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教学中要最大限度地体现课堂教学价值,充分预设是前提,有效捕捉课堂的各种教学契机而使教学问题生成是关键,对课堂教学生成的问题合理再利用是深化。因此,教师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对教学生成问题及利用策略的讲究也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 政治课堂 课堂生成 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后,我们的备课本也明显与以前不同了,最大的变化是主体部分变成了教学预设和教学生成。教学生成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而且是一门能让政治课焕发生命活力的艺术。
生成式教学方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课前预设为前提,以课堂互动为基础,根据教学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促进教学生成的课堂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方式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抓住课前教学预设之外的一些课堂情况,特别是要抓住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让学生自主构建课堂活动,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力求使学生获得新的启发和收获,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价值,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更感兴趣,师生关系更和谐。我所欣赏的课堂生成教学方式有以下三种。
一、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实现课堂生成
案例1:在一节市公开课上,针对教学内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教师创设了一个情境:国庆假期,市民小刘跟随一个旅游团到桂林。因为下雨路滑,他在游玩时不小心摔伤住了院,花去医药费2000余元。小刘想到,出发前旅行社说要送保险的,遂向保险公司索赔。但保险公司告诉他,旅行社购买的是责任险,只有出的事故是旅行社的责任才会赔偿,而如果是游客自己发生意外,并不在赔偿范围之内。教师问学生:“如果你是小刘,你会怎么做?”没想到一位男生回答说:“平常遇到这种事,我们一般都选择自认倒霉。”这种回答看起来像找茬,老师看起来不太高兴,提高了声音说:“自己的权益受损怎么可以选择自认倒霉呢?这位同学请再仔细考虑一下我们的正确做法。”男生又说了一句:“我们平时的确是这么做的。”老师的脸色变了,没再让他继续说下去,示意他坐下,再也不理会他的观点。老师说:“我们请其他同学谈谈他们的正确做法,不要再出现错误的答案。”语气中加重了对“正确”的强调,于是其他同学纷纷讲出了维权的几条正确途径,老师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公开课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实现课堂生成,也就是说课堂生成是需要讲究氛围的。教师要具有民主的课堂作风、师生平等的意识和行为,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促进课堂生成;相反,如果教师高高在上、独断专制,拿威严压制学生,学生就会感到紧张,不敢自主思考,不敢发言,更谈不上什么创造性,只是按照老师早就想好的教学预设被动、机械地思考和回答,也就没了课堂生成。案例1中的男生非常敢于发表自己的真实见解其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虽然他的做法并不可取,却是现实存在的,老师本该正确引导。但由于没按老师的预设进行,就被老师压制了,这就扑灭了课堂生成之火苗,阻碍了课堂生成,而这一切就是由老师不平等、不和谐、不民主所造成的,这样的师生关系使课堂生成成为泡影。
二、创设情境实现课堂生成
案例2:在教学“我国面临的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录像:伴随着《太湖美》的音乐,一幅山青水秀的画面映入眼帘,清澈见底的荷塘、自由自在的小鱼、诱人的菱藕尽收眼底,学生看了真是赏心悦目。然后画面一转,工厂排放出黑黑的污水,河面上到处是漂浮污染物,河水黑而绿,山上光秃秃的,沙尘暴、洪灾等画面一一展现,鲜明对比的画面使学生的心被深深打动,学生从以上情境自然而然得出结论: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我们要保护自己的家园,保护资源和环境。
从上述案例来看,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促进教学生成。教学情境是非常丰富的,可以是录音、录像、图片、歌曲、电影、电视,等等。根据学习目标的实际需要,创设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融入情境,在情境中感悟,在情境中生成。在本案例中,我通过前后两次播放对比性极强的录像,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获得最直观的体验,震撼心灵,奠定了课堂生成的基础,可谓水到渠成。
三、开展课堂活动实现课堂生成
