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导通孔(Via)是印制电路板(PCB)的重要组成部分,导通孔的设计已经成为PCB设计的重要部分之一,导通孔虽然看似简单,但一旦设计不佳,会严重影响最终影响电子产品的可靠性。本文详细介绍了一般导通孔及BGA导通孔的设计原则和方法。
[关键词]印制电路板;导通孔;厚径比;阻焊
中图分类号:TN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6-0356-01
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以下简称为PCB)是电子产品的关键电子互连件,是组装电子元器件用的基板。在PCB出现之前,电子元器件之间的互连都是依托电线直接完成。而如今,PCB板在电子工业中占据了绝对控制的地位,PCB也从简单的单面板发展到现在的多层板、高密度互联板(High density board,简称HDI)、软板等,技术水平不断进度,制板手段也是层出不穷。导通孔(Via)是PCB的重要组成部分,导通孔的设计已经成为PCB设计的重要部分之一,通常钻孔的费用占PCB制作费用的30%-40%,另导通孔设计不合理也会影响焊接质量。
1 孔的分类
PCB板上的孔根据孔壁是否镀覆有金属,分为镀覆孔(Plated-Through Hole)和非镀覆孔(Non Plated-Through Hole),一般定位孔、螺丝孔是非镀覆孔。镀覆孔从作用上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用做插装元器件引线的固定或定位,俗称为通孔焊盘或焊盘(Pad);另一类是只用做各层间的电气连接,俗称为导通孔或过孔(Via,以下统称为导通孔)。从工艺制作上来说,导通孔一般又分成三类,即盲孔(Blind Via)、埋孔(Buried Via)和通孔(Through Via)。盲孔是指只延伸至印制板一个表面的导通孔,位于PCB的顶层和底层表面,具有一定深度,用于表层线路和下面的内层线路的连接,孔的深度通常不超过整个PCB板的厚度;埋孔是指未延伸至PCB表面的导通孔,位于线路板的内层;通孔是指贯穿整个PCB板。
2 导通孔的设计
2.1 导通孔孔径和焊盘
从设计的角度来看,一个导通孔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中间的钻孔(Drill Hole)即孔径,二是钻孔周围的孔环(也称环宽),这两部分的尺寸大小决定了导通孔的大小。孔环是指孔边缘与外接连接盘外缘之间的金属宽度(多层板内层从钻孔孔壁起,多层板外层和双面板从镀层边沿起度量。),导通孔焊盘是指孔径加上两边环宽。
导通孔主要用作多层板层间电路的连接,在PCB工艺可行条件下孔径和焊盘越小布线密度越高。对导通孔来讲,一般外层焊盘最小环宽不应小于0.127mm(5mil),一般内层焊盘最小环宽不应小于0.2mm(8mil)。显然,在设计高速高密度的PCB时,电路板设计者总是希望孔越小越好,这样PCB上可以留出更多的布线空间;另外,过孔越小,其自身的寄生电容也越小,更适合用于高速电路。但孔尺寸的减小同时带来了成本的增加,而且过孔的尺寸不可能无限制的减小,它受到钻孔(Drill)和电镀(Plating)等工艺技术的限制:孔越小,钻孔需花费的时间越长,也越容易偏离中心位置;就目前的PCB制作技术水平,当PCB基板厚度与孔径之比(即厚径比)极限是12,但一般超过10时,就无法保证孔壁的均匀镀铜,而镀层厚度的不均匀,特别是镀层中间位置的镀层疏松、过薄会严重影响孔的疲劳寿命,推荐值是6。
2.2 导通孔的阻焊设计
为长期保护PCB上的线路图形,通常会在特定区域涂覆一层保护层,即阻焊膜(Solder Mask),俗称绿油,以使该区域在制造或测试过程中不受蚀刻剂、电镀和焊接等影响。
导通孔阻焊的方式主要有4种:覆盖(单面绿油入孔)、开小窗、开满窗、塞孔,如图2-1~2-4所示。
3 BGA导通孔设计
