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作文训练是教学的重点、难点。在教学中,教师应有效地组织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提高训练效果。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作文训练;五步法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59
在初中作文训练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将作文训练总结为五步:望、闻、问、讲、写。
一、通过“望”引发兴趣和思考
“望”实质是“观察”的意思,就是让学生观察图片或影片。这样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尤其是常写的记叙文更是离不开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活动。因此,训练形象思维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基本形象并牢记心头。如笔者在课堂进行不同专题作文训练时,会播放各种各样的图片、影片让学生感知,从而引发学生的联想与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文训练才会有成效。一次,笔者要求学生写关于《大自然的启示》的文章,学生无一例外地忽略了身边自然界的一些小事物。此时,笔者将准备好的图片一一展示:峭壁苍松图、严冬腊梅图、疾风劲草图、潺潺溪流图、飘坠落叶图等。学生经过仔细观察之后,都能选好题材明确中心。这样,通过“观察”,可以化无形为有形,从而有迹可循;可以化抽象为形象,从而有形可感。
二、通过“闻”掌握知识和方法
“闻”是听闻的意思。教师可以将图片作一番解释或编成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作文《大自然的启示》训练中,教师通过展示的“峭壁苍松图”引导学生:在峭壁上的苍松树枝上的叶子早已被不可抵挡的寒意和刺骨的寒风无情地扫落,只留下枝干和狂风作战。枝干却从不畏惧,在狂风的肆虐下,它从不像其它树木那样被连根拔起,枝干显示出来的是寒风所不能征服的霸气,因为它“立根原在破岩中”!我们不禁为它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所感动,由此开始明白“咬定青山不放松”这句话的含义,惟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才是走向成功的基石!这样,教师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表面事物写下来并从中感知事物的深层道理,从而深华了主题,为学生今后的“写”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通过“问”活跃想象和创新
“问”是师生间的互问交流过程。在教学中师生双方、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可以充分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如教师在编写故事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发问“为什么要在这些词语前面加形容、修饰或限制性的词语呢?在解答时便可以让学生明白这样写的目的和作用。例如这一句:“在峭壁上的苍松树枝上的叶子早已被不可抵挡的寒意和刺骨的寒风无情地扫落,只留下枝干和狂风作战。”教师可以这样提问:“这一句话除了运用了大量修饰性词语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争先恐后地回答“拟人”。这时教师可以乘兴再问:“拟人的修辞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经过思考、交流之后一般能归纳出此句运用比拟给松树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使描绘形象、表意丰富。这一过程更注重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从而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思考、质疑、创新的过程。
四、通过“讲”训练思维和能力
“讲”是让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达思维的过程。语言是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没有语言,思维能力就很难表现。因此,培养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达思维的能力,可以促进学生语言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及时查漏补缺,培养正确的思考方法。
首先,教师要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讲的机会。教师可以用点名讲、学生自由讲、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讲”中。如教师展示一幅图画后,让学生自由探索和思考,并有意识地让某个学生阐述所观察到的景物。或教师给定范围,就一幅图画根据要求构思其开头、正文或结尾。然后让学生举手发言,自由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能够大胆“讲”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肯定。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做出正确指导。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进行小组讨论,就某一图画通过生生之间的广泛交流,启迪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样做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既可以集思广益又可以在听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和创新。这样,学生经过主动地思考、倾听、交流,将彼此的见解融会贯通,印象就会尤为深刻,在今后的写作中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要让学生有“料”可讲。学生在讲述时有时感到词穷句短。因此,教师在平时可训练学生进行词汇积累,让学生背颂名篇和加强课外阅读,从而达到能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心中所想、所思的效果。
再次,讲应有梯度,应从易到难。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切实训练其写作的能力。
五、通过“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写”是让学生动手写作。其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是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原则。首先,教师可给出语段让学生填写修饰性词语,充分利用自己所学所记的词汇。其次,教师可展示图画或给出事物让学生展开论述,要求有固定的句型句式、修辞等,这可以将学生作文用语的单一、呆板变得活泼生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图、看物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都完整的话。这样让学生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让文章显得有血有肉。再次,将自己讲述的故事写下来,这就训练了学生在定好材的情况下要定好题、谋好篇、立好意,还训练了学生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式和文章开头与结尾、过渡与呼应的写作手法。最后,让学生自由记叙身边的事物。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生可通过观察图片或影片并将其融进平时的生活中,让这些图画活起来,赋予文章真情实感。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讲过:“写诚实的自己的话”。就是要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思想,自由自在地写作。这样由遣词造句到布局谋篇、合理安排难度适中的内容进行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广利初级中学 526000)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作文训练;五步法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59
