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急的中国父母为未婚子女打广告

来源 :对外传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waydow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曾是明清皇帝祭天、祈求五谷丰登的天坛公园,如今被一些焦虑的中国父母赋予新的愿望:祈求单身子女尽快成婚。
  在二月的一个寒冷的星期五早晨,77岁的张文(音译)像往常一样来到天坛公园。她弯下腰,把一张A4纸放在一条曲折的石砖道上。
  她在给自己45岁的儿子找对象。张文儿子的相亲广告是摆放在这里的数百张广告中的一张。它们大多数是手写的。
  在这个相亲角,父母们交换手机号,给孩子们安排相亲。
  天坛公园相亲角至少有十几年历史了。像这样多由父母出面的公园相亲角在中国不止一家。
  父母的干预
  “男,45岁,国企工作,人民大学毕业生,想找北京女孩(不胖)。有房者优先考虑。”张文的广告上这么写。
  一个戴口罩的母亲在她身边徘徊,似乎对这份相亲广告感兴趣。
  “你们哪儿的人?”张文面无表情地问。
  “威海。”对方回答。威海是中国东部山东省的一座沿海小城市。
  一听对方不是北京的,她干脆地回应:“我们不要外地的!”
  “年轻的北京本地人”是她对未来儿媳妇的首个要求。
  “我认为两个拥有相似背景的家庭能够相处得好。另外,大多数北京姑娘都有房子。”她说。她已经在这个公园给儿子打征婚广告快四个年头了。
  她曾成功地为儿子找到了几个女朋友,但是这几段关系都没有维持太久。
  在家庭文化极重的中华文化中,父母通常深度介入子女的婚事。
  中国在2013年的适婚单身男女达到1.8亿人。民政部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各级民政部门和婚姻登记机构共依法办理结婚登记1224.7万对,比上年下降6.3%。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晚婚甚至不婚,这加剧了像张文这样的家长的焦虑。他们担心家族血脉无法传承,更恐惧在自己离开后,没有人照顾自己的孩子。
  “我不相信网络相亲和电视相亲节目。公园相亲角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更可靠,至少我们可以先看到父母。通过父母,我们知道他们的孩子是好还是不好。”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母亲说。
  虽然找到合适对象的几率看上去并不大,“来公园也比在家里等着强,”一位陈姓母亲说。她在给她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儿寻找潜在的对象。
  “我女儿的一个同学在这个相亲角找到了他的另一半,所以她鼓励我来这里。”陈说。
  基于爱情的婚姻
  但并不是所有子女都支持父母对其婚恋关系的这种干预。
  在北京一家投资公司工作的曹朱(音译),将精力集中在她的事业上,短时间内没有结婚或生孩子的考虑。
  “如果父母去公园相亲角给我找对象,我觉得很丢脸。”30岁的曹朱说。为了避免远在山东的家人让她相亲,她撒了个谎,说已有男朋友。
  “这个年龄了还单身,我觉得挺尴尬的。但是我不想为了结婚而妥协。”曹朱说。
  在过去,像曹朱父母那代人对于婚姻的期许远没有现在这样高。一张床、一张餐桌、一个衣柜、一个暖壶就是他们结婚的一切物质条件。现在,年轻人希望他们的另一半有房、有车,还要有相似的人生观。
  “但如果遇到对的人,我会瞬间放弃所有的物质要求。”她说。
  中国婚恋网站珍爱网情感专家张莎莎说:“相亲角的出现,是因为中国父母认为他们的孩子会通过婚姻获得幸福。他们的好意应当得到尊重。”珍爱网称其拥有一亿会员。
  陕西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尹小俊认为,结婚成本的上升、工作和生活压力、社交圈子小、婚姻观的改变让很多年轻人选择了单身。
  而曹朱却有自己不结婚的理由。“我们选择单身是因为我们想要为了爱而結婚,而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好。”她说。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外交往不断扩大,在华外国籍和外国裔人士规模大幅增加。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居住在大陆并接受普查登记的港澳台居民和外籍人员超过102万,其中外籍人员593,832人。这包括了在普查时在大陆居住三个月以上或能够确定将居住三个月以上的外籍人员,但不包括出差、旅游等在境内短期停留的外籍人员。  另一方面,中国于2004年出台《外国人在中国永久居留审批管理办法》,近年来不断
本文阐述了国家电力公司规范电力资产重组,实现资产优化的重要性,分析了资产重组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指出了资产重组的战略取向。
<正>一、引言今年8月,笔者参加了中国国际展览中心新馆(顺义)举办的第24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博览会上,由中国外文局编辑出版的《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多语种图书尤为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