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现浇混凝土梁板结构裂缝是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也是当前工程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简单阐述了产生混凝土裂缝产生的成因,接着提出对砼裂缝的预防措施,最后对裂缝的补救治理措施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梁板;裂缝;成因;预防措施;治理措施
Abstract: the cast-in-situ concrete beam slab structure crack is the concrete engineering quality problems, also is the current engineering is one of the hot issue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briefly expounds the cause of concrete crack is produced,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concrete crack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finally the remedy of crack control measures are summarized.
Keywords: cast-in-situ concrete; Beam board; Crack; Cause; Prevention measures;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圖分类号:TU37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近几年来,混凝土施工时的供应形式正逐渐地由现场搅拌逐步向商品混凝土过渡。现浇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梁板裂缝是一个比较普遍的质量通病,不仅影响观感,严重的裂缝也将破坏建筑物、构件的整体性,引起钢筋腐蚀,影响持久强度。同时,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存在,也常引起诸多用户的不满,特别是住宅工程楼面出现裂缝,往往会引起投诉、纠纷以及索赔要求等。例如2011年我司监理的我市某小区住宅楼工程共15 幢,建筑面积约12万㎡,砖混结构,室内无分隔墙,全部为现浇板,板厚100~120mm,现场拌和浇捣,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楼板与梁连接处均配负筋,房屋高6层,底层设架空层高2.2m,房屋约长80m,无伸缩缝,基础采用混凝土灌注 桩。工程于2011年12月竣工。竣工验收时,尚未发现明显的裂缝现象,住户陆续购房进行装修时,发现楼板裂缝,遂向业主投诉。经现场察勘发现,15幢房屋均存在裂缝,开裂户数达154户占总户数500户的30.8%,其中位于板角处的裂缝占绝大多数,约占总数的90%,其缝宽一般在0.1~0.2mm。
1.梁板产生裂缝的成因分析
1.1原材料质量不良引起的裂缝
使用不合格水泥会出现早期不规则的裂缝。砂石含泥量超标,不仅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还会使混凝土干燥时产生不规则的网状裂缝。砂石的级配差,有的砂过细,用这种材料拌制的混凝土常造成侧面裂缝。碱骨料反应,骨料中含有酸性硅化物质与水泥中的碱性物质相遇,则会发生水硅反应生成膨胀的胶质,吸水后造成局部膨胀和拉应力,梁板就会产生爆裂状裂缝。拌和水或外加剂中氯化物等杂质含量较高时对钢筋锈蚀有较大影响,采用含碱的外加剂,可能对碱骨料反应也的影响。外加剂用量不当,造成混凝土早期强度过高或过低而产生的裂缝。
1.2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梁板在浇注过程中,若施工工艺不合理,质量低劣,可能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2.1设计配合比不合理或施工配合比与设计出入较大,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不均匀、出现蜂窝、麻面或空洞,是形成裂缝的起源点。
1.2.2混凝土浇注过快,混凝土流动性较低,在硬化前因混凝土振捣不足,硬化后沉实过大,容易在浇注数小时后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1.2.3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长,水分蒸发过多,引起混凝土坍落度过低,使得在混凝土表面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为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增加水和水泥的用量,或其他原因加大水灰比,增大了坍落度,导致混凝土硬化时收缩量增加,使得混凝土表面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和水泥浮浆而产生龟裂。