在初中作文训练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将作文训练总结为五步:望、闻、问、讲、写。
一、通过“望”引发兴趣和思考
“望”实质是“观察”的意思,就是让学生观察图片或影片。这样做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尤其是常写的记叙文更是离不开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活动。因此,训练形象思维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事物的基本形象并牢记心头。如笔者在课堂进行不同专题作文训练时,会播放各种各样的图片、影片让学生感知,从而引发学生的联想与兴趣。只有当学生对写作文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文训练才会有成效。一次,笔者要求学生写关于《大自然的启示》的文章,学生无一例外地忽略了身边自然界的一些小事物。此时,笔者将准备好的图片一一展示:峭壁苍松图、严冬腊梅图、疾风劲草图、潺潺溪流图、飘坠落叶图等。学生经过仔细观察之后,都能选好题材明确中心。这样,通过“观察”,可以化无形为有形,从而有迹可循;可以化抽象为形象,从而有形可感。
二、通过“闻”掌握知识和方法
“闻”是听闻的意思。教师可以将图片作一番解释或编成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在作文《大自然的启示》训练中,教师通过展示的“峭壁苍松图”引导学生:在峭壁上的苍松树枝上的叶子早已被不可抵挡的寒意和刺骨的寒风无情地扫落,只留下枝干和狂风作战。枝干却从不畏惧,在狂风的肆虐下,它从不像其它树木那样被连根拔起,枝干显示出来的是寒风所不能征服的霸气,因为它“立根原在破岩中”!我们不禁为它这种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所感动,由此开始明白“咬定青山不放松”这句话的含义,惟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力才是走向成功的基石!这样,教师引导学生把观察到的表面事物写下来并从中感知事物的深层道理,从而深华了主题,为学生今后的“写”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
三、通过“问”活跃想象和创新
“问”是师生间的互问交流过程。在教学中师生双方、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可以充分分享彼此的思想、经验和知识。如教师在编写故事的过程中可以对学生发问“为什么要在这些词语前面加形容、修饰或限制性的词语呢?在解答时便可以让学生明白这样写的目的和作用。例如这一句:“在峭壁上的苍松树枝上的叶子早已被不可抵挡的寒意和刺骨的寒风无情地扫落,只留下枝干和狂风作战。”教师可以这样提问:“这一句话除了运用了大量修饰性词语外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学生的积极性很高,争先恐后地回答“拟人”。这时教师可以乘兴再问:“拟人的修辞有什么作用呢?”学生经过思考、交流之后一般能归纳出此句运用比拟给松树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使描绘形象、表意丰富。这一过程更注重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从而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认知、思考、质疑、创新的过程。
四、通过“讲”训练思维和能力
“讲”是让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达思维的过程。语言是思维能力的具体体现。没有语言,思维能力就很难表现。因此,培养学生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达思维的能力,可以促进学生语言的组织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过程,从而及时查漏补缺,培养正确的思考方法。
首先,教师要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讲的机会。教师可以用点名讲、学生自由讲、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讲”中。如教师展示一幅图画后,让学生自由探索和思考,并有意识地让某个学生阐述所观察到的景物。或教师给定范围,就一幅图画根据要求构思其开头、正文或结尾。然后让学生举手发言,自由主动地发表自己的见解。对能够大胆“讲”的学生,教师应给予肯定。最后,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做出正确指导。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进行小组讨论,就某一图画通过生生之间的广泛交流,启迪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这样做可以使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既可以集思广益又可以在听的过程中得到启发和创新。这样,学生经过主动地思考、倾听、交流,将彼此的见解融会贯通,印象就会尤为深刻,在今后的写作中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要让学生有“料”可讲。学生在讲述时有时感到词穷句短。因此,教师在平时可训练学生进行词汇积累,让学生背颂名篇和加强课外阅读,从而达到能运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心中所想、所思的效果。
再次,讲应有梯度,应从易到难。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切实训练其写作的能力。
五、通过“写”打下坚实的基础
“写”是让学生动手写作。其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是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原则。首先,教师可给出语段让学生填写修饰性词语,充分利用自己所学所记的词汇。其次,教师可展示图画或给出事物让学生展开论述,要求有固定的句型句式、修辞等,这可以将学生作文用语的单一、呆板变得活泼生动。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观图、看物写一句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都完整的话。这样让学生在作文中运用不同句型、句式,表达不同的思想、感情、态度、目的。让文章显得有血有肉。再次,将自己讲述的故事写下来,这就训练了学生在定好材的情况下要定好题、谋好篇、立好意,还训练了学生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表达方式和文章开头与结尾、过渡与呼应的写作手法。最后,让学生自由记叙身边的事物。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学生可通过观察图片或影片并将其融进平时的生活中,让这些图画活起来,赋予文章真情实感。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讲过:“写诚实的自己的话”。就是要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思想,自由自在地写作。这样由遣词造句到布局谋篇、合理安排难度适中的内容进行训练,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定会有所提高。
(作者单位: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广利初级中学 526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