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辽宁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辽宁 沈阳 110036)
【摘要】:文化在马克思的思想理论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自觉地以唯物史观作为其文化研究的内在逻辑和理论基础。因此,马克思的文化观是广泛而深刻的。关于马克思文化观的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和历史性的基本特点,是我们理解、学习马克思文化观的基础,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马克思的文化观进行初步地分析。
【关键词】:马克思;文化观;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文化观,从横向结构发展看,是一个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具备阶级性、科学性、实践性的文化观;从动态纵向发展看,是一个包括创造、发现、借鉴、预测的多种文化内容和文化功能综合作用的具有历史性的文化观。
一切的社会科学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看都是具有阶级性的,这是因为社会科学与人的行为息息相关,而人的行为必然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处于不同阶级的人在观察和处理同一件事的角度和方法截然不同甚至相反,因此事情的发展结果对他们自然有不同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具有阶级性,代表着世界上广大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而马克思文化观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同时又是马克思理论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阶级性也因此成为其最明确、显著的特点。马克思曾经在多部著作中都提到过,他坚决反对资产阶级学者进行的所谓纯粹的研究,在他看来世界不存在纯粹的、超越阶级的研宄,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层次性,
使每一件事情的出现都具有极其复杂的背景,它牵涉到各种利益关系和利益纠葛。人们在日常的生活,有的人会对这一件事感兴趣,而对另一件事不感兴趣;有的人对事情的这一方面感兴趣,而对另一方面不感兴趣,这都是由人们各自的阶级立场所决定的。资产阶级学者为资产阶级社会进行辩护的目的,导致他们掩饰这些内容的决定性作用。离开了人们的立场和价值观的研究和判断往往容易丧失人的阶级性、主观能动性,将社会整体割裂开来,形成许多碎片化的不相关的部分,对这些部分独立性质和结构的研究就是资产阶级所谓的“超越阶级的纯粹的”社会学研宄。这种研究对于了解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而言不仅仅是片面而狭隊的,而且导致了人们对于正确世界的认识障碍,形成所谓超阶级的文化观,将有机联系的整个世界割裂开来。它同时还掩盖了资产阶级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对无产阶级的残酷剥削的本性,不光是在经济、政治方面剥削,而且在文化层面上也是“不遗余力”的巧取豪夺。它的本质是为资产阶级利益说话的,在掩盖起本质的同时使其阶级性昭然若揭。
马克思文化观区别于其他文化观的最根本的特点是实践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以实践为基础,又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它的产生和存在始终是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和建设服务,并以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实践是马克思哲学最重要的理论根基。因此,在马克思的文化观的基本内容里,实践的价值不言而喻。唯心主义文化观不能了解实践对于人类文化产生及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导致他们在剖析和解释文化发展规律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将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孤立于整个社会历史实践之外,单从文化自身的发展来讨论文化的发展,在自我意识的圈子里不断进行着椭圆式运转。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中,强调了文化对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而这种文化的本质就是实践的、动态的。人类通过不断地实践,在认识自身、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发现了共同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从而形成了文化;然后人们又通过接受文化,反过来指导社会实践的进行,进而解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改变世界。因此在实践中,人不仅创造了文化,而且运用了文化,在自然世界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类的属人世界。
马克思文化观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科学性,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马克思文化观的思想基礎和立场是科学的。首先,马克思文化观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人类劳动作为文化产生的根源,提出文化能够发展进步的首要条件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这就符合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文化的发展、繁荣会对经济基础起推动作用。它同时深刻揭示了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指出文化全球化的客观趋势,为人类文化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其次,马克思文化观是无产阶级的文化观,它始终以无产阶级为自己的立场与出发点,以满足广大无产阶级人民的文化需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文化观的基本功能和根本目的,同时,人的自由发展与解放是马克思文化观的价值追求,人的需求是文化发展的原动力和根本落脚点;换句话说,文化的过程就是人化的过程。
