧没有按照空调的特有规律运做,海信电视成功的经验依然主导着海信科龙。不仅没有在市场拓展、渠道建设上形成突破,而且仍然没有集中资源开发最具潜力的三四级市场。
错失最佳时机
海信收购科龙后,没有及时开发市场,错失了空调行业高速发展的最佳时期。海信收购兼并科龙是在2007年,那时空调行业也正处于洗牌整合期,也是行业高增长发展的关键时期。从当时情况看,科龙空调年销售达250万套,海信空调年销售150万套,加在一起与格力、美的仅就是100万-200万套的差距。如果兼并能够激发企业活力,充分释放产能的话,海信科龙冲上行业前三不是没有可能。因为,就是在这一时期,格力、美的完成了从500万套到1000万台以上的跳跃,格兰仕空调也从不足百万套冲到了近400万台的规模。而海信科龙至今还在400万套左右徘徊,与格力、美的1000万套以上的规模相去甚远。
海信兼并科龙后为什么没有抓住行业高速发展的良机呢?笔者以为有三个方面的原因:首先是低估了不同地域、不同文化、不同性质企业兼并后融合的难度;其次是没有把整合后科龙与海信的品牌优势释放出来,在市场上形成品牌叠加效应;再次兼并后没有及时整合渠道,使得原来科龙很多的白电优质渠道资源丢失。此消彼长,反而成就了美的与格力渠道的再壮大。
另外,海信的企业文化决定了其在市场缺乏强势。在一个残酷厮杀竞争的市场上,企业没有强悍的性格,策略没有攻击性,势必在气势上就已经输给了对手。海信科龙就是秉承了海信的这种性格,失去了很多争取一下就可以得到的机会。时机对每个品牌都是公平的,海信科龙没有抓住就等于白白让给了竞争对手。
变频策略错位
海信一直以来被誉为国内变频的旗手,但是在海信逞强变频的这一时期,变频市场一直是一个被边缘化的市场,在整个空调市场的占有率始终没有超过10%。这种局面在2009年美的发力变频后被彻底改变了。美的发力变频市场后,不仅市场比重迅速在两三年内攀升到37.9%,而且美的也因此缩小了与格力的差距。为什么会出现海信引领变频时期,变频始终处于不温不火的境地,而美的主推后变频迅速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关键就在于营销策略与时机把握的迥异。
海信1996年从日本引进变频技术,1997年4月海信变频产品正式进入市场,然而当时市场状况并不利于变频推广。从客观上说,一方面,变频与定频之间的价格差距明显。变频空调价格明显高于定速空调30%以上,对于多数消费者来说,还很难接受价格高出三成的产品;另一方面普及的条件还不成熟。当时国内空调市场正处于普及时期,主流产品集中于定频,包括政府家电下乡、节能惠民等政策补贴也都集中于定频。主推变频产品就非常吃力,往往是投入资源多、推广力度大,但推广效果并不尽人意。可以这么说,在2009年定频能效标准提高之前,推广变频产品的条件还不够成熟。
再从主观上看,海信在空调行业的规模小,影响力有限。海信从1997年就开始在市场力推变频,但是,由于影响力有限,不足以起到振臂一呼百应的效果。2007年4月,海信牵头组织变频空调联盟,仅有日立、松下、东芝、三菱等外资品牌加入该联盟,行业一线品牌格力、美的没有做出响应,主流品牌志高、奥克斯、格兰仕等也都没有加入。
反观美的在2009年推广变频,情况就与海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2010冷年结束,由于美的强力介入变频市场,变频市场占比较上一年提升了7.1个百分点,创纪录达到23.8%;2011冷年,变频比例更是突破性达到37.9%,占据了1/3以上的市场。在美的的示范与带领下,国内市场几乎所有品牌,都开始把变频作为产品升级的方向,甚至有的品牌开始转向全部生产销售变频产品。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反差,就是因为在经历了10年的培育期之后,美的在一二级市场推广变频产品普及条件已经成熟。同时,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美的在规模上已经达到年内销量超过1000万套,连续多年位居行业第一集团。以这样的规模引领行业产品升级转型,可以说是振臂一呼应者众。
转身机会犹存
那么是不是说海信科龙现在就没有机会了?笔者认为并不是这样。现在海信科龙要想重新在空调为代表的白电领域崛起,还是有很多有利因素与机会的。
首先,大环境有利于有实力企业的整合。第一,国内家电刺激消费政策退出,使得一些中小企业失去政策扶持,被沦为整合兼并的对象,他们的退出势必会留下一定市场机会。第二,主流企业在市场低迷时被迫陷入调整,调整政策就有可能出现市场机会。第三,渠道仍处于变革时期。空调的渠道专业性很强,每一次的市场低迷,都会使得一部分经销商游离于品牌之间,这就给其他厂家提供了另外结盟的机会。
其次,海信科龙有一定的品牌知名度。特别是海信科龙品牌在一二级市场影响力巨大,在家电连锁卖场完全可以与空调一线品牌抗衡。同时,海信在彩电上的影响力也可以拉动白电产品。利用这种品牌知名度扩大影响力,完全可以促进海信科龙在市场的推广。
再次,海信科龙拥有技术与创新优势。海信曾经是空调行业变频的旗手。拿美的最近推广的全直流变频来说,海信早在2009年前就已经推出,而且还是360°全直流变频,在技术上更具有先进性。科龙在高效空调上也曾是行业的翘楚,早在顾雏军时代就推出科龙双高效产品,能效比在6.0以上,在当时占据技术领先地位。如果海信科龙能够发挥这些传统优势,按照空调产业的规律制定与实施发展策略,在空调行业肯定是会有作为的。
另外,海信科龙综合性产品优势明显。家电领域的竞争已经过度到综合实力的较量上。在家电行业,海信是一个综合实力比较强的品牌,其黑电业务的优势非常明显。虽说在营销策略上,空调不能被强势的电视所绑架,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其正面影响。只要能够把握好二者的关系,就完全可以发挥海信电视与海信科龙白电的综合优势。综合家电是将来行业发展的方向,格力这样的专注专业的企业现在都开始考虑综合家电,那么海信已经具有这样的优势,为何不能把这种优势充分体现出来呢?
当然,没有任何人可以给海信科龙开出灵丹妙药,只有振作起精神,重新梳理战略,并能够强悍执行,才能成为浴火重生的凤凰。海信科龙何时能够华丽转身,我们将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