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化教学的改革,多媒体逐渐地走进了农村学校、走进了农村小学课堂,成为教师教育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小学数学课堂运用多媒体可以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突破重难点、增加课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使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讲解,模型演示,教师和学生交谈,学生练习等,而多媒体小学数学教学使用的教学方式有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交互性强等特点。下面就谈谈自己用多媒体上小学数学课的一些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可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没有兴趣就不会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 3%来自视觉, 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而多媒体手段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声、像、画、文交融,给学生创造交际的氛围,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确定位置》时,用课件展示主题图。让学生学生讨论确定位置的方法,在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时,先是在座位图的下面和左面出现了一条横线和一条竖线,接着在两条线上标出坐标,再是每个位置显出一个圆点和许多横的、竖的虚线,最后坐位图隐去,只留下坐标图。像这样,就把形象的坐位图转换成抽象的坐标图,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提高。又如学习《行程问题》时,先由课件演示两车相向而行至相遇,并在图上显示出题中的的各种数据形成一个完整的线段图,这样学生很容易明白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同时看到车在运动,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将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会克服一切困难,充满信心的学习,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二、利用多媒体可使抽象概念直观形象化,利于突破难点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人脑的延伸。它具有极为丰富的表现力,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大与小、远与近、静与动、快与慢、整与散、虚与实之间的相互转换,生动地再现事物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克服了人类感官的局限性。扩大了小学生的认知时空,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通过向学生展开丰富的、典型的、具体的经验和感性材料,突出观察点,揭示现象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减少思辨的困难;丰富学生的联想,减少小学生联想的困难;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提高小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解题正确率。例如,在教学射线具有可以无限延伸这一特点时,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这样的物体,所以,学生对“无限延伸”一词的理解似懂非懂。为了帮助他们理解“无限延伸”一词的意思,我在设计多媒体时,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在屏幕上先出现一个亮点,然后向一端延伸,成为一条亮线,亮线越来越长,越来越长,逐渐延伸出了屏幕。我一边演示,一边叙述“像这样无止境地延伸下去,亮线将无止境地延长。”借助这样动态的演示,学生头脑中出现了“无限长”的情景,学生对“无限延伸“一词有了真正的认识,从而突破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又如:在教学“时、分、秒”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一个动态的钟面,学生可以根据钟面上的指针变化,清晰地看到时针走一个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从而学生可以自主地发现整时的特征,“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这一教学环节,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认识整时的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可增加课堂容量,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过去,教师在课堂上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教学内容的板书、课堂练习的抄写、画图、绘制图表和处理数据等工作,不仅工作量大,占用大量时间,而且难以突破难点,未能达到“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的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技术利用课前来完成这些工作,就可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增加课堂容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编辑各种形式、各种情景的选择题、填空题或解答题等,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并配以声、像、文字,进行大量演示,反复练习。如在上“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的练习课”时,就充分运用了多媒体大容量性的特点,把设计的练习先后通过二十多个图形展示到大屏幕上,运用抢答、填空、判断、涂色等多种方式进行练习,并结合多种评价方式,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在不知不觉之中就掌握了知识,加深了理解。另外,多媒体的交互性能还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反应快的反馈信息。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灵活运用知识,课堂练习是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的最好方式。教学中,通过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完全可通过多媒体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反馈,便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总之,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使小学数学课堂