每個阶级都有自己的文化,每种文化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地,且随着实践地发展不断发展。有的文化在延续的过程中不断吸收、融合其他都文化的优秀品质,逐渐形成蔚为大观的景象。有的文化因代表阶级的没落、消亡,阶级文化也随着消沉,进入历史的尘封,玛雅文明就是历史的典证。马克思文化观是一个开放的文化思想体系,正如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学说,马克思的文化观也是一定历史阶段内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的集中体现。因此,马克思文化观具有历史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第一至五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至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3]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庄锡昌、鲍怀崇世界文化史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李明红(1990—),男,山西朔州人,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
【摘要】:文化在马克思的思想理论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自觉地以唯物史观作为其文化研究的内在逻辑和理论基础。因此,马克思的文化观是广泛而深刻的。关于马克思文化观的阶级性、实践性、科学性和历史性的基本特点,是我们理解、学习马克思文化观的基础,因此,我们有必要对马克思的文化观进行初步地分析。
【关键词】:马克思;文化观;历史唯物主义
马克思文化观,从横向结构发展看,是一个以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础的具备阶级性、科学性、实践性的文化观;从动态纵向发展看,是一个包括创造、发现、借鉴、预测的多种文化内容和文化功能综合作用的具有历史性的文化观。
一切的社会科学从马克思主义理论来看都是具有阶级性的,这是因为社会科学与人的行为息息相关,而人的行为必然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功利性,处于不同阶级的人在观察和处理同一件事的角度和方法截然不同甚至相反,因此事情的发展结果对他们自然有不同的影响。
马克思主义理论也具有阶级性,代表着世界上广大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而马克思文化观作为一门人文社会科学,同时又是马克思理论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阶级性也因此成为其最明确、显著的特点。马克思曾经在多部著作中都提到过,他坚决反对资产阶级学者进行的所谓纯粹的研究,在他看来世界不存在纯粹的、超越阶级的研宄,社会生活的丰富性和层次性,
使每一件事情的出现都具有极其复杂的背景,它牵涉到各种利益关系和利益纠葛。人们在日常的生活,有的人会对这一件事感兴趣,而对另一件事不感兴趣;有的人对事情的这一方面感兴趣,而对另一方面不感兴趣,这都是由人们各自的阶级立场所决定的。资产阶级学者为资产阶级社会进行辩护的目的,导致他们掩饰这些内容的决定性作用。离开了人们的立场和价值观的研究和判断往往容易丧失人的阶级性、主观能动性,将社会整体割裂开来,形成许多碎片化的不相关的部分,对这些部分独立性质和结构的研究就是资产阶级所谓的“超越阶级的纯粹的”社会学研宄。这种研究对于了解整个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而言不仅仅是片面而狭隊的,而且导致了人们对于正确世界的认识障碍,形成所谓超阶级的文化观,将有机联系的整个世界割裂开来。它同时还掩盖了资产阶级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对无产阶级的残酷剥削的本性,不光是在经济、政治方面剥削,而且在文化层面上也是“不遗余力”的巧取豪夺。它的本质是为资产阶级利益说话的,在掩盖起本质的同时使其阶级性昭然若揭。
马克思文化观区别于其他文化观的最根本的特点是实践性。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以实践为基础,又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它的产生和存在始终是为无产阶级的革命和建设服务,并以实现共产主义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实践是马克思哲学最重要的理论根基。因此,在马克思的文化观的基本内容里,实践的价值不言而喻。唯心主义文化观不能了解实践对于人类文化产生及发展的重要意义,因此导致他们在剖析和解释文化发展规律时存在着不可避免的缺陷,将文化的产生与发展孤立于整个社会历史实践之外,单从文化自身的发展来讨论文化的发展,在自我意识的圈子里不断进行着椭圆式运转。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文化观中,强调了文化对人类自身和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而这种文化的本质就是实践的、动态的。人类通过不断地实践,在认识自身、认识世界的过程中发现了共同的价值观和思想意识,从而形成了文化;然后人们又通过接受文化,反过来指导社会实践的进行,进而解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改变世界。因此在实践中,人不仅创造了文化,而且运用了文化,在自然世界的基础上创造了人类的属人世界。
马克思文化观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科学性,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马克思文化观的思想基礎和立场是科学的。首先,马克思文化观坚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人类劳动作为文化产生的根源,提出文化能够发展进步的首要条件是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这就符合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文化的发展、繁荣会对经济基础起推动作用。它同时深刻揭示了文化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指出文化全球化的客观趋势,为人类文化发展进步指明了正确方向。其次,马克思文化观是无产阶级的文化观,它始终以无产阶级为自己的立场与出发点,以满足广大无产阶级人民的文化需求。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文化观的基本功能和根本目的,同时,人的自由发展与解放是马克思文化观的价值追求,人的需求是文化发展的原动力和根本落脚点;换句话说,文化的过程就是人化的过程。
每個阶级都有自己的文化,每种文化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地,且随着实践地发展不断发展。有的文化在延续的过程中不断吸收、融合其他都文化的优秀品质,逐渐形成蔚为大观的景象。有的文化因代表阶级的没落、消亡,阶级文化也随着消沉,进入历史的尘封,玛雅文明就是历史的典证。马克思文化观是一个开放的文化思想体系,正如马克思主义不是一个固步自封的学说,马克思的文化观也是一定历史阶段内马克思、恩格斯文化思想的集中体现。因此,马克思文化观具有历史性。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二版)第一至五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至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
[3]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
[4]庄锡昌、鲍怀崇世界文化史北京: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李明红(1990—),男,山西朔州人,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