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转开腹时机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预后的影响

来源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z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中转开腹时机(早期和延迟中转开腹)对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预后的影响。

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4年12月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19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转开腹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6例,女53例;平均年龄为55岁,年龄范围为20~84岁。119例患者中,82例腹腔镜手术开始(切皮)后≤60 min中转开腹,设为早期中转开腹组;37例腹腔镜手术开始(切皮)后>60 min中转开腹,设为延迟中转开腹组。观察指标:(1)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2)围术期并发症情况。(3)随访情况。通过电话、信件、门诊方式进行随访,术后2年内每3个月随访1次,之后每年随访1次,了解患者生存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17年9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ean±SD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绝对数或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

结果

(1)手术和术后恢复情况:两组患者均完成结直肠癌根治术。早期中转开腹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202±44)min、(2.6±1.1)d、(9±5)d,延迟中转开腹组上述指标分别为(230±45)min、(3.7±2.1)d、(12±6)d;两组患者上述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106,-3.450,-2.865,P<0.05);两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1.8±0.6)d和(2.0±0.8)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45,P>0.05)。(2)围术期并发症情况:早期中转开腹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8.5%(7/82),其中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2例、术后切口感染2例、乳糜漏1例、术后尿潴留1例、吻合口瘘3例(部分患者合并多种并发症),患者经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延迟中转开腹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35.1%(13/37),其中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8例、术后切口感染3例、术后尿潴留6例,吻合口瘘3例(部分患者合并多种并发症),患者经对症支持治疗后痊愈;两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902,P<0.05)。两组患者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术后尿潴留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切口感染、乳糜漏、吻合口瘘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随访情况:119例患者中,112例获得术后随访,随访时间为5.2~101.9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2.1个月。79例早期中转开腹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70.5%,33例延迟中转开腹组患者5年生存率为63.6%,两组患者生存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38,P>0.05)。

结论

腹腔镜手术开始(切皮)后>60 min进行中转开腹,会导致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减慢,延长住院时间,增加术后早期炎症性肠梗阻和术后尿潴留发生率。腹腔镜手术开始时应对手术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必要时果断进行中转开腹。

其他文献
术中出血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中转开腹最主要的原因。随着腹腔镜手术技术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普及,如何高质量地完成手术、有效避免术中和(或)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全体外科医师追求的目标。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术中出血主要分为实质脏器损伤出血、胃周血管损伤出血、淋巴结出血和机械闭合线出血等方面。压迫、电凝、血管夹闭及血管缝合修补是处理术中出血最常见的方式,在临床工作中,通常需要综合使用上述方法
目的探讨肝动脉戴戒限流术联合肝脏分隔和门静脉结扎的二步肝切除术(HARO-ALPPS)治疗巨块型肝癌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7月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例45岁右肝巨块型肝癌男性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一期行门静脉右支结扎+原位左右半肝隔离+肝右动脉戴戒限流术,二期行右半肝切除术。观察指标:(1)一期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2)二期手术及术后恢复情况。(3)术后病
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难度大,风险高,传统的"单主刀"模式在处理术中意外情况和保障复杂手术安全性等方面略显不足。笔者团队自2014年起将"双主刀"模式应用于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在施行复杂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时常规由2位技术熟练的外科医师同台手术,交替或同时行使传统主刀医师职责。笔者中心的经验表明:与传统的"单主刀"模式比较,"双主刀"模式能提高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意外出血等紧急情况的应对能力,更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胃癌根治术的学习曲线。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10月至2018年8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2例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胃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0例,女12例;平均年龄为59岁,年龄范围为36~84岁。采用累积和分析法(CUSUM)及最佳拟合曲线分析手术的学习曲线;以度过学习期所需的最少手术例数为界限,将患者分为学习提高阶段组和
经过20余年的发展,腹腔镜胃癌外科手术已取得长足进步。早期胃癌腹腔镜手术已被指南推荐为临床常规应用,进展期胃癌腹腔镜手术临床研究的初步结果也令人鼓舞。然而,腹腔镜手术技术已日趋成熟并达到高位平台期,通过手术技术改进和提高带来的患者获益已凸显瓶颈。要实现腹腔镜胃癌外科跨越式发展,亟需引入当今高科技前沿技术,改变固有的"经验依赖型外科"范式;加强跨领域协同合作将是突破腹腔镜技术发展瓶颈的关键,也是未来
目的探讨肝脏三维重建技术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收治的189例肝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142例,女47例;平均年龄为60岁,年龄范围为27~86岁。189例患者中,50例行腹腔镜复杂肝切除术,其中23例术前行肝脏三维重建设为复杂重建组,27例术前未行肝脏三维重建设为复杂对照组;139例行腹腔镜非复杂
目的探讨吲哚菁绿(ICG)荧光成像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淋巴结清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7年4—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702例原发性胃癌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D2淋巴结清扫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517例,女185例;平均年龄为61岁,年龄范围为22~91岁。702例患者中,39例术中使用ICG成像系统设为ICG组;663例术中未使用ICG成像系统设为非ICG组。
近年来,以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抗体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疗效突出,对特定患者可显示极好的肿瘤退缩和长期疾病控制,在肺癌等的辅助和新辅助治疗中也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ICIs在胃癌围术期治疗中的应用是否合理可行,目前尚未明了,笔者就此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研究及临床实践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