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09)6-0062-02
【摘要】加强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保证。文章结合工作实践,对如何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的辅导员团队文化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让辅导员快乐工作,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其潜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关键词】辅导员;队伍建设;以人为本
加强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保证。天津大学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倡导“让辅导员快乐工作”,从而充分激发辅导员工作的潜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快乐工作。让辅导员快乐工作,就是要在充分落实好各级党组织对辅导员各项政策规定的同时,充分尊重辅导员,通过营造和谐、愉悦的工作氛围,使辅导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并胜任工作,有工作的成就感和组织的归属感,在快乐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和组织目标。
1 选对人,选好人,是辅导员队伍“快乐工作”的前提
不热爱自己工作的人,是无法从工作中体会到快乐的。因此,选对人,选好人,是建立一支快乐的辅导员队伍的前提。
1.1 有目的地安排优秀学生干部担任兼职辅导员,悉心育才。学校注重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选拔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担任兼职辅导员。这些苗子可以提前进入角色,通过协助辅导员开展年级工作,或者在党团组织和社团组织担任主要职务,深度参与学生工作事务,从而对辅导员工作有了切身体会和认同。
1.2 对拟入校辅导员实行三级选拔,精心选才。学校出台了《关于选留辅导员工作实施细则》,制定了详细的辅导员选拔任用标准,对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组织协调能力、事务处理能力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实行辅导员三级选拔制度。即先由学院学生工作组根据需要,按照选拔标准,对报名的应届毕业生进行审核、面试,提出初步意见。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讨论、批准后,报学校学生工作部审核。学生工作部组织人员对候选人进行面试,并最终批准录用。通过这些举措,近年来,一大批对辅导员工作富有热情和激情的高素质毕业生被选拔到辅导员工作岗位上,成为构成这支快乐团队的最具活力的细胞。
2 “能够胜任工作”、“有成就感”和“有归属感”是辅导员“快乐工作”的三大要素
不同岗位有不同的能力要求,一个人若是对工作疲于应付,摸不着头绪,便无从谈起从工作中得到快乐。反之,能够胜任工作,并且在此基础上获得充分的成就感,工作就会成为一种享受。
2.1 建立完备的学习体系,做到自学有教材、培训有规划、交流有平台,使辅导员“能够胜任工作”:为了使新辅导员能够尽快适应和了解工作,学校专门组织了一批具有多年辅导员工作经验的学工领导、专家编写了《辅导员工作指导手册》,包括内容篇、素质篇、技巧篇、案例篇。内容篇规范了辅导员十六项岗位职责,素质篇明确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应树立的基本观念、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技能篇就选拔培养学生干部、与学生沟通谈话、开展调查研究和提升领导力等基本技能进行了阐述,安全篇结合学生人身安全、学籍异动、就医指导、心理健康、宿舍管理、就业指导和突发事件等问题作为有针对性的说明。有了这本手册,辅导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对如何开展工作更有把握。
学校制定了辅导员系统培训的规划,建立了辅导员岗前培训与日常培训、理论培训与技能培训、系统培训与专题培训、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的模式。以职业技能培训、专题讲座、工作研讨、校际交流等多种形式为辅导员创造培训机会。为帮助新留校辅导员适应工作角色,学校组织有经验的辅导员通过讲述亲身经历对他们进行辅导员角色认识培训,传授工作经验。近两年,学校已组织辅导员队伍赴兄弟院校学习交流、开设各类课程和讲座近20次。
学校连续19年在校内举办学生工作队伍学术年会,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研究,搭建交流平台。年会采取国际学术会议模式,设立主会场和若干分会场,每位提交工作论文的辅导员均要发表自己的工作心得和调研成果,并与提问者交流。年会提前公布每个时段各个会场的报告内容,参会辅导员可以自由选择。年会结束后,以论文集的形式汇总和交流成果,有力地促进了辅导员理论水平的提高。
辅导员学习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他们能够很快地熟悉、掌握辅导员工作的规律和技巧,从而能够在“胜任工作”的过程中“享受工作”。
