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于 2014年1月1日起执行,预算绩效管理也将会相应的按照其规定和事业单位内部实际情况进行改进和完善。然而,从内部控制这方面来看,我国预算绩效管理存在以下几个问题:评价的指标体系不够科学合理,风险评估不足和信息技术的运用不足、效率低下。针对以上问题,为进一步完善行政单位内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本文将阐述问题根源之所在,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预算绩效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的共同特点
预算绩效管理是内部管控制理念融入其中的前提条件,它们存在着若干的共同特点。
1.目标上的一致性
预算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改善预算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控制预算和成本。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最高准则也是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改善。内部控制的运行状况和大程度上会影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预期成效。
2.执行力贯穿全程
二者都贯穿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相关决策和执行等一系列活动的全过程,只是范围有所不同。
预算绩效管理要求预算管理方面全程贯穿以绩效为导向的这一标准。而内部控制的范围则更广泛些,贯穿于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产生、决策、执行和监督的过程。这与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原则相适应。由此可见,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都集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这三位功能于一体,执行力贯穿全过程。
3.参与主体全员化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执行与贯穿不是单单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上下协调全员配合。确保全员参与,才能达到预期的执行效率和效果。
二、内部控制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在不断推进,并解决了一些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但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进一步剖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1.认识上存在的误区不利于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深入推进
预算绩效管理实际上属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范畴之下,然而在现今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眼中,把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而这完全割裂开来。这不仅是视角上的割裂,更直接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工作尤其是财务部门工作的工作量的增加。行政事业单位对此态度消极,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也应付了事,只停留在表面功夫。此外,认为“行政事业单位面向更多的是社会公共服务,更多追求社会效益。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企业不同。所以不用重视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这一观点也在现今行政事業单位工作人员的观念中根深蒂固。这些错误的认识统统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
2.预算绩效管理状况无法与风险评估控制实现有效衔接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规范要求其应建立起有效的风险评估控制体系,对其经济活动的开展进行定期、有效、全面客观的风险评估。而在预算绩效管理中,通过对绩效目标的跟踪管理、分析评定,也可以完成风险评估,还可作为完善内部控制数据资料的依据。然而,在现今的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开展是滞后的,不积极的。这也就意味着,预算绩效管理的结果失去了强有力的参考性。这将直接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执行效率和效果。
3.在预算绩效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待加强
内部控制规范中明确的提出行政事业单位应“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使经济活动的内部流程,减少人为干预,避免人为操控。然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应用的状况仍然落后,不容乐观。项目的决策以及项目进行的资料等等都需要打印、复印原始资料。不仅使预算绩效管理的准确率降低、效率降低,还增加了绩效管理工作的工作量和难度。
三、内部控制视角下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1.加强内部控制、预算绩效管理的宣传和培训
想要从根本上将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推进到一个更深入的层次,首先就要从行政事业单位对其的认识上做出一个改观。宣传教育无疑是改变其观念的一个重要的手段、良好的途径。主要注重3个方面的培养:一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控制的重视程度,改变其消极应付工作的不良态度。二是提高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学习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知识。三是统筹规划。改变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和其他经济活动开展割裂开来的状态。使预算绩效管理穿针引线,很好地融入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中。
2.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实现对预算业务的风险控制
行者事业单位“重分配,轻过程,轻产出”的做法显然已经不适应现在社会对高效的要求,应切实加大预算执行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力度,使绩效管理贯穿于预算管理之中。一是建立预算的执行情况的管理监督制度。财务部门应对项目负责单位的工作进展进行定期检查,并作出分析和总结。二是建立执行通报制度使工作进展能及时向单位通报,与绩效工作衔接起来,使激励机制发挥作用。若项目进展与计划目标出现偏离时,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按照内部控制规范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3.积极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效率
可以使云计算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相结合,开发建立满足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所需要的子系统,充分的发挥信息技术在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比较、共享等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作用。实现预算绩效管理与信息系统的有效衔接,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结果的准确性,更好地保证了其真实性。大大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缓解了财务工作的压力。
参考文献:
[1]上海青浦区财政局课题研究组财政支出绩效评级结果应用研究,农村财政与财务.2013(1).
[2]李绮,张静玲.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2012(10).
