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本研究主要就冠心病患者行术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相关情况展开分析讨论,并提出相应的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所收治的2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以及PTCA,对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进行分析,并对其给予相应的护理。结果: 所有患者在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且在住院期间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本研究中共有15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69%。结论: 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通过对患者进行强化护理,并对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积极有效地预防,可以对患者的并发症进行极早处理,以此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处理时,可以对本研究所提到的护理方式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关键词】冠心病;血管并发症;护理措施;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346-01
目前,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常见的治疗方式主要包含了支架置入术、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以及冠状动脉造影[1]。此类治疗方式具有疗效好、见效快、创伤小以及治疗方便等优点,不过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对其进行及时处理,以此来确保患者快速康复。为了对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措施进行深入了解,本研究将对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所收治的26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所收治的2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8例女性,18例男性,患者的年龄为34—72岁,平均年龄为43.5岁。所有患者均在知情的情况下自愿加入本研究,且在在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以及PTCA治疗。
1.2 方法
对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相应的护理要点。在对患者进行并发症预防护理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术后对患者的患侧肢体进行适当的制动处理,并对其穿刺部位敷料的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同时还必须保持穿刺口的清洁,对患者的皮肤温度、末梢感觉、足背动脉等部位的感觉进行观察、记录。对于穿刺口血肿的患者,必须将血肿的大小清楚的记录在护理单上,并用不褪色笔在患者的血肿处做出标记,每个半小时观察一次,在观察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患者的血肿部位是否存在扩大的趋势。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巡视时,不仅要对患者的主观感受进行详细的询问,而且还必须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锻炼,以此来避免患者出现下肢静脉曲张的情况。待患者的制动接触后,护理人员最好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避免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情况,更换敷料后,护理人员必须让患者保持穿刺部位的干燥、整洁,同时还必须避免穿刺部位出血。
2 结果
所有患者在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且在住院期间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本研究中共有15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69%,其中有6例患者为全身不适或腰疼,其概率为23.01%;2例患者为术后低血压,其概率为7.69%;3例患者为尿潴留,其概率为11.54%;4例患者为局部出血或血肿,其概率为15.38%。
3 讨论
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证实,在对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以及PTCA治疗后,绝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局部出血或血肿的情况,导致患者出现此类情况的主要原因为患者的股动脉粥样硬化、畸形、穿刺位置不当以及穿刺技术较差[2]-[3]。在本研究的患者中,有2例患者存在股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术后2天,患者在下床活动时因穿刺口破裂而出现大出血的情况,通过对其进行重新包扎、制动等处理后,患者的血肿逐渐消失,最后被完全吸收。
为了避免患者因穿刺技术不过关而出现术后出血的情况,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必须提高自身的穿刺水平,且在术后对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B超检查,以便于对患者的静脉形态结构进行细致的了解,避免对患者的同一静脉血管进行多次穿刺[4]。此外,部分患者在术后出现穿刺部位出血是因为护理人员对拔管后的压迫止血技术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医院必须强化护理人员在这一方面的操作技能培训,一次来避免患者在术后下床活动室出现弹力绷带包扎松脱的情况。
冠心病患者在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出现尿潴留的概率也相对较高,这主要是因为患者在术后通常需要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其患侧下肢也处于制动状态,绝大部分患者不能适应卧床排尿的方式,再加上患者对水的摄入量减少、术前禁食以及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尿潴留的情況[5]-[6]。本研究中3例尿潴留患者均属于上述情况,针对患者的这一情况,对患者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腹部按摩以及热敷等诱导排尿法进行处理,并告知患者床上排尿的目的,让患者充分意识到床上排尿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从而降低其出现尿潴留的情况。
此外,冠心病患者在行介入治疗后,容易出现低血压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一定要对其血压进行实时监控,并准备好相应的药物,以便于对患者的低血压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为了避免患者在术后出现低血压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来对患者进行处理:(1)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的血压以及心电图监测;(2)告知患者拔管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拔管方法,让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并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拔管;(3)提前准备好拔管时可能用到的阿拉明以及阿托品等药物,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建立起静脉通道,以便于对突发状况进行及时处理;(4)拔管后一段时间还必须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严格的监测。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有15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69%,其中有6例患者为全身不适或腰疼,其概率为23.01%;2例患者为术后低血压,其概率为7.69%;3例患者为尿潴留,其概率为11.54%;4例患者为局部出血或血肿,其概率为15.38%。由此可见,在对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后,一定要对患者的全身不适或腰疼、低血压、尿潴留、局部出血或血肿等并发症的先兆症状进行仔细的观察,以便于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降低其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概率。
综上所述,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通过对患者进行强化护理,并对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积极有效地预防,可以对患者的并发症进行极早处理,以此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处理时,可以对本研究所提到的护理方式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子怡,牛迪.冠心病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3,(30):200-201.
[2] 夏拉帕提亚森,高洁.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诊疗术患者血管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04(1):190-191.
[3] 王英.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21):46.