1.2.4混凝土分层或分段浇注时,接头处理不好,使得在新旧混凝土的施工缝处出现裂缝。
施工时模板刚度不足,在浇注混凝土时,因侧向压力的作用使得模板变形,从而产生与模板变形一致的裂缝。
1.2.5施工时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不足,使得构件在自重或施工荷载作用下产生裂缝。
1.2.6施工前对支架基础压实不足、支架刚度不够或未按要求进行荷载预压或预压荷载不足,浇注混凝土后支架发生不均匀下沉,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1.2.7混凝土初期养护不好,致使表面急剧干燥,使得混凝土与大气接触面上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例如在冬夏季施工时,采取的技术措施不当,升温降温速度太快,使混凝土骤冷骤热,结构内外温度不均,而出现裂缝。
1.3混凝土温度变形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具有仍煌冷缩的性质,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温度变形引起附加应力,当其超过混凝土抗拉应力时,即产生裂缝。另外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也易产生干缩裂缝。
1.4 外部荷载引起的裂缝梁板混凝土在未达到设计强度时,受到外部荷载的影响或外部荷载对构件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允许拉应力,使得构件产生裂缝。
2.梁板裂缝的预防措施
2.1 原材料质量控制
2.1.1水泥进场时,必须附有水泥生产厂的质量证明书,对进场的水泥应检查核对其生产厂名、品种、标号、包装、重量、出厂日期、出厂编号及是否受潮等,做好记录并按规定采取试样,进行有关项目的检验。严禁使用过期、变质水泥。袋装水泥应在库房内贮放,库房地面应有防潮措施;库内应保持干燥,防止雨露侵入;堆放时,应按品种、标号、出厂编号、到货先后或使用顺序排列成垛,堆垛高度不超过12袋为宜,水泥堆垛必须用苫布覆盖严密,防止雨露侵入。
2.1.2砂、石的质量控制。严格控制砂的粒径及含泥量。混凝土用砂应采用中粗砂,如砂粒过细,砂的含泥量超过标准,不仅降低强度,也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因为泥的膨胀性大于水泥膨胀性的缘故。在满足和易性的前提下,宜降低砂率。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含泥量不大于3%。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30时碎石或卵石中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应≤1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30时,碎石或卵石中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应≤25%。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间距的3/4;对于实心板,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最小尺寸的1/3且不得超过40㎜。砂、石在运输与贮存时不得混入能影响混凝土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并应防止将水泥及掺合料等混入;当运输工具交替装运其它物质时,应注意清扫运输工具,勿使混入有害杂物;堆放的场地应平整、排水通畅,宜铺筑混凝土地面。
2.2改善施工工艺
2.2.1 浇注混凝土时,除少量塑性混凝土可用人工捣实外,宜采用振动器械捣实。如采用附着式振动器,其布置间距,还应根据梁板的形状及振动器械性能等情况并通过试验确定。
2.2.2混凝土浇注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重塑时间。如需设置施工缝时,宜留在受剪力和弯矩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并在下次施工时对施工缝进行妥善处理。
2.2.3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临时简易通道(或铺设跳板),在脚手架上满铺脚手板,以供施工人员通行。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负筋的正确位置。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马凳支撑点行走,不得随意踩踏中间部位钢筋。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一般应不少于3~4人)在混凝土浇筑前及浇筑过程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易发生处应重点检查和修复。