教学形象、具体、生动、直观,能激发起小学生学习的兴趣,理清概念,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繁为简,使具体的画面与抽象的数学内容紧密联系,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内在潜能,让小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开拓小学生视野,有利于小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传统小学数学教学使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是教师讲解,模型演示,教师和学生交谈,学生练习等,而多媒体小学数学教学使用的教学方式有化静为动,化抽象为直观,交互性强等特点。下面就谈谈自己用多媒体上小学数学课的一些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可激发小学生学习的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没有兴趣就不会产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 3%来自视觉, 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而多媒体手段恰恰在视觉、听觉效果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它可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将教学内容与学生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声、像、画、文交融,给学生创造交际的氛围,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促进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确定位置》时,用课件展示主题图。让学生学生讨论确定位置的方法,在小结确定位置的方法时,先是在座位图的下面和左面出现了一条横线和一条竖线,接着在两条线上标出坐标,再是每个位置显出一个圆点和许多横的、竖的虚线,最后坐位图隐去,只留下坐标图。像这样,就把形象的坐位图转换成抽象的坐标图,使学生的抽象思维得到提高。又如学习《行程问题》时,先由课件演示两车相向而行至相遇,并在图上显示出题中的的各种数据形成一个完整的线段图,这样学生很容易明白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同时看到车在运动,引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兴趣,将达到乐此不疲,废寝忘食的地步,他们会克服一切困难,充满信心的学习,变“被动学"为“主动学"。
二、利用多媒体可使抽象概念直观形象化,利于突破难点
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现代化教学手段,是人脑的延伸。它具有极为丰富的表现力,能根据教学需要将教学内容实现大与小、远与近、静与动、快与慢、整与散、虚与实之间的相互转换,生动地再现事物的发生、发展的过程,从而克服了人类感官的局限性。扩大了小学生的认知时空,缩短了学生的认识过程。通过向学生展开丰富的、典型的、具体的经验和感性材料,突出观察点,揭示现象的内在联系,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减少思辨的困难;丰富学生的联想,减少小学生联想的困难;建立正确的空间观念,培养了小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刻性和创造性,提高小学生的解题速度和解题正确率。例如,在教学射线具有可以无限延伸这一特点时,由于在现实生活中不存在这样的物体,所以,学生对“无限延伸”一词的理解似懂非懂。为了帮助他们理解“无限延伸”一词的意思,我在设计多媒体时,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功能,在屏幕上先出现一个亮点,然后向一端延伸,成为一条亮线,亮线越来越长,越来越长,逐渐延伸出了屏幕。我一边演示,一边叙述“像这样无止境地延伸下去,亮线将无止境地延长。”借助这样动态的演示,学生头脑中出现了“无限长”的情景,学生对“无限延伸“一词有了真正的认识,从而突破了这节课的教学难点,提高了教学效率,也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又如:在教学“时、分、秒”一课时,我利用多媒体课件设计了一个动态的钟面,学生可以根据钟面上的指针变化,清晰地看到时针走一个大格,分针正好走一圈,从而学生可以自主地发现整时的特征,“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这一教学环节,有效地提高了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认识整时的能力。
三、利用多媒体可增加课堂容量,及时反馈教学效果
过去,教师在课堂上要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教学内容的板书、课堂练习的抄写、画图、绘制图表和处理数据等工作,不仅工作量大,占用大量时间,而且难以突破难点,未能达到“大容量、快节奏、高效率"的教学效果。采用多媒体技术利用课前来完成这些工作,就可节省大量的教学时间,增加课堂容量,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不仅如此,教师还可以编辑各种形式、各种情景的选择题、填空题或解答题等,由软件来判断学生解答的正确与否,并配以声、像、文字,进行大量演示,反复练习。如在上“分数的产生和意义的练习课”时,就充分运用了多媒体大容量性的特点,把设计的练习先后通过二十多个图形展示到大屏幕上,运用抢答、填空、判断、涂色等多种方式进行练习,并结合多种评价方式,学生的积极性非常高,在不知不觉之中就掌握了知识,加深了理解。另外,多媒体的交互性能还可以提供各种丰富多彩、生动活泼、反应快的反馈信息。学生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灵活运用知识,课堂练习是加强对知识的巩固和运用的最好方式。教学中,通过人机互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达到什么样的教学效果,完全可通过多媒体实现对学生课堂练习的反馈,便于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总之,恰当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能使小学数学课堂
教学形象、具体、生动、直观,能激发起小学生学习的兴趣,理清概念,化难为易,化静为动,化繁为简,使具体的画面与抽象的数学内容紧密联系,突破传统的教学方法,挖掘教材的内在潜能,让小学生充分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开拓小学生视野,有利于小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