[3]白雪迪,张庆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几个问题的探讨.财务与会计.2013(7).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预算绩效管理
一、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的共同特点
预算绩效管理是内部管控制理念融入其中的前提条件,它们存在着若干的共同特点。
1.目标上的一致性
预算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改善预算管理、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控制预算和成本。而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最高准则也是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和改善。内部控制的运行状况和大程度上会影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预期成效。
2.执行力贯穿全程
二者都贯穿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相关决策和执行等一系列活动的全过程,只是范围有所不同。
预算绩效管理要求预算管理方面全程贯穿以绩效为导向的这一标准。而内部控制的范围则更广泛些,贯穿于整个行政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产生、决策、执行和监督的过程。这与内部控制的全面性原则相适应。由此可见,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都集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这三位功能于一体,执行力贯穿全过程。
3.参与主体全员化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和内部控制的执行与贯穿不是单单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就能完成的。需要行政事业单位内部上下协调全员配合。确保全员参与,才能达到预期的执行效率和效果。
二、内部控制视角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的改革在不断推进,并解决了一些问题,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改善。但从内部控制的角度来进一步剖析,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
1.认识上存在的误区不利于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的深入推进
预算绩效管理实际上属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范畴之下,然而在现今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的眼中,把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而这完全割裂开来。这不仅是视角上的割裂,更直接导致了行政事业单位部门工作尤其是财务部门工作的工作量的增加。行政事业单位对此态度消极,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也应付了事,只停留在表面功夫。此外,认为“行政事业单位面向更多的是社会公共服务,更多追求社会效益。与追求经济利益的企业不同。所以不用重视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这一观点也在现今行政事業单位工作人员的观念中根深蒂固。这些错误的认识统统不利于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深入推进。
2.预算绩效管理状况无法与风险评估控制实现有效衔接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规范要求其应建立起有效的风险评估控制体系,对其经济活动的开展进行定期、有效、全面客观的风险评估。而在预算绩效管理中,通过对绩效目标的跟踪管理、分析评定,也可以完成风险评估,还可作为完善内部控制数据资料的依据。然而,在现今的行政事业单位中,预算绩效管理的工作开展是滞后的,不积极的。这也就意味着,预算绩效管理的结果失去了强有力的参考性。这将直接导致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的执行效率和效果。
3.在预算绩效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待加强
内部控制规范中明确的提出行政事业单位应“积极推动信息化建设”,使经济活动的内部流程,减少人为干预,避免人为操控。然而,目前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技术应用的状况仍然落后,不容乐观。项目的决策以及项目进行的资料等等都需要打印、复印原始资料。不仅使预算绩效管理的准确率降低、效率降低,还增加了绩效管理工作的工作量和难度。
三、内部控制视角下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
1.加强内部控制、预算绩效管理的宣传和培训
想要从根本上将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推进到一个更深入的层次,首先就要从行政事业单位对其的认识上做出一个改观。宣传教育无疑是改变其观念的一个重要的手段、良好的途径。主要注重3个方面的培养:一是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绩效控制的重视程度,改变其消极应付工作的不良态度。二是提高相关部门和工作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学习内部控制和预算绩效管理的相关知识。三是统筹规划。改变内部控制与预算绩效管理和其他经济活动开展割裂开来的状态。使预算绩效管理穿针引线,很好地融入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中。
2.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实现对预算业务的风险控制
行者事业单位“重分配,轻过程,轻产出”的做法显然已经不适应现在社会对高效的要求,应切实加大预算执行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力度,使绩效管理贯穿于预算管理之中。一是建立预算的执行情况的管理监督制度。财务部门应对项目负责单位的工作进展进行定期检查,并作出分析和总结。二是建立执行通报制度使工作进展能及时向单位通报,与绩效工作衔接起来,使激励机制发挥作用。若项目进展与计划目标出现偏离时,及时发现,及时纠正按照内部控制规范及时采取必要措施。
3.积极推进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效率
可以使云计算与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相结合,开发建立满足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所需要的子系统,充分的发挥信息技术在数据的收集、统计、分析、比较、共享等方面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方面的作用。实现预算绩效管理与信息系统的有效衔接,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结果的准确性,更好地保证了其真实性。大大提高行政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缓解了财务工作的压力。
参考文献:
[1]上海青浦区财政局课题研究组财政支出绩效评级结果应用研究,农村财政与财务.2013(1).
[2]李绮,张静玲.企业内部控制与绩效管理。2012(10).
[3]白雪迪,张庆龙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几个问题的探讨.财务与会计.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