2.2.4混凝土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施工前应编制模板工程施工方案,特别是高支撑模板施工技术方案,方案中应有计算书,其内容包括施工荷载计算、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抗倾覆等方面的验算,支承层承载等方面的验算。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施工。支撑架必须有足够的刚度,方料与模板的接触面不得有任何间隙,使每个接触面都有可靠的支撑点,在振捣过程中派专人进行看模,防止松扣下沉现象产生。平台进料口等薄弱部位,模板和支撑在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才能拆除,以有效地防止因拆模过早导致结构受损而产生的裂缝。
2.2.5在板角四周增设辐射筋,能有效地抑制裂缝。平面布置上尽量减少凹凸现象和设置必要的伸缩缝。严格控制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
2.3加强养护
混凝土养护是整个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忽视对混凝土的养护,既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又易使其在硬化过程中失水得不到及时补偿而产生裂缝,尤其在高温下施工,更应经常浇水养护,这样既可减少温度产生的裂缝,也可降低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的约束应力,有效控制裂缝。对水泥砂浆地面加强养护,经常使地面处于湿润状态,也能有效地抑制地面裂缝的产生。
3梁板施工裂缝的治理方法
3.1 环氧胶粘剂修补裂缝
用环氧胶粘剂修补混凝土裂缝时,应先对裂缝进行处理。沿裂缝凿嵌槽与凿毛工艺相结合进行。嵌槽形状多为V形,其宽度、深度视裂缝大小而定。嵌槽凿好后,用鋼丝刷刷去石粉、松动颗粒和混凝土表面的污垢,然后用水冲洗。若混凝土表面含有油污,则用丙酮、甲苯、二甲苯等有机剂洗净,然后用高温灯泡、电热吹风或喷灯等用具烘干。裂缝中如有渗水,则必须止住渗水后,再干燥之。裂缝嵌槽处理好后,先在槽内用鬃刷涂上一层环氧基液,然后在槽内回填环氧砂浆,回填时要充分捣实、抹平、最后再涂刷一层环氧基液。在较高温度下养护固化,能保证环氧树脂的机械强度和各种性能。养护温度宜控制在15-35°C 之间,气温较低时,必须采取加温措施。养护固化期间内,应避免雨水侵入。
3.2 灌浆封闭
将结构物的裂缝或空隙与外界封闭,留出进浆口和排气孔,然后将一定的高强胶结材料配制成较低粘度的浆液,用压缩泵以一定的压力将浆液压入缝隙内,使其在裂缝内进行扩散、胶凝固化,以达到加固或恢复原来结构强度的目的。
3.3 表面喷浆修补
表面喷浆修补是在经凿毛处理后的裂缝表面,喷射一层密实而且强度较高的水泥砂浆保护层来封闭裂缝的一种修补方法。根据裂缝的部位、性质和修理要求与条件,可采用无筋素喷浆或挂网喷浆结合凿槽嵌补等修补方法。
3.4 柔性表面封闭
对于容易活动的窄小裂缝,如不要求美观,可用柔性表面封闭材料封闭裂缝。首先将裂缝凿开,并用喷砂法或水气喷射法或两者兼用将裂缝内部清理干净,然后用柔性封闭剂,如聚乙烯条、压缩胶贴等材料充填。
4.结语
对于现浇板容易出现的一些非结构性裂缝现象,我们可以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原因分析,采用一些切实可行、合理、可操作预防措施、治理措施,使得裂缝的危害在实际工程中能得以控制。
作者简介:孙乐,男,1973年4月生,工科学士、工程师、交通部监理工程师
关键词:现浇混凝土;梁板;裂缝;成因;预防措施;治理措施
Abstract: the cast-in-situ concrete beam slab structure crack is the concrete engineering quality problems, also is the current engineering is one of the hot issues.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briefly expounds the cause of concrete crack is produced,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concrete crack prevention measures, and finally the remedy of crack control measures are summarized.
Keywords: cast-in-situ concrete; Beam board; Crack; Cause; Prevention measures; Management measures