BGA(Ball Grid Array,球栅阵列)是一种端子凸缘以栅格形式排列于封装底部的表面贴装封装。?BGA封装技术是采用将圆型或者柱状焊点隐藏在封装体下面,其特点是引线间距大、引线长度短。在组装过程中,它的优点是消除了精细间距器件(如0.5mm间距以下QFP)由于引线而引起的共平面度差和翘曲度的问题。缺点是由于BGA的焊端位于封装体的下面,其焊接质量的好坏不能依靠可见焊点的形状等进行判断,运用市面上昂贵的专用检测设备,也不能对BGA的焊接质量进行定量判定。因此,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其可制造性,能有效提高BGA芯片的焊接质量,确保通信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1 BGA焊盘及导通孔
BGA焊盘与导通孔采用印制导线连接,杜绝导通孔直接与焊盘连接或直接打在焊盘上,且导通孔必须位于4个BGA焊盘的中心,其尺寸如表3-1所示。
3.2 BGA焊盘和导通孔阻焊设计
由于BGA的焊点在底部,不易观察,且导通孔距离焊盘较近,为防止短路及藏锡珠,无特殊情况其导通孔需要塞孔处理,即使导通孔作为测试点,也需在顶层需绿油覆盖、底层开窗。BGA的焊盘阻焊一般有2种方式,一种是阻焊层围绕铜箔焊盘并留有间隙,即焊盘阻焊开满窗;另一种是阻焊层在焊盘上,焊盘铜箔直径比阻焊开孔尺寸大即焊盘阻焊开小窗。这两种阻焊方式设计中,一般优选设计形式一,其优点是铜箔直径比阻焊尺寸容易控制,且BGA焊点应力集中较小,焊点有充分的空间沉降,增加了焊点的可靠。
4 结束语
导通孔由于看似简单,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设计者总是希望孔越小越好,与焊盘越近越好,而孔的尺寸和位置受PCB制作工艺和SMT生产工艺的限制不可能随便设计,一旦突破目前的PCB制作和SMT生产技术水平,势必会影响孔的可靠性,最终影响电子产品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IPC-T-50 电子电路互连与封装的定义和术语.
[2] IPC-7095 BGAs球栅阵列的设计与组装过程的实施.
[关键词]印制电路板;导通孔;厚径比;阻焊
中图分类号:TN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6-0356-01
印制电路板(Printed Circuit Board,以下简称为PCB)是电子产品的关键电子互连件,是组装电子元器件用的基板。在PCB出现之前,电子元器件之间的互连都是依托电线直接完成。而如今,PCB板在电子工业中占据了绝对控制的地位,PCB也从简单的单面板发展到现在的多层板、高密度互联板(High density board,简称HDI)、软板等,技术水平不断进度,制板手段也是层出不穷。导通孔(Via)是PCB的重要组成部分,导通孔的设计已经成为PCB设计的重要部分之一,通常钻孔的费用占PCB制作费用的30%-40%,另导通孔设计不合理也会影响焊接质量。
1 孔的分类
PCB板上的孔根据孔壁是否镀覆有金属,分为镀覆孔(Plated-Through Hole)和非镀覆孔(Non Plated-Through Hole),一般定位孔、螺丝孔是非镀覆孔。镀覆孔从作用上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用做插装元器件引线的固定或定位,俗称为通孔焊盘或焊盘(Pad);另一类是只用做各层间的电气连接,俗称为导通孔或过孔(Via,以下统称为导通孔)。从工艺制作上来说,导通孔一般又分成三类,即盲孔(Blind Via)、埋孔(Buried Via)和通孔(Through Via)。盲孔是指只延伸至印制板一个表面的导通孔,位于PCB的顶层和底层表面,具有一定深度,用于表层线路和下面的内层线路的连接,孔的深度通常不超过整个PCB板的厚度;埋孔是指未延伸至PCB表面的导通孔,位于线路板的内层;通孔是指贯穿整个PCB板。