案例3:在教学“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一问题时,一位教师列举了“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的事迹”。老师讲得生动感人,情到之处不禁问:“如果是你,你是选择在城市生活还是去边远的农村从教?”被指名提问的学生竟然响亮地回答:“我会留在城市!”老师目瞪口呆:“啊?”……怎么办?面对学生意外的回答,此时教师如果一味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让学生一定要接纳无私奉献的价值观,而限制学生的思维及回答问题的合理因素,这节课就显得很可笑。既然“问题从学生中来,那就在学生中解决”。于是这位教师直面这个问题,将持“留在城市”“选择农村”观点的学生分成两组,引导学生展开自由辩论,在辩论过程中老师注意调控。现将课堂对话摘录一二:
学生1:通过读书,改变我们的生活状况,是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的正常心理。如果放弃城市的生活,重新回到农村,十几年的书不是白读了吗?(不要绝对否定,承认其合理性)
学生2: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进而为社会作出贡献,如果在贫困的农村更适合发挥我们自己的才能,那样的人生不更光彩吗?!(及时肯定)
学生3:我不否认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但是面对十几个农村的孩子,你一生会平平淡淡地度过,何谈价值呢?如果你在城市,也许会拥有自己的企业,创造巨额的财富,再像盖茨那样把他捐出来,那才是真正的选择。(盖茨创造了一个时代,也留下来一种精神)
学生4:我们这个社会离不开轰轰烈烈的创业者,更离不开默默无闻的风险者,选择农村也许会使城市里少了一个政府官员,或者CEO,但能让一方热土摆脱贫困,走向文明。所以用知识改变农村的面貌,会时我们的人生焕发光彩!(你说的太棒了,全班鼓掌)……
在本案例中课堂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精彩,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充分认识了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精彩之处在于抓住一个误点,通过矛盾尖锐的辩题达到一个共赢的结果。可见,对于课堂教学中的误点,教师应怀有一种豁达、宽容的心境,允许学生犯错误,原谅学生的过激行为,创造性地运用心理学和教学规律,对教学中出现的偶发情况进行及时、巧妙、灵活的处理,挖掘其中的“问题”,成为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这是对教师把握课堂能力的考验,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锻炼,也是教师个体教学风格的外化和生华,是较高层次的教学艺术。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关注教学细节,就要永远对课堂中的“人”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关注教学细节,必须用心倾听,用情去感受,才能及时捕捉与提炼,把有价值的生成信息纳入自己的预设过程,使之成为课堂亮点;只有对价值不大的信息进行及时处理,使课堂教学回到预设的轨道上来,在科学的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从而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政治课堂才会百花齐放,绚丽多彩,春意盎然。
关键词: 政治课堂 课堂生成 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后,我们的备课本也明显与以前不同了,最大的变化是主体部分变成了教学预设和教学生成。教学生成不仅是一种教学方式,而且是一门能让政治课焕发生命活力的艺术。
生成式教学方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以课前预设为前提,以课堂互动为基础,根据教学需要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教学行为,促进教学生成的课堂教学形式。这种教学方式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抓住课前教学预设之外的一些课堂情况,特别是要抓住课堂上的突发事件,让学生自主构建课堂活动,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力求使学生获得新的启发和收获,从而提升课堂教学的价值,让学生的学习更有效、更感兴趣,师生关系更和谐。我所欣赏的课堂生成教学方式有以下三种。
一、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实现课堂生成
案例1:在一节市公开课上,针对教学内容“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教师创设了一个情境:国庆假期,市民小刘跟随一个旅游团到桂林。因为下雨路滑,他在游玩时不小心摔伤住了院,花去医药费2000余元。小刘想到,出发前旅行社说要送保险的,遂向保险公司索赔。但保险公司告诉他,旅行社购买的是责任险,只有出的事故是旅行社的责任才会赔偿,而如果是游客自己发生意外,并不在赔偿范围之内。教师问学生:“如果你是小刘,你会怎么做?”没想到一位男生回答说:“平常遇到这种事,我们一般都选择自认倒霉。”这种回答看起来像找茬,老师看起来不太高兴,提高了声音说:“自己的权益受损怎么可以选择自认倒霉呢?这位同学请再仔细考虑一下我们的正确做法。”男生又说了一句:“我们平时的确是这么做的。”老师的脸色变了,没再让他继续说下去,示意他坐下,再也不理会他的观点。老师说:“我们请其他同学谈谈他们的正确做法,不要再出现错误的答案。”