中圖分类号:TU37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近几年来,混凝土施工时的供应形式正逐渐地由现场搅拌逐步向商品混凝土过渡。现浇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梁板裂缝是一个比较普遍的质量通病,不仅影响观感,严重的裂缝也将破坏建筑物、构件的整体性,引起钢筋腐蚀,影响持久强度。同时,混凝土楼板裂缝的存在,也常引起诸多用户的不满,特别是住宅工程楼面出现裂缝,往往会引起投诉、纠纷以及索赔要求等。例如2011年我司监理的我市某小区住宅楼工程共15 幢,建筑面积约12万㎡,砖混结构,室内无分隔墙,全部为现浇板,板厚100~120mm,现场拌和浇捣,混凝土强度等级C20,楼板与梁连接处均配负筋,房屋高6层,底层设架空层高2.2m,房屋约长80m,无伸缩缝,基础采用混凝土灌注 桩。工程于2011年12月竣工。竣工验收时,尚未发现明显的裂缝现象,住户陆续购房进行装修时,发现楼板裂缝,遂向业主投诉。经现场察勘发现,15幢房屋均存在裂缝,开裂户数达154户占总户数500户的30.8%,其中位于板角处的裂缝占绝大多数,约占总数的90%,其缝宽一般在0.1~0.2mm。
1.梁板产生裂缝的成因分析
1.1原材料质量不良引起的裂缝
使用不合格水泥会出现早期不规则的裂缝。砂石含泥量超标,不仅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和抗渗性,还会使混凝土干燥时产生不规则的网状裂缝。砂石的级配差,有的砂过细,用这种材料拌制的混凝土常造成侧面裂缝。碱骨料反应,骨料中含有酸性硅化物质与水泥中的碱性物质相遇,则会发生水硅反应生成膨胀的胶质,吸水后造成局部膨胀和拉应力,梁板就会产生爆裂状裂缝。拌和水或外加剂中氯化物等杂质含量较高时对钢筋锈蚀有较大影响,采用含碱的外加剂,可能对碱骨料反应也的影响。外加剂用量不当,造成混凝土早期强度过高或过低而产生的裂缝。
1.2施工工艺质量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梁板在浇注过程中,若施工工艺不合理,质量低劣,可能产生各种形式的裂缝,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2.1设计配合比不合理或施工配合比与设计出入较大,混凝土振捣不密实、不均匀、出现蜂窝、麻面或空洞,是形成裂缝的起源点。
1.2.2混凝土浇注过快,混凝土流动性较低,在硬化前因混凝土振捣不足,硬化后沉实过大,容易在浇注数小时后产生塑性收缩裂缝。
1.2.3混凝土搅拌、运输时间长,水分蒸发过多,引起混凝土坍落度过低,使得在混凝土表面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为保证混凝土的流动性,增加水和水泥的用量,或其他原因加大水灰比,增大了坍落度,导致混凝土硬化时收缩量增加,使得混凝土表面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和水泥浮浆而产生龟裂。
1.2.4混凝土分层或分段浇注时,接头处理不好,使得在新旧混凝土的施工缝处出现裂缝。
施工时模板刚度不足,在浇注混凝土时,因侧向压力的作用使得模板变形,从而产生与模板变形一致的裂缝。
1.2.5施工时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不足,使得构件在自重或施工荷载作用下产生裂缝。
1.2.6施工前对支架基础压实不足、支架刚度不够或未按要求进行荷载预压或预压荷载不足,浇注混凝土后支架发生不均匀下沉,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
1.2.7混凝土初期养护不好,致使表面急剧干燥,使得混凝土与大气接触面上出现不规则的收缩裂缝。例如在冬夏季施工时,采取的技术措施不当,升温降温速度太快,使混凝土骤冷骤热,结构内外温度不均,而出现裂缝。
1.3混凝土温度变形引起的裂缝
混凝土具有仍煌冷缩的性质,当环境温度发生变化时,就会产生温度变形引起附加应力,当其超过混凝土抗拉应力时,即产生裂缝。另外混凝土的收缩和徐变也易产生干缩裂缝。
1.4 外部荷载引起的裂缝梁板混凝土在未达到设计强度时,受到外部荷载的影响或外部荷载对构件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允许拉应力,使得构件产生裂缝。
2.梁板裂缝的预防措施
2.1 原材料质量控制
2.1.1水泥进场时,必须附有水泥生产厂的质量证明书,对进场的水泥应检查核对其生产厂名、品种、标号、包装、重量、出厂日期、出厂编号及是否受潮等,做好记录并按规定采取试样,进行有关项目的检验。严禁使用过期、变质水泥。袋装水泥应在库房内贮放,库房地面应有防潮措施;库内应保持干燥,防止雨露侵入;堆放时,应按品种、标号、出厂编号、到货先后或使用顺序排列成垛,堆垛高度不超过12袋为宜,水泥堆垛必须用苫布覆盖严密,防止雨露侵入。
