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对数学作业的设置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对数学作业的信息、新的作业设置形式及如何促使学生更好地完成数学作业提出了新的思考。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数学;作业设置;作业信息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作为中学数学教育重要环节的数学作业也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再现、整理和加工的学习过程。通过作业,可以使学生对刚学过的知识得到巩固,思维得到锻炼;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以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认识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并根据这种认识调整教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通过作业,老师可以教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可以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因此,合理布置数学作业是十分必要的。
一、初中数学作业新理念
纵观初中数学新教材的编写思路和框架,极其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教材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因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作业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检验、巩固和反馈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教学活动的延续和补充,更是发挥学生创造力、张扬学生个性的渠道之一。要想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必须将新课程理念渗透到家庭作业中去。因此,布置数学家庭作业,教师不能拘泥于课本搞重复练习,也不能把书面作业作为唯一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一些“智力游戏”、“社会调查”、“亲身感受”、“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等形式的家庭作业,让学生体验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印象,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定的经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主动探索性的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在活动中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二、对设置初中数学新型作业的思考
如何改革传统的数学作业,关键在于消除其中的弊端,打破那种单一、枯燥的题海型作业模式,重新构建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乐意接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作业模式。这种作业模式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有利于中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具体地说,应把握以下几点:
1.作业内容精练化。教学实践表明: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而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之一就是“题海”泛滥,作业数量多,缺乏典型性。
首先,应注意数学作业的“质”,作业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尽量兼顾作业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在作业的选编上既考虑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又注意体现启发性、巩固性的原则,切忌信手拈来、滥竽充数的作业布置方式,亦忌布置好高骛远、刁钻怪偏的作业,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应有的效能。
其次,应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一般说来,在每节课后布置25分钟左右的作业量较为适宜。当然,作业量的确定受学生素质、年龄特征和所教具体内容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不能一概而论。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练习,精心选择辅导教材,为学生布置高质量的、具有典型性的作业题,达到练一题而通一类的效果。
2.作业形式多样化。传统数学教学中布置的作业均为笔答题型作业,单调的作业让学生感到乏味,降低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也不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因此,在作业形式上要注意变化,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从做多种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觉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进而培养数学兴趣。例如:教材中“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的形式,既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又增加了学生对数学史的了解。还可补充诸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制作数学手抄报等实践性的作业。
3.作业布置层次化。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个体性、基础性、发展性的基本要素。其中主体性和发展性要求作业必须有层次性,才能适合全体学生,才能满足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位学生的需要,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首先,在备课中,教师划出作业中的必答题与选做题,以不同的记号标明,选做题不作统一要求。这样就可以从数量上将定量型改为弹性型,难易上、数量上有了合理调控,把“桃子”挂在每位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得到的位置,使差生缓解原有的心理压力,也使优等生提高探求能力。其次,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多角度设问。设问的多梯度性可以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达到深层认识问题的本质,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最后,设计阶梯型题组。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由易到难,按照不同要求编成题组,有针对性地设置知识、方法、能力的梯度,使学生的思维坡度循序渐进,恰到好处。让学生每解一题,都能亲自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规律,领略到解题的意境和命题的构思,继而进一步探索难度更大的题型。