【关键词】冠心病;血管并发症;护理措施;介入治疗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4-2346-01
目前,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常见的治疗方式主要包含了支架置入术、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以及冠状动脉造影[1]。此类治疗方式具有疗效好、见效快、创伤小以及治疗方便等优点,不过患者在术后可能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因此,医护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观察,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必须对其进行及时处理,以此来确保患者快速康复。为了对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措施进行深入了解,本研究将对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所收治的26例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年7月—2013年7月所收治的26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8例女性,18例男性,患者的年龄为34—72岁,平均年龄为43.5岁。所有患者均在知情的情况下自愿加入本研究,且在在入院后行冠状动脉造影、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以及PTCA治疗。
1.2 方法
对患者在术后出现并发症的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并总结出相应的护理要点。在对患者进行并发症预防护理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术后对患者的患侧肢体进行适当的制动处理,并对其穿刺部位敷料的情况进行严密的观察,同时还必须保持穿刺口的清洁,对患者的皮肤温度、末梢感觉、足背动脉等部位的感觉进行观察、记录。对于穿刺口血肿的患者,必须将血肿的大小清楚的记录在护理单上,并用不褪色笔在患者的血肿处做出标记,每个半小时观察一次,在观察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患者的血肿部位是否存在扩大的趋势。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巡视时,不仅要对患者的主观感受进行详细的询问,而且还必须对患者的血压进行测量,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肢体锻炼,以此来避免患者出现下肢静脉曲张的情况。待患者的制动接触后,护理人员最好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避免出现下肢静脉血栓的情况,更换敷料后,护理人员必须让患者保持穿刺部位的干燥、整洁,同时还必须避免穿刺部位出血。
2 结果
所有患者在经过相应的治疗后均有所好转,且在住院期间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本研究中共有15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69%,其中有6例患者为全身不适或腰疼,其概率为23.01%;2例患者为术后低血压,其概率为7.69%;3例患者为尿潴留,其概率为11.54%;4例患者为局部出血或血肿,其概率为15.38%。
3 讨论
大量的临床研究资料证实,在对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以及PTCA治疗后,绝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局部出血或血肿的情况,导致患者出现此类情况的主要原因为患者的股动脉粥样硬化、畸形、穿刺位置不当以及穿刺技术较差[2]-[3]。在本研究的患者中,有2例患者存在股动脉粥样硬化的情况,术后2天,患者在下床活动时因穿刺口破裂而出现大出血的情况,通过对其进行重新包扎、制动等处理后,患者的血肿逐渐消失,最后被完全吸收。
为了避免患者因穿刺技术不过关而出现术后出血的情况,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时,必须提高自身的穿刺水平,且在术后对患者的穿刺部位进行B超检查,以便于对患者的静脉形态结构进行细致的了解,避免对患者的同一静脉血管进行多次穿刺[4]。此外,部分患者在术后出现穿刺部位出血是因为护理人员对拔管后的压迫止血技术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医院必须强化护理人员在这一方面的操作技能培训,一次来避免患者在术后下床活动室出现弹力绷带包扎松脱的情况。
冠心病患者在行冠状动脉造影后出现尿潴留的概率也相对较高,这主要是因为患者在术后通常需要卧床休息一段时间,其患侧下肢也处于制动状态,绝大部分患者不能适应卧床排尿的方式,再加上患者对水的摄入量减少、术前禁食以及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最终导致患者出现尿潴留的情況[5]-[6]。本研究中3例尿潴留患者均属于上述情况,针对患者的这一情况,对患者给予适当的心理干预、腹部按摩以及热敷等诱导排尿法进行处理,并告知患者床上排尿的目的,让患者充分意识到床上排尿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护理人员的护理工作,从而降低其出现尿潴留的情况。
此外,冠心病患者在行介入治疗后,容易出现低血压的情况,因此,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护理时,一定要对其血压进行实时监控,并准备好相应的药物,以便于对患者的低血压情况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为了避免患者在术后出现低血压的情况,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来对患者进行处理:(1)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的血压以及心电图监测;(2)告知患者拔管时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拔管方法,让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并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拔管;(3)提前准备好拔管时可能用到的阿拉明以及阿托品等药物,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建立起静脉通道,以便于对突发状况进行及时处理;(4)拔管后一段时间还必须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严格的监测。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有15例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69%,其中有6例患者为全身不适或腰疼,其概率为23.01%;2例患者为术后低血压,其概率为7.69%;3例患者为尿潴留,其概率为11.54%;4例患者为局部出血或血肿,其概率为15.38%。由此可见,在对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治疗后,一定要对患者的全身不适或腰疼、低血压、尿潴留、局部出血或血肿等并发症的先兆症状进行仔细的观察,以便于及时对患者进行治疗,降低其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概率。
综上所述,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通过对患者进行强化护理,并对其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积极有效地预防,可以对患者的并发症进行极早处理,以此来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在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临床处理时,可以对本研究所提到的护理方式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子怡,牛迪.冠心病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 ,2013,(30):200-201.
[2] 夏拉帕提亚森,高洁.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冠心病介入诊疗术患者血管并发症的预防与护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2,04(1):190-191.
[3] 王英.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对策分析[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03(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