2.2 形成科学的评价机制,使辅导员“有成就感”:辅导员的工作偏“软”,内容繁杂、琐碎,质量难以衡量,如果没有科学的评价和激励,人容易失去动力变得疲沓。
我校经过多年探索,建立了机关(学工部和校团委)、学院领导班子和学生三位一体的评价考核机制。其中,学生的评价是核心,机关和学院领导班子的考核结果仅作为参考。
学生对辅导员的主要考核评价指标有10项,对辅导员能否经常深入学生班级和宿舍,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及时落实关系到学生的各项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办事公平公正等方面进行评价。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结果的公正性,使其真正代表广大同学的意见,学校采取每年随机抽取辅导员所负责年级学生总数的25%的学生参加考核评价,这样也使每位学生大学四年平均有一次机会对辅导员进行评价。
机关和学院对辅导员的主要考核内容是辅导员落实学校、学院各项工作情况,完成辅导员工作职责情况,深入学生群体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坚守岗位意识和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以及学生对辅导员的反映等。
处于人本的考虑,考核结果并不公布,但是,学校会对总分前十名的辅导员进行表彰,并作为辅导员晋升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职称和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评价机制,在辅导员群体中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工作状态积极向上。
2.3 创造和谐的团队文化,使辅导员“有归属感”:快乐工作,还需要一个和谐的团队文化,同事之间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可以增加人的归属感,从而提高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辅导员的工作相对个体性较强,常常是一个人独立负责某个年级或社团,这样,更需要创造整个团队良好的人际互动和亲密无间的工作氛围。学校建设了辅导员队伍专用的网络办公通信系统,工作通知、活动公告、私人信件、特别问候等功能均可实现,成为辅导员之间沟通和联系的便捷的信息平台。
辅导员队伍还有自己的足球队、羽毛球队、舞蹈队等,每周固定时间开展活动,定期举办各种联谊,形成了和谐向上的团队文化。
3 与组织发展目标一致的价值追求和良好的职业前景,是辅导员“快乐工作”的根源和保障
人是社会性的,人的价值实现离不开社会的需要和承认。与组织发展目标一致的价值追求和良好的职业前景是辅导员“快乐工作”的根源和保障,能够给辅导员带来更深层面的快乐。
纵观我校辅导员成长的过程,从育苗的内容,到选苗的依据,再到系统岗位培养的主题,有一条主线始终贯穿,那就是引导辅导员树立职业理念,把“培养人”,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作为自己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辅导员有了和学校一致的目标或追求,就能在其中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就会在工作中不断体会到快乐。
对于未来,辅导员可以有两种主要的选择继续实现自我价值:担任学校行政领导或者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在学校行政领导岗位可以通过管理和服务将育人的观念继续延伸,并可以因为有新的平台而大有作为。今年来,我校有一批辅导员陆续走上学校各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岗位和教学科研岗位,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日益显现,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齐抓共管的格局。
学校辅导员全部为教师编制,承担全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任务。根据教务处对师资培训的要求,辅导员不仅要参加教师岗前培训、试讲、助课,还要通過连续两年以上的课堂教学跟踪考核,合格者方可授予教师资格证书,并晋升教师系列职称。在天津市举办的历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我校辅导员都积极参加,并获得突出的成绩。
学校还鼓励辅导员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提升学历层次,适应高校教师发展的要求。学校学工部心理研究所与高教所联合申报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点已经获得批准,该硕士点下设教育心理、人格与社会心理、心理咨询与治疗等研究方向,这是全国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内部建立的第一个硕士点。辅导员可以成为教授、硕士生导师,为学生工作队伍职业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是一个“内化”的心理过程,是教师的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双边活动的过程,其中,教师的教育活动是学生良好自我教育的先决条件。这一特点决定了辅导员的工作是“良心活”,是软条件,辅导员的工作与专业教师相比,需要付出更多的情感。因此,只有以人为本,让辅导员快乐工作,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其潜能,使教育对象与其形成真正的价值认同,使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软性的工作取得真正过硬的实效。