三、结束语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树立新型的作业观,创建新的作业设置方式。随着数学新课程的实施与应用,教师要优化作业设置设计方案。作业设置重在灵活,重在精练,重在运用。新时期的数学作业要做到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学。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第二版,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2]马复.《数学:八年级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数学;作业设置;作业信息
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作为中学数学教育重要环节的数学作业也要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作业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再现、整理和加工的学习过程。通过作业,可以使学生对刚学过的知识得到巩固,思维得到锻炼;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以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可以使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认识学生的分析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并根据这种认识调整教学。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曾说过:“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教人发现真理”,通过作业,老师可以教学生自己去发现真理,可以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因此,合理布置数学作业是十分必要的。
一、初中数学作业新理念
纵观初中数学新教材的编写思路和框架,极其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注重数学与现实的联系,教材以学生的数学活动为主线呈现学习内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经历抽象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从中获得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体验。因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中必不可少的工具,它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模型可以有效地描述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数学在提高人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像力和创造力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学作业是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检验、巩固和反馈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教学活动的延续和补充,更是发挥学生创造力、张扬学生个性的渠道之一。要想更好地为素质教育服务,必须将新课程理念渗透到家庭作业中去。因此,布置数学家庭作业,教师不能拘泥于课本搞重复练习,也不能把书面作业作为唯一的形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征,设计一些“智力游戏”、“社会调查”、“亲身感受”、“动手操作”、“实践活动”等形式的家庭作业,让学生体验和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印象,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定的经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主动探索性的活动发现对象的某些特征或与其他对象的区别和联系,在活动中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二、对设置初中数学新型作业的思考
如何改革传统的数学作业,关键在于消除其中的弊端,打破那种单一、枯燥的题海型作业模式,重新构建一种知识与能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学生乐意接受,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作业模式。这种作业模式有利于中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有利于中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具体地说,应把握以下几点:
1.作业内容精练化。教学实践表明:实施素质教育的最大障碍是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而课业负担过重的直接原因之一就是“题海”泛滥,作业数量多,缺乏典型性。
首先,应注意数学作业的“质”,作业应结合课堂所讲内容精心筛选,尽量兼顾作业的典型性、系统性和全面性。在作业的选编上既考虑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又注意体现启发性、巩固性的原则,切忌信手拈来、滥竽充数的作业布置方式,亦忌布置好高骛远、刁钻怪偏的作业,充分发挥数学作业应有的效能。
其次,应科学地控制数学作业的“量”。一般说来,在每节课后布置25分钟左右的作业量较为适宜。当然,作业量的确定受学生素质、年龄特征和所教具体内容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不能一概而论。减少不必要的重复性练习,精心选择辅导教材,为学生布置高质量的、具有典型性的作业题,达到练一题而通一类的效果。
2.作业形式多样化。传统数学教学中布置的作业均为笔答题型作业,单调的作业让学生感到乏味,降低了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也不利于锻炼和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技能。因此,在作业形式上要注意变化,实现作业形式的多样化,让学生从做多种作业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趣味性,感觉到快乐,从而培养学生对数学作业的兴趣,进而培养数学兴趣。例如:教材中“读一读”、“想一想”、“做一做”的形式,既增加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能力,又增加了学生对数学史的了解。还可补充诸如观察、制作、实验、读课外书、制作数学手抄报等实践性的作业。
3.作业布置层次化。素质教育具有主体性、个体性、基础性、发展性的基本要素。其中主体性和发展性要求作业必须有层次性,才能适合全体学生,才能满足知识基础不同、智力因素各异的每位学生的需要,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首先,在备课中,教师划出作业中的必答题与选做题,以不同的记号标明,选做题不作统一要求。这样就可以从数量上将定量型改为弹性型,难易上、数量上有了合理调控,把“桃子”挂在每位学生都能跳一跳摘得到的位置,使差生缓解原有的心理压力,也使优等生提高探求能力。其次,对同一问题尽可能多角度设问。设问的多梯度性可以帮助学生发掘问题的各个方面,达到深层认识问题的本质,从而培养思维的深刻性。最后,设计阶梯型题组。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精选不同层次的题目,由易到难,按照不同要求编成题组,有针对性地设置知识、方法、能力的梯度,使学生的思维坡度循序渐进,恰到好处。让学生每解一题,都能亲自体会到其中蕴含的规律,领略到解题的意境和命题的构思,继而进一步探索难度更大的题型。
三、结束语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该树立新型的作业观,创建新的作业设置方式。随着数学新课程的实施与应用,教师要优化作业设置设计方案。作业设置重在灵活,重在精练,重在运用。新时期的数学作业要做到在生活中学数学,在用数学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感悟数学。
【参考文献】
[1]顾明远,孟繁华.《国际教育新理念》[M].第二版,海口:海南出版社.2003.
[2]马复.《数学:八年级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