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年的艺考招生渐渐落下帷幕,作为参与者和记录者,十年下来,年年都有很多感慨。
艺考的那段时间,当你走进北京电影学院的大门,就会看到一幅醒目的条幅:梦开始的地方。这仿佛是多年不变的宣言,又像是在给那些天南海北前来追梦的年轻人_句激励和许诺。
有梦想为之付出都是值得尊重的,不管他们有多年轻,年轻得甚至轻狂。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自个儿拖着大大的行李箱,扬着头,来看下一场考试的榜单,年轻的脸上有种决绝的神情。当他们站在考场上,那一双双眼睛里又是满满的渴望。他们常常在考试的间隙悄悄地打量着墙上和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就想多看上几眼,想和这所学院结下深深的姻缘。当一次考试结束时他们会说谢谢老师,也会走出门的一霎那回头留恋地再瞧上一眼。招生考试前后二十天的日子,镜头里的他们大喜大悲,像坐着过山车,这也许就是青春该去拥有和经历的吧!对梦想的渴望和追梦的勇气,无关结果。
艺考热年年升温,众多媒体争相追捧,甚至每年还推出“最美考生”之类的头条,乐此不疲地跟踪拍摄,把艺考这事儿简直当了娱乐来做。在这个时代,倒不是说考试一定要严肃到何种程度,但也应该安静些,有些神圣的意味。这不是公开的选秀,这是一次真正的考试。就拿表演系的招生来讲,从初试到复试到三试以及综合展示,前前后后二十天。对于招考的老师和艺考的学生都是一场持久战。对体力和心理承受力都是极大的考验。这些年我们被邀请记录招生考试,当我们拿起摄影机,走进这道门,面对神情专注的老师和学生们时,都会很自然地生起一种责任。他们的每一个微妙的眼神,紧张的小动作,以及老师和考生那轻轻的关注和对视……都会清晰地留在摄影机的记忆卡里,被光影留存。即使岁月流逝,这一幕幕还在那个时空里,被记录、被生成、被久久地回味和思考。我们该记录些什么?我想不仅仅是考生怎样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这样的话题,更多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和人的心理。我想这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随着时代的变迁,考生们的变化,考官们的变化和成长。曾经的考生坐在了助考的位置上;当年意气风发的年轻考官们现在已经早生华发,成为资深的教授。拍摄他们的时候,我也会想,他们在考场上会想些什么呢?除了专注并专业地去发掘和选择有潜力的苗子,他们是否也会在考生的身上去寻找自己当年的影子?
虽然多年来我们已经获得老师们深深的信任,拍摄时很自由。但是我们也会在考场上拍摄时更为注意。因为毕竟是在考场上,我们不希望纪录片的拍摄打扰到各位考官和考生,观察也尽量在不经意间,不要过于显示出对某个考生的好感和关注,默默的关注拍摄最好;同时我也提醒自己和助手,在考场内或者休息室不要过多的和我们重点拍摄的考生聊天攀谈,言语间也要多注意。否则,会干扰到他(她)也会干扰到其它考生的心态。我甚至也会回避考官近距离正后方的那个位置,因为他们给每个考生打分的本子就翻开在桌上,尽管我可以随时去拍,不过我永远不会这样去做。我想,人与人信任的基础首先是相互尊重。
每次都有很多话想说,篇幅有限,不多累述。希望每个人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梦;哪怕还未实现,也不要让它在心中熄灭。祝大家好运!
艺考的那段时间,当你走进北京电影学院的大门,就会看到一幅醒目的条幅:梦开始的地方。这仿佛是多年不变的宣言,又像是在给那些天南海北前来追梦的年轻人_句激励和许诺。
有梦想为之付出都是值得尊重的,不管他们有多年轻,年轻得甚至轻狂。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自个儿拖着大大的行李箱,扬着头,来看下一场考试的榜单,年轻的脸上有种决绝的神情。当他们站在考场上,那一双双眼睛里又是满满的渴望。他们常常在考试的间隙悄悄地打量着墙上和教室的每一个角落,就想多看上几眼,想和这所学院结下深深的姻缘。当一次考试结束时他们会说谢谢老师,也会走出门的一霎那回头留恋地再瞧上一眼。招生考试前后二十天的日子,镜头里的他们大喜大悲,像坐着过山车,这也许就是青春该去拥有和经历的吧!对梦想的渴望和追梦的勇气,无关结果。
艺考热年年升温,众多媒体争相追捧,甚至每年还推出“最美考生”之类的头条,乐此不疲地跟踪拍摄,把艺考这事儿简直当了娱乐来做。在这个时代,倒不是说考试一定要严肃到何种程度,但也应该安静些,有些神圣的意味。这不是公开的选秀,这是一次真正的考试。就拿表演系的招生来讲,从初试到复试到三试以及综合展示,前前后后二十天。对于招考的老师和艺考的学生都是一场持久战。对体力和心理承受力都是极大的考验。这些年我们被邀请记录招生考试,当我们拿起摄影机,走进这道门,面对神情专注的老师和学生们时,都会很自然地生起一种责任。他们的每一个微妙的眼神,紧张的小动作,以及老师和考生那轻轻的关注和对视……都会清晰地留在摄影机的记忆卡里,被光影留存。即使岁月流逝,这一幕幕还在那个时空里,被记录、被生成、被久久地回味和思考。我们该记录些什么?我想不仅仅是考生怎样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这样的话题,更多的是人与人的关系和人的心理。我想这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随着时代的变迁,考生们的变化,考官们的变化和成长。曾经的考生坐在了助考的位置上;当年意气风发的年轻考官们现在已经早生华发,成为资深的教授。拍摄他们的时候,我也会想,他们在考场上会想些什么呢?除了专注并专业地去发掘和选择有潜力的苗子,他们是否也会在考生的身上去寻找自己当年的影子?
虽然多年来我们已经获得老师们深深的信任,拍摄时很自由。但是我们也会在考场上拍摄时更为注意。因为毕竟是在考场上,我们不希望纪录片的拍摄打扰到各位考官和考生,观察也尽量在不经意间,不要过于显示出对某个考生的好感和关注,默默的关注拍摄最好;同时我也提醒自己和助手,在考场内或者休息室不要过多的和我们重点拍摄的考生聊天攀谈,言语间也要多注意。否则,会干扰到他(她)也会干扰到其它考生的心态。我甚至也会回避考官近距离正后方的那个位置,因为他们给每个考生打分的本子就翻开在桌上,尽管我可以随时去拍,不过我永远不会这样去做。我想,人与人信任的基础首先是相互尊重。
每次都有很多话想说,篇幅有限,不多累述。希望每个人都不要忘记自己的梦;哪怕还未实现,也不要让它在心中熄灭。祝大家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