【摘要】加强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保证。文章结合工作实践,对如何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的辅导员团队文化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让辅导员快乐工作,可以最大程度地激发其潜能,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关键词】辅导员;队伍建设;以人为本
加强高校学生辅导员队伍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维护高校稳定的重要保证。天津大学在辅导员队伍建设上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本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倡导“让辅导员快乐工作”,从而充分激发辅导员工作的潜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习型组织理论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快乐工作。让辅导员快乐工作,就是要在充分落实好各级党组织对辅导员各项政策规定的同时,充分尊重辅导员,通过营造和谐、愉悦的工作氛围,使辅导员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工作并胜任工作,有工作的成就感和组织的归属感,在快乐工作中实现自我价值和组织目标。
1 选对人,选好人,是辅导员队伍“快乐工作”的前提
不热爱自己工作的人,是无法从工作中体会到快乐的。因此,选对人,选好人,是建立一支快乐的辅导员队伍的前提。
1.1 有目的地安排优秀学生干部担任兼职辅导员,悉心育才。学校注重发现和培养优秀人才,选拔一批优秀的学生干部担任兼职辅导员。这些苗子可以提前进入角色,通过协助辅导员开展年级工作,或者在党团组织和社团组织担任主要职务,深度参与学生工作事务,从而对辅导员工作有了切身体会和认同。
1.2 对拟入校辅导员实行三级选拔,精心选才。学校出台了《关于选留辅导员工作实施细则》,制定了详细的辅导员选拔任用标准,对辅导员思想政治素质、道德品质、心理素质、组织协调能力、事务处理能力等方面提出具体要求。在此基础上,实行辅导员三级选拔制度。即先由学院学生工作组根据需要,按照选拔标准,对报名的应届毕业生进行审核、面试,提出初步意见。经学院党政联席会议讨论、批准后,报学校学生工作部审核。学生工作部组织人员对候选人进行面试,并最终批准录用。通过这些举措,近年来,一大批对辅导员工作富有热情和激情的高素质毕业生被选拔到辅导员工作岗位上,成为构成这支快乐团队的最具活力的细胞。
2 “能够胜任工作”、“有成就感”和“有归属感”是辅导员“快乐工作”的三大要素
不同岗位有不同的能力要求,一个人若是对工作疲于应付,摸不着头绪,便无从谈起从工作中得到快乐。反之,能够胜任工作,并且在此基础上获得充分的成就感,工作就会成为一种享受。
2.1 建立完备的学习体系,做到自学有教材、培训有规划、交流有平台,使辅导员“能够胜任工作”:为了使新辅导员能够尽快适应和了解工作,学校专门组织了一批具有多年辅导员工作经验的学工领导、专家编写了《辅导员工作指导手册》,包括内容篇、素质篇、技巧篇、案例篇。内容篇规范了辅导员十六项岗位职责,素质篇明确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应树立的基本观念、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技能篇就选拔培养学生干部、与学生沟通谈话、开展调查研究和提升领导力等基本技能进行了阐述,安全篇结合学生人身安全、学籍异动、就医指导、心理健康、宿舍管理、就业指导和突发事件等问题作为有针对性的说明。有了这本手册,辅导员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对如何开展工作更有把握。
学校制定了辅导员系统培训的规划,建立了辅导员岗前培训与日常培训、理论培训与技能培训、系统培训与专题培训、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的模式。以职业技能培训、专题讲座、工作研讨、校际交流等多种形式为辅导员创造培训机会。为帮助新留校辅导员适应工作角色,学校组织有经验的辅导员通过讲述亲身经历对他们进行辅导员角色认识培训,传授工作经验。近两年,学校已组织辅导员队伍赴兄弟院校学习交流、开设各类课程和讲座近20次。
学校连续19年在校内举办学生工作队伍学术年会,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理论研究,搭建交流平台。年会采取国际学术会议模式,设立主会场和若干分会场,每位提交工作论文的辅导员均要发表自己的工作心得和调研成果,并与提问者交流。年会提前公布每个时段各个会场的报告内容,参会辅导员可以自由选择。年会结束后,以论文集的形式汇总和交流成果,有力地促进了辅导员理论水平的提高。
