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青年”汤增敭

来源 :现代中文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du38sbfs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汤增敭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文坛的活跃分子,办过《草野》《星期文艺》等文学期刊,得到谢六逸、孙俍工、黄天鹏等人提携,与鲁迅也有交往,出版有《独唱》《姊姊的残骸》《幸福》等诗文集。但1940年代后淡出文坛,以至今天文学史界对他的经历、著述知之甚少。本文从鲁迅批评汤增敭谈起,钩沉汤增敭作为"文学青年"的一生,简述其著作,以补现代文学史研究及鲁迅研究。
其他文献
钱谷融在《〈雷雨〉人物谈》中采用人物论的批评方法,是和彼时的文学制度和文艺生产环境密不可分的。人物论开始出现在历史领域,之后逐渐转向文学领域,构成了当代文学重要的
本文重返钱谷融在50年代末写作《〈雷雨〉人物谈》前后的历史现场,对相关钱门弟子的受教以及对《雷雨》的再解读进行梳理,并针对《雷雨》中周朴园这一角色,进一步通过文本细
钱谷融先生发表于1957年5月号《文艺月报》的《论"文学是人学"》曾在1950年代末期被归入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与"人性论"谱系予以批判;而在新时期以来,评论者多从"人道主义精神"
钱谷融先生《〈雷雨〉人物谈》中的后4篇人物谈,集中于"姓鲁的"一家人,在谈法上与早先的4篇既有延续之处,又有很大的不同,不但从"个性"转移到"共性",而且从性格的具体走向人
本文结合钱谷融的自述、书信以及《〈雷雨〉人物谈》的审稿意见等相关资料,对《〈雷雨〉人物谈》从单篇论文的发表到单行本出版中间的艰难历程作一还原。
采用腔径11.6 nm、孔径3.4 nm的ZIF-8作为分子尺度的笼子用于分离和封装乙酰丙酮铁(分子直径约9.7 nm),并对其热解制备出掺氮多孔碳球锚定的高分散Fe-NC催化剂,利用紫外可见
来自解放区的作家王林,自1946年10月9日至1955年8月12日,在近9年的时间内,先后在日记中写下了多条有关赵树理的文字。考察隐蔽在王林日记中的赵树理书写和叙事,可以看出,王林
采用富B酸多级孔材料和高稳定性超稳Y型分子筛优化匹配催化剂,以及重质柴油和催化原料反应区特殊设置,中国石油兰州化工研究中心开发了多产高辛烷值汽油降低柴汽比的柴油催化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中存在一个绵延已久的"史料派"。它主要是一个学域性学派,但也包含有某种师承的性质。它的生成有一个较长的历程,又可分为四个派别:史料考证派、史料散文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