2.1.2砂、石的质量控制。严格控制砂的粒径及含泥量。混凝土用砂应采用中粗砂,如砂粒过细,砂的含泥量超过标准,不仅降低强度,也会使混凝土产生裂缝,因为泥的膨胀性大于水泥膨胀性的缘故。在满足和易性的前提下,宜降低砂率。泥块含量不得大于1%,含泥量不大于3%。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30时碎石或卵石中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应≤15%;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30时,碎石或卵石中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应≤25%。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最小尺寸的1/4且不得超过钢筋间距的3/4;对于实心板,最大粒径不得超过构件最小尺寸的1/3且不得超过40㎜。砂、石在运输与贮存时不得混入能影响混凝土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并应防止将水泥及掺合料等混入;当运输工具交替装运其它物质时,应注意清扫运输工具,勿使混入有害杂物;堆放的场地应平整、排水通畅,宜铺筑混凝土地面。
2.2改善施工工艺
2.2.1 浇注混凝土时,除少量塑性混凝土可用人工捣实外,宜采用振动器械捣实。如采用附着式振动器,其布置间距,还应根据梁板的形状及振动器械性能等情况并通过试验确定。
2.2.2混凝土浇注应连续进行,如因故必须间断时,其间断时间应小于前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或重塑时间。如需设置施工缝时,宜留在受剪力和弯矩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并在下次施工时对施工缝进行妥善处理。
2.2.3在楼梯、通道等频繁和必须的通行处应搭设临时简易通道(或铺设跳板),在脚手架上满铺脚手板,以供施工人员通行。加强教育和管理,使全体操作人员充分重视保护板面负筋的正确位置。行走时,应自觉沿钢筋马凳支撑点行走,不得随意踩踏中间部位钢筋。安排足够数量的钢筋工(一般应不少于3~4人)在混凝土浇筑前及浇筑过程中及时进行整修,特别是支座端部受力最大处以及楼面裂缝最易发生处应重点检查和修复。
2.2.4混凝土工在浇筑时对裂缝的易发生部位和负弯矩筋受力最大区域,应铺设临时性活动跳板,扩大接触面,分散应力,尽力避免上层钢筋受到重新踩踏变形。施工前应编制模板工程施工方案,特别是高支撑模板施工技术方案,方案中应有计算书,其内容包括施工荷载计算、模板及其支撑、系统的强度、刚度、稳定性、抗倾覆等方面的验算,支承层承载等方面的验算。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方案进行施工。支撑架必须有足够的刚度,方料与模板的接触面不得有任何间隙,使每个接触面都有可靠的支撑点,在振捣过程中派专人进行看模,防止松扣下沉现象产生。平台进料口等薄弱部位,模板和支撑在同条件养护的试块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时才能拆除,以有效地防止因拆模过早导致结构受损而产生的裂缝。
2.2.5在板角四周增设辐射筋,能有效地抑制裂缝。平面布置上尽量减少凹凸现象和设置必要的伸缩缝。严格控制板面负筋的保护层厚度。
2.3加强养护
混凝土养护是整个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忽视对混凝土的养护,既会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又易使其在硬化过程中失水得不到及时补偿而产生裂缝,尤其在高温下施工,更应经常浇水养护,这样既可减少温度产生的裂缝,也可降低由于混凝土的收缩而产生的约束应力,有效控制裂缝。对水泥砂浆地面加强养护,经常使地面处于湿润状态,也能有效地抑制地面裂缝的产生。
3梁板施工裂缝的治理方法
3.1 环氧胶粘剂修补裂缝
用环氧胶粘剂修补混凝土裂缝时,应先对裂缝进行处理。沿裂缝凿嵌槽与凿毛工艺相结合进行。嵌槽形状多为V形,其宽度、深度视裂缝大小而定。嵌槽凿好后,用鋼丝刷刷去石粉、松动颗粒和混凝土表面的污垢,然后用水冲洗。若混凝土表面含有油污,则用丙酮、甲苯、二甲苯等有机剂洗净,然后用高温灯泡、电热吹风或喷灯等用具烘干。裂缝中如有渗水,则必须止住渗水后,再干燥之。裂缝嵌槽处理好后,先在槽内用鬃刷涂上一层环氧基液,然后在槽内回填环氧砂浆,回填时要充分捣实、抹平、最后再涂刷一层环氧基液。在较高温度下养护固化,能保证环氧树脂的机械强度和各种性能。养护温度宜控制在15-35°C 之间,气温较低时,必须采取加温措施。养护固化期间内,应避免雨水侵入。
3.2 灌浆封闭
将结构物的裂缝或空隙与外界封闭,留出进浆口和排气孔,然后将一定的高强胶结材料配制成较低粘度的浆液,用压缩泵以一定的压力将浆液压入缝隙内,使其在裂缝内进行扩散、胶凝固化,以达到加固或恢复原来结构强度的目的。
3.3 表面喷浆修补
表面喷浆修补是在经凿毛处理后的裂缝表面,喷射一层密实而且强度较高的水泥砂浆保护层来封闭裂缝的一种修补方法。根据裂缝的部位、性质和修理要求与条件,可采用无筋素喷浆或挂网喷浆结合凿槽嵌补等修补方法。
3.4 柔性表面封闭
对于容易活动的窄小裂缝,如不要求美观,可用柔性表面封闭材料封闭裂缝。首先将裂缝凿开,并用喷砂法或水气喷射法或两者兼用将裂缝内部清理干净,然后用柔性封闭剂,如聚乙烯条、压缩胶贴等材料充填。
4.结语
对于现浇板容易出现的一些非结构性裂缝现象,我们可以根据实践经验总结、原因分析,采用一些切实可行、合理、可操作预防措施、治理措施,使得裂缝的危害在实际工程中能得以控制。
作者简介:孙乐,男,1973年4月生,工科学士、工程师、交通部监理工程师