语气中加重了对“正确”的强调,于是其他同学纷纷讲出了维权的几条正确途径,老师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公开课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通过创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有助于实现课堂生成,也就是说课堂生成是需要讲究氛围的。教师要具有民主的课堂作风、师生平等的意识和行为,创设和谐的师生关系和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热情,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最大限度地促进课堂生成;相反,如果教师高高在上、独断专制,拿威严压制学生,学生就会感到紧张,不敢自主思考,不敢发言,更谈不上什么创造性,只是按照老师早就想好的教学预设被动、机械地思考和回答,也就没了课堂生成。案例1中的男生非常敢于发表自己的真实见解其实是非常难能可贵的,虽然他的做法并不可取,却是现实存在的,老师本该正确引导。但由于没按老师的预设进行,就被老师压制了,这就扑灭了课堂生成之火苗,阻碍了课堂生成,而这一切就是由老师不平等、不和谐、不民主所造成的,这样的师生关系使课堂生成成为泡影。
二、创设情境实现课堂生成
案例2:在教学“我国面临的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了一段录像:伴随着《太湖美》的音乐,一幅山青水秀的画面映入眼帘,清澈见底的荷塘、自由自在的小鱼、诱人的菱藕尽收眼底,学生看了真是赏心悦目。然后画面一转,工厂排放出黑黑的污水,河面上到处是漂浮污染物,河水黑而绿,山上光秃秃的,沙尘暴、洪灾等画面一一展现,鲜明对比的画面使学生的心被深深打动,学生从以上情境自然而然得出结论: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我们要保护自己的家园,保护资源和环境。
从上述案例来看,创设教学情境可以促进教学生成。教学情境是非常丰富的,可以是录音、录像、图片、歌曲、电影、电视,等等。根据学习目标的实际需要,创设符合实际的教学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把学生融入情境,在情境中感悟,在情境中生成。在本案例中,我通过前后两次播放对比性极强的录像,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获得最直观的体验,震撼心灵,奠定了课堂生成的基础,可谓水到渠成。
三、开展课堂活动实现课堂生成
案例3:在教学“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这一问题时,一位教师列举了“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的事迹”。老师讲得生动感人,情到之处不禁问:“如果是你,你是选择在城市生活还是去边远的农村从教?”被指名提问的学生竟然响亮地回答:“我会留在城市!”老师目瞪口呆:“啊?”……怎么办?面对学生意外的回答,此时教师如果一味拘泥于预设的教案不放,让学生一定要接纳无私奉献的价值观,而限制学生的思维及回答问题的合理因素,这节课就显得很可笑。既然“问题从学生中来,那就在学生中解决”。于是这位教师直面这个问题,将持“留在城市”“选择农村”观点的学生分成两组,引导学生展开自由辩论,在辩论过程中老师注意调控。现将课堂对话摘录一二:
学生1:通过读书,改变我们的生活状况,是每一个学生都具有的正常心理。如果放弃城市的生活,重新回到农村,十几年的书不是白读了吗?(不要绝对否定,承认其合理性)
学生2:读书的目的是为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进而为社会作出贡献,如果在贫困的农村更适合发挥我们自己的才能,那样的人生不更光彩吗?!(及时肯定)
学生3:我不否认人生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但是面对十几个农村的孩子,你一生会平平淡淡地度过,何谈价值呢?如果你在城市,也许会拥有自己的企业,创造巨额的财富,再像盖茨那样把他捐出来,那才是真正的选择。(盖茨创造了一个时代,也留下来一种精神)
学生4:我们这个社会离不开轰轰烈烈的创业者,更离不开默默无闻的风险者,选择农村也许会使城市里少了一个政府官员,或者CEO,但能让一方热土摆脱贫困,走向文明。所以用知识改变农村的面貌,会时我们的人生焕发光彩!(你说的太棒了,全班鼓掌)……
在本案例中课堂上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精彩,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充分认识了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价值的人生,精彩之处在于抓住一个误点,通过矛盾尖锐的辩题达到一个共赢的结果。可见,对于课堂教学中的误点,教师应怀有一种豁达、宽容的心境,允许学生犯错误,原谅学生的过激行为,创造性地运用心理学和教学规律,对教学中出现的偶发情况进行及时、巧妙、灵活的处理,挖掘其中的“问题”,成为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这是对教师把握课堂能力的考验,是教师提高教学能力的锻炼,也是教师个体教学风格的外化和生华,是较高层次的教学艺术。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关注教学细节,就要永远对课堂中的“人”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关注教学细节,必须用心倾听,用情去感受,才能及时捕捉与提炼,把有价值的生成信息纳入自己的预设过程,使之成为课堂亮点;只有对价值不大的信息进行及时处理,使课堂教学回到预设的轨道上来,在科学的预设中体现教师的匠心,在“生成”中展现师生智慧互动的火花,从而让预设与生成相得益彰,政治课堂才会百花齐放,绚丽多彩,春意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