2 导通孔的设计
2.1 导通孔孔径和焊盘
从设计的角度来看,一个导通孔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中间的钻孔(Drill Hole)即孔径,二是钻孔周围的孔环(也称环宽),这两部分的尺寸大小决定了导通孔的大小。孔环是指孔边缘与外接连接盘外缘之间的金属宽度(多层板内层从钻孔孔壁起,多层板外层和双面板从镀层边沿起度量。),导通孔焊盘是指孔径加上两边环宽。
导通孔主要用作多层板层间电路的连接,在PCB工艺可行条件下孔径和焊盘越小布线密度越高。对导通孔来讲,一般外层焊盘最小环宽不应小于0.127mm(5mil),一般内层焊盘最小环宽不应小于0.2mm(8mil)。显然,在设计高速高密度的PCB时,电路板设计者总是希望孔越小越好,这样PCB上可以留出更多的布线空间;另外,过孔越小,其自身的寄生电容也越小,更适合用于高速电路。但孔尺寸的减小同时带来了成本的增加,而且过孔的尺寸不可能无限制的减小,它受到钻孔(Drill)和电镀(Plating)等工艺技术的限制:孔越小,钻孔需花费的时间越长,也越容易偏离中心位置;就目前的PCB制作技术水平,当PCB基板厚度与孔径之比(即厚径比)极限是12,但一般超过10时,就无法保证孔壁的均匀镀铜,而镀层厚度的不均匀,特别是镀层中间位置的镀层疏松、过薄会严重影响孔的疲劳寿命,推荐值是6。
2.2 导通孔的阻焊设计
为长期保护PCB上的线路图形,通常会在特定区域涂覆一层保护层,即阻焊膜(Solder Mask),俗称绿油,以使该区域在制造或测试过程中不受蚀刻剂、电镀和焊接等影响。
导通孔阻焊的方式主要有4种:覆盖(单面绿油入孔)、开小窗、开满窗、塞孔,如图2-1~2-4所示。
3 BGA导通孔设计
BGA(Ball Grid Array,球栅阵列)是一种端子凸缘以栅格形式排列于封装底部的表面贴装封装。?BGA封装技术是采用将圆型或者柱状焊点隐藏在封装体下面,其特点是引线间距大、引线长度短。在组装过程中,它的优点是消除了精细间距器件(如0.5mm间距以下QFP)由于引线而引起的共平面度差和翘曲度的问题。缺点是由于BGA的焊端位于封装体的下面,其焊接质量的好坏不能依靠可见焊点的形状等进行判断,运用市面上昂贵的专用检测设备,也不能对BGA的焊接质量进行定量判定。因此,在设计阶段充分考虑其可制造性,能有效提高BGA芯片的焊接质量,确保通信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3.1 BGA焊盘及导通孔
BGA焊盘与导通孔采用印制导线连接,杜绝导通孔直接与焊盘连接或直接打在焊盘上,且导通孔必须位于4个BGA焊盘的中心,其尺寸如表3-1所示。
3.2 BGA焊盘和导通孔阻焊设计
由于BGA的焊点在底部,不易观察,且导通孔距离焊盘较近,为防止短路及藏锡珠,无特殊情况其导通孔需要塞孔处理,即使导通孔作为测试点,也需在顶层需绿油覆盖、底层开窗。BGA的焊盘阻焊一般有2种方式,一种是阻焊层围绕铜箔焊盘并留有间隙,即焊盘阻焊开满窗;另一种是阻焊层在焊盘上,焊盘铜箔直径比阻焊开孔尺寸大即焊盘阻焊开小窗。这两种阻焊方式设计中,一般优选设计形式一,其优点是铜箔直径比阻焊尺寸容易控制,且BGA焊点应力集中较小,焊点有充分的空间沉降,增加了焊点的可靠。
4 结束语
导通孔由于看似简单,往往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设计者总是希望孔越小越好,与焊盘越近越好,而孔的尺寸和位置受PCB制作工艺和SMT生产工艺的限制不可能随便设计,一旦突破目前的PCB制作和SMT生产技术水平,势必会影响孔的可靠性,最终影响电子产品的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IPC-T-50 电子电路互连与封装的定义和术语.
[2] IPC-7095 BGAs球栅阵列的设计与组装过程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