辅导员学习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使他们能够很快地熟悉、掌握辅导员工作的规律和技巧,从而能够在“胜任工作”的过程中“享受工作”。
2.2 形成科学的评价机制,使辅导员“有成就感”:辅导员的工作偏“软”,内容繁杂、琐碎,质量难以衡量,如果没有科学的评价和激励,人容易失去动力变得疲沓。
我校经过多年探索,建立了机关(学工部和校团委)、学院领导班子和学生三位一体的评价考核机制。其中,学生的评价是核心,机关和学院领导班子的考核结果仅作为参考。
学生对辅导员的主要考核评价指标有10项,对辅导员能否经常深入学生班级和宿舍,积极帮助学生解决各种问题,及时落实关系到学生的各项工作,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办事公平公正等方面进行评价。为了最大限度地保证结果的公正性,使其真正代表广大同学的意见,学校采取每年随机抽取辅导员所负责年级学生总数的25%的学生参加考核评价,这样也使每位学生大学四年平均有一次机会对辅导员进行评价。
机关和学院对辅导员的主要考核内容是辅导员落实学校、学院各项工作情况,完成辅导员工作职责情况,深入学生群体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坚守岗位意识和处理危机事件的能力,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以及学生对辅导员的反映等。
处于人本的考虑,考核结果并不公布,但是,学校会对总分前十名的辅导员进行表彰,并作为辅导员晋升思想政治教育系列职称和岗位聘任的重要依据。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评价机制,在辅导员群体中形成了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辅导员队伍的整体工作状态积极向上。
2.3 创造和谐的团队文化,使辅导员“有归属感”:快乐工作,还需要一个和谐的团队文化,同事之间具有良好的亲和力,可以增加人的归属感,从而提高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辅导员的工作相对个体性较强,常常是一个人独立负责某个年级或社团,这样,更需要创造整个团队良好的人际互动和亲密无间的工作氛围。学校建设了辅导员队伍专用的网络办公通信系统,工作通知、活动公告、私人信件、特别问候等功能均可实现,成为辅导员之间沟通和联系的便捷的信息平台。
辅导员队伍还有自己的足球队、羽毛球队、舞蹈队等,每周固定时间开展活动,定期举办各种联谊,形成了和谐向上的团队文化。
3 与组织发展目标一致的价值追求和良好的职业前景,是辅导员“快乐工作”的根源和保障
人是社会性的,人的价值实现离不开社会的需要和承认。与组织发展目标一致的价值追求和良好的职业前景是辅导员“快乐工作”的根源和保障,能够给辅导员带来更深层面的快乐。
纵观我校辅导员成长的过程,从育苗的内容,到选苗的依据,再到系统岗位培养的主题,有一条主线始终贯穿,那就是引导辅导员树立职业理念,把“培养人”,即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可靠的接班人,作为自己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辅导员有了和学校一致的目标或追求,就能在其中发现自己生命的意义,实现自己人生的价值,就会在工作中不断体会到快乐。
对于未来,辅导员可以有两种主要的选择继续实现自我价值:担任学校行政领导或者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在学校行政领导岗位可以通过管理和服务将育人的观念继续延伸,并可以因为有新的平台而大有作为。今年来,我校有一批辅导员陆续走上学校各职能部门的主要领导岗位和教学科研岗位,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作用日益显现,形成了思想政治教育齐抓共管的格局。
学校辅导员全部为教师编制,承担全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等课程的教学任务。根据教务处对师资培训的要求,辅导员不仅要参加教师岗前培训、试讲、助课,还要通過连续两年以上的课堂教学跟踪考核,合格者方可授予教师资格证书,并晋升教师系列职称。在天津市举办的历届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我校辅导员都积极参加,并获得突出的成绩。
学校还鼓励辅导员在职攻读硕士和博士学位,提升学历层次,适应高校教师发展的要求。学校学工部心理研究所与高教所联合申报的应用心理学专业硕士点已经获得批准,该硕士点下设教育心理、人格与社会心理、心理咨询与治疗等研究方向,这是全国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内部建立的第一个硕士点。辅导员可以成为教授、硕士生导师,为学生工作队伍职业化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形成是一个“内化”的心理过程,是教师的教育与学生的自我教育双边活动的过程,其中,教师的教育活动是学生良好自我教育的先决条件。这一特点决定了辅导员的工作是“良心活”,是软条件,辅导员的工作与专业教师相比,需要付出更多的情感。因此,只有以人为本,让辅导员快乐工作,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其潜能,使教育对象与其形成真正的价值认同,使思想政治教育这一软性的工作取得真正过硬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